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级纤毛/鞭毛转运系统介导力学反应性信号通路促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1
作者 马占华 严旭 +7 位作者 姜岩 曹争明 王永魁 李东哲 杨腾越 靳宜楷 付苏 张春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3937-3941,共5页
背景:目前已证实力学刺激可以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但其机制未完全明了。初级纤毛是重要的力学感受器并调控TGF-β1/BMP-2/SMAD等多种信号通路,很可能是骨髓基质干细胞力学调控的重要靶点。目的:探讨流体剪切力对骨髓基质干细胞... 背景:目前已证实力学刺激可以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但其机制未完全明了。初级纤毛是重要的力学感受器并调控TGF-β1/BMP-2/SMAD等多种信号通路,很可能是骨髓基质干细胞力学调控的重要靶点。目的:探讨流体剪切力对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分为对照组、力学刺激组(通过摇床施加流体剪切力学干预)、力学刺激+IFT88沉默组(力学刺激+使用siRNA沉默IFT88表达),干预24 h后,采用qRT-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成蛋白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SMAD2/3蛋白的表达,初级纤毛免疫荧光染色及形态学分析。结果与结论:剪切力刺激可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初级纤毛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及骨形成蛋白2基因转录激活,提高磷酸化SMAD2/3蛋白表达。siRNA干扰初级纤毛生成后,这一力学反应效应明显减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初级纤毛面积改变比值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及骨形成蛋白2基因转录增高比例具有Spearman相关性。结果表明:初级纤毛/鞭毛转运系统介导了流体剪切力反应性的TGF-β1/BMP-2/SMAD信号通路激活,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骨形成蛋白2 初级纤毛 鞭毛转运系统 剪切力学刺激
下载PDF
依那西普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症并降低黏附相关分子表达 被引量:15
2
作者 曹争明 丁孝权 +4 位作者 黄越龙 刘松洋 林剑浩 吕厚山 孙铁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1-515,519,共6页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依那西普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滑膜组织炎症评分及相关分子标志物表达的改变。方法行膝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的RA患者16例,其中8例既往接受依那西普治疗,8例未接受依那西普或其他生物制剂治...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依那西普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滑膜组织炎症评分及相关分子标志物表达的改变。方法行膝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的RA患者16例,其中8例既往接受依那西普治疗,8例未接受依那西普或其他生物制剂治疗。滑膜组织HE染色比较2组患者Rooney炎症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滑膜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血管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钙黏素11(cadherin-11)的表达。结果依那西普组Rooney评分明显低于非生物制剂组,滑膜衬里层PCNA与cadherin-11表达明显降低,衬里下层PCNA及cadherin-11表达也显著降低。两组间滑膜衬里层及衬里下层VCAM-1与ICAM-1表达无显著性差异。临床炎性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及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与Rooney评分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依那西普可抑制RA滑膜细胞增生和淋巴细胞浸润,并降低与增生及黏附相关分子的表达,缓解RA滑膜组织炎性病变;临床炎性指标不能完全反映局部关节滑膜组织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拮抗剂 依那西普 类风湿性关节炎 滑膜炎
下载PDF
老年性骨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转化特性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张育军 曹争明 +5 位作者 丁孝权 黄越龙 董建强 张旗 吕厚山 孙铁铮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7-101,150,共6页
目的与骨关节炎比较,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胞外信号活化蛋白激酶(ERK)的活化状态和P53蛋白的异常表达。方法原代培养RA FLS和OA FLS,应用western blot检测二者... 目的与骨关节炎比较,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胞外信号活化蛋白激酶(ERK)的活化状态和P53蛋白的异常表达。方法原代培养RA FLS和OA FLS,应用western blot检测二者ERK活化状态的差异;应用抗P53抗体(DO-1和PAb240)与抗PCNA抗体对RA和OA的滑膜组织和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一步应用western blots确定RA FLS P53的异常表达。结果与OA相比,RA滑膜衬里层P53蛋白表达增多,主要为与抗突变型P53抗体阳性反应细胞积聚,并进一步证实RA衬里层成纤维样滑膜细胞P53表达异常;而且RA FLS在低血清和非贴壁情况下ERK活化状态均明显高于骨关节炎。结论类风湿关节炎衬里层成纤维样滑膜细胞P53蛋白异常表达,而且ERK处于持续活化状态,这为RAFLS的转化特性提供了新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滑膜细胞 转化
下载PDF
基于PACS软件定量体积测量“监控”的突出颈椎间盘体积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春霖 刘洋 +5 位作者 尚利杰 严旭 宁永明 李东哲 董超 曹争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888-2892,共5页
背景:突出颈椎间盘体积测量数据是定量评估颈椎间盘退变程度的重要参数,但突出颈椎间盘体积的测量仍面临诸多问题,如测量方法不够理想、测量误差范围不明确等。目的:探讨PACS软件测量突出颈椎间盘体积的精确性,为临床观察研究颈椎间盘... 背景:突出颈椎间盘体积测量数据是定量评估颈椎间盘退变程度的重要参数,但突出颈椎间盘体积的测量仍面临诸多问题,如测量方法不够理想、测量误差范围不明确等。目的:探讨PACS软件测量突出颈椎间盘体积的精确性,为临床观察研究颈椎间盘退变提供可靠精确的测量方法和依据。方法:通过PACS软件对已知体积为5.0 mL的生理盐水多次测量得出误差率,参考该误差率,“监控”分析30例内窥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手术前后突出颈椎间盘的体积变化。试验于2019-09-26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审查编号:2019-KY-274。结果与结论:①对已知体积的生理盐水测量,发现PACS软件测量的误差率为±5%,提示用PACS软件测量突出颈椎间盘体积是一种精度较高且简便易行的方法;②内窥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后突出颈椎间盘体积缩小吸收率为5%-100%者有70个,吸收比为76.1%(70/92);体积增大有11个,但增大率均未超出5%;③内窥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后突出颈椎间盘体积缩小或消失最早为7 d,最长为76个月;④内窥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后疗效为优者11例,良15例,可4例,优良率为8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 内窥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 定量体积物体测量 PACS软件 自然吸收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三维体积法定量评估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和保守治疗后突出椎间盘的再吸收现象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春霖 赵晓 +2 位作者 严旭 宁永明 曹争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0期4774-4780,共7页
背景:在对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治疗后患者的随访中,观察到突出的颈椎间盘多数体积自发缩小,这种普遍出现的突出椎间盘再吸收现象引起了关注。目的:采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软件三维体积法测量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和保守治疗后患者的颈... 背景:在对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治疗后患者的随访中,观察到突出的颈椎间盘多数体积自发缩小,这种普遍出现的突出椎间盘再吸收现象引起了关注。目的:采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软件三维体积法测量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和保守治疗后患者的颈椎间盘突出体积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发生突出椎间盘再吸收现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退行性颈椎病患者68例的病历资料,均具有手术指征,其中35例接受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治疗,33例因惧怕手术坚持保守治疗者。应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软件三维体积法测量并分析两组患者颈椎间盘突出的体积变化,用突出颈椎间盘的吸收比和吸收率、再突出比和再突出率等指标评价测量结果,以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软件测量的最大误差率5%为颈椎间盘突出测量误差参照标准;应用Odom评分评价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1)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组随访时间7-76个月,35例患者共有122个突出颈椎间盘,其中91个发生突出椎间盘吸收,吸收比为74.6%(91/122),吸收率为5%-100%;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颈椎任意两节段突出椎间盘、中央型与旁侧型、包容型与破裂型之间的吸收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另有17个椎间盘再突出,再突出比为13.9%,再突出率为5.0%-48.0%。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组最早术后7 d、最晚术后76个月仍可见突出椎间盘再吸收现象。(2)保守治疗组随访时间2-60个月,33例患者共有105个突出颈椎间盘,未观察到突出椎间盘再吸收的现象;另有57个椎间盘再突出,再突出比为54.3%,再突出率为5.0%-80.3%。(3)末次随访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3%,保守治疗组为36%,两组优良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4)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的吸收比、再突出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5)提示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治疗后存在广泛的突出椎间盘再吸收现象,且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不同节段吸收比没有明显差异,这一现象的证实为颈椎前、后路手术策略以及前后路联合手术的选择提供了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颈椎病 微创 椎管成形 保守治疗 突出椎间盘再吸收 三维体积测量法
下载PDF
后路双牵开摆动式椎间盘镜下单纯融合器置入治疗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症的中长期评估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春霖 尚利杰 +3 位作者 严旭 曹争明 邵成龙 冯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5-341,共7页
背景: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症发病人数逐年增高,可引起患者腰腿疼痛、间歇性跛行或者下肢区域性感觉麻木等症状,近年来学者们不断尝试各种微创治疗术式,如何进一步减小手术的创伤及并发症,提高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症的临床效果,是... 背景: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症发病人数逐年增高,可引起患者腰腿疼痛、间歇性跛行或者下肢区域性感觉麻木等症状,近年来学者们不断尝试各种微创治疗术式,如何进一步减小手术的创伤及并发症,提高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症的临床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的:探讨后路双牵开摆动式椎间盘镜下经单侧入路单纯膨胀式融合器置入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症的中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自身对照临床试验于2012至2014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采用后路椎间盘镜下单侧椎板小开窗减压并置入双枚膨胀式融合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5例。试验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单节段者6例,二节段者20例,三节段者9例,共73个椎体间行融合,随访60-85个月,平均(70.17±5.40)个月;②35例患者手术时间35-75 min,平均(53.49±9.13)min,术中出血量50-250m L,平均(114.86±54.23)m L;③1例术中发生硬脊膜破裂,术后出现低颅压性头痛,给予补液及止痛治疗3 d后头痛消失。切口愈合不良1例,给予负压封闭引流1周后愈合;④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6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病变椎间隙高度均明显降低。术后6个月复查时31个(42.5%)椎间隙达到坚固融合,25个(34.2%)达到可能融合,17个(23.3%)未融合;术后1年复查时51个(69.9%)椎间隙达到坚固融合,22个(30.1%)达到可能融合;术后2年复查时57个(78.1%)椎间隙达到坚固融合,16个(21.9%)达到可能融合;末次随访复查时62个(84.9%)椎间隙达到坚固融合,11个(15.1%)达到可能融合;⑤末次随访时发现融合器移位1例,因无症状嘱患者定期复查;⑥结果提示,椎间盘镜下单纯膨胀式融合器置入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症具有较好的中长期疗效,是一种较为可靠的微创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失稳症 椎间盘镜 单侧入路 双侧减压 膨胀式融合器 椎间融合 中长期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转化特性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丁孝权 曹争明 +2 位作者 黄越龙 吕厚山 孙铁铮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83-786,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疾病,全世界发病率为1%,我国患病率为0.3%.它的病程进展中综合体现了炎症、滑膜组织增生、自身免疫3种病理生理过程.异常增生的滑膜组织侵蚀周围肌腱、韧带、软骨及骨,造...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疾病,全世界发病率为1%,我国患病率为0.3%.它的病程进展中综合体现了炎症、滑膜组织增生、自身免疫3种病理生理过程.异常增生的滑膜组织侵蚀周围肌腱、韧带、软骨及骨,造成关节进行性破坏、畸形,最终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发病1年内致残率高达20%[1].RA至今仍是一种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的疾病,除了抗炎对症治疗外,缺乏特效药物控制关节早期病变,晚期只能靠人工关节置换来恢复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发病率 滑膜组织增生 系统性疾病 转化 病理生理过程 人工关节置换
原文传递
不同理化性质的灌洗液对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丁孝权 曹争明 +1 位作者 黄越龙 孙铁铮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4-676,共3页
关节灌洗贯穿于关节镜手术的整个过程,其作用是充盈天节腔隙,保持视野清晰,为不同设备操作提供必需的环境,如电化学操作时使用低导电性的非离子型灌洗液,而射频消融则需要使用离子型灌洗液。
关键词 关节镜手术 灌洗液 骨损伤修复 理化性质 非离子型 关节灌洗 视野清晰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诱导"突出颈椎间盘自然吸收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莹 李龙 +5 位作者 严旭 李东哲 王永魁 董超 曹争明 张春霖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10期15-19,共5页
目的:观察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诱导"突出颈椎间盘自然吸收的情况。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36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保守治疗组和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组(CMEL组)... 目的:观察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诱导"突出颈椎间盘自然吸收的情况。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36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保守治疗组和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组(CMEL组)。保守治疗组18例,男7例,女11例;手术治疗组18例,男10例,女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应用PACS软件对突出颈椎间盘体积进行测量分析,以一定指标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分别评估突出颈椎间盘自然吸收(RHNP)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0.23~36.00(17.31±11.19)个月。以5%作为测量误差的标准:保守治疗组与CMEL组突出颈椎间盘的吸收率和吸收比例分别为6.79%±0.66%、36.65%±29.90%及2/18、1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保守治疗组和CMEL组突出颈椎间盘的再突出比率分别为64.91%和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保守治疗组和CMEL组优良比分别为13/18和16/18。结论:CMEL术后早期即能广泛"诱导"突出的颈椎间盘发生RHNP,提示CMEL术式可以减少或避免联合一期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术,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从而为CSM治疗提供新的更为合理可靠的策略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 突出颈椎间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