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小儿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血清二胺氧化酶和D-乳酸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肖田 曹匡纬 +1 位作者 余运运 丁锋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4期653-656,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时机治疗小儿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D-LAC)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20年9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4例肠梗阻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入院后接受手...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时机治疗小儿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D-LAC)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20年9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4例肠梗阻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入院后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将患儿分为A组(入院48 h内行手术治疗,34例)和B组(入院48 h后行手术治疗,20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时间(包括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AO、D-LAC及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观察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7.06%)与B组(9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96,P>0.05)。A组患儿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2.04±0.37)d、(1.65±0.43)d及(8.76±1.42)d]均显著短于B组[(3.72±0.44)d、(2.86±0.48)d及(11.36±1.8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016、9.565及5.739,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DAO、D-LAC及VIP水平[A组(3.57±0.89)mmol/L、(1.84±0.46)mg/L及(82.68±19.76)ng/L,B组(3.64±0.97)mmol/L、(1.86±0.44)mg/L及(83.55±20.13)ng/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70、0.157及0.155,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DAO、D-LAC及VI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A组患儿DAO、D-LAC及VIP水平[(1.08±0.34)mmol/L、(0.47±0.18)mg/L及(36.57±9.65)ng/L]均显著低于B组[(1.47±0.67)mmol/L、(0.86±0.33)mg/L及(45.63±11.2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41、5.633及3.137,均P<0.05)。A组患儿术后肠管坏死和再粘连发生率(0.00%和2.94%)显著低于B组(15.00%和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00、4.362,均P<0.05);两组患儿肺感染、腹腔感染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把握手术指征,早期手术可显著降低肠梗阻患儿血清DAO、D-LAC水平,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肠梗阻 手术时机 D-乳酸 二胺氧化酶
原文传递
经尿道2微米激光切除术与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曹匡纬 季惠翔 +2 位作者 潘进洪 陈志文 戴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18期3513-3516,共4页
目的:比较经尿道2微米激光切除术与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1例)行经尿道2微米激光切除手术,对照组(46例)行电切术,比较两组的手术... 目的:比较经尿道2微米激光切除术与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1例)行经尿道2微米激光切除手术,对照组(46例)行电切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10以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是观察组治疗后的IL-6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观察组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为3.28%、1.64%,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7.39%、1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表性膀胱癌采用经尿道2微米激光切除术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较小,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2微米激光切除术 电切术 浅表性膀胱癌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肖田 余运运 +2 位作者 曹匡纬 何瑞靖 丁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21期4142-4146,共5页
目的:观察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9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差异分为传统... 目的:观察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9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差异分为传统组(97例)和微创组(101例)。传统组接受开放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微创组接受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血清炎性指标和免疫功能变化情况,记录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并作组间对比。结果:与传统组相比,微创组切口总长度更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P<0.05)。术后2 d组间对比,微创组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均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2 d组间对比,微创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均低于传统组(P<0.05)。与传统组相比,微创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且该术式引起的炎症反应及免疫抑制程度均较传统治疗更轻,是治疗此类患儿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腹股沟斜疝 疗效 炎性指标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