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明对虾BMP-7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娜 卢霞 +8 位作者 闫允君 孔杰 孟宪红 李旭鹏 隋娟 陈宝龙 曹宝祥 高焕 栾生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7-356,共10页
为探明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超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骨形态发生蛋白7 (BMP-7)基因在中国明对虾肌肉发生和生长过程中的表达模式,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得到了中国明对虾BMP-7基因(FcBMP-7基因)2003 bp的全长cDNA,包含466 bp的5′... 为探明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超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骨形态发生蛋白7 (BMP-7)基因在中国明对虾肌肉发生和生长过程中的表达模式,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得到了中国明对虾BMP-7基因(FcBMP-7基因)2003 bp的全长cDNA,包含466 bp的5′非翻译区和295 bp的3′非翻译区,1242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413个氨基酸。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FcBMP-7基因在中国明对虾幼体原肠期、无节幼体期、溞状幼体期、糠虾幼体期、仔虾期5个不同发育时期肌肉组织中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幼体发育的各时期均有表达,原肠期表达量最低,从无节幼体期开始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糠虾期表达水平最高,表明FcBMP-7基因参与了幼体肌肉的发生过程。此外,进一步分析FcBMP-7基因在中国明对虾2种规格幼虾[(3.95±0.08) g和(1.55±0.12) g]的8种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FcBMP-7基因具有组织表达广泛性,且两组间的大部分组织的表达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FcBMP-7基因可能作为调节因子参与了中国明对虾幼体肌肉发生和幼虾肌肉生长过程,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解析中国明对虾肌肉发生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BMP-7基因 克隆 表达模式
下载PDF
温度渐变和骤变下凡纳滨对虾ddit4l基因的表达分析
2
作者 程琳 李旭鹏 +4 位作者 曹宝祥 盖超伟 栾生 孔杰 孟宪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7-97,共11页
为探索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DNA损伤诱导因子-4(DNAdamageinducible transcript 4-like, ddit4l)的结构及功能,以转录组测序获得的unigene序列为基础,采用直接PCR扩增方法,获得ddit4l完整的ORF序列(Lv-ddit4l)。该基因的ORF... 为探索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DNA损伤诱导因子-4(DNAdamageinducible transcript 4-like, ddit4l)的结构及功能,以转录组测序获得的unigene序列为基础,采用直接PCR扩增方法,获得ddit4l完整的ORF序列(Lv-ddit4l)。该基因的ORF长495 bp,编码16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8.51 kDa,理论等电点为5.35,包含1个RTP801C超基因家族功能结构域。多序列比对结果和系统进化树显示,Lv-ddit4l与北太平洋雪蟹(Chionoecetes opilio)的同源性最高,为59.76%,且与北太平洋雪蟹先聚为一支。组织表达结果显示,Lv-ddit4l在眼柄、鳃、肝胰腺、神经、肌肉5种组织中均表达,且表达量基本相同。在温度渐变和温度骤变条件下,Lv-ddit4l在不同组织中表达变化模式有较大差别。与26℃水温(对照组)相比,水温渐变至32℃时,眼柄中Lv-ddit4l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之后水温缓慢升至最高温38℃再以同样的速度回温。回温至32℃时,鳃、肝胰腺中Lv-ddit4l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在环境水温从26℃骤变至36℃后10min时,鳃、肝胰腺、神经中Lv-ddit4l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24 h时,肌肉中Lv-ddit4l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当环境温度分别从38℃、36℃恢复回26℃后,凡纳滨对虾体内原先上调表达的Lv-ddit4l表达量呈下调恢复趋势。研究表明,Lv-ddit4l可能与凡纳滨对虾响应高温胁迫过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高温 Lv-ddit4l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与近交群体、引进群体生长和存活性能比较 被引量:9
3
作者 曹宝祥 孔杰 +3 位作者 罗坤 栾生 刘宁 孟宪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51,共10页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与近交群体、引进群体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差异,本实验利用家系标准化构建方法构建了选育群体、引进群体和近交群体家系,开展共同养殖环境下的生长和存活性能测试实验,分析了三个群体的体质量、存活率和近交衰退...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与近交群体、引进群体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差异,本实验利用家系标准化构建方法构建了选育群体、引进群体和近交群体家系,开展共同养殖环境下的生长和存活性能测试实验,分析了三个群体的体质量、存活率和近交衰退情况。结果表明,选育群体收获体质量与引进群体、全同胞近交一代群体体质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第60天收获时,选育群体比引进群体的体质量提高7.11%,比近交群体的体质量提高20.01%;选育群体和引进群体内不同家系生长速度存在较大差异,选育群体中增重最快的家系为6012家系,绝对增重率为0.29 g/d,比所有家系绝对增重率均值高31.82%,比增重最慢的家系高61.11%,引进群体中绝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最高的家系为6008家系,分别为0.33 g/d和3.17%/d,比所有家系均值分别高65%和33.19%,比增重最慢的家系分别高230%和128.06%;存活率方面,选育群体与引进群体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近交群体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率提高12.74%。近交衰退结果显示,与选育群体及引进群体相比较,近交群体收获体质量生长性状的实际衰退百分比分别为16.68%和10.76%,近交系数每增加10%所引起的近交衰退系数分别为-6.60%和-4.30%,且选育群体与近交群体在收获体质量上差异显著(P<0.05);存活率性状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近交衰退,实际衰退百分比分别为11.30%和10.54%。本研究结果可为凡纳滨对虾的后期选择育种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选育群体 全同胞交配 近交 生长 存活
下载PDF
大菱鲆家系生长和耐热性状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曹宝祥 张天时 +1 位作者 刘宝锁 孔杰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01-1007,共7页
利用40个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家系进行耐热性实验,测定相应生长和耐热性状指标,对耐热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并分析生长与耐热性状的相关情况。结果表明:在各家系生长前期,快速生长家系6个,生长较快家系26个,生长速度一般家系8个... 利用40个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家系进行耐热性实验,测定相应生长和耐热性状指标,对耐热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并分析生长与耐热性状的相关情况。结果表明:在各家系生长前期,快速生长家系6个,生长较快家系26个,生长速度一般家系8个。在生长后期阶段,快速生长家系9个,生长较快家系28个,生长速度一般家系3个,仅有8号家系一直为快速生长家系。在耐热性状方面,各家系耐热性平均值在1 367.30~836.30℃.h之间,总体平均值为1 113.00℃.h。高耐高温家系为8号、33号和37号家系,其中33号家系耐热性数值最高,其耐热性平均值为1 367.30℃.h,不耐高温家系为3号、9号、16号、38号和40号家系,其中38号家系耐热性数值最低,其耐热性平均值为836.30℃.h。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家系间耐热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家系不同生长阶段与耐热性呈现不同的相关性。旨在探明生长性状与耐热性状的相关性,为大菱鲆的耐热家系选育奠定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家系 耐热性 方差分析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大菱鲆生长和耐高温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被引量:44
5
作者 刘宝锁 张天时 +3 位作者 孔杰 王清印 栾生 曹宝祥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01-1606,共6页
对来自40个家系的753尾大菱鲆个体进行耐高温实验,测定其生长和耐高温性状。基于是否考虑全同胞家系效应,建立了两种动物模型,用于估算大菱鲆生长和耐高温性状的遗传参数。利用WOMBAT程序采用平均信息约束极大似然法估计各模型中性状的... 对来自40个家系的753尾大菱鲆个体进行耐高温实验,测定其生长和耐高温性状。基于是否考虑全同胞家系效应,建立了两种动物模型,用于估算大菱鲆生长和耐高温性状的遗传参数。利用WOMBAT程序采用平均信息约束极大似然法估计各模型中性状的方差组分,用似然比检验法进行不同模型的差异检验。方差组分分析结果显示,估计体质量遗传参数时,采用模型Ⅰ效果较好,相应遗传力为(0.22±0.09);估计肥满度时,两模型间差异不显著,其遗传力范围为(0.21±0.18)~(0.39±0.11);估计耐热性时,采用模型Ⅰ比较理想,遗传力为(0.026±0.034)。表型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质量与肥满度、耐热性的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13和0.04,肥满度与耐热性的表型相关系数为0.13;体质量与肥满度、耐热性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01和-1.00,肥满度与耐热性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05。研究结果表明,没有考虑全同胞家系效应的模型Ⅰ是估计大菱鲆生长和耐高温性状遗传参数的较好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生长 耐高温 遗传参数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重、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被引量:23
6
作者 栾生 罗坤 +5 位作者 阮晓红 曹宝祥 王浩 杜学芳 张凯 孔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5-452,共8页
利用7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引进群体,通过双列杂交和巢式交配设计构建家系,建立育种基础群体,估计体重、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notype by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G×E)。结果表明,凡纳滨对... 利用7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引进群体,通过双列杂交和巢式交配设计构建家系,建立育种基础群体,估计体重、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notype by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G×E)。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基础群体体重和存活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范围分别在(0.19±0.09)—(0.43±0.09),(0.27±0.04)—(0.45±0.06),均属于中高遗传力水平,并且统计检验显著(P<0.05)。Z-score检验表明,体重和存活性状遗传力估计值在河北黄骅(HBHH)和青岛鳌山(QBAS)两个测试场间差异均不显著。体重和存活性状的表型和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007和0.008,表现为低度线性负相关。对于体重和存活性状,HBHH和QBAS场间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83±0.04和0.40±0.11。体重性状的G×E效应不显著(K<0.5),但存活性状存在显著的G×E效应(K>0.5)。上述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基础群体体重和存活性状的遗传变异丰富,多代选择可获得较大的遗传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体重 存活 遗传力 遗传相关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亲虾繁殖期水体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19
7
作者 陈琼 李贵阳 +6 位作者 罗坤 孔杰 莫照兰 栾生 李杰 曹宝祥 张玉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0-138,共9页
为了揭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繁殖期亲虾养殖水体的微生物多样性,我们比较了雌雄虾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差异,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凡纳滨对虾亲虾养殖水体细菌的16S rRNA基因的两个高变区(V3-V4)进行测序分... 为了揭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繁殖期亲虾养殖水体的微生物多样性,我们比较了雌雄虾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差异,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凡纳滨对虾亲虾养殖水体细菌的16S rRNA基因的两个高变区(V3-V4)进行测序分析,并进行了α-多样性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雌雄虾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中Chao1,ACE和Goods-coverage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而Observed-species,Shannon和Simpson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坐标分析和聚类热图分析表明雌雄虾养殖水体的细菌群落结构不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两者共同的优势菌门,但其相对丰度有一定差异,在雄虾养殖池水体中相对丰度分别为76.15%和21.28%;在雌虾养殖池水体中相对丰度分别为66.01%和29.02%。两者的核心微生物群(属水平)明显不同,雄虾养殖水体的核心属主要包括Glaciecola、Octadecabacter、Methylobacterium、Psychroserpens、Olleya;雌虾养殖水体的核心属主要包括Pseudomonas、Polaribacter、Pseudoalteromonas、Vibrio、Arcobacter、Synechococcus、Hyphomonas、Paracoccus、HTCC、Thalassomonas、Thalassobius、Owenweeksia等,其中包括了Vibrio、Pseudomonas和Owenweeksia等病原相关菌类。该实验结果对凡纳滨对虾育苗阶段亲虾的健康管理、病害诊断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繁殖期 养殖水体 HiSeq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存活性状遗传评估 被引量:11
8
作者 孔杰 栾生 +4 位作者 罗坤 李旭鹏 孟宪红 曹宝祥 刘宁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3-579,共7页
为揭示不同盐度环境对凡纳滨对虾家系体质量和存活性状的影响,本研究标记来自72个家系的4348尾对虾,在盐度30(HS组)和盐度15(LS组)条件下混养60 d,分析体质量和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结果显示,HS组的凡纳滨对虾... 为揭示不同盐度环境对凡纳滨对虾家系体质量和存活性状的影响,本研究标记来自72个家系的4348尾对虾,在盐度30(HS组)和盐度15(LS组)条件下混养60 d,分析体质量和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结果显示,HS组的凡纳滨对虾平均体质量和存活率均高于LS组。估算体质量、存活性状遗传参数,结果显示HS和LS组体质量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51±0.08和0.30±0.07,属高遗传力;转换后存活性状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22和0.39,也表现为中高遗传力水平。综合HS和LS组的数据,估算的体质量和转换后存活性状遗传力分别为0.45±0.07和0.31,均表现为高遗传力水平。然而由于收敛原因,在估计模型中未能包括共同环境效应,上述遗传参数估计值偏高。估算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结果显示两个盐度间体质量和存活性状均表现为高度遗传相关(0.81~0.90),G×E方差组分与加性遗传方差组分比值均小于0.5,G×E效应均不显著。研究表明,尽管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存活性状在两个盐度下存在一定差异,然而基因型与盐度的互作效应并不显著,由此认为在盐度15~30的范围内,不需要针对不同的盐度建立不同的选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盐度 体质量 存活率 遗传力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下载PDF
对虾选择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孔杰 栾生 +9 位作者 谭建 隋娟 罗坤 李旭鹏 代平 孟宪红 卢霞 陈宝龙 曹家旺 曹宝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1-97,共17页
对虾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出肉率高,2017年世界养殖产量超过520万t,在水产养殖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虾产业链条完备,对优质种苗的需求迫切,是水产种业的一个典型代表种。对虾繁殖力强、性成熟周期短,室内全人工养殖、繁育技术成熟,... 对虾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出肉率高,2017年世界养殖产量超过520万t,在水产养殖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虾产业链条完备,对优质种苗的需求迫切,是水产种业的一个典型代表种。对虾繁殖力强、性成熟周期短,室内全人工养殖、繁育技术成熟,易于开展遗传改良工作,但选种和配种技术对选育进展和可持续性影响大。以规模化家系为基础的多性状综合选育技术,是支撑当前对虾种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本文综述了对虾生长、抗性、饲料转化效率、繁殖力等经济性状的测试与遗传评估方法,并对其遗传参数、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和选择反应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基因组选择,间接遗传效应分析等方法的最新结果,以期为精准、高效和可持续对虾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家系 选择育种 遗传评估 遗传参数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南极磷虾粉对凡纳滨对虾亲虾生长、性腺发育及脂肪酸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玉玲 罗坤 +4 位作者 孔杰 梁萌青 栾生 陈琼 曹宝祥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6-316,共11页
为探讨人工配合饲料中添加磷虾粉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亲虾性腺发育的影响,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10%、20%的南极磷虾粉,配制3组人工配合饲料(饲料组1、饲料组2和饲料组3)对12月龄的凡纳滨对虾进行了为期60 d的营养强化培养... 为探讨人工配合饲料中添加磷虾粉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亲虾性腺发育的影响,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10%、20%的南极磷虾粉,配制3组人工配合饲料(饲料组1、饲料组2和饲料组3)对12月龄的凡纳滨对虾进行了为期60 d的营养强化培养,并以投喂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为对照组。营养强化结束之后,比较分析了不同饲料组凡纳滨对虾亲虾的体重增重率、肝胰腺指数(HPI)和性腺指数(GSI);另外,检测分析了各组饲料以及亲虾性腺和肝胰腺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对照组的雌雄亲虾体重增重率均高于3个饲料组;饲料组2的HPI最低,为(2.37±0.02)%,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组3的GSI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的GSI均低于饲料组2,并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本研究还比较分析了饲料脂肪酸组成与亲虾性腺、肝胰腺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以及对亲虾性腺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一定含量(10%~20%)的南极磷虾粉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凡纳滨对虾亲虾营养强化阶段的优良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亲虾 性腺发育 人工配合饲料 南极磷虾粉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微卫星多重PCR体系的建立及其在家系亲权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东宇 孔杰 +4 位作者 孟宪红 栾生 罗坤 卢霞 曹宝祥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67,共10页
为了在遗传分析研究中提高效率并节约成本,本研究从已报道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微卫星位点中选取多态性较高的位点,基于各位点的扩增片段大小及退火温度等因素进行微卫星位点的组合。通过不断优化位点组合、反应体系及反... 为了在遗传分析研究中提高效率并节约成本,本研究从已报道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微卫星位点中选取多态性较高的位点,基于各位点的扩增片段大小及退火温度等因素进行微卫星位点的组合。通过不断优化位点组合、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成功建立了1个五重、2个四重和1个三重PCR反应体系,并将其应用于11个凡纳滨对虾家系的亲权鉴定。结果显示,四组多重PCR体系中的16个微卫星位点在11个凡纳滨对虾家系中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813,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513,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36。利用Cervus3.0软件,对已知系谱关系的11个凡纳滨对虾家系进行亲权分析,其第一亲本累积排除率(CE-1P)、第二亲本累积排除率(CE-2P)和双亲累积排除率(CE-PP)分别为0.99525487、0.99990862和0.99999986。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同时使用四组多重PCR体系进行亲权分析时,其模拟配对率和亲权鉴定准确率均为100%,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鉴别效果良好,表现出准确的鉴别能力。本研究所建立的四组凡纳滨对虾微卫星多重PCR体系均可为后续的凡纳滨对虾遗传多样性分析和亲权鉴定提供高效、准确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微卫星多重PCR 亲权鉴定
下载PDF
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家系生长和存活的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坤 杜学芳 +4 位作者 陈宝龙 栾生 孟宪红 曹宝祥 孔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7,共7页
为评估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家系间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差异,本文利用10个凡纳滨对虾家系为材料,开展了在盐度为30、15和1条件下的60天养殖生长和存活,测试。研究显示: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平均体重存在一定差异,平... 为评估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家系间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差异,本文利用10个凡纳滨对虾家系为材料,开展了在盐度为30、15和1条件下的60天养殖生长和存活,测试。研究显示: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平均体重存在一定差异,平均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各家系收获体重存在显著差异,30、15和1盐度条件下增重最快家系比增重最慢家系的绝对增重率分别高出69.23%、35.29%和27.78%,但不同盐度梯度下各家系收获体重排序并不相同。盐度30、15和1下凡纳滨对虾平均存活率分别为86.67%、82.33%和52.67%,盐度1的存活率与其它2个盐度下的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盐度梯度下各家系存活率排序也不相同。不同盐度下各家系间生产性能存在较大差异,盐度30、15和1下家系产量最高值比最低值分别高出60.78%、61.70%和86.59%,家系2和家系8的产量在3个盐度中均排名在前三位,显示出良好的生产性能。本研究结果为凡纳滨对虾不同盐度下的家系选育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家系 盐度 生长 存活率 生产性能
下载PDF
中国对虾选育群体与近交群体不同生长时期的生长性状和存活率的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罗坤 孔杰 +3 位作者 栾生 王清印 曹宝祥 刘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1-57,共7页
对中国对虾"黄海2号"核心群进行全同胞兄妹交配构建近交一代群体,并以核心群的传代家系为对照群体,将2个对虾群体经荧光标记后进行80天的共同养殖测试,期间测量5个不同时间阶段的体重和存活率数据,研究选育群体和全同胞近交... 对中国对虾"黄海2号"核心群进行全同胞兄妹交配构建近交一代群体,并以核心群的传代家系为对照群体,将2个对虾群体经荧光标记后进行80天的共同养殖测试,期间测量5个不同时间阶段的体重和存活率数据,研究选育群体和全同胞近交一代群体在不同养殖阶段的生长、存活及近交衰退情况。生长实验结果表明,除第10天养殖阶段外,选育群体在其它4个养殖阶段的体重均与全同胞近交一代群体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第30、50和80天,2个群体的特定生长率均呈现下降趋势,从整个养殖测试阶段来看,选育群体的特定生长率高于全同胞近交一代群体,二者分别为2.04、1.91;从各个养殖阶段来看,选育群体的体重变异系数范围为14.89%~24.80%,属于中等变异,说明选育群体依然具有较大的选育空间。在存活率方面,第30、50和80天养殖阶段,2个群体的存活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选育群体与全同胞近交一代群体的平均存活率差异越来越大。近交衰退结果显示,全同胞近交一代生长性状的近交衰退系数范围为-5%^-14.49%,存活性状的近交衰退系数范围为-1.78%^-7.3%,在5个不同养殖阶段存活性状的近交衰退程度均低于生长性状。研究表明,对于经多代改良的中国对虾选育群体,全同胞兄妹交配一代产生的近交仍会造成不同养殖阶段的显著近交衰退,应该在育种过程中采取严格的近交控制策略来实现良种的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选育群体 全同胞交配 近交 生长 存活
下载PDF
WSSV人工感染量和饵料对中国明对虾存活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旭鹏 孟宪红 +4 位作者 孔杰 曹宝祥 刘宁 罗坤 李伟亚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3-268,共6页
为揭示不同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病毒量对于中国明对虾存活时间和存活率的影响,实验设计了逐尾、定量人工感染实验,在确保每尾中国明对虾进食特定量WSSV毒饵后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分别喂食含5.2×1... 为揭示不同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病毒量对于中国明对虾存活时间和存活率的影响,实验设计了逐尾、定量人工感染实验,在确保每尾中国明对虾进食特定量WSSV毒饵后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分别喂食含5.2×108copies、1.0×109copies、2.1×109copies WSSV的毒饵,对虾平均存活时间分别是389.3、323.3和187.3 h,差异极显著(P<0.01);对虾最终累计死亡率都为100%。研究表明,致死量范围内,WSSV的感染量越低,对虾的平均存活时间越长。为了揭示饵料对中国明对虾抗病性能的影响,对已感染WSSV的中国明对虾投喂不同饵料。结果显示,分别喂食活卤虫、鲜蛤肉和配合饲料,对虾平均存活时间分别是281.7、173.9和164.9 h;喂食活卤虫的实验组平均存活时间显著高于喂食配合饲料和鲜蛤肉的实验组(P<0.01);喂食配合饲料和鲜蛤肉的对虾平均存活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3组累计死亡率都为100%,结果表明,与配合饲料和鲜蛤肉相比,喂食活卤虫更能增强对虾抗WSSV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 攻毒实验 饵料 存活率
下载PDF
最佳遗传贡献理论及其在水产动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6
15
作者 栾生 隋娟 +3 位作者 孟宪红 罗坤 曹宝祥 孔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3-140,共8页
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已发展成为国内水产选择育种的重要技术体系。在限定的近交水平下,如何选种和配种实现遗传进展最大化是当前该体系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动植物选择育种中,最佳遗传贡献理论(Optimum Contribution,OC)... 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已发展成为国内水产选择育种的重要技术体系。在限定的近交水平下,如何选种和配种实现遗传进展最大化是当前该体系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动植物选择育种中,最佳遗传贡献理论(Optimum Contribution,OC)已成为平衡育种核心群长期遗传进展与近交水平的有效工具。本文论述了OC理论的提出背景和发展过程、不同优化算法的特点和该理论在动植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并进一步综述了基于基因组信息的OC理论研究新进展。遗传贡献目标函数的优化算法主要包括拉格朗日乘数法、半正定规划法和差分进化算法等。基于拉格朗日乘数法,执行OC选择10代后获得的遗传进展要比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育种值直接选择高21%-60%。针对水产动物等高繁殖力大群体,育种学家进一步改进了算法,利用候选亲本父母本群体的加性遗传相关矩阵来计算候选亲本群体的加性遗传相关矩阵和逆矩阵,降低了逆矩阵的维数,提高了最佳遗传贡献值的计算效率。但是拉格朗日乘数法并不能保证求解出的遗传贡献值为全局最大值,而半正定规划方法利用内点算法可以获得候选亲本的最佳遗传贡献值,与前者相比遗传进展可进一步提高1.5%-9%。差分进化算法可将遗传进展、遗传多样性、后代近交、场间遗传联系、多阶段选择、分子标记利用和成本等多种因素纳入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同时完成个体选择和交配方案制定两个关键任务。复合系谱和基因组信息,在限定的近交水平下,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遗传贡献值,遗传进展可进一步提高。OC选择已经应用在畜牧、林木育种研究中,育种群体的近交水平得到了有效控制,与BLUP直接选择相比,目标性状的遗传进展进一步提高(17%-30%)。针对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体系的特点,本文分析了OC理论应用的紧迫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为下一步在水产动物选择育种中应用OC理论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遗传贡献 优化算法 选择育种 水产动物
下载PDF
摄食促进物质对许氏平鲉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常青 关长涛 +4 位作者 梁萌青 曹宝祥 刘宁 姜泽明 刘晓静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共7页
以初始体重为49.83±0.17g的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30d的摄食生长实验。共配制6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5种饲料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豆粕蛋白替代30%的鱼粉蛋白)配制出基础饲料,分别在基础饲料中不添加摄食... 以初始体重为49.83±0.17g的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30d的摄食生长实验。共配制6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5种饲料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豆粕蛋白替代30%的鱼粉蛋白)配制出基础饲料,分别在基础饲料中不添加摄食促进物质和添加0.3%的商品诱食剂、二甲基-β-丙酸噻亭(DMPT)、甜菜碱和柠檬酸配制成5种豆粕替代饲料,其余1种为鱼粉不替代饲料作为对照组,研究摄食促进物质对许氏平鲉摄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豆粕取代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和柠檬酸时,许氏平鲉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以及肝脏、肠胰蛋白酶活力都显著高于不添加摄食促进物质组(P<0.05);当不添加摄食促进物质时,摄食率显著低于鱼粉不替代组(P<0.05);而添加DMPT、甜菜碱和柠檬酸时,摄食率与鱼粉不替代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肝体指数都明显地低于鱼粉不替代组。结果表明,豆粕替代30%的鱼粉蛋白时,添加0.3%的甜菜碱或柠檬酸能够显著提高许氏平鲉幼鱼对饲料的摄食率和生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平鲉 摄食促进物质 豆粕 摄食 生长
下载PDF
转G2-EPSPS和GAT基因抗草甘膦大豆对土壤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陶波 曹宝祥 +2 位作者 韩玉军 赵宝广 邱丽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3-208,共6页
转基因大豆的环境安全性评价对我国转基因大豆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生产意义。本研究以转入G2-EPSPS和GAT双价基因抗草甘膦大豆ZH10-6及其非转基因大豆中黄10为研究试材,利用生物测定方法,连续3年跟踪调查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数... 转基因大豆的环境安全性评价对我国转基因大豆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生产意义。本研究以转入G2-EPSPS和GAT双价基因抗草甘膦大豆ZH10-6及其非转基因大豆中黄10为研究试材,利用生物测定方法,连续3年跟踪调查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变化,旨在明确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的土壤微环境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ZH10-6与中黄10通过连续三年比较,不同年份和不同生育期的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变化势态相似,对微生物数量影响一致且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虽然土壤脲酶、蔗糖转化酶和脱氢酶活性随生长期不同而发生变化,但二者对3种酶活性的影响不存在差异(P>0.05)。这说明转外源基因G2-EPSPS和GAT的抗草甘膦ZH10-6与非转基因不抗草甘膦中黄10拥有相似的土壤微环境,具有相同的环境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真菌 放线菌 脲酶 蔗糖转化酶 脱氢酶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南极磷虾粉对营养强化阶段凡纳滨对虾亲虾产卵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玉玲 孔杰 +3 位作者 梁萌青 罗坤 栾生 曹宝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9-77,共9页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南极磷虾粉(Antarctic krill meal)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亲虾营养强化期间的作用,以筛选出在亲虾营养强化期间适合的人工配合饲料。用3种比例不同的磷虾粉人工配合饲料(0、10%和20%,对应的编号...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南极磷虾粉(Antarctic krill meal)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亲虾营养强化期间的作用,以筛选出在亲虾营养强化期间适合的人工配合饲料。用3种比例不同的磷虾粉人工配合饲料(0、10%和20%,对应的编号为K_0、K_(10)和K_(20))和沙蚕(对照组)分别对凡纳滨对虾进行60天的营养强化。营养强化后对每个处理组的雌性亲虾进行单侧眼柄摘除手术,亲虾进入繁殖产卵阶段,通过人工授精操作使亲虾交配、产卵,收集产卵相关数据。研究表明,K_(10)和K_(20)组的亲虾产卵量、受精卵孵化率和无节幼体变态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K_(20)组的亲虾产卵率、多次产卵率和卵径大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K_(10)组的亲虾产卵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K_(10)和K_(20)组与沙蚕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相同(包括C_(20:5n-3)、C_(22:6n-3)、C_(20:4n-6)等);各处理组的卵脂肪酸组成与饲料的脂肪酸组成在一定程度上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添加10%~20%南极磷虾粉的人工配合饲料可作为凡纳滨对虾亲虾营养强化期间的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亲虾 人工配合饲料 南极磷虾粉 营养强化 卵质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中国明对虾FBA基因克隆及其在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中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史晓丽 孟宪红 +5 位作者 孔杰 栾生 罗坤 曹宝祥 曹家旺 陈宝龙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2-119,共8页
醛缩酶(FBA)是糖酵解和糖异生中的关键酶,参与多种生物过程。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FBA基因(Fc FBA)的全长c 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明对虾Fc FBA基因的c DNA全长... 醛缩酶(FBA)是糖酵解和糖异生中的关键酶,参与多种生物过程。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FBA基因(Fc FBA)的全长c 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明对虾Fc FBA基因的c DNA全长为2496 bp,其中,ORF长1098 bp,5~′UTR长79 bp,3~′UTR长1319 bp。完整的阅读框编码36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9.8 k Da,预测的理论等电点为6.6。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Fc FBA与节肢动物的FBA聚为一类,与卤虫(Artemia franciscana)、家蚕(Bombyx mori)、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的相似度分别是86%、79%和78%。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Fc FBA在肌肉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肝胰腺中最低。WSSV感染后,该基因在鳃、肝胰腺和肌肉中呈现出不同的时空表达特点。ds RNA干扰24 h以后,抑制效率达到最大。与PBS对照组相比,Fc FBA干扰组(ds RNA组)加快了对虾染病后的死亡速度。本研究表明,Fc FBA基因可能参与了中国明对虾生物胁迫的应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FBA基因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 基因干扰
下载PDF
循环水养殖系统在凡纳滨对虾种虾养殖中的应用效果初探 被引量:4
20
作者 谭建 罗坤 +4 位作者 栾生 曹宝祥 郭兆加 许圣钰 孔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70,共8页
循环水养殖系统在凡纳滨对虾种虾养殖中应用较少,本研究应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凡纳滨对虾种虾,设定4个不同的养殖密度(30、40、50、65尾/m2),初始体重:(0.102±0.008)g,研究凡纳滨对虾种虾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生长情况。养殖期间... 循环水养殖系统在凡纳滨对虾种虾养殖中应用较少,本研究应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凡纳滨对虾种虾,设定4个不同的养殖密度(30、40、50、65尾/m2),初始体重:(0.102±0.008)g,研究凡纳滨对虾种虾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生长情况。养殖期间定时对对虾体重和水体指标(氨氮、亚硝酸氮、pH、水温、微生物)进行分析测定。通过对各项数据分析表明:低密度组(30、40、50尾/m2)凡纳滨对虾体重增长较快,各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3.83±0.03)%、(3.87±0.01)%、(3.81±0.03)%,绝对增重率分别为(0.201±0.009)、(0.214±0.004)、(0.194±0.009)g/d,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密度组(65尾/m2)的凡纳滨对虾体重增长较慢,特定生长率和绝对增重率分别为(3.41±0.02)%和(0.107±0.004)g/d,该结果与低密度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低密度组中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要优于高密度组,4个密度组中氨氮、亚硝酸氮、绿菌均维持在安全浓度范围内,仅仅黄菌数量略高。综合分析,采用该养殖系统养殖凡纳滨对虾的最优密度为50尾/m2。因此,本研究可为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凡纳滨对虾种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循环水养殖 养殖密度 生长 水质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