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1篇文章
< 1 2 1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曹军书法作品
1
作者 曹军 《书画艺术》 2008年第2期47-50,共4页
关键词 书法作品
下载PDF
江苏省13个城市联合观测的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2
作者 曹军 秦玮 秦艳红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7,共11页
江苏省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近年来以臭氧(O_(3))和细颗粒物(PM_(2.5))为特征的区域复合型污染突出。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O_(3)和PM_(2.5)的重要前体物。2020年4月、8月和2021年1月在江苏省13个城市开展大气VOCs样品离线同步观测,... 江苏省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近年来以臭氧(O_(3))和细颗粒物(PM_(2.5))为特征的区域复合型污染突出。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O_(3)和PM_(2.5)的重要前体物。2020年4月、8月和2021年1月在江苏省13个城市开展大气VOCs样品离线同步观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大气VOCs的浓度水平、化学组成和空间分布。整体来看,全省平均VOCs体积分数为40.3×10^(-9),其中烷烃(41.8%)是主要贡献者,其次为含氧有机物(16.6%)、芳香烃(12.5%)、卤代烃(12.9%)和烯烃(9.6%)。从具体城市来看,VOCs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苏南及苏中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南高北低”的区域分布特征,排名前3的城市分别为常州(52.0×10^(-9))、泰州(49.8×10^(-9))和苏州(45.2×10^(-9))。臭氧生成潜势(OFP)表明,芳香烃和烯烃是对江苏省O_(3)生成贡献最大的组分,OFP排名前3的组分均包括间/对二甲苯、甲苯和乙烯。利用正交矩阵因子(PMF)模型对江苏省VOCs进行来源解析,共解析出5个因子。工业排放是主要贡献者(40.1%),之后依次为机动车尾气(33.0%)、溶剂与涂料使用(15.9%)、油气挥发(8.4%)和天然源(2.6%)。对于省内各市而言,VOCs来源结构具有差异。常州、苏州工业排放源相对贡献最高;连云港、徐州、扬州和淮安的机动车尾气相对贡献较高;溶剂与涂料使用和油气挥发对各市VOCs贡献较低。优先控制交通相关排放和工业相关排放能够有效地控制长三角中部地区的大气O_(3)和PM_(2.5)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江苏省
下载PDF
新发展理念视域下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研究
3
作者 曹军 王磊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1期115-119,124,共6页
将新发展理念全要素融入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实践,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高校党建要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创造性发挥为主线,创新党建“引领”的内涵和路径;要在内容互动、服务互动和一体化评价机制上着力协调与事业发展的深度“... 将新发展理念全要素融入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实践,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高校党建要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创造性发挥为主线,创新党建“引领”的内涵和路径;要在内容互动、服务互动和一体化评价机制上着力协调与事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努力构建健康绿色的主体生态、内容生态、运行生态和制度生态;要以“法治+”理念、“党建+”内容、“网络+”体系开放发展党建空间;要以资源共享体系、人才共育体系、社会价值共享体系的品牌构建推动党建成果的社会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高校党建 高质量发展 生态 社会共享
下载PDF
基于英语媒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4
作者 曹军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3期127-129,共3页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研究了英语媒介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应用现状,并提出了一套基于英语媒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包括加强课程设...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研究了英语媒介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应用现状,并提出了一套基于英语媒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包括加强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培训、开展实践活动和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旨在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媒介 高校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策略
下载PDF
西藏易贡湖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邵杰 杨欣杰 +9 位作者 陈喜庆 滕超 易锦俊 董美玲 张泽琛 曹军 朱宁 肖登 孙思远 吕菲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0-260,共11页
为探究易贡湖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藏东南易贡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采集了26组地表水样,绘制了水样点主要离子线性变化趋势图、Gibbs图及Piper三线图等,运用相关分析、线性趋势分析、数理统计和离子比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 为探究易贡湖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藏东南易贡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采集了26组地表水样,绘制了水样点主要离子线性变化趋势图、Gibbs图及Piper三线图等,运用相关分析、线性趋势分析、数理统计和离子比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地表水主要离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揭示了研究区地表水水中的主要物质来源。结果显示:易贡湖流域地表水阳离子主要为Ca^(2+)、Mg^(2+),K^(+)和Na^(+)含量较低,4种阳离子的含量关系为:Ca^(2+)>Mg^(2+)>Na^(+)>K^(+),阴离子主要为HCO_(3)^(-)、SO_(4)^(2-)和Cl-,NO_(3)^(-)和F^(-)含量较低,阴离子含量关系为:HCO_(3)^(-)>SO_(4)^(2-)>Cl->NO_(3)^(-)>F^(-),H_(2)SiO_(3)浓度值变化平稳,围绕6.9 mg·L^(-1)上下波动变化,pH值沿程变化平稳,在7.84~8.37之间,水体属于弱碱性。Ca^(2+)、Mg^(2+)和HCO_(3)^(-)是构成易贡湖流域地表水中的3种主要离子,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Mg或HCO_(3)^(-)Ca型为主。岩石溶滤作用是主要控制因素,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和蒸发浓缩作用均相当微弱,人为活动影响十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相关性分析 物质来源 易贡湖流域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浩特小乌兰沟地区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6
作者 滕超 高建伟 +4 位作者 张晓飞 邵杰 杨欣杰 曹军 李树才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9-271,共13页
笔者以锡林浩特小乌兰沟地区发育的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研究,讨论其构造环境,为进一步研究古亚洲洋闭合时限提供新的依据。LA-ICP-MS锆石同位素U-Pb测年结果显示,该花岗... 笔者以锡林浩特小乌兰沟地区发育的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研究,讨论其构造环境,为进一步研究古亚洲洋闭合时限提供新的依据。LA-ICP-MS锆石同位素U-Pb测年结果显示,该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319.5±1.2)Ma,相当于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石具有高Si、富K、贫Mg、贫Ca、低P和Ti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系列岩石;岩石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高场强元素Th、Ta、Hf,亏损Sr、Ba、Nb;稀土元素以略富集轻稀土、Eu亏损为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为I型花岗岩,来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该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表明研究区在晚石炭世期间仍存在洋壳的俯冲作用,暗示古亚洲洋此时尚未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浩特 晚石炭世 I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活动陆缘环境 古亚洲洋
下载PDF
藏东昌都地区典型地热温泉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
7
作者 邵杰 陈喜庆 +10 位作者 滕超 杨欣杰 易锦俊 李晓明 董美玲 曹军 汪艳芸 毕海超 井德刚 纪广轩 吕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7-140,共14页
该文基于西藏昌都地区的地热地质背景,综合运用野外地质调查、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同位素方法,并结合泉华地球化学特征,探究了区内出露在怒江断裂带、澜沧江断裂带和金沙江断裂带内典型地热温泉的发育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夏里温... 该文基于西藏昌都地区的地热地质背景,综合运用野外地质调查、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同位素方法,并结合泉华地球化学特征,探究了区内出露在怒江断裂带、澜沧江断裂带和金沙江断裂带内典型地热温泉的发育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夏里温泉(约31.6℃)、恩达温泉(约12.7℃)、娘曲温泉(约10.8℃)、曲登温泉(约55.9℃)和阿旺温泉(约78.6℃)及其周边河流水化学常量组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温泉泉水的水化学含量值基本都显示出大于河水的水化学含量值的特征。泉水阳离子以Ca^(2+)、Mg^(2+)和Na^(+)为主,阴离子以HCO_(3)^(-)和SO_(4)^(2-)为主,温泉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Mg型、HCO_(3)·SO_(4)-Ca·Mg型和HCO_(3)-Na型,温泉水化学类型与周边地表冷水水化学类型呈现出一定差异性,5个温泉水-岩相互作用以岩石溶滤作用控制类型为主。通过5个典型温泉成因模式对比分析,共同特征是5个温泉成因均受到断裂带控制,不同之处在于夏里温泉、恩达温泉和娘曲温泉为岩溶泉类型,且温泉温度相对较低,曲登温泉和阿旺温泉为砂岩或砂砾岩泉类型,且温泉温度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温泉 藏东 水文地球化学 氢氧稳定同位素 泉华
下载PDF
基于纤维解离水曲柳压缩解离特征与能量耗散机制研究
8
作者 许威 曹军 +1 位作者 花军 陈光伟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4-291,共8页
目的以水曲柳为研究对象,研究高应变率压缩载荷作用下水曲柳试件的解离特征和能量耗散机制。方法利用压缩加载试验分析应变率、加载方向对受载水曲柳的形态特征影响和动力学特性,并利用弹塑性基本原理分析其受压解离的能量耗散机制。结... 目的以水曲柳为研究对象,研究高应变率压缩载荷作用下水曲柳试件的解离特征和能量耗散机制。方法利用压缩加载试验分析应变率、加载方向对受载水曲柳的形态特征影响和动力学特性,并利用弹塑性基本原理分析其受压解离的能量耗散机制。结果解离后径向加载试件主要呈火柴棍状,弦向加载试件主要呈片状,轴向加载试件主要呈不规则块状,试件的解离程度随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当应变率在400~1000 s^(-1)时,水曲柳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由弹性阶段和屈服后弱线性强化阶段两部分组成;水曲柳试件的屈服强度随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当应变率从400s^(-1)增加到1000s^(-1)时,径向、弦向和轴向加载试件的屈服强度分别增加了0.45倍、1.34倍和0.71倍;木材原料沿径、弦向解离时主要依靠木材细胞的压缩变形来耗散能量,沿轴向解离时主要依靠木材细胞纵向结构的弯曲来耗散能量。结论弦向最易解离,轴向最难解离;水曲柳是一种应变率敏感材料;木材原料径、弦向解离主要依靠压缩变形来耗散能量,轴向解离主要依靠弯曲变形来耗散能量,木材原料解离能够耗散能量的多少主要受加载方向、木材细胞的结构尺寸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纤维解离 应变率 解离特征 能量耗散机制
下载PDF
新时代下营口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态势研究
9
作者 陈兴霞 曹军 +1 位作者 王健 徐玉萍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35,共2页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对巩固农业基础,促进农产品增值,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营口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缓慢,层次低,究其原因是重视程度不够,技术水平落后。因此,需要立...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对巩固农业基础,促进农产品增值,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营口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缓慢,层次低,究其原因是重视程度不够,技术水平落后。因此,需要立足本地从多维空间进行引导、支持与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 科技 品牌 融资
下载PDF
稀土Y对铜线材抗氧化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葛晨阳 国秀花 +7 位作者 李韶林 宋克兴 周延军 刘海涛 张朝民 曹军 曹飞 高岩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155,共12页
目的针对纯铜线材的抗氧化性能不足问题,通过稀土微合金化制备了含微量Y元素的铜线材,研究稀土Y含量对铜线材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表征手段,分析了氧化膜脱落后基体表面形貌以及稀... 目的针对纯铜线材的抗氧化性能不足问题,通过稀土微合金化制备了含微量Y元素的铜线材,研究稀土Y含量对铜线材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表征手段,分析了氧化膜脱落后基体表面形貌以及稀土Y元素在氧化过程中的存在形式与氧化膜的生长过程,揭示了添加稀土元素Y提高纯铜抗氧化性能的作用机理。结果稀土Y的引入提高了纯铜线材的抗氧化性能,在600℃、10 h条件下,Cu-0.03Y线材相对于Cu线材氧化增重率由0.55%降低至0.2%,降幅达63%。稀土元素Y的添加使铜线材的(100)晶面占比减少,(111)晶面占比增多,基体表面易被活化的(100)原子面占比降低,铜线材的抗氧化性能提高。在Cu-0.1Y线材中稀土元素浓度较高时发生偏聚,稀土元素与氧的亲和力大于铜与氧的亲和力,偏聚处形成不连续的稀土氧化物,使氧离子与铜离子的接触反应面积增大,相比Cu-0.03Y线材抗氧化性能降低。结论氧化过程中稀土离子的扩散速率慢、半径大,对铜离子的向外扩散起到阻碍作用,降低了铜离子的扩散速度,提高了铜线材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铜线材 稀土元素Y 稀土氧化物 增重率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11
作者 曹军 《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 2024年第17期0032-0034,共3页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英语写作教学受到了广大英语教师越来越多的关注,写作训练是高中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输出所学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分析了目前写作教学中...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英语写作教学受到了广大英语教师越来越多的关注,写作训练是高中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输出所学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分析了目前写作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探讨了高中英语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译林版教材开展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是应用文写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 写作教学
下载PDF
曹军:在改革大潮中创业
12
作者 曹军 《三月风》 2018年第12期42-42,共1页
我的创业故事,仅仅是改革开放40年大潮中伟大成就的沧海一粟。如今,中国的残疾人创业从生产型向创新型的转变,教育、电商、IT等多个技术含量高、多元化的产业当中,都看到了残疾人创业者的身影。
关键词 创业故事 改革开放 曹军 技术含量 残疾人 创新型 生产型 多元化
原文传递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平板热管传热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葛志晶 胡姝凡 +1 位作者 严丽红 曹军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6,共6页
为探究平板热管在电堆中的传热性能,针对电堆中的传热条件设计平板热管的传热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平板热管瞬态响应灵敏,响应时间在100—260 s之间;加热功率增加时平板热管的温差增加,等效热阻下降,5—15 W时处于启动阶段,40—50 W... 为探究平板热管在电堆中的传热性能,针对电堆中的传热条件设计平板热管的传热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平板热管瞬态响应灵敏,响应时间在100—260 s之间;加热功率增加时平板热管的温差增加,等效热阻下降,5—15 W时处于启动阶段,40—50 W时等效热阻低于0.1℃/W,温差<5℃;冷却风速增加,平板热管的温差和等效热阻都有所上升;工作倾角对平板热管的性能影响显著,逆重力的工作条件将使平板热管的性能恶化,在50 W的加热功率、-90°工作倾角下平板热管的等效热阻约为90°时的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平板热管 热管理 传热 热阻
下载PDF
结构参数对固体氧化物电解槽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朱李 杨雁 +4 位作者 王红涛 孙兆松 张伟 曹军 张莉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7-82,共6页
SOEC(固体氧化物电解槽)的流道结构及电极厚度等结构参数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基于SOEC三维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建立预测电流密度与温差的ANN(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结构参数对SOEC电化学性能和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ANN代理模型... SOEC(固体氧化物电解槽)的流道结构及电极厚度等结构参数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基于SOEC三维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建立预测电流密度与温差的ANN(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结构参数对SOEC电化学性能和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ANN代理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低的计算成本;温度分布均匀性与电解性能负相关;减小节距、肋宽和电极厚度会引起欧姆损耗的降低,电解槽的电流密度提高。与阳极肋宽相比,阴极肋宽对电流密度的影响更为显著,导致两者对温差的影响规律有所不同。当阳极厚度<40μm,阳极厚度减小导致反应活性面积急剧减小,电流密度因此降低。在参数研究范围内,当节距为1.8 mm,电解质厚度为8μm,阳极肋宽为0.6 mm,阴极肋宽为1.2 mm,阴极厚度为600μm时,能够保持高电流密度(>3700 A/m^(2))的同时获得最佳的温度均匀度。研究结果为固体氧化物电解槽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一种便捷可行的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电解槽 计算流体力学 人工神经网络 电流密度 温差
下载PDF
数据中心间接蒸发冷却复合空调系统的节能运行分析
15
作者 陈瑞 许家翔 曹军 《暖通空调》 2024年第10期113-119,共7页
结合上海地区的气候条件,采用TRNSYS软件,通过设定数据中心机房条件模拟出全年所需冷负荷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确定设备选型,并基于间接蒸发冷却复合空调系统主要设备的数学模型搭建了仿真平台。通过对空调系统运行模式的切换,模拟得到3种... 结合上海地区的气候条件,采用TRNSYS软件,通过设定数据中心机房条件模拟出全年所需冷负荷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确定设备选型,并基于间接蒸发冷却复合空调系统主要设备的数学模型搭建了仿真平台。通过对空调系统运行模式的切换,模拟得到3种运行模式下的送风状态图及运行特性。结果表明,冬季应采用能耗更低的干模式,过渡季采用湿模式,夏季采用混合模式。对比常规机械制冷系统,复合空调系统的全年耗电量为352.6万kW·h,节能率高达3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间接蒸发冷却 空调系统 冷负荷 节能率 TRNSYS
下载PDF
面向数据中心的管式间接蒸发冷却装置制冷性能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高梦蝶 李强 曹军 《暖通空调》 2024年第7期159-165,共7页
为研究间接蒸发冷却装置的性能及各参数的选择原则等,设计搭建了数据中心管式间接蒸发冷却系统,并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参数对系统间接蒸发冷却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一次风速与间接蒸发冷却效率总体成反比,当一次风速为2.2 m/s时,间... 为研究间接蒸发冷却装置的性能及各参数的选择原则等,设计搭建了数据中心管式间接蒸发冷却系统,并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参数对系统间接蒸发冷却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一次风速与间接蒸发冷却效率总体成反比,当一次风速为2.2 m/s时,间接蒸发冷却效率为90.74%;随着二次风速增大,间接蒸发冷却效率先增大后减小,最佳的二次风速为3.1 m/s,间接蒸发冷却效率为80.03%;随着一次风入口温度升高,间接蒸发冷却效率同样先增大后减小,最佳一次风进口温度为29℃,间接蒸发冷却效率能够达到71.45%;间接蒸发冷却效率随着喷淋水流量增大而增大,最终稳定,为减少装置的总能耗,最佳的喷淋水流量为1.21 m^(3)/h,间接蒸发冷却效率可达83.51%。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相关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设计与工艺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管式间接蒸发冷却装置 间接蒸发冷却 间接蒸发冷却效率 实验 制冷性能
下载PDF
变速恒频双馈电机风电场电压控制策略 被引量:73
17
作者 曹军 张榕林 +2 位作者 林国庆 王虹富 邱家驹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7-91,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变速恒频双馈电机的风电场电压控制策略,该策略以风电场出口升压变压器高压侧电压为控制目标。介绍了该控制策略的总体结构,阐述了风电场高压侧电压控制的原理,并考虑风电场无功功率极限,研究了无功功率控制、分配和故障... 提出了一种基于变速恒频双馈电机的风电场电压控制策略,该策略以风电场出口升压变压器高压侧电压为控制目标。介绍了该控制策略的总体结构,阐述了风电场高压侧电压控制的原理,并考虑风电场无功功率极限,研究了无功功率控制、分配和故障情况下紧急电压控制方案。针对风速扰动和电压骤降2种情况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案与功率因数控制和传统的电压控制策略相比可以明显地提升风电场电压水平,且无需高压侧信号、经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双馈电机 变速恒频 高压侧电压控制 无功功率控制 紧急电压控制
下载PDF
CO_(2)多气泡上升过程传质特性的数值分析
18
作者 曾乐翔 裴东号 +1 位作者 王现刚 曹军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42,48,共7页
为了揭示CO_(2)多气泡上升行为和气液传质过程的相互作用机制,通过VOF(流体体积法)多相流模型结合自定义程序,实现气泡流动与传质的耦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CO_(2)多气泡上升过程出现了聚并、破碎、自由上升和排斥等相互作用现象,气泡尾... 为了揭示CO_(2)多气泡上升行为和气液传质过程的相互作用机制,通过VOF(流体体积法)多相流模型结合自定义程序,实现气泡流动与传质的耦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CO_(2)多气泡上升过程出现了聚并、破碎、自由上升和排斥等相互作用现象,气泡尾流经历对称脱落、过渡态和周期性脱落3个阶段,气泡初始间距、气泡初始大小和液相物性等因素共同影响着多气泡的运动和传质过程。初始间距较小时气泡易聚并,聚并过程减小了气液接触面积,不利于传质;初始直径较小时气泡运动越不稳定,停留时间长,可以促进气液传质;液相黏度越大阻力越大,抑制了气相在尾流的扩散,不利于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气泡 气液两相流 传质 数值模拟 聚并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均温板散热特性的数值分析
19
作者 葛志晶 郑东明 +1 位作者 裴东号 曹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116,共8页
以面向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散热的超薄均温板为研究对象,用多孔介质传热模型、层流模型和Brinkman方程构建三维稳态数值模型,通过质量守恒确定气液界面的相变传质,研究在吸液芯饱和充液的常规工况下均温板的稳态特性。结果表明:超薄... 以面向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散热的超薄均温板为研究对象,用多孔介质传热模型、层流模型和Brinkman方程构建三维稳态数值模型,通过质量守恒确定气液界面的相变传质,研究在吸液芯饱和充液的常规工况下均温板的稳态特性。结果表明:超薄结构以及支撑柱的存在使内部压降较大;随着冷凝段对流换热系数的增大,均温性变差,内部压降也显著增大;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温差先增大后减小,热阻持续下降;孔隙率的变化对平衡终态影响较小;渗透率的增大将极大的降低吸液芯内的液体压降,有利于相变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两相流 传热 超薄均温板 数值分析
下载PDF
下刚果盆地海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其发育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18
20
作者 曹军 钟宁宁 +6 位作者 邓运华 康洪全 孙玉梅 刘岩 戴娜 黄小艳 朱顺玲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87-98,共12页
下刚果盆地深水区的油气显示出了海相原油的特征,盐上海相烃源岩开始受到关注。通过对下刚果盆地海相烃源岩地球化学资料分析,综合评价了盐上4套海相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生烃潜力,研究了其成因并划分了成因类型,同时探讨了不同成因... 下刚果盆地深水区的油气显示出了海相原油的特征,盐上海相烃源岩开始受到关注。通过对下刚果盆地海相烃源岩地球化学资料分析,综合评价了盐上4套海相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生烃潜力,研究了其成因并划分了成因类型,同时探讨了不同成因类型烃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下刚果盆地盐岩层之上发育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好,干酪根类型为Ⅱ、Ⅲ型,成因上以海相内源型和海相混合生源型为主;盆地海相烃源岩整体在3 500m左右深度进入生油窗,成熟的海相烃源岩是下刚果盆地深水区油气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上升洋流、缺氧环境(大洋缺氧事件)和古河流的作用,以及海洋、河流两种地质营力此消彼长的关系,自晚白垩世至中新世,盆地沉积环境从海湾变迁到受河流作用逐渐加强的开阔海洋,有机质来源从以海洋有机质为主过渡到河流携带来的陆源有机质比例加重,直到以陆源有机质为主;海-陆二元有机质输入量的相对变化和海洋沉积环境的变迁从根本上决定了海相烃源岩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海相烃源岩 生烃潜力 生源输入 沉积环境 成因类型 控制因素 下刚果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