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外侧网状旁巨细胞核中的内阿片肽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周丽 吴根诚 曹子定 《泰山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29-35,共7页
采用核团微量注射、推挽灌流结合行为测痛,神经肽的放免分析等实验方法分别从突触后受体和突触前递质释放的角度探讨了网状旁巨细胞核(RPGL)中的内阿片肽与针刺镇痛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大鼠RPGL微量注射纳洛酮(5μg/... 采用核团微量注射、推挽灌流结合行为测痛,神经肽的放免分析等实验方法分别从突触后受体和突触前递质释放的角度探讨了网状旁巨细胞核(RPGL)中的内阿片肽与针刺镇痛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大鼠RPGL微量注射纳洛酮(5μg/0.5μl/2min)可部分翻转针刺镇痛效应,与电针加生理盐水组比较,注药后5min、10min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RPGL内纳洛酮翻转针效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用放免测定的方法观察RPGL灌流液中内阿片肽含量在针刺前后的改变,显示电针组动物电针20min后,动物RPGL灌流液中亮氨酸脑啡肽(LEK)的释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高针效组动物电针后RPGL灌流液中β—内啡肽(β—EP)的释放高于对照组(P<0.05),而低针效组动物电针后β—EP的释放无明显增多。动物电针后的痛阈升高与RPGL中LEK及β—EP的释放增多呈正相关(r=0.529,P<0.05;r=0.483,P<0.05);电针20min后动物RPGL灌流液中强啡肽A^(1~13)(DynA^(1~13))的释放虽有所增加,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意义(P>0.05)。上述结果分别从突触后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注射 内啡肽 RPGL 纳洛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