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及其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晶晶 韩联宪 +4 位作者 曹宏芬 田园 彭波涌 王斌 胡慧建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1-548,共18页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地跨古北界和东洋界。但一直以来由于缺乏详细调查而未能掌握其区系特点,影响了对珠峰生物资源的深入认识。2010年10月―2012年10月(126 d),采用样线法在保护区全境范围内对...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地跨古北界和东洋界。但一直以来由于缺乏详细调查而未能掌握其区系特点,影响了对珠峰生物资源的深入认识。2010年10月―2012年10月(126 d),采用样线法在保护区全境范围内对鸟类进行了7次系统实地调查,将原有记录从227种增加至390种。区系组成中,东洋界物种数多于古北界,分别为172和113种。南北坡区系差异明显,北坡以古北种为多,共55种,占北坡物种数的71.4%;南坡以东洋种为多,共168种,占南坡物种数的56.8%。在南坡,随海拔的升高,东洋种不断减少,而古北种先增加,在4 000 m后开始减少;两者在海拔3 100~4 000 m时数量相当。据此认为珠峰地区东洋界和古北界的分界线在南坡,且位于海拔3 100~4 000 m,而不同区系物种在垂直方向上的适应是有差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区系 垂直分布 珠穆朗玛峰 喜马拉雅山脉
下载PDF
硫氰酸铵改性海藻吸附六价铬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曹宏芬 万俊杰 +8 位作者 何志海 刘世劲 何莹君 骆瑞萍 黄远超 梁智丽 肖桂娜 罗浩杰 周禄成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31-36,共6页
利用硫氰酸铵对螺旋藻进行改性制备新型吸附剂吸附Cr6+研究。结果显示:硫氰酸铵同一氯乙酸的质量比为1:0.6,藻类投加量为0.8g,初始pH为0,改性时间为2h,改性温度为60℃时,改性后螺旋藻对六价铬的吸附效果最好。并对原藻和改性后的藻吸附... 利用硫氰酸铵对螺旋藻进行改性制备新型吸附剂吸附Cr6+研究。结果显示:硫氰酸铵同一氯乙酸的质量比为1:0.6,藻类投加量为0.8g,初始pH为0,改性时间为2h,改性温度为60℃时,改性后螺旋藻对六价铬的吸附效果最好。并对原藻和改性后的藻吸附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对于100mL的Cr6+溶液浓度为14mg/L的溶液,硫氰酸铵改性后的藻吸附六价铬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六价铬 吸附剂
下载PDF
表面改性藻吸附Cr^(6+)工艺条件及动力学研究
3
作者 万俊杰 陈大志 +4 位作者 谢光健 吴艳 曹宏芬 骆瑞萍 何莹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71-175,共5页
利用硫氰酸铵改性的螺旋藻吸附剂吸附Cr^(6+),对吸附工艺条件及动力学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对150 mg/L100 mL Cr^(6+)溶液,当pH值为2、藻类投加量为0.2 g时,改性藻的吸附效果最好。改性藻吸附20 h时能达到吸附饱和,且溶液中存在适... 利用硫氰酸铵改性的螺旋藻吸附剂吸附Cr^(6+),对吸附工艺条件及动力学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对150 mg/L100 mL Cr^(6+)溶液,当pH值为2、藻类投加量为0.2 g时,改性藻的吸附效果最好。改性藻吸附20 h时能达到吸附饱和,且溶液中存在适当低浓度的阴离子可促进改性藻对Cr^(6+)的吸附,过高时抑制吸附,SO_4^(2-)抑制最大,而阳离子对吸附干扰较少。利用吸附Cr^(6+)后的改性藻进行解析试验,发现在中性条件下其解析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CR^6+ 吸附
下载PDF
A new record of Picidae in China:the Brown-fronted Woodpecker (Dendrocopos auriceps)
4
作者 李晶晶 曹宏芬 +2 位作者 金崑 韩联宪 胡慧建 《Chinese Birds》 2012年第3期240-241,共2页
A female Brown-fronted Woodpecker (Dendrocopos auriceps) was first observed and photographed in the Jilong Valley of the Mount Qomolangma Region,China,on 21 May 2012.The coordinates of the site are 28°19′25.03″... A female Brown-fronted Woodpecker (Dendrocopos auriceps) was first observed and photographed in the Jilong Valley of the Mount Qomolangma Region,China,on 21 May 2012.The coordinates of the site are 28°19′25.03″N,85°20′29.70"E at an elevation of 2150 m.A few months later,a male was observed at 28°20′02.49"N,85°20′46.30"E on 8 August at an elevation of 2197 m.The habitat is a mountain temperate coniferous and dry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of the warm temperate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wn-fronted Woodpecker Dendrocopos auriceps distribution new record Jilong Valley Mount Oomolangma Region
下载PDF
西藏吉隆发现靴隼雕 被引量:3
5
作者 曹宏芬 吴建普 +1 位作者 丁志锋 胡慧建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5-65,72,共2页
在开展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喜马拉雅南翼沟谷地理单元(No.176)调查期间,于2012年6月1日16:56时,在西藏自治区吉隆县吉隆镇江村后山(28°18′30.819 6″N,85°20′23.841 6″E,海拔2 511 m)发现2只猛禽正在... 在开展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喜马拉雅南翼沟谷地理单元(No.176)调查期间,于2012年6月1日16:56时,在西藏自治区吉隆县吉隆镇江村后山(28°18′30.819 6″N,85°20′23.841 6″E,海拔2 511 m)发现2只猛禽正在枯树枝上交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靴隼雕 吉隆县 吉隆镇 陆生野生动物 CANON 雅南 地理单元 调查期间 郑作新 肩羽
原文传递
兀鹫在中国的分布
6
作者 丁志锋 曹宏芬 +2 位作者 马鸣 李炳章 胡慧建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9-132,共4页
兀鹫(Gyps fulvus)隶属于隼形目(Falconiformes)鹰科(Accipitridae),被列入CITES附录Ⅱ,在国内几乎没有相应的研究。作者于2013年6月5日在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33°6′52.2″N,85°39′9.18″E,海拔5 021 m)发现1只兀鹫。结合国... 兀鹫(Gyps fulvus)隶属于隼形目(Falconiformes)鹰科(Accipitridae),被列入CITES附录Ⅱ,在国内几乎没有相应的研究。作者于2013年6月5日在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33°6′52.2″N,85°39′9.18″E,海拔5 021 m)发现1只兀鹫。结合国内其他研究者的记录,此次发现增加了我们对兀鹫分布区的认识,表明了兀鹫在西藏的分布区可能被低估。根据以前研究者对兀鹫种群数量的估计值(100~300只)和平均群体大小(3只或4只或单只),以及本次的发现,我们认为兀鹫在新疆、西藏仍有未被发现的分布区,且在新疆、西藏的邻近省份可能存在其潜在分布区;此前兀鹫在西藏地区未有确切的观察记录或照片,本次记录可为西藏珍稀物种的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兀鹫 西藏 种群数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