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发肺微小肺脑膜瘤样结节1例
1
作者 贺泽民 刘柯婷 +4 位作者 李红 曹伯雄 昝自亮 冯昊 魏强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5期798-800,共3页
肺微小脑膜瘤样结节(minute pulmonary meningothelial-like nodules,MPMNs)是一种罕见的肺内结节,临床上极为少见。本文报道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胸外科收治的一名56岁的女性患者,体检发现双肺多发肺内磨玻璃结节,经长时间随访观察后... 肺微小脑膜瘤样结节(minute pulmonary meningothelial-like nodules,MPMNs)是一种罕见的肺内结节,临床上极为少见。本文报道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胸外科收治的一名56岁的女性患者,体检发现双肺多发肺内磨玻璃结节,经长时间随访观察后肺结节增大,接受了胸腔镜下左肺下叶背段切除、左肺上叶楔形切除,术后诊断为MPM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肺上叶 楔形切除 胸外科 肺内结节 脑膜瘤 肺结节 PULMONARY
下载PDF
骨骼肌功能测定联合登楼试验对慢阻肺合并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贺泽民 魏强 +5 位作者 刘柯婷 李红 曹伯雄 昝自亮 冯昊 黄浩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8期1169-1173,共5页
目的 探讨骨骼肌功能测定联合登楼试验对慢阻肺合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272例COPD合并肺癌手术患者的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心肺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 目的 探讨骨骼肌功能测定联合登楼试验对慢阻肺合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272例COPD合并肺癌手术患者的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心肺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骨骼肌功能、登楼试验、肺功能等。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各指标对术后心肺并发症的预测效力。结果 发生术后心肺并发症的患者共84例(30.9%)。在不同股四头肌力、呼吸肌力、6WMT、吸烟史、登楼试验、DLCO%、FEV_(1)%、△HR、△SpO_(2)、切除范围、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出血量的病例组间发生术后心肺并发症的比例不同(P均<0.05)。回归分析提示,呼吸肌肌力、股四头肌力、6MWT、登楼试验、DLCO%、△HR、△SpO_(2)、手术时间是术后心肺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骨骼肌功能测定、登楼试验、手术时间及DLCO%可以作为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手术风险的评估手段,一定程度上能预测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对COPD合并NSCLC术后心肺并发症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非小细胞肺癌 术后并发症 骨骼肌功能 登楼试验
下载PDF
17β-雌二醇联合苯并芘异常激活人肺腺癌A549细胞中AHR/PD-L1轴 被引量:1
3
作者 冯昊 曹伯雄 +4 位作者 昝自亮 贺泽民 黄浩 皇改改 魏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74-1180,共7页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和苯并芘(benzopyrene,BaP)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表达的影响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分别选用浓度梯度为1~1000 nmol/L的E2和浓度梯度为0.008~5...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和苯并芘(benzopyrene,BaP)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表达的影响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分别选用浓度梯度为1~1000 nmol/L的E2和浓度梯度为0.008~5μmol/L的BaP处理A549细胞,筛选出最适浓度;实验分为对照组、E2组、BaP和E2+BaP组,每组实验重复3次。RT-qPCR检测PD-L1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D-L1、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水平,以及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的磷酸化水平。分别加入AKT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和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进行反向验证,观察PD-L1表达的变化。结果:与E2组和BaP组相比,E2+BaP组A549细胞中PD-L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AHR、HIF-1α、p-AKT和p-ERK1/2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LY294002和PD98059能够逆转E2+BaP对A549细胞PD-L1表达的上调作用(P<0.05)。结论:E2联合BaP可能通过异常激活AHR-AKT-ERK1/2信号通路诱导人肺腺癌A549细胞PD-L1表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苯并芘 程序性死亡配体1 非小细胞肺癌 AHR-AKT-ERK1/2信号通路
下载PDF
肺癌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SAA、HMGB1、sCD14水平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曹伯雄 魏强 +2 位作者 冯昊 贺泽民 昝自亮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探究肺癌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可溶性CD14(sCD14)水平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130例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根据术后72h内是否发生... 目的探究肺癌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可溶性CD14(sCD14)水平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130例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根据术后72h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常规感染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SAA、HMGB1、sCD14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各指标与肺癌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关联性,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模型分析感染组血清SAA、HMGB1、sCD14水平与血清常规感染标志物的相关性;感染组接受抗感染治疗,治疗7d后统计治疗效果,比较好转与未好转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d、7d血清CRP、PCT、SAA、HMGB1、sCD1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治疗前血清CRP、PCT、SAA、HMGB1、sCD14预测肺部感染治疗转归的价值。结果感染组血清CRP、PCT、SAA、HMGB1、sCD14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PCT、SAA、HMGB1、sCD14均与肺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感染组血清SAA、HMGB1、sCD14与CRP、PCT呈正相关(P<0.05)。感染组好转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d、7d血清CRP、PCT、SAA、HMGB1、sCD14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且均低于未好转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治疗前血清CRP、PCT、SAA、HMGB1、sCD14联合预测的AUC最大(0.969)。结论肺癌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SAA、HMGB1、sCD14水平明显升高,随着感染病情好转各指标水平逐渐降低,且血清SAA、HMGB1、sCD14水平在预测肺部感染患者预后方面有一定价值,与血清常规感染标志物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术后肺部感染 淀粉样蛋白A 高迁移率蛋白1 可溶性CD14
下载PDF
中医诊断信息在预测胸外科手术后肺部感染中的作用与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侯勇 王允 +3 位作者 刘丹 魏强 昝自亮 曹伯雄 《四川中医》 2021年第4期57-61,共5页
目的:观察并评价中医诊断信息在预测胸外科手术后肺部感染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对胸外科手术后217例患者进行肺部感染的判定,采集中医诊断信息,观察其对于胸外科手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1)共39例患者发生术后肺部感染,占... 目的:观察并评价中医诊断信息在预测胸外科手术后肺部感染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对胸外科手术后217例患者进行肺部感染的判定,采集中医诊断信息,观察其对于胸外科手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1)共39例患者发生术后肺部感染,占总体患者17.9%(39/217),其中发生肺部真菌感染者2例(2/39,5.12%),肺部感染严重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者2例(2/39,5.12%);(2)对接受胸外科手术患者的15项中医诊断信息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的观察,发现在术后痰液性状、痰液量、舌苔、脉象可以作为胸外科手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预测指标。结论:中医诊断信息可提供胸外科手术后肺部感染的预警信息,提供有益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诊断信息 胸外科手术 肺部感染
下载PDF
超声内镜对食管癌术前分期准确性的Meta分析
6
作者 曹伯雄 魏强 +2 位作者 冯昊 卢明水 昝自亮 《医药前沿》 2022年第1期1-3,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检索国内外关于超声内镜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文献,时间区间为1990年...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检索国内外关于超声内镜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文献,时间区间为1990年1月—2019年12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Mate-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合并分析灵敏度、特异度、诊断优势比,并绘制合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共14篇文献纳入本次Meta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超声内镜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具体:T1~T4及N分期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0.74、0.67、0.82、0.55及0.76,特异度分别为0.97、0.81、0.80、0.99及0.7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86、0.88、0.98及0.84,诊断优势比分别为71.44、7.63、17.92、71.75及11.56。结论:超声内镜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以作为术前分期的重要方法,对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超声内镜检查 食管癌 食管恶性肿瘤
下载PDF
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原因 被引量:29
7
作者 曹伯雄 任光国 +2 位作者 肖波 方强 李海波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8-139,共2页
为明确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的高危因素和为临床诊疗过程中如何减少这一并发症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我们收集整理了2009年至2012年1038例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学分析找出吻合口狭窄发生的高危因素。
关键词 术后吻合口狭窄 食管癌切除术 高危因素 临床资料 2009年 统计学分析 诊疗过程 收集整理
原文传递
探条扩张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336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曹伯雄 周凌霄 +2 位作者 方强 肖波 任光国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4年第4期221-223,共3页
食管胃吻合口狭窄是食管癌切除联合食管胃吻合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术后再次出现吞咽困难,甚至完全不能进食,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四川省肿瘤医院于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探条扩张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 食管胃吻合口狭窄是食管癌切除联合食管胃吻合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术后再次出现吞咽困难,甚至完全不能进食,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四川省肿瘤医院于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探条扩张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33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吻合口狭窄 食管癌切除 疗效分析 扩张治疗 探条 食管胃吻合口狭窄 术后生活质量 吞咽困难
原文传递
食管癌切除术颈部机械吻合与手工吻合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海波 肖波 +2 位作者 方强 任光国 曹伯雄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 评价机械吻合与手工吻合在食管癌切除术颈部吻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87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行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吻合的方式不同分为机械吻合组(98例)和手... 目的 评价机械吻合与手工吻合在食管癌切除术颈部吻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87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行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吻合的方式不同分为机械吻合组(98例)和手工吻合组(89例),比较两组患者吻合时间、总手术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食管残端癌阳性率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机械吻合组患者吻合时间、总手术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8±1.4 )min、(227±60)min、(6.3±0.9)d、(14±4)d,短于手工吻合组的(28.5±2.3)min、(301±81)min、(8.4±1.0)d、(22±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4,7.14,7.71,7.41,P<0.05);机械吻合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1/98),低于手工吻合组的8%(7/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分别为5%(5/98)和7%(6/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吻合组无食管残端癌,手工吻合组食管残端癌阳性率为4%(4/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吻合在食管癌颈部吻合中不仅能缩短吻合时间、总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而且能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和食管残端癌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肿瘤切除术 食管胃颈部吻合 机械吻合 手工吻合
原文传递
食管癌围术期管胃的胃电图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杨 曹伯雄 +4 位作者 夏艳 方强 肖波 邱宇 任光国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97-1001,共5页
目的 探讨食管癌围术期管胃胃电图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3年3-11月初次就诊于四川省肿瘤医院的3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经同一小组医师行Ivor-Lewis手术方式完成食管癌根治术,在术前1d,术后第3、7、11... 目的 探讨食管癌围术期管胃胃电图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3年3-11月初次就诊于四川省肿瘤医院的3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经同一小组医师行Ivor-Lewis手术方式完成食管癌根治术,在术前1d,术后第3、7、11、30天测量其餐前及餐后胃电图,以术前1d胃电图作自身对照.分析胃电图的主频、主频不稳定系数、主功率、餐后/餐前功率比、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胃动过缓节律百分比、胃动过速节律百分比等指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n)表示.采用重复测量双因素方差分析对术前与术后、餐前与餐后胃电图参数进行比较,组间比较采用LSD法或秩和检验.结果 3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49 - 75岁,平均年龄62岁.患者餐前、餐后的主频参数变化趋势一致,由术前2.83 ±0.13和3.01±0.17变化至术后第30天的2.66 ±0.10和2.82±0.10,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主频参数均明显降低,餐后较餐前高,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呈现回升的趋势(F=285.62,P<0.05);而时间与进餐没有交互作用(F=0.22,P>0.05).患者餐前、餐后的主频不稳定系数变化趋势一致,由术前0.133 ±0.031和0.045 ±0.019变化至术后第30天的0.150±0.043和0.115±0.010,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主频不稳定系数均明显升高,餐后较餐前低,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的趋势(F=16.51,P<0.05).患者餐前、餐后主功率变化趋势一致,由术前(85±15)μV和(149±23) μV变化至术后第30天的(74±9) μV和(98±10) μV,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餐前、餐后主功率均明显降低,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回升的趋势(F=48.45,P<0.05),时间与进餐具有交互作用(F =7.39,P<0.05).患者餐后/餐前功率比由术前3.00±0.35变化至术后第30天的2.52±0.25,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餐后/餐前功率比均明显下降,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呈现上升的趋势(F=26.66,P<0.05).患者餐前、餐后的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变化趋势一致,由术前81%±6%和94%±5%变化至术后第30天的57%±5%和70%±5%,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餐前、餐后的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均明显降低,餐后较餐前高,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呈现回升的趋势(F =49.36,P<0.05);而时间与进餐没有交互作用(F=0.24,P>0.05).患者餐前、餐后的胃动过缓节律百分比变化趋势一致,由术前17%±7%和4%±4%变化至术后第30天的32%±4%和21%±4%,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餐前、餐后的胃动过缓节律百分比均明显升高,餐前较餐后高,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的趋势(F=46.54,P<0.05);而时间与进餐具有交互作用(F=18.12,P<0.05).患者餐前、餐后的胃动过速节律百分比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由术前1.55% (1.04%,2.21%)和1.95% (1.74%,4.22%)变化至术后第30天的8.97% (5.76%,12.02%)和12.41%(8.04%,16.85%),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餐后较餐前高;餐前、餐后的胃动过缓节律百分比术前和术后第3天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11.47,13.28,P<0.05),而第7、11、30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8,0.31,0.03,P>0.05);而时间与进餐没有交互作用(F=0.85,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管胃在进餐前、餐后仍然保留胃的基本电活动特征.术后管胃的主频参数、主频不稳定系数、主功率、餐后/餐前功率比、正常慢波百分比、胃动过缓节律百分比以及胃动过速节律百分比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管胃的上述各参数在围术期内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癌根治术 胃电图 管胃
原文传递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非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43
11
作者 曹伯雄 李琴 +3 位作者 卢明水 侯勇 周强 昝自亮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5-280,共6页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非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检索1990—2016年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收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非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疗效...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非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检索1990—2016年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收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非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疗效对比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非手术治疗在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支持天数、肺部炎症比例、肺不张比例及肺功能相关指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涉及799例患者,其中内固定组431例,非手术组368例。与非手术组比较,内固定组在住院时间(95%CI-11.00~-3.34,P〈0.05)、ICU住院时间(95%CI-4.48~-1.29,P〈0.05)、呼吸支持天数(95%CI-7.52~-1.54,P〈0.05)、肺部炎症比例(95%CI0.19~0.42,P〈0.05)、肺不张比例(95%CI0.24~0.57,P〈0.05)、肺总量(95%CI1.57~1.97,P〈0.05)、用力肺活量(95%CI0.98~1.27,P〈0.0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95%CI0.68~0.95,P〈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可明显提高患者康复速度、降低住院期间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更利于患者肺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连枷胸 外科手术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成人巨大胸腹裂孔疝一例
12
作者 曹伯雄 周强 李琴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192-192,共1页
患者,男性,31岁,左侧胸痛21 d,疼痛呈阵发性发作,能自行缓解,不伴他处反射痛,于2017年8月2日入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就诊。查体:气管居中,双侧胸廓无畸形,呼吸运动度一致。左胸语颤减弱,左胸中下部叩诊浊音,呼吸音明显降低,可闻及... 患者,男性,31岁,左侧胸痛21 d,疼痛呈阵发性发作,能自行缓解,不伴他处反射痛,于2017年8月2日入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就诊。查体:气管居中,双侧胸廓无畸形,呼吸运动度一致。左胸语颤减弱,左胸中下部叩诊浊音,呼吸音明显降低,可闻及肠鸣音,腹部平坦。入院查胸部X线片示:气管、纵隔右移,左中下肺野见大片高密度影,左肺门、左心缘、左膈面及肋膈角被掩盖(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裂孔 左侧胸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