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长型分类方案不同导致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功能性状的统计偏差 被引量:7
1
作者 袁泉 曹嘉瑜 +7 位作者 刘建峰 徐德宇 樊海东 谭斌 徐丹妮 刘立斌 叶铎 倪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06-1115,共10页
将植物划分为不同的生长型来统计植物功能性状特征,是当前植物性状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但生长型分类方案的不同很可能造成植物功能性状统计分析的偏差,对此偏差的评估却尚未见报道。根据植物志描述及野外调查实际情况,将生长型划分为3种... 将植物划分为不同的生长型来统计植物功能性状特征,是当前植物性状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但生长型分类方案的不同很可能造成植物功能性状统计分析的偏差,对此偏差的评估却尚未见报道。根据植物志描述及野外调查实际情况,将生长型划分为3种不同的分类方案:分类1:根据植物志信息划分为传统意义的乔木和灌木;分类2:根据树高和胸径划分乔木、小乔木和灌木;分类3:仅根据树高划分乔木层与灌木层的乔木和灌木。以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的浙江金华北山35种优势阔叶木本植物的枝叶性状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生长型分类对植物枝叶性状统计数据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传统的分类1相比,分类2对乔木植物枝叶性状影响的显著程度要高于分类3,而对灌木植物枝叶性状的影响程度低于分类3;但不同生长型分类方案中乔木和灌木的枝叶性状总体差异不显著。而与分类2小乔木相比,分类1以及分类2内部的乔木和灌木生长型的性状与分类2小乔木差异非常明显;(2)将不同生长型植物再划分为不同生活型后,不同生长型分类方案对性状统计的影响增大。无论是常绿还是落叶生活型的小乔木,其与不同生活型乔木和灌木的性状差异仍然显著。可见,不同的生长型分类方案可造成植物功能性状统计的差异;把小乔木植物这一功能类群划分出来,能更好地反映森林生态系统性状特征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叶性状 生活型 生长型分类 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山地土壤微生物地理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国敏 曹嘉瑜 倪健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5-574,共10页
土壤微生物不仅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上、地下过程与功能有机结合的重要纽带.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土壤微生物分离和鉴定准确性的提高,推动了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的不断发展,但宏观尺度上的格局特征与区域规律尚未揭... 土壤微生物不仅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上、地下过程与功能有机结合的重要纽带.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土壤微生物分离和鉴定准确性的提高,推动了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的不断发展,但宏观尺度上的格局特征与区域规律尚未揭示.本文集成分析了全球不同气候带、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生物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地理分布格局,发现在全球尺度上并无一致规律,线性(递增或递减)、非线性(单峰或双峰)、无固定趋势3种地理格局并存.植被类型、植物多样性、土壤pH及其它物理化学性质、气候等各种因素,都有可能决定某一地区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全球尺度上的现有数据分析发现,海拔跨度和气候的影响较为明显,二者实际上综合反映了大尺度上气候决定着山地土壤微生物的地理分布格局,这与传统的生物地理学观点是一致的,其它生态环境因子如地理坐标、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类型、土壤pH等的影响处于从属地位.然而,当前山地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的研究仍有较多局限性,全球更多山地、更大海拔跨度的土壤微生物研究、更精确的微生物分离鉴定技术、更多样的环境与生物驱动因素分析,以及更多现代生物地理学研究方法的使用,将有助于土壤微生物地理分布格局的深入研究,及其与气候、土壤和生态系统关系的深入挖掘,这对深刻认识土壤微生物的空间分布规律,从而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微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地理分布格局 海拔梯度 气候 植被 土壤 全球格局
下载PDF
森林与灌丛的灌木性状揭示不同的生活策略 被引量:18
3
作者 曹嘉瑜 刘建峰 +7 位作者 袁泉 徐德宇 樊海东 陈海燕 谭斌 刘立斌 叶铎 倪健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15-729,共15页
灌木是森林和灌丛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森林与灌丛灌木功能性状的差异,可揭示灌木在不同生境的适应策略。该研究以金华北山森林群落林下灌木层、低山灌丛和山顶灌丛共24个样地中的优势灌木为研究对象,分析叶片和小枝9个功能性状... 灌木是森林和灌丛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森林与灌丛灌木功能性状的差异,可揭示灌木在不同生境的适应策略。该研究以金华北山森林群落林下灌木层、低山灌丛和山顶灌丛共24个样地中的优势灌木为研究对象,分析叶片和小枝9个功能性状在3种生境下的总体差异,以及种间、种内变异和不同生活型的差异。结果表明:1)9个性状在3种不同生境下存在差异。林下灌木具有较大的叶面积和比叶面积,较小的叶干物质含量、叶和小枝的组织密度,低山灌丛相较于山顶灌丛具有较大的叶厚度、叶组织密度和较小的比叶面积、小枝干物质含量。2)林下灌木的比叶面积、小枝直径、小枝组织密度和小枝干物质含量的种内种间变异系数最大,低山灌丛的比叶面积、叶和小枝的干物质含量、叶和小枝的组织密度的种内种间变异系数最小。3)不同生活型间,林下常绿灌木的叶厚度、叶组织密度、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落叶灌木,落叶灌木的比叶面积显著高于常绿灌木,而山顶灌丛叶厚度和比叶面积的差异规律与林下灌木相同,叶组织密度和叶干物质含量的差异与其相反。4)影响灌木性状的主要因素是物种以及物种和生境的交互作用。总之,森林群落林下灌木形成较大叶面积和比叶面积,较小叶和小枝组织密度、叶干物质含量的性状组合,以快速生长而适应光照较弱、竞争作用强的林下环境,是资源获取型策略;低山灌丛和山顶灌丛具有较大叶厚度、组织密度、干物质含量和小枝组织密度和较小叶面积、比叶面积等一系列储存养分、慢速生长的性状组合,属于资源保守型策略。灌木植物性状的不同组合及其所反映的不同生活策略,对亚热带地区退化植被的生态恢复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 植物功能性状 亚热带森林 灌丛 生境 生活史对策
原文传递
金华北山南坡主要植被类型的群落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樊海东 陈海燕 +11 位作者 吴雁南 刘建峰 徐德宇 曹嘉瑜 袁泉 谭斌 刘晓彤 徐佳 王国敏 韩文娟 刘立斌 倪健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21-928,共8页
浙江省金华北山地处中亚热带北部,在植被区划上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该区植被是遭砍伐后恢复的次生林,目前正处于快速的正向演替进程中,这为研究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动态演替机制及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了平台。为进一... 浙江省金华北山地处中亚热带北部,在植被区划上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该区植被是遭砍伐后恢复的次生林,目前正处于快速的正向演替进程中,这为研究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动态演替机制及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了平台。为进一步了解金华北山地区主要植被类型的群落特征,该文以国际上通用的大样地调查方法,采用固定样方对其南坡主要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其中森林样方面积30 m×30 m,灌丛样方面积为20 m×10 m、30 m×10 m。调查群落物种组成及其数量特征,记录群落生境信息,计算木本植物重要值,分析群落的类型及特征,并制作每个样方主要木本植物的空间分布图。论文提供了24组详细的群落样方数据(包括21个森林样方和3个灌丛样方),含有11个群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植被 金华北山 常绿阔叶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