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1+4”工作机制 扎实推进储备林建设
1
作者 曹广黎 孙梦 《绿色天府》 2024年第5期22-22,共1页
昭化区储备林项目计划实施营造林14.8万亩(新造0.06万亩、改培0.91万亩、抚育13.83万亩),发展林下经济2.5万亩,新(改)建林区通道130公里,建设管护用房69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1.5亿,建设期5年,农发行已为项目授信9亿,放款1.33亿。
关键词 建设管护 授信 营造林 储备林 项目总投资 农发行 扎实推进 建设期
下载PDF
核桃对炭疽病菌抗性相关的生理生化响应差异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杨汉波 曹广黎 +3 位作者 韩珊 何丹 蒋时姣 万雪琴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3-470,共8页
【目的】评价不同核桃品种/无性系的炭疽病抗性强弱,探讨不同抗性材料受到炭疽病菌胁迫后的生理响应差异,为选育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8个核桃品种/无性系为材料,通过田间人工接种炭疽病菌鉴定其抗性强弱,测定炭疽病菌侵胁... 【目的】评价不同核桃品种/无性系的炭疽病抗性强弱,探讨不同抗性材料受到炭疽病菌胁迫后的生理响应差异,为选育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8个核桃品种/无性系为材料,通过田间人工接种炭疽病菌鉴定其抗性强弱,测定炭疽病菌侵胁迫下不同抗性材料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几丁质酶活性及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结果】不同核桃品种/无性系间炭疽病病情指数差异显著(P<0.05),鉴定获得具有高抗病特性材料12份,高感材料3份。接种炭疽病菌后,=高抗品种/无性系较高感和感病品种/无性系表现为POD活性增强幅度高,SOD活性较高,MDA含量和增幅较低,细胞膜脂过氧化伤害较轻。接种后PPO活性最高的为高感无性系‘65’(2 991.79 U/g),但增强幅度较高的为感病品种‘硕星’和高感无性系‘86’。几丁质酶活性仅感病无性系‘100’和‘91’之间差异显著(P<0.05)。高抗品种/无性系接种炭疽病菌后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且增幅也处于较高水平。可溶性糖含量和增幅在高感和高抗品种/无性系间差异均不显著,表明可溶性糖与核桃叶片的抗病性关系不明显。【结论】筛选了12个炭疽病高抗病性材料,在炭疽病菌胁迫下核桃叶片在生理生化上表现出多方面的综合防御机制,对核桃抗病品种选育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炭疽病 抗性评价 生理响应
下载PDF
四川盆地核桃黑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核桃抗病性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汉波 韩珊 +3 位作者 何丹 蒋时姣 曹广黎 万雪琴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7-494,共8页
为鉴定引起四川盆地地区核桃黑斑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依据菌株形态学和基于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利用分离的菌株对18个栽培品种(无性系)进行抗病性评价。结... 为鉴定引起四川盆地地区核桃黑斑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依据菌株形态学和基于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利用分离的菌株对18个栽培品种(无性系)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与黄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相似,其16S rDNA序列与树生黄单胞杆菌(X.arboricola)的(登录号为KP340804.1)同源性高达99%,因此,将引起四川盆地地区核桃黑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树生黄单胞杆菌。18个核桃栽培品种(无性系)的田间侵染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35.07%~78.57%和17.71%~51.96%,变异系数分别为17.62%和28.78%,并以此为基础评价出5个高抗病品种(无性系)。这为核桃黑斑病致病机理研究和抗病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黑斑病 黄单胞杆菌 病原菌 抗病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