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血吸虫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的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曹勤燕 薛艳凤 沈利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3-348,共6页
目的鉴定日本血吸虫的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GPI-AP)。方法根据曼氏血吸虫的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PI)锚定蛋白Sm200的编码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XM_002569560.1),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日本血吸虫的同源基因,分析后选取基因蛋白质编码... 目的鉴定日本血吸虫的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GPI-AP)。方法根据曼氏血吸虫的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PI)锚定蛋白Sm200的编码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XM_002569560.1),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日本血吸虫的同源基因,分析后选取基因蛋白质编码区(CDS)的部分基因序列(SjGPIs,长约933 bp)进行PCR扩增,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E.coli)BL21(DE3)感受态细胞,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用镍柱Ni-NTA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肽段SjGPIs。用纯化的重组肽段SjGPIs免疫新西兰大耳兔,以制备的重组肽段抗血清检测日本血吸虫GPI锚定蛋白。用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I-PLC)鉴定检测到的蛋白在日本血吸虫虫体上的锚定方式。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的白细胞,确定其是否吞噬GPI锚定蛋白。结果日本血吸虫的基因组中存在与曼氏血吸虫GPI锚定蛋白Sm200基因的同源基因序列,经比对拼接后获得3 495 bp含完整编码蛋白C末端的基因编码序列。以所选基因序列进行肽段原核表达,获得重组质粒pET-28a(+)-SjGPIs。通过对蛋白C末端序列分析、经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和PI-PLC酶切验证,发现日本血吸虫被膜存在以GPI形式锚定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Mr200 000,命名为SjGPI200。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的白细胞中可检测到完整的SjGPI200蛋白。结论日本血吸虫存在锚定蛋白SjGPI200,并以GPI形式锚定于虫体被膜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 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
下载PDF
基因重组心肌肌钙蛋白Ⅰ融合蛋白的抗肿瘤效应 被引量:1
2
作者 雷光强 刘朝阳 +4 位作者 姜懿纳 李金萍 曹勤燕 李涛 刘凤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80-1585,共6页
目的研究基因重组心肌肌钙蛋白I与人工短肽的融合蛋白(CIS)对肿瘤生长的作用。方法用MTT法观察CIS体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生长的作用。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观察CIS对新生血管生长的影响。用6种小鼠肿瘤异位可移植模型观察CIS... 目的研究基因重组心肌肌钙蛋白I与人工短肽的融合蛋白(CIS)对肿瘤生长的作用。方法用MTT法观察CIS体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生长的作用。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观察CIS对新生血管生长的影响。用6种小鼠肿瘤异位可移植模型观察CIS在体内对肿瘤生长的作用。结果 CIS对HUVEC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显示,CIS浓度为5、10 mg·L^(-1)时,新生血管生成的数量明显减少;荷瘤鼠体内异位移植模型实验显示:CIS(10 mg·kg^(-1))处理组肿瘤生长缓慢,瘤体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对S180肿瘤瘤重抑制率85.3%,对Lewis肺癌肿瘤瘤重抑制率87.0%,对H22肝癌肿瘤瘤重抑制率84.2%,对人小细胞肺癌H446肿瘤瘤重抑制率60.42%,对人可移植性肝癌SMMC7721肿瘤瘤重抑制率61.62%,对人胃低分化腺癌BGC823肿瘤瘤重抑制率为41.84%。结论 CIS在体外抑制HUVEC细胞的生长,在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中,CIS对新生血管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体内,CIS融合蛋白可有效抑制小鼠可移植肿瘤细胞的生长。CIS抗肿瘤效应很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进而减少肿瘤组织中新生血管生成的数量而达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心肌肌钙蛋白融合蛋白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鸡胚绒毛尿囊膜 移植瘤 肿瘤抑制作用 血管生成抑制剂 裸鼠
下载PDF
鲇离体肠道对亮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吸收
3
作者 易艳 郭世莉 曹勤燕 《河北渔业》 2009年第12期19-21,29,共4页
采用外翻肠囊和茚三酮显色法研究了鲇离体肠道对L-亮氨酸(leu)和L-苯丙氨酸(phe)的吸收转运量。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氨基酸浓度范围内,鲇离体肠道对L-亮氨酸(leu)和L-苯丙氨酸(phe)的吸收量随着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鲇对L-亮氨酸(leu)的吸... 采用外翻肠囊和茚三酮显色法研究了鲇离体肠道对L-亮氨酸(leu)和L-苯丙氨酸(phe)的吸收转运量。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氨基酸浓度范围内,鲇离体肠道对L-亮氨酸(leu)和L-苯丙氨酸(phe)的吸收量随着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鲇对L-亮氨酸(leu)的吸收量高于L-苯丙氨酸(p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肠道 L-亮氢酸 L-苯丙氧酸 吸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