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疗程远程缺血后适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疗效的研究
1
作者 丁思华 刘存勇 +3 位作者 王俢卫 滕亚娟 韩增雷 曹庆博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719-723,共5页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后适应(RIPost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临床疗效,明确其合理的实施方案。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9月于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第一诊断为STEMI,并行急诊PCI...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后适应(RIPost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临床疗效,明确其合理的实施方案。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9月于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第一诊断为STEMI,并行急诊PCI术的患者341例,随机入对照组(87例)、即刻RIPostC组(90例)、短程RIPostC组(83例)、长程RIPostC组(81例)。观察各组患者术后30 d以及半年心血管死亡率、因心衰再住院率和再次心梗率;检测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TNT)峰值,术后次日、1周、30 d以及半年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组织抑制因子(TIMP)-1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长程RIPostC组术后半年心血管死亡率较对照组、即刻及短程RIPostC组降低(P<0.05);短程、长程RIPostC组术后30 d、半年因心衰再住院率较对照组、即刻RIPostC组降低(P<0.05),长程RIPostC组术后半年因心衰再住院率低于短程RIPostC组(P<0.05);四组患者术后CKMB、TNT峰值以及次日、1周NT-proBNP、LVEDD和LVEF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短程、长程RIPostC组较对照组、即刻RIPostC组在术后30 d、半年NT-proBNP、LVEDD降低,LVEF升高(P<0.05);长程RIPostC组较短程RIPostC组术后半年NT-proBNP、MMP-9、LVEDD降低,TIMP-1、LVEF升高(P<0.05)。结论给予STEMI患者RIPostC至术后30 d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因心衰再住院率,将疗程延长至半年可抑制心肌重构,降低心血管死亡率,进一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缺血后适应 心肌梗死 心肌重构
下载PDF
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曹庆博 王庆久 +2 位作者 王津文 王修卫 孙学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第19期7-8,共2页
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将7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法舒地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变化,hs-CRP、BNP值及... 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将7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法舒地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变化,hs-CRP、BNP值及其他临床状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而对照组为7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电图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hs-CPR、BNP值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法舒地尔 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疗效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曹庆博 李宗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0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治疗 Q波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心绞痛 ACS ST段抬高 ST段不抬高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前列环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曹庆博 张清潭 张玉传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5,共2页
目的 :观察血浆内皮素 ( ET)及前列环素 ( PGI2 )的代谢产物 6 -keto-PGF1α在稳定性心绞痛 ( SAP)、不稳定型心绞痛 ( UAP)、急性心肌梗死 ( AMI)病人血浆中浓度变化 ,探讨其在 UAP、AMI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了 2 8例 SAP、4 8例 ... 目的 :观察血浆内皮素 ( ET)及前列环素 ( PGI2 )的代谢产物 6 -keto-PGF1α在稳定性心绞痛 ( SAP)、不稳定型心绞痛 ( UAP)、急性心肌梗死 ( AMI)病人血浆中浓度变化 ,探讨其在 UAP、AMI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了 2 8例 SAP、4 8例 UAP、2 3例 AMI及 2 6例健康人血浆 ET、6 -keto-PGF1α浓度 ,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 :冠心病病人血浆 ET增高的同时 ,血 6 -keto-PGF1α下降 ,尤以 AMI第 1天和 UAP患者为明显。结论 :冠心病病人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其分泌的 ET与 PGI2 失衡 ,诱发冠状动脉痉挛 ,促发了 UAP和 AM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血浆内皮素 前列腺素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曹庆博 王连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11,共3页
检测 2 8例稳定型心绞痛 ( SAP)、48例不稳定型绞痛 ( UAP)、2 3例急性心肌梗死 ( AMI)及 2 6例健康人血浆内皮素 ( ET)、一氧化氮 ( NO)及前列环素 ( PGI2 )的代谢产物 6-酮前列腺素 F1 α( 6- keto- PGF1 α)浓度 ,分析各组间差异。... 检测 2 8例稳定型心绞痛 ( SAP)、48例不稳定型绞痛 ( UAP)、2 3例急性心肌梗死 ( AMI)及 2 6例健康人血浆内皮素 ( ET)、一氧化氮 ( NO)及前列环素 ( PGI2 )的代谢产物 6-酮前列腺素 F1 α( 6- keto- PGF1 α)浓度 ,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浆 ET增高的同时 ,血 NO、6- keto- PGF1 α下降 ,尤以 AMI第 1天和 U AP患者为明显。认为冠心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其分泌的 ET与 NO、PGI2 失衡 ,诱发冠状动脉痉挛 ,促发了U AP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内皮素 一氧化氮 前列环素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浆cAMP、cGM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曹庆博 马建群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浆 CAMP CGMP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依赖性血管舒缩因子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曹庆博 王东 +3 位作者 刘云启 胡燕华 张玉传 马建群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64-165,共2页
目的 :探讨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依赖性血管舒缩因子内皮素 ( ET- 1 )、一氧化氮 ( NO)、6-酮前列腺素 F1α( 6- keto- PGF1α)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 1 ( PAI- 1 )的影响。方法 :将 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 目的 :探讨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依赖性血管舒缩因子内皮素 ( ET- 1 )、一氧化氮 ( NO)、6-酮前列腺素 F1α( 6- keto- PGF1α)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 1 ( PAI- 1 )的影响。方法 :将 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洛伐他汀治疗组 35例及常规治疗组 35例 ,比较观察治疗前和治疗 2个月后血浆 ET- 1、NO、6- keto- PGF1α、PAI- 1水平的变化。结果 :1洛伐他汀治疗 2个月后 TC、TG、LDL- C降低 ,HDL-C升高 ,有显著性差异 ;2洛伐他汀治疗 2个月后 ,ET- 1、PAI- 1降低 ,NO、6- keto- PGF1α升高 ,有显著性差异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 ,ET- 1、PAI- 1降低 ,NO、6- keto- PGF1α升高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内皮素-1(ET-1) 一氧化氮(NO) 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 纤溶醉原激活抑制物-1(PAI-1)
下载PDF
高渗盐水合并大剂量呋噻米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清潭 石斗飞 +4 位作者 李明娥 李宗清 曹庆博 薛春才 沃金善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5-227,共3页
目的观察高渗盐水(hypertonic saline solution,HSS)合并大剂量呋噻米治疗老年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87例,随机(单盲)分为两组。治疗组(Ⅰ组)47例在常规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 目的观察高渗盐水(hypertonic saline solution,HSS)合并大剂量呋噻米治疗老年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87例,随机(单盲)分为两组。治疗组(Ⅰ组)47例在常规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SS并大剂量呋噻米静脉滴注30 min,对照组(Ⅱ组)40例在常规口服ACE抑制剂、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的基础上只静脉应用大剂量呋噻米。Ⅰ组患者每天钠摄入量120 mmol,Ⅱ组患者每天80 mmol,两组每天液体摄入量均为1 000 ml,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短期随访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变;两组患者每天尿量及尿钠均明显增加,Ⅰ组更明显(P<0.05);Ⅰ组患者血钠增高,而Ⅱ组患者血钠降低(P<0.05),出院时Ⅰ组患者血钠明显高于Ⅱ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血钾均降低(P<0.05);体重均减少(P<0.05),Ⅰ组更明显(P<0.05);Ⅰ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再住院率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HSS合并大剂量呋噻米治疗老年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安全,可靠,耐受性好,短期疗效明显,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噻米 盐水 高渗 心力衰竭 充血性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术后镇痛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胡燕华 曹庆博 +2 位作者 孙雪华 姚光 王耀岐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术后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浓度及血压的变化,探讨术后镇痛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胆囊结石合并冠心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硬膜外麻醉复合气管插管全麻,术毕A... 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术后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浓度及血压的变化,探讨术后镇痛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胆囊结石合并冠心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硬膜外麻醉复合气管插管全麻,术毕A组接电子镇痛泵,配方为0.125%布比卡因+芬太尼0.01mg/kg+格拉司琼3mg,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B组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24h抽静脉血测ET-1、NO、6-Keto-PGF1α血浆浓度。结果A组术后血压平稳,与术前比无明显变化。B组术后24h血压明显升高,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较术前分别升高了16.5%、15.9%。A组和B组ET-1浓度在术后24h较术前均有明显升高,但B组升高更明显(A组为29.2%,B组为77.0%,P<0.01);术后24hA组和B组NO浓度较术前分别降低了33.3%和60.0%,6-Keto-PGF1a浓度分别降低了20.3%和42.0%(P<0.01)。A组术后出现心绞痛及心电图心肌缺血1例,B组6例。结论术后镇痛可减轻手术创伤及术后疼痛引起的舒缩血管物质分泌失衡状态,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内皮素 一氧化氮 6-酮前列腺素F1Α 冠心病
下载PDF
高渗盐水合并大剂量呋噻米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清潭 李宗清 +3 位作者 李明娥 石斗飞 曹庆博 张子彬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89-90,共2页
符合入选条件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10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渗盐水(HSS)并大剂量呋噻米(500-1 000 mg/d)静滴30 min,2次/d,4-10 d为一疗程;对照组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只静脉应用大剂量呋噻米,用法... 符合入选条件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10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渗盐水(HSS)并大剂量呋噻米(500-1 000 mg/d)静滴30 min,2次/d,4-10 d为一疗程;对照组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只静脉应用大剂量呋噻米,用法同治疗组。观察近期疗效及脑利钠肽(BNP)变化。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每日尿量及尿钠均明显增加,血钠增高,体质量明显减少,住院时间及再住院率明显降低,BNP水平在第6、30天时明显降低。提示HSS合并大剂量呋噻米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短期疗效明显,对患者神经内分泌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噻米 高渗盐水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脑利钠肽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性激素与LP-PLA2、A-FABP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渠莉 韦涌涛 +1 位作者 曹庆博 刘享亨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84-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脂肪细胞性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水平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总睾酮(T)和雌二醇(E2)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于青岛市第八人民医...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脂肪细胞性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水平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总睾酮(T)和雌二醇(E2)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于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老年原发性女性高血压患者235例(均为绝经≥5年),测定所有观察对象血清Lp-PLA2和A-FABP及SHBG、T和E2水平,使用层级回归分析模型探索SHBG、T、E2与Lp-PLA2和A-FABP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控制年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R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SHBG的影响后,Lp-PLA2与SHBG成负相关(-0.262±0.126,P=0.040),A-FABP(-0.012±0.040,P=0.766)和SHBG没有显著相关性。Lp-PLA2(-0.013±0.053,P=0.806)、A-FABP(-0.006±0.017,P=0.734)和E2均没有显著相关性。Lp-PLA2(-0.063±0.130,P=0.630)、A-FABP(-0.010±0.041,P=0.812)与T均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在无激素替代治疗的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成负相关,总睾酮和雌二醇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无明显相关性,脂肪细胞性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总睾酮和雌二醇均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女性 高血压 激素结合球蛋白 性激素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脂肪细胞性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强化他汀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可溶性CD40配体L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修卫 马立学 +2 位作者 韩增雷 曹庆博 袁涛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观察强化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将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1次/d,50例)、治疗2组(瑞舒伐他汀钙片20 mg,1次/d,5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30例),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 目的观察强化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将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1次/d,50例)、治疗2组(瑞舒伐他汀钙片20 mg,1次/d,5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30例),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4周、8周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CD40配体L(sCD40L)、血脂、肝功能等指标,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以及瑞舒伐他汀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1组和治疗2组治疗后1周、4周、8周血清hs-CRP、sCD40L、LDL-C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之间治疗后8周hs-CRP、sCD40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强化他汀治疗,可能通过抗炎、改善内皮、稳定斑块等作用而最终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C反应蛋白质 CD40配体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庆久 曹庆博 +2 位作者 王修卫 蔡克 孙学玉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评价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联合应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患儿,术前用阿托品0.02 mg/kg,入导管室后建立静脉通道,丙泊酚1.5 mg/kg,瑞芬太尼1μg/kg诱导,继以丙泊酚50μg.kg-1.min-1持续泵入。连续监测无创... 目的评价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联合应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患儿,术前用阿托品0.02 mg/kg,入导管室后建立静脉通道,丙泊酚1.5 mg/kg,瑞芬太尼1μg/kg诱导,继以丙泊酚50μg.kg-1.min-1持续泵入。连续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观察呼吸幅度的变化及有无呼吸道梗阻;造影检查封堵的即刻效果。结果麻醉后心率、血压较麻醉前明显下降,脉搏血氧饱和度无明显下降,丙泊酚诱导迅速,作用平稳,术后苏醒快,苏醒期副作用少。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诱导,持续泵入丙泊酚可安全地应用于小儿先心病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中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导管术 麻醉 小儿 丙泊酚 瑞芬太尼
下载PDF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其抗体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清潭 石斗飞 +1 位作者 李忠清 曹庆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1期4-5,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血浆血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 DL)及其抗体 (Anti- OX- L DL)变化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136例冠心病 (...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血浆血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 DL)及其抗体 (Anti- OX- L DL)变化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136例冠心病 (ACS组 10 6例 ,SAP30例 )及 5 6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血脂、OX- L DL、Anti- OX-L DL,并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  1冠心病组血脂 TC、TG、L DL- C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P<0 .0 1)。 2ACS组血浆 OX- L DL及 Anti- OX- L DL与 SAP组、对照组比较 ,P均 <0 .0 1;SAP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3ACS组 OX- L DL与 L DL呈正相关 (r=0 .6 4 2 ,P<0 .0 1) ;Anti- OX- L DL与 L DL无关 (r=0 .341,P>0 .0 5 )。结论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绝对危险因素 ;OX- L DL及其抗体在 AC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Anti- OX- L DL 作用不依赖于 L 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LDL ACS 血浆 对照组 抗体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冠心病 SAP 发展 正相关
下载PDF
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韩增雷 张玉英 曹庆博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80-38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替罗非班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12例行急诊 PCI 治疗的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按随机分配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行 PCI 时冠脉内注入... 目的:探讨应用替罗非班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12例行急诊 PCI 治疗的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按随机分配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行 PCI 时冠脉内注入负荷量替罗非班10μg/kg,然后以0.15μg&#183;kg -1&#183;min -1静脉维持泵入24~36 h,对照组不使用替罗非班。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血流 TIMI 分级,校正的 TIMI 计帧数,血清hs-CRP 和 LVEF 等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出血发生率。结果冠脉介入术后冠脉血流 TIMI 3级比率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93.8%∶79.2%,P <0.01);TIMI 帧数显示冠脉血流试验组明显快于对照组(23.1±5.9)帧∶(32.4±4.8)帧,P <0.01;术后血清 hs-CRP 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7.2±0.8)∶(9.6±1.1),P <0.01;术后1周的 LVEF 值,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68.7%±8.5%)∶(55%±9.2%),P <0.01。术后1个月随访,两组在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 PCI 治疗使用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冠脉血流、心肌灌注和心功能,且并未明显增加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改善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心肌梗死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下载PDF
丙泊酚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庆久 孙学玉 +1 位作者 曹庆博 徐传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1991-1992,共2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介入封堵术,术前用阿托品0.02mg/kg,入导管室后建立静脉通道,予丙泊酚1.5mg/kg,瑞芬太尼1μg/kg诱导,继以丙泊酚50μg/(k...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介入封堵术,术前用阿托品0.02mg/kg,入导管室后建立静脉通道,予丙泊酚1.5mg/kg,瑞芬太尼1μg/kg诱导,继以丙泊酚50μg/(kg·min)持续泵入。连续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观察呼吸幅度的变化及有无呼吸道梗阻,造影检查封堵的即刻效果。结果:麻醉后心率、血压较麻醉前明显下降,血氧饱和度无明显下降,丙泊酚诱导迅速、作用平稳、术后苏醒快、苏醒期副作用少。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诱导,持续泵入丙泊酚可安全地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中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二异丙酚 儿童
下载PDF
优化缺血后适应在STEMI患者PPCI术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增雷 王修卫 +2 位作者 孙学玉 丁思华 曹庆博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年第4期502-506,共5页
目的观察优化缺血后适应(IPoC)术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及意义,探索最佳缺血后适应术式。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3月在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心... 目的观察优化缺血后适应(IPoC)术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及意义,探索最佳缺血后适应术式。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3月在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STEMI并行PPCI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IPoC组(50例)及优化IPoC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PCI治疗;IPoC组在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后,给予常规缺血后适应处理,再置入支架;优化IPoC组在开通IRA后,给予优化缺血后适应处理,再置入支架。比较三组患者血清CTnT、NT-ProBNP、Hs-CRP水平,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术后24 h心电图ST段回落比例,心脏超声LVEF等指标,及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CTnT、NT-ProB⁃NP、Hs-CRP水平,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术后24 h ST段回落比例,心功能恢复等方面,优化IPoC组及IPoC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优化IPoC组优于IPoC组(P<0.05)。结论在STEMI患者PPCI术中,优化缺血后适应术式可以明显减轻再灌注损伤,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及心室重构,起到很好的心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适应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及其抗体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清潭 石斗飞 +1 位作者 李忠清 曹庆博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32-,共1页
关键词 内科学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
下载PDF
QT离散度对老年严重心力衰竭病人无预后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清潭 李明娥 +3 位作者 石斗飞 李宗清 曹庆博 薛春才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600-602,共3页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对老年严重心衰(CHF)病人的预后价值。方法:362例老年严重心衰患者人院时记录基础静态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计算QT离散度,平均随访(7.2±4.8)个月。结果:随访期间142例(39.2%)病人死亡.QT离...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对老年严重心衰(CHF)病人的预后价值。方法:362例老年严重心衰患者人院时记录基础静态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计算QT离散度,平均随访(7.2±4.8)个月。结果:随访期间142例(39.2%)病人死亡.QT离散度为(76.3±28.6)ms,存活者220例,QT离散度为(74.8±30.2)ms。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生存分析显示QT离散度对总死亡率(RR1.00。95%CI1.00~1.00),心源性死亡率(RR 1.00,95%CI1.00~1.01)及心律失常性死亡率(RR1.00。95%CI1.00~1.01)均无预后价值(P〉0.05).结论:QT离散度(QTd)对老年严重心衰病人的总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及心律失常性死亡率均无预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老年人 心力衰竭 充血性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效果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恩德 杨妮 +1 位作者 王津文 曹庆博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98-199,共2页
①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可溶性CD105(sCD105)水平及治疗UA的效果。②方法将UA患者68例随机分为A组(n=34)和B组(n=34),均给予硝酸酯类、钙... ①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可溶性CD105(sCD105)水平及治疗UA的效果。②方法将UA患者68例随机分为A组(n=34)和B组(n=34),均给予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A组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B组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均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hs-CRP、IL-6、sCD105及心绞痛发作情况。③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均明显改善,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85.3%vs 61.8%)(P<0.05)。治疗后hs-CRP、IL-6、sCD105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B组hs-CRP、IL-6、sCD105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④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均能有效的治疗UA,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阿托伐他汀 炎症因子 可溶性CD105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