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木薯产业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建议 被引量:25
1
作者 曹升 陈江枫 +7 位作者 黄富宇 严华兵 韦朝念 李富山 陆柳英 覃夏燕 陈会鲜 李恒锐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68-1476,共9页
【目的】调研剖析广西木薯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品种选育、培育龙头企业及打造区域优势产区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为促进广西木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多渠道调查广西木薯种植面积、分布区域、主栽品种、种植... 【目的】调研剖析广西木薯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品种选育、培育龙头企业及打造区域优势产区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为促进广西木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多渠道调查广西木薯种植面积、分布区域、主栽品种、种植模式、产量、种植收益、加工和销售情况,结合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及文献查阅结果,对广西木薯产业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结果】广西是我国的木薯主产区,木薯种植面积和加工产量均占全国的70%左右,但2017—2019年期间广西木薯种植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广西木薯产区主要集中在南宁市、梧州市、钦州市、玉林市和贵港市,目前推广的间作套种栽培模式主要有木薯+西瓜、木薯+花生、木薯+辣椒及木薯+穿心莲等,主栽品种有南植199、SC205、SC5号和新选048。广西工业木薯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南宁市、钦州市、北海市、贵港市、崇左市和河池市,共有24家初具规模的工业木薯加工企业,其加工产品以淀粉为主。广西木薯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种植经济效益偏低,种植面积逐年下滑;本地原料供应不足,加工企业对外依存度增大;木薯品种更新换代慢,尤其缺乏专用型品种;木薯淀粉生产环保压力大,循环利用技术有待加强;木薯加工产品形式单一,深加工技术落后。【建议】应进一步加强新品种选育及推广、间作套种栽培技术攻关与示范推广、桂字号品牌建设、木薯基础研究及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研发,全方位提升木薯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广西木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广西
下载PDF
广西地方面包木薯种质资源调查及表型性状分析和品质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曹升 尚小红 +6 位作者 陈会鲜 陆柳英 肖亮 曾文丹 李恒锐 黄丹宁 严华兵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318-2325,共8页
【目的】评价广西地方面包木薯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和品质,为其有效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材料。【方法】采用系统调查方法,收集广西区内41个市县63个乡(镇)132个村的面包木薯种质资源,分析其种植情况和分布特点,并采用形态标记法和平均隶... 【目的】评价广西地方面包木薯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和品质,为其有效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材料。【方法】采用系统调查方法,收集广西区内41个市县63个乡(镇)132个村的面包木薯种质资源,分析其种植情况和分布特点,并采用形态标记法和平均隶属函数值法对种质资源进行表型性状及产量和品质评价,逐步筛选出优异地方面包木薯种质资源。【结果】广西地方面包木薯未形成规模种植,但发展势头良好;所收集的118份面包木薯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桂南和桂东地区,且主要垂直分布在0~200 m的低海拔地区;44.92%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为株型直立、叶型为椭圆形、块根水平分布和薯肉白色;在综合表型性状较佳的37份木薯种质的产量和品质指标中,氢氰酸含量的变异系数(C_(V))最大,为82.06%,且有12份(占32.43%)种质的氢氰酸含量不符合木薯食用标准(小于50.00μg/kg);大圩木薯、金鸡木薯、岭脚木薯、上金木薯和浦源木薯5份种质资源产量和品质的平均隶属函数较大,综合性状表现较佳。【结论】广西地方面包木薯种质资源分布区域较广,但优势种植区域较狭窄,未形成产业化规模种植,广西地方面包木薯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数为直立株型、椭圆形叶片、水平分布块根及薯肉白色类型,其中大圩木薯、金鸡木薯、岭脚木薯、上金木薯和浦源木薯5份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产量和品质综合表现较佳,可进一步创新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包木薯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品质 调查 评价 广西
下载PDF
控缓释肥对木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曹升 禤维言 +3 位作者 陈会鲜 王兴伟 青鑫 冯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0-795,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控缓释肥施用量对木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木薯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木薯品种桂热4号(GR4)为材料,基肥施用高氮控缓释肥,追肥施用高钾控释肥,按施入等量肥料且N、P2O5、K2O比为2∶1∶3的原则开展试验。设5... 【目的】探讨不同控缓释肥施用量对木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木薯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木薯品种桂热4号(GR4)为材料,基肥施用高氮控缓释肥,追肥施用高钾控释肥,按施入等量肥料且N、P2O5、K2O比为2∶1∶3的原则开展试验。设5个处理:各处理中控缓释肥总氮含量占所施肥料总氮含量的比例分别为0(CK)、1/3(A)、1/2(B)、2/3(C)、1(D)。在木薯块根形成期、膨大初期、膨大中期及膨大后期测定木薯的株高、茎粗等农艺性状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在收获期测定木薯块根的经济性状及产量。【结果】处理A^D均可促进木薯茎秆增长、增粗,其中处理A增长最大,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下同),处理A和C增粗较大,显著高于处理D和对照处理。各配施控缓释肥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处理C和D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块根形成期比对照处理显著减少。处理A和B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块根形成期、膨大初期及膨大中期均大于对照处理,在块根膨大初期差异最大。在块根形成期,配施控缓释肥处理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块根膨大初期、膨大中期,处理A^D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处理,其中处理B差异最大,但差异不显著;在块根膨大后期,配施控缓释肥处理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的小,其中处理A、B差异最大,但差异不显著。配施控缓释肥的木薯的经济性状及产量都优于对照,其中处理A、B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水平。【结论】配施控缓释肥可改善木薯的农艺性状,提高木薯生长关键时期的净光合速率,增加木薯产量。配施控缓释肥的施用比例为1/3~1/2时,木薯增产效果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控缓释肥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广西粉葛产业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建议 被引量:24
4
作者 尚小红 曹升 +6 位作者 严华兵 陈颖慧 肖亮 王颖 欧昆鹏 覃夏燕 甘秀芹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10-1519,共10页
【目的】调研分析广西粉葛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为加快广西粉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粉葛产业进行实地调研,收集相关资料(2018—2020年),围绕广西粉葛种植区域、种植面积、主要品种、产量、... 【目的】调研分析广西粉葛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为加快广西粉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粉葛产业进行实地调研,收集相关资料(2018—2020年),围绕广西粉葛种植区域、种植面积、主要品种、产量、加工等方面综合分析广西粉葛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结果】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粉葛产区,种植面积达10201 ha,其中梧州、桂林和贵港为广西粉葛产业主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区粉葛种植总面积的70.6%。广西从事粉葛种植及加工的企业及合作社众多,且发展了粉葛+花生、粉葛+沙姜、粉葛+苦瓜和粉葛+毛节瓜等间作或套种种植模式。通过线下及电商销售葛根鲜薯、葛根粉、葛根茶、葛根面、葛根酒、葛根蛋黄酥和葛根粒等葛根产品,经济效益良好,行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同时,广西粉葛产业存在产品知名度不高,缺乏地理标志产品等具有标识性的品牌;选育种工作滞后,选育成功的优良品种不多,缺乏优良的高葛根素粉葛品种;栽培技术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机械化程度极低;葛根产品以食用为主,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加工线较少、加工设备较落后;粉葛基础研究薄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广西粉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加强桂字号品牌打造,培育龙头企业;加强粉葛优良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及推广;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加强生产加工技术的改造,加快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加强粉葛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葛 产业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建议 广西
下载PDF
光固化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曹升 何明辉 +1 位作者 余敏 韩小瑜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光固化弹性体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柔性传感器、电子皮肤、生物医学等领域。然而目前市售光固化弹性体强度低,受损后难以实现自修复,极大限制了该类弹性材料的承载能力和应用范围。为解决上述问题,以甘油聚醚多元醇和... 光固化弹性体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柔性传感器、电子皮肤、生物医学等领域。然而目前市售光固化弹性体强度低,受损后难以实现自修复,极大限制了该类弹性材料的承载能力和应用范围。为解决上述问题,以甘油聚醚多元醇和异佛尔酮异氰酸酯作为分子结构中的软段和硬段,并以2-(叔丁基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TBEMA)封端合成了具有动态受阻脲键(HUB)的聚(氨基甲酸酯)脲丙烯酸酯(PUUA)低聚物,然后将封端剂TBEMA作为稀释剂加入PUUA中以制备光敏树脂,通过探究PUUA预聚体和稀释剂比例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选出最优配比。之后将制备的光敏树脂进行3D打印,得到光固化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并分析不同PUUA含量对弹性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共聚物之间的共价交联及动态可逆和氢键等相互作用,当PUUA质量分数为50%时,弹性体表现出7.3 MPa的高拉伸强度和1 032%的断裂伸长率,并且在经历1 000次的循环加载试验后仍保持稳定的力学性能,断裂的拉伸试样在自修复10 h后拉伸强度的修复效率可达到86.6%。实验证明制备的弹性体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出色的自修复能力,同时所具有的较低玻璃化转变温度使其可在低温环境下保持稳定的物理特性,显示了具有HUB的弹性体在柔性材料领域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自修复 弹性体 甘油聚醚 聚氨酯
下载PDF
木薯叶形与光合特性、SPAD值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陆柳英 曹升 +2 位作者 谢向誉 曾文丹 严华兵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8-564,共7页
[目的]研究木薯叶片形态与光合特性、SPAD值之间的相关性,为木薯高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个叶形差异较大的木薯品种(系)为材料,测定不同叶位叶片形态指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SPAD值,通过方差... [目的]研究木薯叶片形态与光合特性、SPAD值之间的相关性,为木薯高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个叶形差异较大的木薯品种(系)为材料,测定不同叶位叶片形态指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SPAD值,通过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讨叶形对光合特性、SPAD值的影响.[结果]中间裂叶长度与光合生理指标呈显著正相关,中间裂叶长度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46、0.981、0.810和0.816;木薯SPAD值与叶形指标、光合生理指标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相同品种(系)不同叶位之间叶形指标和SPAD值均差异不明显,SPAD值在第6个叶位(最上部全展叶第23片叶)时较高;净光合速率值总体上随叶位从上到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木薯最上部全展叶第3~11片叶光合效率最高.[结论]木薯的中间裂叶长度越长,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值越大,品种(系)光合效率越高;保持木薯中上部叶片的光合作用功能对提高木薯产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叶形指数 光合特性 SPAD值 相关性
下载PDF
木薯成熟种茎多倍体诱导及鉴定 被引量:8
7
作者 陆柳英 曹升 +3 位作者 谢向誉 周慧文 曾文丹 严华兵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64-1770,共7页
以木薯品种SC205和新选048的成熟种茎为材料,利用秋水仙素对侧芽进行滴液法处理诱导多倍体,使用流式细胞仪鉴定木薯植株倍性,并通过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方法鉴定和分析多倍体、嵌合体和二倍体特征特性。结果表明:通过诱变处理获得了... 以木薯品种SC205和新选048的成熟种茎为材料,利用秋水仙素对侧芽进行滴液法处理诱导多倍体,使用流式细胞仪鉴定木薯植株倍性,并通过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方法鉴定和分析多倍体、嵌合体和二倍体特征特性。结果表明:通过诱变处理获得了木薯四倍体和嵌合体植株,四倍体和嵌合体植株与二倍体相比表现出最上部全展叶第1和第2叶叶形指数降低、叶片厚度增加,气孔密度变小,叶绿体数目增加,气孔长度、保卫细胞长度和宽度增大,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总量、SPAD值增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成熟种茎 秋水仙素 四倍体 嵌合体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何首乌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5
8
作者 曾文丹 严华兵 +2 位作者 曹升 谢向誉 陆柳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94-2499,共6页
【目的】建立何首乌离体快繁技术体系,为其种苗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从广西陆川县采集的何首乌幼嫩单芽茎段为外植体,分析不同灭菌时间、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及不同培养方式对其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的影响。【结果】适宜... 【目的】建立何首乌离体快繁技术体系,为其种苗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从广西陆川县采集的何首乌幼嫩单芽茎段为外植体,分析不同灭菌时间、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及不同培养方式对其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的影响。【结果】适宜何首乌外植体消毒灭菌的方法为0.1%HgCl2浸泡处理8 min;适宜不定芽诱导的初代培养基为MS+1.0 mg/L 6-氨基腺嘌呤(6-BA)+0.05 mg/L a-萘乙酸(NAA),腋芽萌发率达96.7%;适宜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2.0 mg/L苯基噻二唑脲(TDZ)+0.05 mg/L NAA,增殖系数为5.68,植株健壮;无菌苗的单芽茎段以浸没间歇式培养(TIBs)增殖系统效果最佳;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0.01 mg/L NAA,生根率达91.33%。【结论】建立了以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的何首乌离体快繁技术体系,可为其种苗生产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离体快繁 苯基噻二唑脲(TDZ) 浸没间歇式培养(TIBs)
下载PDF
60Co-γ射线辐射对木薯组培苗的诱变效应 被引量:8
9
作者 曾文丹 严华兵 +1 位作者 曹升 谢向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67-1676,共10页
为探究60Co-γ射线辐射对不同木薯品种组培苗的诱变效应,以2个木薯品种新选048和SC205离体单芽茎段为试验材料,以不同60Co-γ射线辐射剂量(0、5、10、20、40 Gy)进行处理,观察比较不同辐射处理条件下组培苗的生长情况以及移栽后植株的... 为探究60Co-γ射线辐射对不同木薯品种组培苗的诱变效应,以2个木薯品种新选048和SC205离体单芽茎段为试验材料,以不同60Co-γ射线辐射剂量(0、5、10、20、40 Gy)进行处理,观察比较不同辐射处理条件下组培苗的生长情况以及移栽后植株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随着60Co-γ辐射剂量的增加,2个品种组培苗的生根率和萌发率均显著降低;新选048和SC205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15. 3 Gy和17. 2 Gy。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对继代组培苗及其生根苗的生长伤害程度逐渐加强,株高、生根率、移栽成活率等指标均显著降低。不同品种对60Co-γ射线辐射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新选048的辐射敏感性更强。经60Co-γ射线辐射后,2个木薯品种组培苗均出现叶柄颜色变异、叶形变异、黄化苗、矮化苗等不同程度的形态变异。经大田移栽后统计,新选048变异率为3. 3%,SC205变异率为6. 6%。对突变材料进行SSR分子标记检测发现,其中有3条引物可检测SC205对照与突变体材料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5条引物可检测新选048对照与突变体材料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本研究结果为利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创造木薯新种质以及木薯诱变育种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组培苗 60Co-γ射线 诱变效应
下载PDF
野生黄精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曾文丹 曹升 +3 位作者 尚小红 陆柳英 肖亮 严华兵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89-1593,共5页
以野生黄精不定芽为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6-BA、2,4-D、NAA、KT进行3因素4水平的正交设计试验,筛选黄精增殖的最佳培养条件;探讨不同培养温度对黄精组培苗继代增殖的影响;以1/2 MS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不同... 以野生黄精不定芽为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6-BA、2,4-D、NAA、KT进行3因素4水平的正交设计试验,筛选黄精增殖的最佳培养条件;探讨不同培养温度对黄精组培苗继代增殖的影响;以1/2 MS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不同生长素及其浓度和不同培养容器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精组培苗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2 mg/L 2,4-D+0.4 mg/L NAA,最佳培养温度为22℃,平均繁殖系数达6.88;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5 mg/L NAA+0.2 mg/L IBA,平均生根率达96.2%;接种袋是黄精工厂化育苗的首选生根培养容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离体快繁 丛生芽
下载PDF
不同食用木薯品种(系)鲜食加工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陆柳英 王颖 +4 位作者 曹升 尚小红 陈颖慧 肖亮 严华兵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25-1734,共10页
为研究不同木薯品种的鲜食加工适宜性,以12份食用品种(系)为材料,加工成蒸木薯、木薯汁、木薯羹进行品质特性鉴定和感官评价,应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手段综合评价各品种(系)适宜性,分析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5个蒸木薯品质... 为研究不同木薯品种的鲜食加工适宜性,以12份食用品种(系)为材料,加工成蒸木薯、木薯汁、木薯羹进行品质特性鉴定和感官评价,应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手段综合评价各品种(系)适宜性,分析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5个蒸木薯品质评价性状共提取了5个主成分,色度值a~*、色度值b~*、纤维感、综合评价、弹性、硬度和胶着性起主要作用;10个木薯汁品质评价性状提取了3个主成分,色泽、组织状态、pH和黏度共4个性状起主要作用;5个木薯羹感官评价性状共提取了2个主成分,感官综合评价和面度共2个性状起主要作用。另外,蒸木薯主要品质评价指标受到鲜薯淀粉、干物质、粗纤维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木薯汁主要品质评价指标受鲜薯蛋白质、可溶性糖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12个品种(系)中P3适宜作为水果木薯,M33、M9、ST、NK-10适用于蒸木薯,ST、P9、M11、P3适宜作为木薯汁加工原料,M9、M11、ST、NK-10适宜作为木薯羹加工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木薯 营养成分 鲜食加工 感官评价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依托贝特缓释胶囊的制备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升 张朝晖 +2 位作者 吴小涛 何红燕 霍苙茹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制备依托贝特缓释胶囊,并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依托贝特缓释胶囊的处方进行优化。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依托贝特母丸,PEG4000与依托贝特的丙酮溶液包增溶层,以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溶液(Eudragit RL30D)包缓释层。考察因素... 目的:制备依托贝特缓释胶囊,并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依托贝特缓释胶囊的处方进行优化。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依托贝特母丸,PEG4000与依托贝特的丙酮溶液包增溶层,以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溶液(Eudragit RL30D)包缓释层。考察因素为增溶层与丸心质量比(X1)、增溶层中PEG4000用量(X2)、缓释层增重百分率(X3),考察指标为4,8和24 h的累积释放度,采用Design-Expert软件建立模型描述自变量及响应值之间的关系,根据模型绘制效应面图和等高线图,通过重叠等高线图确定优化处方并通过实验对拟合结果进行验证。结果:确定依托贝特的制备处方优化参数:增溶层与丸心质量比为0.7~1.2;PEG4000占增溶层比例为3.5%~12.8%;缓释层包衣增重8.0%~13.5%,与多元线性模型相比,二次多项式模型具较高的置信度;二次多项式模型方程表明考察因素和相对应的考察指标之间存在可信的定量关系;优化处方各考察指标的预测值和实际值非常接近。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可用于依托贝特缓释胶囊的处方优化,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贝特 缓释胶囊 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
下载PDF
桂木薯11号食用木薯新品种的选育
13
作者 施平丽 陆柳英 +9 位作者 严华兵 曾文丹 李恒锐 陈碧梅 肖亮 尚小红 龙紫媛 王颖 程冬 曹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25-2632,共8页
木薯被誉为“地下粮仓”,是世界超过10亿人的口粮,也是我国华南地区特色优势作物。近年来,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加剧,木薯在我国作为薯类杂粮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多,食用木薯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自交分离群体为材料,结合SNAP分子... 木薯被誉为“地下粮仓”,是世界超过10亿人的口粮,也是我国华南地区特色优势作物。近年来,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加剧,木薯在我国作为薯类杂粮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多,食用木薯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自交分离群体为材料,结合SNAP分子标记辅助技术,选育出桂木薯11号食用木薯新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块根肉质浅黄色,鲜薯薯肉氰化物含量为12.30 mg/kg,鲜薯产量为43.35 t/hm^(2),比当前主栽食用木薯品种华南9号增产24.64%;鲜薯干物质含量为38.40%、淀粉含量为28.20%、可溶性糖含量为4.71%、粗纤维含量为1.80%;中抗朱砂叶螨。桂木薯11号的选育,是基于自交分离群体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辅助选育木薯新品种的又一成功案例,为推动木薯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和品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木薯 桂木薯11号 自交 分子标记 氢氰酸
下载PDF
广西芋头产业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建议 被引量:10
14
作者 覃夏燕 龙盛风 +6 位作者 甘秀芹 严华兵 汤雪莲 曹升 尚小红 江文 樊吴静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77-1484,共8页
【目的】调研分析广西芋头产业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为促进广西芋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2018—2020年对广西全区14个地级市的芋头产业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调查重点对象为种植及加工相关... 【目的】调研分析广西芋头产业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为促进广西芋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2018—2020年对广西全区14个地级市的芋头产业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调查重点对象为种植及加工相关合作社、企业以及地方农业局,调查指标包括芋头种植面积、种植品种、种植方式、产量、销售价格、销售模式和产品加工等,综合分析广西芋头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产业发展建议。【结果】广西是我国芋头的主要产区之一。近年来,广西芋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全区芋头种植面积已超过2万ha,总产量约60万t,主栽品种有荔浦芋、贺州香芋、融水香芋、刘圩香芋、桂芋1号及桂芋2号等。广西芋头加工以初加工为主,加工产品有芋头粉、芋头条、芋头米饼、芋头糖水罐头及芋头扣肉罐头等;桂林荔浦市的荔浦芋和南宁青秀区的刘圩香芋分别于2015和2016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由于芋头产业经济效益较好,广西很多地方政府已将芋头产业列为一项重要的扶贫产业,以此带动当地农户脱贫致富。在新的形势下,广西芋头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具体表现为:品种更新换代慢,优良品种匮乏;栽培管理粗放,机械化程度有待提高;科技投入不足,科研与企业对接滞后;产品开发难度大,产业化程度低。【建议】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广西芋头产业发展,加强政策扶持;加强品种改良和脱毒扩繁体系建设,推进优良品种选育;提高种植管理水平,促进芋头规模化生产;强化产学研科技攻关,提升产品质量效益;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芋头 产业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广西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葛根SSR标记研究与利用(英文) 被引量:9
15
作者 肖亮 尚小红 +3 位作者 曹升 谢向誉 曾文丹 严华兵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9-67,共9页
该研究以‘桂粉葛1号’为材料,通过转录组测序的方法测得8.9Gb clean reads,组装成137 629个转录本,最终得到83 811个Unigene序列。进化树分析表明,葛根和苜蓿、花生聚为一支。用MISA软件在83 811个序列中检测到25 452个简单重复序列(S... 该研究以‘桂粉葛1号’为材料,通过转录组测序的方法测得8.9Gb clean reads,组装成137 629个转录本,最终得到83 811个Unigene序列。进化树分析表明,葛根和苜蓿、花生聚为一支。用MISA软件在83 811个序列中检测到25 452个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三核苷酸重复的SSR数量最多,其次是二核苷酸重复。三核苷酸重复中,(AAG)n是最普遍的重复单元(27.87%)。共设计了229对SSR引物,其中28对引物可以产生清晰的条带和丰富的多态性,被用于检测44份葛根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在44个葛根资源的基因组DNA中共扩增出90个片段,其中89个条带有多态性,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178 6。多态性信息量范围为0.083 0~0.774 2(平均数为0.4557)。聚类分析显示遗传相似性系数范围为0.266 7~1.000 0。这些结果提示所检测的葛根资源在DNA分子水平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当阈值为0.58时,44个资源可以划分为2个类群,且44份资源的类群划分与地理来源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这些标记将是葛根遗传多样性研究可用的基因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标记 资源收集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木薯AGPase及其同工酶活性与淀粉积累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会鲜 罗兴录 +4 位作者 曹升 郭雅静 王战 罗璇 单忠英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7-102,共6页
采用高淀粉木薯品种辐选01和低淀粉木薯品种华南124作为试验材料,研究木薯块根的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及其同工酶活性与淀粉积累的关系。通过对比研究可知:木薯块根的AGPase对淀粉积累可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木... 采用高淀粉木薯品种辐选01和低淀粉木薯品种华南124作为试验材料,研究木薯块根的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及其同工酶活性与淀粉积累的关系。通过对比研究可知:木薯块根的AGPase对淀粉积累可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木薯块根的AGPase具有四种同工酶,分别为AGP a、AGP b、AGP c、AGPd,其中AGP a、AGP b、AGP c可能是决定AGPase活性和影响块根淀粉积累的关键同工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同工酶 淀粉积累
下载PDF
外源钙对食用木薯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会鲜 朱涵钰 +5 位作者 李恒锐 何文 梁振华 杨海霞 黎萍 曹升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1-125,共5页
以木薯NK-10、SC12、SC9为试料,设置0 kg/hm^(2)(CK)、20 kg/hm^(2)(T1)、40 kg/hm^(2)(T2)、60 kg/hm^(2)(T3)4个外源钙用量处理,研究外源钙对食用木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外源钙施入量的增加,食用木薯的产量、薯长、薯粗... 以木薯NK-10、SC12、SC9为试料,设置0 kg/hm^(2)(CK)、20 kg/hm^(2)(T1)、40 kg/hm^(2)(T2)、60 kg/hm^(2)(T3)4个外源钙用量处理,研究外源钙对食用木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外源钙施入量的增加,食用木薯的产量、薯长、薯粗、淀粉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块根的钙、蛋白质、粗纤维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而生理性变质(PPD)的产生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其中产量和薯粗在T1、T2处理下显著大于CK,薯长在T1处理下显著大于CK,钙、蛋白质含量在T2、T3处理下显著大于CK,淀粉含量在T1、T2、T3处理下显著大于CK,T2、T3处理下的PPD产生显著少于CK;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外源钙的施用量为33 kg/hm^(2)时,食用木薯的产量达到最大值。综上所述,一定范围内的外源钙可以提高食用木薯的根长、根粗、产量、淀粉、蛋白质,对提高木薯的耐贮藏能力也有重要作用,最适宜的外源钙施用量为33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木薯 外源钙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香蕉新品种红研一号在广西南宁地区引种试验
18
作者 王兴伟 禤维言 +2 位作者 欧克纬 曹升 冯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24-828,共5页
【目的】观察香蕉新品种红研一号在南宁的种植表现,为丰富广西香蕉种植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从云南引进香蕉新品种红研一号在南宁种植,观测植株的生育特性及果实主要农艺性状,测定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分析红研一号在南宁种植的可行性。... 【目的】观察香蕉新品种红研一号在南宁的种植表现,为丰富广西香蕉种植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从云南引进香蕉新品种红研一号在南宁种植,观测植株的生育特性及果实主要农艺性状,测定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分析红研一号在南宁种植的可行性。【结果】红研一号营养生长期植株生长迅速,抽蕾时假茎高212.8 cm,假茎基部围度51.0 cm,功能叶数15.0片,叶长176.2 cm,叶宽79.3 cm,收获时单株产量21.57 kg,折合49930.56 kg/ha,梳果指数17.8个,果指长度18.1 cm,粗度15.2 cm,果实可溶性糖含量22.69%,可滴定酸含量0.36%。其可溶性糖含量比桂蕉六号高2.18个百分点,口感清甜,其他主要农艺性状、果实性状与对照品种桂蕉六号差异不明显。【结论】红研一号香蕉适于南宁试验区域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研一号香蕉 引种 农艺性状 果实品质 南宁
下载PDF
葛根SCoT-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19
19
作者 尚小红 严华兵 +4 位作者 曹升 张尚文 谢向誉 王艳 欧昆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优化葛根SCoT-PCR反应体系,筛选适用于葛根的SCoT引物,为利用SCoT分子标记进行葛根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对SCoT-PCR反应体系中的DNA模板量、dNTPs浓度、Mg^(2+)... 【目的】优化葛根SCoT-PCR反应体系,筛选适用于葛根的SCoT引物,为利用SCoT分子标记进行葛根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对SCoT-PCR反应体系中的DNA模板量、dNTPs浓度、Mg^(2+)浓度、Taq DNA聚合酶量和引物浓度5个因素进行优化,利用最佳SCoT-PCR反应体系筛选出适用于葛根的SCoT引物,并对该体系进行验证。【结果】最佳葛根SCoT-PCR反应体系20.00μL:DNA模板50.00 ng,dNTPs 0.25 mmol/L,Mg^(2+)1.50 mmol/L,引物0.80μmol/L,Taq DNA聚合酶0.50 U。利用该体系从36条SCoT引物中筛选出35条可从葛根中扩增出清晰条带的引物。使用3条引物对18个葛根材料进行PCR扩增,PCR产物表现出良好的重复性、稳定性和丰富的多态性。【结论】建立的最佳葛根SCoT-PCR反应体系和筛选获得的35条SCoT引物可适用于葛根种质资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分子标记开发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SCoT-PCR 反应体系优化 引物筛选
下载PDF
^(60)Co-γ辐射对木薯生长的影响及其突变体的SCoT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谢向誉 尚小红 +5 位作者 周慧文 陆柳英 曾文丹 曹升 赖大欣 严华兵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3-519,共7页
为了探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对木薯生长的影响,确定突变体DNA变异的情况,以新选048和华南205木薯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0(CK)、50、100、200、400、800 Gy^(60)Co-γ射线对其进行辐射诱变,观测不同辐射剂量下木薯的生长情况,对辐射诱... 为了探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对木薯生长的影响,确定突变体DNA变异的情况,以新选048和华南205木薯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0(CK)、50、100、200、400、800 Gy^(60)Co-γ射线对其进行辐射诱变,观测不同辐射剂量下木薯的生长情况,对辐射诱变后的种植材料进行表型鉴定,并对表型变异稳定的突变体采用SCo T分子标记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2个木薯品种辐射敏感性不同,新选048和华南205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214、219Gy,而当辐射剂量达到400 Gy时,2个木薯品种的致死率均达100%,因此,木薯^(60)Co-γ辐射诱变较合适的诱变剂量在200 Gy左右;在0(CK)、50、100、200、400、800 Gy辐射剂量下,新选048的表型变异率分别为0%、0%、1.5%、5.4%、0%、0%,华南205表型变异率分别为0%、0%、1.2%、3.5%、0%、0%;据2014~2016年的表型鉴定结果,本试验获得了8份包含了裂叶叶形变异、叶柄颜色变异、株高变异、茎粗变异的稳定突变体,对其采用SCo T分子标记检测,结果发现共有11条引物可检测到木薯母本及其突变体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这些突变体的获得为今后木薯育种及机理研究提供可靠的原材料和中间材料,且采用SCo T分子标记能较好的鉴定辐射诱变获得的木薯突变体材料,为今后木薯辐射诱变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60CO-Γ辐射 突变体 SCoT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