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云地区腰椎定量CT骨密度测量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素琴 陈静 +3 位作者 曹宝卿 李鹏 郭美玲 杨鸿兵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QCT骨密度测量的峰值骨量,骨量丢失,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整理在本院进行腰椎QCT骨密度测量的患者222例。其中:男性97例,年龄30~87岁,平均63.3岁;女性125例,年龄23~87岁,平均63.1岁。按照世... 目的探讨腰椎QCT骨密度测量的峰值骨量,骨量丢失,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整理在本院进行腰椎QCT骨密度测量的患者222例。其中:男性97例,年龄30~87岁,平均63.3岁;女性125例,年龄23~87岁,平均63.1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年龄分段方法,分为3组:青年组〈44岁、45〈中年组〈59岁、老年组〉60岁。利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珋±s方式表示,偏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方差分析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男女性峰值骨量出现于青年组,女性峰值高于男性;中年后骨量开始丢失,老年后女性较男性丢失明显(P〈0.05);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于男性。结论 QCT腰椎骨密度测量精准、简便、快捷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人体骨量的变化,诊断、预防骨质疏松症;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定量CT腰椎
下载PDF
体检人群脂肪性肝病前臂桡骨远端双能X线骨密度分析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杨鸿兵 周淑芹 +3 位作者 曹宝卿 魏丹丹 蔡姬娜 陈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40-845,共6页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骨密度间的变化规律及关系。方法选自2013年在我院进行B超检查和骨密度测量的体检人群,共计1014例。以B超诊断脂肪肝为标准:脂肪肝组469例,男性370例、女性99例;非脂肪肝组545例,男性282例、女性263例。以BMI≥25kg/m^...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骨密度间的变化规律及关系。方法选自2013年在我院进行B超检查和骨密度测量的体检人群,共计1014例。以B超诊断脂肪肝为标准:脂肪肝组469例,男性370例、女性99例;非脂肪肝组545例,男性282例、女性263例。以BMI≥25kg/m^2及BMI〈25 kg/m^2为标准:肥胖组465例、男345例、女120例;非肥胖组549例,男307例、女242例。年龄20~85岁,平均49.8岁。按男、女性别,每十岁年龄段分为脂肪肝和非脂肪肝组、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分别计算各组、各年龄段骨密度和BMI。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珋±s方式表示,两变量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乘积-距相关分析,两组数据之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男性40-60岁,女性40-70岁脂肪肝组BMD高于非脂肪肝组BMD(P〈0.05),脂肪肝组的骨量丢失低于非脂肪肝组;男性20-70、女性30-70脂肪肝组BMI高于非脂肪肝组BMI(P〈0.05),由Pearson乘积-距相关分析,P〈0.0001,脂肪肝与肥胖之间存在的直线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两者正相关;男性20-60岁,女性40、50、70岁年龄段肥胖组BMD高于非肥胖组(P〈0.05),肥胖组的骨量丢失低于非肥胖组;各组男女峰值骨量在30岁年龄段,40岁开始丢失,男性肥胖组峰值骨量高于非肥胖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的男女各年龄段,脂肪肝组和肥胖组骨量减低发病率明显低于非脂肪肝组和非肥胖组。脂肪肝组和肥胖组发病率接近,非脂肪肝组和非肥胖组的发病率接近。结论脂肪肝与骨密度间可能通过BMI存在一定的影响关系,BMI对脂肪肝的影响明确,对骨密度的影响尚不明确,可能存在阈值,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骨密度 骨质疏松 身高体重指数 肥胖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曹宝卿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23期46-47,13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踝关节骨折(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检查及术后观察复位均采取X线DR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术中探查结...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踝关节骨折(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检查及术后观察复位均采取X线DR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术中探查结果进行对比,对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CT三维重建对总骨折分型的诊断符合率为98.00%,高于X线DR的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出总解剖复位率为80.00%,低于X线DR的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出内固定适宜率为96.00%,高于X线DR的8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对患者骨折情况进行准确分型,利于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且对术后复位质量及内固定质量评估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下载PDF
CT冠脉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曹宝卿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23期157-158,共2页
目的:研究C T冠脉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狭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A和DSA检查,CTA检查结果作为观察组,DSA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管腔狭窄程度以及斑... 目的:研究C T冠脉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狭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A和DSA检查,CTA检查结果作为观察组,DSA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管腔狭窄程度以及斑块性质。结果:观察组闭塞发生率比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斑块性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 T冠脉血管造影可诊断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及斑块性质,诊断效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冠脉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与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曹宝卿 赵国红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102-105,共4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34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并按照中...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34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并按照中医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气滞血瘀型(100例)、心血瘀阻型(72例)、气阴两虚型(92例)及痰瘀互结型(84例),分析患者性别、心肌桥、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与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348例患者中,有223例心肌桥患者;轻度冠状动脉狭窄129例,中度狭窄115例,重度狭窄104例;单支病变129例,双支病变105例,三支及以上病变114例。男性病患中痰瘀互结型居多,女性病患中气阴两虚型居多;心肌桥病患则以气滞血瘀型居多;冠状动脉轻度狭窄以气阴两虚型为主,中度狭窄以气滞血瘀型为主,重度狭窄以痰瘀互结型为主;单支病变以气阴两虚型为主,双支病变以气滞血瘀型为主,三支及以上病变以痰瘀互结型为主(均P<0.05)。结论性别、有无心肌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均与冠心病病患的中医辨证分型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段进行诊断可从多方面、多角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 中医辨证分型 心肌桥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大秦艽汤加味改善急性脑梗死脑血流灌注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郭锦桥 曹宝卿 +3 位作者 袁旭东 付晓双 宋连欢 张金中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12期2177-2180,共4页
目的 观察大秦艽汤加味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血流灌注、侧支循环及相关量表评分、血清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住院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ACI常规治疗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目的 观察大秦艽汤加味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血流灌注、侧支循环及相关量表评分、血清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住院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ACI常规治疗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大秦艽汤加味治疗,治疗2周后分析比较两组各观察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P <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93%(P <0.05)。治疗后两组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均有降低(P <0.01),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均有明显升高(P <0.05);实验组较对照组TTP、MTT降低更明显(P <0.05),rCBV、rCBF升高更明显(P <0.05)。两组缺血半暗带(IP)体积治疗后均有明显减少(P <0.05)、侧支循环血管数量均有明显增多(P <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IP体积减少更明显、侧支循环血管增多更明显(P <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ysC)、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P <0.05);实验组下降更为明显(P <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显著降低(P <0.0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蒙特利尔认识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明显升高(P <0.05);实验组较对照组NIHSS降低更为显著(P <0.05),ADL、MoCA评分升高更显著(P <0.05)。结论 大秦艽汤加味能够明显改善丁苯酞软胶囊对ACI患者脑血流灌注各项指标的治疗作用,并能够明显降低缺血半暗带体积、增加侧支循环血管数量。大秦艽汤加味能够明显抑制血管内皮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损伤引起的神经元、神经细胞凋亡,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促进认知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血流灌注 大秦艽汤加味 丁苯酞软胶囊 CTA CTP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