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芜湖市某高校食堂地脚米孳生粉螨的初步调查
1
作者 曹佳诚 李麟豪 +3 位作者 王婧璇 夏钰婷 湛孝东 李朝品 《医学动物防制》 2024年第7期728-728,F0003,F0004,共3页
目的对芜湖市某高校食堂地脚米粉螨孳生情况进行调查,为本地区高校食堂的卫生与健康提出参考和建议。方法分别于2021年6、7月和2022年7月在芜湖市某高校2所食堂储藏间内的大米米袋周围进行采样,通过直接镜检法从地脚米样本中分离孳生的... 目的对芜湖市某高校食堂地脚米粉螨孳生情况进行调查,为本地区高校食堂的卫生与健康提出参考和建议。方法分别于2021年6、7月和2022年7月在芜湖市某高校2所食堂储藏间内的大米米袋周围进行采样,通过直接镜检法从地脚米样本中分离孳生的螨,并将检出的螨按照有关参考文献的步骤制成玻片标本,再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以及螨种的鉴定和计数。结果30份(共300g)地脚米样本中,检出2430只粉螨,分离出7种粉螨,分别隶属于4科7属,即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椭圆食粉螨(Aleuroglyphus ovatus)、纳氏皱皮螨(Suidasia nesbitti)、害嗜鳞螨(Lepidoglyphus destructor)、热带无爪螨(Blomia tropicalis)、粉尘螨(Dermatophagoides farinae)、拱殖嗜渣螨(Chortoglyphus arcuatus),平均孳生密度分别为3.10只/g、0.95只/g、0.24只/g、1.07只/g、1.55只/g、1.00只/g、0.18只/g。30份地脚米样本中的腐食酪螨、热带无爪螨和害嗜鳞螨孳生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均为100.00%,300g地脚米样本的平均孳生密度为8.10只/g。腐食酪螨为优势种。结论芜湖市某高校食堂地脚米中粉螨孳生密度较高,应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关控制措施,以免因粉螨孳生严重导致相关人员患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螨 地脚米 芜湖市 孳生 调查
原文传递
速生薄口螨成螨的形态观察和系统进化分析
2
作者 汤非凡 蒋峰 +6 位作者 汪梅青 王澜 曹佳诚 夏钰婷 王婧璇 唐礼庆 湛孝东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4-348,360,共6页
目的了解速生薄口螨成螨扫描电镜下形态特征,并探讨该物种与粉螨中其他螨种之间的亲缘关系。方法从纯培养的速生薄口螨中分离出成螨,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外部形态。提取该螨的DNA,PCR扩增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1(cox1)基因和内转录间... 目的了解速生薄口螨成螨扫描电镜下形态特征,并探讨该物种与粉螨中其他螨种之间的亲缘关系。方法从纯培养的速生薄口螨中分离出成螨,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外部形态。提取该螨的DNA,PCR扩增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1(cox1)基因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并测序,与GenBank上8种粉螨的ITS序列和cox1序列进行比对,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扫描电镜下可见速生薄口螨的腹面表皮内突较发达,足Ⅰ表皮内突愈合成胸板,足Ⅱ表皮内突伸达中央,未连接;腹面有2对几丁质环,雄螨位于足Ⅱ~Ⅳ基节之间;雌螨前对几丁质环位于足Ⅱ~Ⅲ之间,后对几丁质环位于足Ⅳ基节水平;雄螨可见生殖褶、叶状瓣及阳茎等结构。PCR扩增和测序结果显示,cox1序列长539 bp,ITS基因片段序列长1633 bp,与预期一致。ITS序列比对结果显示,速生薄口螨与热带无爪螨(GenBank登录号为KC215362)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0.41%,与其他粉螨序列相似性为83.33%~89.73%。cox1序列比对结果显示,速生薄口螨与害嗜鳞螨(GenBank登录号为MT075728)序列相似性最高,为83.55%,与其他粉螨序列相似性为79.78%~82.12%。基于ITS和cox1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在拓扑结构上存在差异:在cox1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上,速生薄口螨为一单支,与其他8种粉螨不在同一进化支上,与形态学分类较为接近;在ITS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上,速生薄口螨与罗宾根螨聚为一支,与形态学分类存在差异。结论扫描电镜下可清晰观察到速生薄口螨雌雄成螨的形态结构。基于cox1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速生薄口螨与其他粉螨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生薄口螨 扫描电镜 外部形态 系统发育
原文传递
人体蠕形螨体内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3
作者 韩忍忍 张大存 +5 位作者 王澜 汤非凡 曹佳诚 王婧璇 湛孝东 谷生丽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 分析人体蠕形螨体内细菌群落多样性,为探究蠕形螨在其所致传染病中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3年6—7月通过透明胶纸法采集芜湖市某高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通过Illumina PE250高通量测序平台扩增16S核糖体RNA(16S ribosomal RNA,1... 目的 分析人体蠕形螨体内细菌群落多样性,为探究蠕形螨在其所致传染病中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3年6—7月通过透明胶纸法采集芜湖市某高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通过Illumina PE250高通量测序平台扩增16S核糖体RNA(16S ribosomal RNA,16S r RNA)基因V4区以及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基因,将测序结果根据重叠关系进行拼接、过滤得到有效序列,再进行操作分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聚类。对得到的OTU进行多样性指数分析,并在不同分类水平对细菌菌落结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S r RNA测序获得57 483条有效序列,根据不同相似度水平对其进行OTU分类,得到159个OTUs;对其中97%相似水平的OTU进行分类学水平分析,发现人体蠕形螨体内细菌分属于14个门、20个纲、51个目、72个科、94个属。在门分类水平,变形菌门为优势菌门;在属分类水平上,弧菌属、慢生根瘤菌和贪噬菌属为优势菌属。ITS测序共获得56 362条有效序列及147个OTUs,分属于5个门、17个纲、34个目、68个科、93个属;注释到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壶菌属门和毛囊菌门等,子囊菌门为优势菌门,链格孢菌属、附球菌属、青霉菌属和帚枝霉属为优势菌属。结论 蠕形螨体内细菌群落组成具有较高多样性,同时微生物种类较多、物种丰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蠕形螨 细菌群落 群落多样性 16S核糖体RNA 内转录间隔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