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沿海大风气候特征及影响系统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曹宗元 王坚侃 +3 位作者 何晴 张骁 傅娜 陈冬冬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9-97,共9页
选取浙北、浙中、浙南3个沿海代表站,对浙江沿海大风日数、大风频率、风向、影响系统的年际和月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浙南沿海大风日数最多,平均每年有1/3的天数为大风日,浙北沿海次之,浙中沿海最少,大风日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选取浙北、浙中、浙南3个沿海代表站,对浙江沿海大风日数、大风频率、风向、影响系统的年际和月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浙南沿海大风日数最多,平均每年有1/3的天数为大风日,浙北沿海次之,浙中沿海最少,大风日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且近10 a的下降趋势减缓。浙江沿海大风日数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浙北沿海8级及以上、9级及以上、10级及以上的大风最多分别出现在4月、3—4月、4月和8月,最少均出现在6月;浙中沿海8级及以上大风日数冬多夏少,9级及以上大风日数呈现秋季—翌年初春多、春末—夏季少的特点,10级及以上大风集中爆发于9月台风季;浙南沿海8级及以上大风在12月最多,9级及以上和10级及以上大风最多出现在10月,最少在5月。浙江沿海季风特征显著,秋冬两季以偏北大风为主,且大风主导风向自北向南顺转(NNW、N、NE),浙中南沿海夏季风弱于冬季风。造成浙江沿海大风的主要天气系统有冷空气、台风、低压、高压后部和强对流等,冷空气偏北大风在11月—翌年3月最为常见,其次为夏季(7—10月)的台风大风,再次为春末夏初的低压大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沿海大风 大风日数 风向 气候特征 影响系统
下载PDF
索马里流系的三维结构及其季节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曹宗元 胡瑞金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8,共11页
利用1958年1月~2007年12月的SODA资料,系统地研究了500m以浅索马里流系的结构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夏季风期间索马里流系主要表现为向北的沿岸流和准静止的双涡旋系统,垂向则以沿岸上升流为主,最强上升流位于8°N~11°... 利用1958年1月~2007年12月的SODA资料,系统地研究了500m以浅索马里流系的结构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夏季风期间索马里流系主要表现为向北的沿岸流和准静止的双涡旋系统,垂向则以沿岸上升流为主,最强上升流位于8°N~11°N;冬季风期间则为向南的沿岸流和越赤道向北的潜流,且沿岸以下沉运动为主导。索马里流系具有较复杂的分层结构,这种复杂性尤其表现为1~3月赤道附近和6~10月3°N附近分别出现的"南-北-南"和"北-南-北"经向流三层结构。此外,沿岸流量具有明显的半年周期和年周期。究其原因,海面风应力是索马里流系结构季节变化的1个驱动因子,沿岸流向的季节性变化、大涡旋及上升流的形成都与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马里流系 三维结构 流量 季节变化 海面风应力
下载PDF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1
3
作者 曹宗元 《安徽化工》 CAS 2010年第5期9-12,共4页
综述了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合成、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聚合方法及产品开发过程。
关键词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合成 聚合 技术
下载PDF
外来输送对舟山城区不同季节PM_(2.5)污染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周昊 牛彧文 +5 位作者 何晴 徐哲永 曹宗元 於敏佳 陈淑琴 母清林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1-763,共13页
为了揭示外来输送对浙江舟山城区PM_(2.5)污染的影响,在对2016年3月—2019年2月舟山城区PM_(2.5)日均质量浓度季节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潜在源分析函数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影响舟山城区PM_(2.5)外来... 为了揭示外来输送对浙江舟山城区PM_(2.5)污染的影响,在对2016年3月—2019年2月舟山城区PM_(2.5)日均质量浓度季节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潜在源分析函数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影响舟山城区PM_(2.5)外来输送路径和潜在外来源区的季节特征。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以东北偏北和局地偏南路径占比最大,夏季以偏南路径占比最大,冬季以西北路径占比最大。春季西北路径和局地偏南路径分别对PM_(2.5)质量浓度平均值和最大值贡献最大,夏季西北偏北路径和偏南路径分别对PM_(2.5)质量浓度平均值和最大值贡献最大,秋季局地偏南路径对PM_(2.5)质量浓度平均值和最大值贡献最大,冬季西北路径对PM_(2.5)质量浓度平均值和最大值贡献最大。春季的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安徽中北部到东南部、河南东部和福建北部沿海。夏季和秋季的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安徽东南部、江苏南部和浙江西南部。冬季的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山东西南部、江苏西北部、浙江北部、安徽东北部和河南东部。与2013—2016年数据的研究结果相比,不同季节主要输送路径的传输方向较一致,夏季和冬季仍分别主要受偏南路径和西北路径气流的影响。不同之处在于舟山夏季PM_(2.5)受西北偏北路径输送的影响增多,春季和秋季PM_(2.5)受来自浙江省内局地偏南路径输送的影响较明显。安徽、江苏、山东和浙江的部分地区仍是舟山PM_(2.5)主要的潜在源区,但浙江北部和江苏的分布范围有所减小,并有向山东西北部、浙江西南部和福建北部沿海延伸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外来输送 后向轨迹聚类分析 潜在源分析函数 浓度权重轨迹分析 PM_(2.5) 舟山
下载PDF
一次阵风锋主导的雷暴大风过程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5
作者 许欣欣 陈淑琴 +1 位作者 徐哲永 曹宗元 《气象科技》 2023年第3期441-453,共13页
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加密资料、探空资料、ERA5再分析数据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21年4月30日影响浙北沿海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发生在高空冷涡及其槽后强劲的西北急流背景下,低空切变线和地面辐合... 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加密资料、探空资料、ERA5再分析数据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21年4月30日影响浙北沿海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发生在高空冷涡及其槽后强劲的西北急流背景下,低空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共同提供了抬升触发条件。(2)适当的对流抑制能量CIN、相对较低的自由对流高度LFC和较高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有利于形成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深厚的垂直风切变配合中层干空气夹卷,使得强对流天气进一步发生、维持和发展。(3)此次阵风锋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产生阵风锋的雷暴主体发展强烈并引起地面大风时,存在强回波中心高度快速下降、后侧中层强入流、径向速度辐散场及速度模糊等特征。(4)强冷空气堆下沉形成气压梯度密集区和风温湿切变易造成雷暴大风天气,负变温中心及正变压中心对强对流有一定指示性。(5)阵风锋过境时常出现气压陡升、风速加大、风向突变、温度骤降,由于雷达观测距离限制,预报员需前期分析潜势,结合自动站要素与雷达信息共同研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阵风锋 飑线 机制分析
下载PDF
2008年冬季一次东海海雾过程研究
6
作者 李奉公 曹宗元 刘飞 《青海气象》 2013年第3期2-6,共5页
本文利用卫星资料,站点资料,再分析资料结合HYSPLIT-4模式对2008年1月8-10日发生在东海的一次海雾过程进行研究,观测分析表明:此次海雾是辐射冷却-平流雾,大尺度环流场为其发生了提供了背景场,冷暖空气相互作用冷凝成雾,海洋锋区决定了... 本文利用卫星资料,站点资料,再分析资料结合HYSPLIT-4模式对2008年1月8-10日发生在东海的一次海雾过程进行研究,观测分析表明:此次海雾是辐射冷却-平流雾,大尺度环流场为其发生了提供了背景场,冷暖空气相互作用冷凝成雾,海洋锋区决定了海上雾区"楔形"形状;在海雾形成前,已有接地的逆温层存在,逆温层使夜间辐射冷却,高空暖平流,低层冷空气渗入等多方面结果,低层湍流触发海雾形成,海雾形成于不接地的逆温层中,强湍流导致海雾的消散;海雾期间风速较小,风向不定,并且冬季海雾浅薄,雾顶高度在100m左右。以上结果有利于对冬季东海海雾的理解,以及为海雾预报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海雾 湍流 逆温层 HYSPLIST-4模式
下载PDF
日本以南海域一次锋面雾过程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秀镇 刘飞 +1 位作者 曹宗元 钟剑 《海洋预报》 2017年第3期62-70,共9页
利用4种观测资料及HYSPLIT-4模式对2012年6月17—19日发生在日本以南海域严重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一次海雾过程进行了观测分析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此次海雾事件为典型的锋面雾过程,雾区始终处在副热带高压后部、大槽前部。前期雾区... 利用4种观测资料及HYSPLIT-4模式对2012年6月17—19日发生在日本以南海域严重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一次海雾过程进行了观测分析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此次海雾事件为典型的锋面雾过程,雾区始终处在副热带高压后部、大槽前部。前期雾区范围与锋面的发展移动密切相关,后期台风外围的卷吸作用是海雾消散的主要因素;(2)海雾发生前气海温差值约为2℃,为海雾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地面逆温层的存在也为海雾的发生提供了助力;(3)HYSPLIT-4模式对气粒的追踪结果表明,此次海雾过程的水汽来自东南方向,水汽向北输送过程中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不断下沉,在稳定层结条件下最终凝结成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雾 锋面雾 日本以南海域 卫星遥感
下载PDF
相似路径台风“天鹅”(1515)和“珊珊”(0613)降水差异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曹宗元 陈淑琴 +1 位作者 刘飞 戴仁威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56,共9页
通过与相似路径台风"珊珊"(0613)对比,利用实际观测降雨量、卫星数据和CFSR再分析数据,通过对水汽通量、螺旋度、假相当位温、湿位涡(MPV)等物理量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中纬度西风槽的性质和移动特征决定了两相似路径台风... 通过与相似路径台风"珊珊"(0613)对比,利用实际观测降雨量、卫星数据和CFSR再分析数据,通过对水汽通量、螺旋度、假相当位温、湿位涡(MPV)等物理量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中纬度西风槽的性质和移动特征决定了两相似路径台风降水差异:弱冷空气渗透,有利于远距离降水的发生;较强冷空气的东移南压,不利于强降水的发生;(2)螺旋云带充足的水汽输送,高低空急流配置,是强降水发生的另一主要原因;(3)江浙地区主要降水区域与垂直螺旋度大值区,假相当位温梯度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4)低层湿位涡垂直分量(MPV1)<0,湿位涡水平分量(MPV2)>0,高层低层湿位涡垂直分量>0,湿位涡水平分量<0的分布特征有利于"天鹅’远距离降水在江浙地区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距离降水 高空槽 垂直螺旋度 假相当位温 MPV
下载PDF
相似路径台风“麦德姆”(1410)与“韦帕”(0713)对比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曹宗元 刘飞 +3 位作者 阙成蛟 李彬 何晴 徐颖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7-83,共7页
1410号台风"麦德姆"和0713号台风"韦帕"路径相似,登陆后长时间维持并北上,强降水造成中国东部多省份严重受灾。利用CFSR再分析数据对台风环流场进行分析,结合MTSAT卫星云图资料发现:(1)副高和高空槽的发展演变及相... 1410号台风"麦德姆"和0713号台风"韦帕"路径相似,登陆后长时间维持并北上,强降水造成中国东部多省份严重受灾。利用CFSR再分析数据对台风环流场进行分析,结合MTSAT卫星云图资料发现:(1)副高和高空槽的发展演变及相互作用决定了两台风深入内陆的转向路径;(2)西南季风与台风螺旋云雨带的结合,将水汽源源不断从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向台风输送,使台风长时间维持,后期台风与冷空气云系结合,是造成强降水的主要原因;(3)通过TRMM降水资料分析,两台风降水分布不均匀,右半圆降水强度较大;(4)对物理量场诊断分析显示,高、低空急流,水汽含量,垂直运动,假相当位温的分布与降水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路径 对比分析 “麦德姆” “韦帕”
下载PDF
黄、东海春季海雾“楔”形雾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10
作者 曹宗元 刘飞 +2 位作者 郭文明 王坚侃 陈梅汀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4期45-52,共8页
基于可见光云图、地面天气图、探空数据、船舶实测数据、下垫面海表面温度资料(SST)和再分析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和个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近10年的黄、东海连片大范围海雾过程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选取2011年3月12-13日、2014年4月9-1... 基于可见光云图、地面天气图、探空数据、船舶实测数据、下垫面海表面温度资料(SST)和再分析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和个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近10年的黄、东海连片大范围海雾过程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选取2011年3月12-13日、2014年4月9-11日、2018年3月31日-4月1日3次典型“楔”形海雾个例从天气形势、水汽输送、层结条件和下垫面海温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结果表明:(1)“楔”形雾区表现为黄海海区为大范围雾区覆盖,东海沿海呈细长条带状分布,即北部宽广、南部细长的“楔”形分布特征。(2)“楔”形雾区海雾个例多发生于春季,发生概率占春季大范围海雾的30%左右,其中4月的最多,其次是3月的,5月的最少,春季雾频分布同样具备“楔”形分布特征。(3)“楔”形雾区海雾多属于北太平洋高压后部型的平流冷却雾,大尺度环流背景场控制下的水汽输送、下沉运动、层结条件导致了海雾的形成。(4)海陆分布、SST分布尤其海表面温度梯度锋(SSTF)限定了海雾雾区发展,对雾区“楔”形分布起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雾 黄、东海 “楔”形 时空特征 成因
下载PDF
华东地区冷季两次高架对流个例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淑琴 章丽娜 +1 位作者 曹宗元 刘菡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9年第4期63-73,共11页
利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和NCEP 0.5°×0.5°分辨率的CFSR资料,对华东地区冷锋后和静止锋前两个高架对流个例的天气类型、环境背景、生成与发展机理进行分析,并对比异同点。分析结果表明:安徽、江苏冷锋后高架对流最大可能... 利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和NCEP 0.5°×0.5°分辨率的CFSR资料,对华东地区冷锋后和静止锋前两个高架对流个例的天气类型、环境背景、生成与发展机理进行分析,并对比异同点。分析结果表明:安徽、江苏冷锋后高架对流最大可能的机制是动力抬升触发对流不稳定后产生的,浙江舟山的对流很有可能是在条件稳定性近于中性情况下,由锋生过程强迫的锋面垂直环流产生。浙北静止锋前高架对流可能是在条件对称不稳定条件下,850 hPa急流风速辐合和暖平流的共同作用的结果,850~700 hPa地转绝对动量调整触发条件对称不稳定是其增强机制。共同特点是雷暴都发生在850 hPa等温线密集的锋区,850 hPa都有很强的西南急流,有逆温和强的垂直风切变。不同点在于冷锋后型逆温由西南暖湿气流和冷锋共同形成,逆温幅度更大,为10~15℃,而静止锋前型只有6~7℃;850 hPa西南急流风速更大,为25 m·s^-1以上,静止锋前型为20 m·s^-1;静止锋前型0~6 km高度垂直风切变达40 m·s^-1,冷锋型只有30 m·s^-1。冷锋后型850 hPa受明显切变线影响,静止锋前型只有风速的切变。用雷达产品对高架对流系统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冷锋后型回波范围大,比较连续,最强中心55 dBZ,850 hPa切变线位置引导整体回波移动。2)静止锋前型回波比较分散,呈多条平行窄带状,单体的生成比较随机,但移动比较规律,随环境气流平移,没有传播现象。单体最强中心60 dBZ,生命史达2 h左右,有小尺度气旋性辐合、中层径向辐合、低层辐散等强对流特征。单体倾斜度比地面对流单体的大,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距离比较远。当气旋性辐合强度减弱,低层辐散区逐渐远离主体回波时,单体将减弱,可作为临近预报的线索。短期预报关注重点是850 hPa西南暖湿气流的强度(20~30 m·s^-1),风向、风速的分布,锋区位置,暖平流强度(3×10-4~5×10-4℃/s),θse的垂直分布及风随高度的变化(风向随高度顺转角度大于180°,0~6 km高度垂直风切变达30~40 m·s^-1)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架对流 条件对称不稳定 地转绝对动量调整 倾斜对流结构特征
下载PDF
2018年春季浙江沿海一次连续海雾过程分析
12
作者 曹宗元 刘飞 +3 位作者 何晴 马恩点 李帆 李彬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82,共9页
基于卫星云图、天气形势图、海表面温度(SST)和自动气象站观测等数据,利用形势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2018年3月27日—4月2日浙江沿海一次连续海雾过程的成因和生消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海上浮标站、海岛站和沿海站的数据对比分析,研究... 基于卫星云图、天气形势图、海表面温度(SST)和自动气象站观测等数据,利用形势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2018年3月27日—4月2日浙江沿海一次连续海雾过程的成因和生消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海上浮标站、海岛站和沿海站的数据对比分析,研究平流型海雾深入陆地的变性情况。结果表明:此次海雾雾区紧贴浙江沿岸,呈条带状分布,具有北强南弱的分布特征,-0.02℃/km的SST梯度线与雾区最东边界的一致性较好,雾季航线应尽量安排在海洋锋暖水一侧。海雾过程为平流冷却雾,季节态的冷海面叠加稳定的弱高压底后部控制,是其形成的气象海洋背景场。来自西北太平洋充足的水汽、稳定的近地面大气层结、海洋锋一侧的冷海面和弱的下沉运动等是此次海雾形成的主要条件。随着站点位置不断深入陆地,站点反映海雾的代表性逐渐变差,表现为日出后海雾消散特征加强、海雾强度和持续时间不断降低以及大雾/浓雾向轻雾转变等特征。沿岸海雾多发生于傍晚—早晨,并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02—06时为大雾高发期,10—17时海雾消散或减弱现象明显,而海上海雾则可全天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海雾 浙江沿海 天气形势 成因 日变化
下载PDF
冷空气和热带低压共同作用下的一次暴雨预报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淑琴 徐燚 +2 位作者 曹宗元 刘菡 陈梅汀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2-150,共9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分三个阶段,从水平、垂直方向分析了2014年8月18—20日冷空气和热带低压共同作用下的浙江暴雨过程中水汽输送、垂直运动过程,以及对流不稳定特征,总结预报失败原因。结果表明:(1)第一...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分三个阶段,从水平、垂直方向分析了2014年8月18—20日冷空气和热带低压共同作用下的浙江暴雨过程中水汽输送、垂直运动过程,以及对流不稳定特征,总结预报失败原因。结果表明:(1)第一阶段浙北的暴雨主要是由冷锋引起的,但南海热带低压的存在加强了西南暖湿气流,使得北方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相遇,产生变形场锋生作用。预报偏小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注意到热带低压的存在和影响,其次是对降水时间的长度也估计不足。(2)第二阶段浙中南的大暴雨,水汽主要是由热带低压东侧和南侧的偏南或西南气流输送的。热带低压在福建登陆后,与冷空气相遇,移动缓慢,导致低层在浙南有中尺度辐合线长时间维持。两个系统耦合,产生了强烈的上升运动,低层又有不稳定能量释放,最终产生了大暴雨。预报偏小的原因是对热带低压的作用估计不足(包括水汽、动力和不稳定能量方面)。(3)第三阶段预报偏大的原因主要是数值预报误差较大。得出的一些启示:预报暴雨时要注意分析降水时间长度,也应重视分析热力条件,以及对数值预报的订正应用。热带系统和中纬度系统相遇,往往会造成大暴雨,主要原因是两个系统耦合会造成强烈的上升运动,同时两个系统对峙会使强降水区长时间维持在同一个地方,热带系统附带的急流又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能量,所以实际雨量往往会比数值预报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低压 冷空气 暴雨
下载PDF
红四方两项目获省科技成果证书
14
作者 曹宗元 《中国农资》 2015年第3期14-14,共1页
本报讯目前,安徽省科技厅在合肥组织召开了红四方科技项目成果鉴定会,甲酸钠绿色制备技术开发、高浓度氨氮废水深度处理开发与应用,两项目通过了专家组的鉴定,公示后取得安徽省科技成果证书。
关键词 科技成果 证书 废水深度处理 技术开发 高浓度氨氮 科技项目 鉴定会 安徽省
下载PDF
红四方承担中盐两科技项目通过验收
15
作者 曹宗元 《中国农资》 2014年第1期15-15,共1页
本报讯前不久,中盐总公司组织专家在安徽合肥召开红四方完成总公司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氨氮废水深度处理新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糊树脂产品的应用研究与开发项目》验收会。
关键词 科技发展 废水深度处理 新技术开发 研究与开发 计划项目 树脂产品 应用
下载PDF
浙东冬季和夏季两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淑琴 周昊 +2 位作者 张蔺廉 曹宗元 刘菡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8年第2期60-68,共9页
利用多种观测资料,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浙东冬季和夏季两次强雷暴过程中的各种环境条件,结果表明:以对流有效位能CAPE表达的深厚湿对流潜势条件夏季个例的比冬季的好,二者分别为1148 J·kg^(-1)和490 J·kg^(-1)。冬... 利用多种观测资料,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浙东冬季和夏季两次强雷暴过程中的各种环境条件,结果表明:以对流有效位能CAPE表达的深厚湿对流潜势条件夏季个例的比冬季的好,二者分别为1148 J·kg^(-1)和490 J·kg^(-1)。冬季个例的动力抬升条件更好:低层到地面受冷锋影响;700、850 h Pa因急流风向风速的不连续而产生较强的辐合;500 h Pa处于长波槽前的上升气流中,最大的垂直速度达1.1 Pa·s^(-1)。两次过程的共同特点是强回波分布与地面θ_(se)高值区和切变线叠加区对应关系比较好,为雷暴系统的临近预报提供了重要线索。地面有冷锋影响时,要考虑冷锋入海后风力加大,地面辐合加强,使对流发展。由海陆不同比热属性造成的海陆之间白天和夜间的不同温差,对白天和夜晚系统入海后的强度变化有不一样的影响。10个浙东冬季雷暴个例天气形势分析结果表明,冬季雷暴的共同特点是都有冷暖空气在浙东强烈交汇,华南到华东中低层有很强的西南急流,850 h Pa最大风速达到20 m·s^(-1)以上。两季雷暴各种对流参数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冬季雷暴比较好的预报指标是总指数和垂直风切变,重点关注西南急流的强度、冷锋和850-500 h Pa的对流稳定性及动力抬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雷暴 环境条件 对流入海
下载PDF
201109号梅花(Muifa)台风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博 曹宗元 刘飞 《山东气象》 2013年第4期8-13,共6页
利用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 Satellite)反演降水资料,MTSAT(Multi-functional Transport Satellite)反演亮温资料,自动站降水资料,以及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再分析资料,对201109号"梅花&qu... 利用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 Satellite)反演降水资料,MTSAT(Multi-functional Transport Satellite)反演亮温资料,自动站降水资料,以及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再分析资料,对201109号"梅花"台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与副热带高压的调整共同导致了路径的异常;水汽输送带的断裂,决定了"梅花"台风的降水强度较弱;垂直运动以及对流不稳定强度使降水水平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暖水区有利于台风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卫星资料 路径预报
下载PDF
一种利用浮标站资料改进海浪模式有效波高预报的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宗元 +2 位作者 刘菡 范其平 傅娜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0-54,共5页
基于浮标站海浪历史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浪数值模式有效波高预报产品的一元二次回归方程订正统计模型。通过2017年7月1日-2018年10月10日期间业务试运行结果发现:订正方程能有效改善有效波高数值预报产品的预报精度,且预报时... 基于浮标站海浪历史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浪数值模式有效波高预报产品的一元二次回归方程订正统计模型。通过2017年7月1日-2018年10月10日期间业务试运行结果发现:订正方程能有效改善有效波高数值预报产品的预报精度,且预报时效越短订正效果越显著。其中,第6~11 h预报时效内的订正前后平均绝对误差值减小0.17~0. 241 m,第6~18 h预报时效内订正前后均方根误差减小幅度为0.103~0. 28 m。这说明应用订正统计模型对海浪模式输出产品进行订正,也是改进海浪模式预报准确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波高 订正模型 数值模式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在水一方
19
作者 曹宗元 《中国农资》 2021年第27期F0003-F0003,共1页
下载PDF
舟山地区流感样病例的气象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科峰 虞哲 +5 位作者 李鹏 仝振东 陈艳 戴亚欣 范其平 曹宗元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428-431,共4页
目的探讨舟山海岛地区流感样病例(ILI)与气象因素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5—2017年舟山市ILI发病资料和周气象资料,利用Spearman秩相关和多元回归法分析气象因素与ILI的关系。结果舟山市ILI周发病人数与前4周平均气压、周日照时数和前2... 目的探讨舟山海岛地区流感样病例(ILI)与气象因素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5—2017年舟山市ILI发病资料和周气象资料,利用Spearman秩相关和多元回归法分析气象因素与ILI的关系。结果舟山市ILI周发病人数与前4周平均气压、周日照时数和前2周平均极大风速呈正相关(r=0.180、0.258和0.170,P均<0.05),与周平均降水量和周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r=-0.266和-0.180,P均<0.05),而与周平均气温、周平均水汽压、周平均风速等均无线性相关关系(P均 >0.05)。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周平均气压和周日照时数是ILI发病的主要气象影响因素(P均<0.05),均呈正相关关系。标准回归系数比较表明,作用大小为周平均相对湿度(0.584) >周日照时数(0.184) >前4周平均气压(0.166)。结论舟山海岛地区ILI与气象因素相关,其中相对湿度、气压和日照时数是影响舟山海岛地区ILI的主要气象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流感样病例 湿度 气压 日照时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