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包经心脏相关机制—电针内关  等穴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及作用途径 被引量:3
1
作者 曹庆淑 刘俊岭 +2 位作者 文琛 刘瑞庭 庄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2期31-34,共4页
心包经心脏相关机制—电针内关  等穴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及作用途径曹庆淑,刘俊岭,文琛,刘瑞庭,庄鼎(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灵枢、海论》篇:“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是世界上最早提... 心包经心脏相关机制—电针内关  等穴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及作用途径曹庆淑,刘俊岭,文琛,刘瑞庭,庄鼎(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灵枢、海论》篇:“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躯体内脏相关理论。《类经》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缺血 电针 “内关” 心包经 相关机制 正中神经 心脏 杏仁核 神经元 缺血心肌
下载PDF
电针对家兔急性缺血心肌不应期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曹庆淑 韩振京 陈淑萍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76-279,共4页
本实验采用牵拉家兔左冠状动脉心室支造成左室侧壁不完全性缺血的方法,以有效不应期离散度为指标,观察到急性心肌缺血区不同部位的有效不应期主要是缩短,不应期离散度明显增大,而电针“内关”穴可抑制心肌缺血引起的有效不应期变化,明... 本实验采用牵拉家兔左冠状动脉心室支造成左室侧壁不完全性缺血的方法,以有效不应期离散度为指标,观察到急性心肌缺血区不同部位的有效不应期主要是缩短,不应期离散度明显增大,而电针“内关”穴可抑制心肌缺血引起的有效不应期变化,明显改善不应期离散度,将有益于心肌兴奋状态同步化。提示电针“内关”具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应期 电针 内关穴 心肌缺血
下载PDF
心包经某些经穴—心脏的相关联系 被引量:3
3
作者 曹庆淑 刘俊岭 +1 位作者 魏毅 韩振京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0年第1期35-39,共5页
经穴—脏腑相关理论是经络学说的核心,每条经脉在体表既有特定的循行路线,又以其所属的脏腑而命名,正如《灵枢·海论篇》记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表明经络与脏腑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 经穴—脏腑相关理论是经络学说的核心,每条经脉在体表既有特定的循行路线,又以其所属的脏腑而命名,正如《灵枢·海论篇》记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表明经络与脏腑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于心包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经 经穴 心脏 相关联系
下载PDF
内关——心脏相关的外周途径和下丘脑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曹庆淑 刘瑞庭 +2 位作者 刘俊岭 庄鼎 韩振京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4-36,共3页
经络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指导针灸临床的理论基础,有关经络—脏腑相关理论的研究、对探讨经络学说实质、阐明针灸学的原理、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灵枢·经脉篇》:'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 经络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指导针灸临床的理论基础,有关经络—脏腑相关理论的研究、对探讨经络学说实质、阐明针灸学的原理、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灵枢·经脉篇》:'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灵枢·邪客篇》:'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表明心包经与心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 心脏 外周途径 下丘脑 针灸理论
下载PDF
内关-心脏相关及孤束核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曹庆淑 刘俊岭 +2 位作者 庄鼎 韩振京 陈淑萍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0-21,37,共3页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经络-脏腑相关是其核心。本文以心包经内关-心脏相关为主题,应用现代电生理学技术,外周与中枢相结合,在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上,证明电针“内关”可纠正缺血心肌电紊乱现象;双向调整急性心肌缺血所导致的...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经络-脏腑相关是其核心。本文以心包经内关-心脏相关为主题,应用现代电生理学技术,外周与中枢相结合,在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上,证明电针“内关”可纠正缺血心肌电紊乱现象;双向调整急性心肌缺血所导致的孤束核、下丘脑后区基本活动过程的变化。提示这2个结构是内关-心脏相关联系的重要中枢环节。赋予经络-脏腑相关理论新的实验佐证,为临床针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了电生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经 内关穴 心肌缺血 孤束核
下载PDF
电针对下丘脑后区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曹庆淑 刘俊岭 +1 位作者 韩振京 王宏伟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2年第1期21-25,共5页
实验用成年杂种家兔,观察了电针“内关”、“足三里”和尾部非穴点对下丘脑后区(PHA)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1.电针“内关”后,31个PHA神经元被兴奋者16个(51.6%),被抑制者10个(32.3%),这两种效应具有很好的重复性,有5个没有明显变化。
关键词 电针 下丘脑后区 神经元放电
下载PDF
电针对家兔急性缺血心肌电兴奋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曹庆淑 魏毅 +1 位作者 陈淑萍 韩振京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1994年第4期7-9,共3页
本文采用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设计电针组与对照组,以单相动作电位波幅及其最大上升速率为指标,观察到急性心肌缺血后对照组波幅明显衰减,上升速率明显减慢,而电针“内关”对这两个指标的变化,具有明显地抑制效应,且不出现复极后不应... 本文采用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设计电针组与对照组,以单相动作电位波幅及其最大上升速率为指标,观察到急性心肌缺血后对照组波幅明显衰减,上升速率明显减慢,而电针“内关”对这两个指标的变化,具有明显地抑制效应,且不出现复极后不应性现象。说明电针可提高缺血心肌边缘区的电兴奋性,减少不能参与再生性去极化心肌细胞数,易化电兴奋在缺血边缘区的传导,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疗法 针刺疗法 心肌缺血
下载PDF
电针内关对缺血心肌腺苷酸及其电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8
作者 崔仁麟 曹庆淑 +3 位作者 王昕 田宇瑛 韩振京 陈淑萍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7,共4页
本研究用腺苷酸分析和测定单相动作电位中两项指标观察电针内关穴对缺血心肌的影响。实验在家兔麻醉条件下造成左侧壁心肌缺血模型上进行,分为缺血组和缺血加电针组,并以假手术动物为对照,作对比观察。结果表明:缺血心肌ATP、ADP明... 本研究用腺苷酸分析和测定单相动作电位中两项指标观察电针内关穴对缺血心肌的影响。实验在家兔麻醉条件下造成左侧壁心肌缺血模型上进行,分为缺血组和缺血加电针组,并以假手术动物为对照,作对比观察。结果表明:缺血心肌ATP、ADP明显降低并形成电紊乱,而电针内关穴明显减轻此种状态,即电针组在缺血边缘区ATP和ADP均高于缺血组,同时电稳定性也明显改善。进一步提示腺苷酸可能是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的治疗效果和改善心肌电稳定性的物质基础,为针刺治疗心肌缺血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心肌 腺苷酸 动作电位 内关
下载PDF
电针心包经经穴改善急性心肌缺血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刘俊岭 曹庆淑 +3 位作者 罗明富 文琛 刘金兰 崔仁麟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82-287,共6页
本研究在兔、猫和大鼠急性心肌缺血(AMI)的模型上,多学科协作,采用多项指标,从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电针心包经经穴改善AMI的外周和中枢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电针“内关”等心包经上的穴区及非穴区对缺... 本研究在兔、猫和大鼠急性心肌缺血(AMI)的模型上,多学科协作,采用多项指标,从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电针心包经经穴改善AMI的外周和中枢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电针“内关”等心包经上的穴区及非穴区对缺血心脏的电活动和机械活动均具有良性调整作用;心包经在对心脏功能调整作用中是一个机能整体;心包经经穴的作用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对特异性;②电针可改善心功能和心肌能量代谢,其关键是改善了缺血心肌微循环;③电针改善 AMI的作用是与针刺抑制外周交感-肾上腺-CA系统及中枢的肾上腺素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在心肌缺血时的过度活动分不开的,同时与针刺增强 AMI时肾上腺皮质的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密切相关。因此,电针改善AMI、保护心肌细胞、减轻损伤的局部作用是与其对机体的整体调节分不开的;临床在治疗冠心病时,应既要考虑心血管局部,又要注意到整体,努力提高病人全身的机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心包经 心肌缺血 整体调节
下载PDF
电针“内关”穴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区微血管作用的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17
10
作者 罗明富 曹庆淑 +2 位作者 刘俊岭 王平 陈淑萍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1-14,共4页
在电镜下,本实验观察到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区的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严重,淤滞肿胀的红细胞形成血栓,造成微血管通路阻塞。经电针“内关”,心肌缺血区开放扩张的微血管数量明显增多,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减轻,红细胞不肿眼粘连,不形... 在电镜下,本实验观察到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区的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严重,淤滞肿胀的红细胞形成血栓,造成微血管通路阻塞。经电针“内关”,心肌缺血区开放扩张的微血管数量明显增多,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减轻,红细胞不肿眼粘连,不形成血栓另外,微血管内皮细胞向心肌输送物质的功能增强,结果表明电针“内关”穴对缺血心肌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使心肌缺血区较多的微血管网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电针 微血管 红细胞 透射电镜
下载PDF
电针天泉穴等对缺血心肌腺苷酸含量与电稳定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崔仁麟 刘俊岭 +3 位作者 曹庆淑 王昕 田宇英 陈淑萍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5年第4期8-9,共2页
我们以前的研究证明电针内关穴明显改善缺血心肌的电紊乱,同时抑制ATP的耗竭。本研究旨在比较电针心包经天泉穴与内关穴的作用有无差异。实验仍以家兔心肌缺血为模型,分析缺血心肌腺苷酸的同时仍附以单相动作电位的二项指标(MAPA和MA... 我们以前的研究证明电针内关穴明显改善缺血心肌的电紊乱,同时抑制ATP的耗竭。本研究旨在比较电针心包经天泉穴与内关穴的作用有无差异。实验仍以家兔心肌缺血为模型,分析缺血心肌腺苷酸的同时仍附以单相动作电位的二项指标(MAPA和MAPD50)作比较观察。方法均与以前相同,只加入外天泉穴以兹比较。结果表明:电针天泉穴也能降低缺血心肌ATP的耗竭程度和改善电紊乱现象,但其效果不如针内关穴作用强。此现象反映了临床实践中选穴的合理性,临床治疗冠心病内关是主穴,而天泉穴很少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天泉 内关 缺血心肌 腺苷酸 动作电位
下载PDF
胸髓蛛网膜下腔微量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对电针治疗急性心肌缺血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俊岭 韩振京 +1 位作者 曹庆淑 陈淑萍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5年第2期28-31,共4页
在乌拉坦-氯醛糖麻醉的40只家兔上,观察了胸髓蛛网膜下腔微量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A,40ug/20ml)对电针“内关”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电针“内关”可显著促进急性心肌缺血(AMI)后ST段、T波及血压的恢复;(2)NA可明显加快... 在乌拉坦-氯醛糖麻醉的40只家兔上,观察了胸髓蛛网膜下腔微量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A,40ug/20ml)对电针“内关”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电针“内关”可显著促进急性心肌缺血(AMI)后ST段、T波及血压的恢复;(2)NA可明显加快AMI后ST、T的恢复;(3)NA能明显加强电针“内关”促进ST、T恢复的作用;从而表明胸髓内α受体参与电针“内关”改善AMI的作用,提示胸髓上段是内关—心脏相关联系的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胸段 去甲肾上腺素 内关 心肌缺血 电针
下载PDF
电针对家兔缺血心肌糖原、磷酸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文琛 曹庆淑 +5 位作者 马慧敏 蒋瑾 翟娜 魏毅 陈淑萍 韩振京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7-40,共4页
结扎50只家兔冠状动脉左心室支30分钟,结扎即时给予电针“内关“10分钟,计算心室肌糖原和磷酸化酶减少和耗竭的面积,电针组存在较多的糖原和酶,与非针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别。说明电针改变了缺血边缘区心肌糖原和酶的含量,因而... 结扎50只家兔冠状动脉左心室支30分钟,结扎即时给予电针“内关“10分钟,计算心室肌糖原和磷酸化酶减少和耗竭的面积,电针组存在较多的糖原和酶,与非针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别。说明电针改变了缺血边缘区心肌糖原和酶的含量,因而有益于缺血的心肌。缺血后左心室腔明显扩张,而结扎后电针组左心室腔多数相似于假手术组,证明电针可加强心肌收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糖原 磷酸化酶 代谢 心肌
下载PDF
延胸腹外侧区微量注射可乐宁、育亨宾对电针治疗心肌缺血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俊岭 陈淑萍 +1 位作者 曹庆淑 张建梁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6年第2期31-35,共5页
在40只氨基甲酸乙脂与氯醛糖混合麻醉的兔上,结扎冠状动脉左心室支造成心肌缺血,观察了注射微量可乐宁(Clon,0.38mMol)及育亨实(Yoh,5.1mMol)各2μl于双侧延脑腹外侧口侧区(rVLM)对电针“内关”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 在40只氨基甲酸乙脂与氯醛糖混合麻醉的兔上,结扎冠状动脉左心室支造成心肌缺血,观察了注射微量可乐宁(Clon,0.38mMol)及育亨实(Yoh,5.1mMol)各2μl于双侧延脑腹外侧口侧区(rVLM)对电针“内关”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电针“内关”可明显加快心肌缺血后心电图ST、MBP、LVP及dp/dtmax的恢复;(2)Clon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电针对ST及LVP的作用;(3)Yoh可显著削弱电针对ST及LVP的作用。这显示当rVLM内α2受体被兴奋时,电针“内关”对缺血心肌电活动及机械活动的良性调整作用,可得到某种程度的加强;而当α2受体被抑制时,电针的作用基本消失;rVLM细胞α2受体参与电针心包经“内关”对心脏功能的调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脑腹外侧 口侧区 可乐宁 心肌缺血 电针疗法
下载PDF
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的微血管酶和儿茶酚胺荧光的作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文琛 曹庆淑 +4 位作者 瞿娜 蒋瑾 马惠敏 陈淑萍 韩振京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23-227,共5页
以碱性磷酸酶(ALP)、镁激活的腺苷三磷酸酶(Mg^(2+)-ALP_(ase))和儿茶酚胺(CA)荧光组化方法观察了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作用的机理。结扎左冠状动脉心室支30分钟后,缺血心肌中以 ATP 显示的毛细血管大为减少,长度缩短;而缺血电针组则有显... 以碱性磷酸酶(ALP)、镁激活的腺苷三磷酸酶(Mg^(2+)-ALP_(ase))和儿茶酚胺(CA)荧光组化方法观察了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作用的机理。结扎左冠状动脉心室支30分钟后,缺血心肌中以 ATP 显示的毛细血管大为减少,长度缩短;而缺血电针组则有显著意义增加,说明电针对缺血心肌微循环和转运功能的改善。Mg^(2+)-ATP_(ase)可显示心肌微血管的质膜和基膜;经显微分光光度计测量,Mg^(2+)-ATP_(ase)在缺血电针组比缺血对照组光密度增加,这可加强缺血心肌 Na^+K^+离子跨膜转动功能。心肌儿茶酚胺荧光所显示的交感肾上腺素能膨体神经末梢;缺血后减少或耗竭,电针组则较多而亮,这有益于加强缺血心肌的收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酚胺荧光 心肌缺血 电针
下载PDF
电针心包经经穴及非经穴对家兔缺血心肌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俊岭 陈淑萍 曹庆淑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34,共4页
在44只麻醉兔上观察了电针"内关"、"中冲-劳宫-大陵"与。心包经上非穴点对缺血心肌电活动的影响。结果电针上述心包经穴位与非穴位点均可明显地:(1)促进缺血后心电图ST段及动脉平均压的恢复;(2)抑制MAPA的衰减;... 在44只麻醉兔上观察了电针"内关"、"中冲-劳宫-大陵"与。心包经上非穴点对缺血心肌电活动的影响。结果电针上述心包经穴位与非穴位点均可明显地:(1)促进缺血后心电图ST段及动脉平均压的恢复;(2)抑制MAPA的衰减;(3)加快MAPD5*及MAPD90的恢复过程。表明电针心包经经穴及非经穴点都能维持缺血心肌电活动的相对稳定,改善泵血功能,促进血压的恢复。说明心包经经穴与非经穴均与心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经 心肌缺血 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延脑腹外侧区兴奋和抑制对电针“内关”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俊岭 陈淑萍 +1 位作者 曹庆淑 张建梁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4-38,共5页
在40只乌拉坦和氧醛糖混合麻醉的家免上,观察了注射微量谷氨酸(Glu0.2M,2μl)和甘氨酸(Gly1.3M,2μl)于双侧延胸腹外侧口侧区(rVLM)对结扎冠脉左室支造成心肌缺血后电针“内关”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电针可明显促进... 在40只乌拉坦和氧醛糖混合麻醉的家免上,观察了注射微量谷氨酸(Glu0.2M,2μl)和甘氨酸(Gly1.3M,2μl)于双侧延胸腹外侧口侧区(rVLM)对结扎冠脉左室支造成心肌缺血后电针“内关”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电针可明显促进心肌缺血后ECGST段、MBP、LVP及加/dtmax的恢复;(2)Gln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电针对MBP、LVP及办/dtmax的作用;(3)Gly可显著削弱电针的作用。这说明当rVLM细胞兴奋时,电针“内关”改善心血管功能的作用似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而当这些细胞受到抑制时,电针的作用基本消失;rVLM参与电针“内关”对心脏功能的调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脑膜外侧区 心肌缺血 内关 电针疗法
下载PDF
电针“内关”对心肌缺血所致兔胸髓背角神经元电活动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俊岭 韩振京 +1 位作者 陈淑萍 曹庆淑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4年第1期37-41,共5页
在乌拉坦-氯醛糖麻醉兔上,用玻璃微电极细胞记录外背角神经元电活动,观察了胸髓(T2-T3)背角在整合电体“内关”和急性心肌缺血(AMI)信息中的作用。结果为:①AMI后,83个背角神经元中,18个放电频率明显增加,14个明显减少,其余5... 在乌拉坦-氯醛糖麻醉兔上,用玻璃微电极细胞记录外背角神经元电活动,观察了胸髓(T2-T3)背角在整合电体“内关”和急性心肌缺血(AMI)信息中的作用。结果为:①AMI后,83个背角神经元中,18个放电频率明显增加,14个明显减少,其余51个没明显变化;②AMI引起兴奋反应的10个神经元中,电针“内关”后,有9个被抑制,1个仍呈兴奋状态;AMI引起抑制反应的8个神经元中,电针“内关”后有7个被解除抑制,另1个仍维持抑制状态;③检查了83个背角神经元的感受野及其反应的生理学类型。结果表明,电针“内关”与AMI的信息可在胸髓背角发生会聚性反应,背角参与电针“内关”与AMI的整合过程,因而亦是内关-心脏联系的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髓背角 内关 心肌缺血 电针疗法
下载PDF
针刺调整功能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6
19
作者 黎春元 曹庆淑 +1 位作者 朱丽霞 黄坤厚 《科技导报》 CAS CSCD 1989年第4期58-60,共3页
针灸学是中国医药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向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为什么小小的银针扎在穴位上,即可对机体的功能产生全身性的调整作用,从而维持机体相对的动态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呢?十多年来... 针灸学是中国医药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向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为什么小小的银针扎在穴位上,即可对机体的功能产生全身性的调整作用,从而维持机体相对的动态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呢?十多年来,我们研究所在中西医相结合,多学科协作的基础上,采用了生理、生化、解剖、组化、免疫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针刺镇痛、抗休克、针刺治疗心血管疾患及疟疾等方面入手对针刺治病过程中的调整机理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揭示了一些基本规律,现将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概况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针刺镇痛 调节机理
下载PDF
胸髓蛛网膜下腔微量注射酚妥拉明对电针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俊岭 韩振京 +1 位作者 曹庆淑 陈淑萍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4年第2期47-51,共5页
在乌拉坦-氯醛糖麻醉的42只家兔上,观察了胸髓蛛网膜下腔微量注射酚妥拉明(Phen200μg/20μl)对电针“内关”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电针“内关”穴区可明显促进急性心肌缺血(AMI)后ST段、T波、血压的恢复;2)Phen对AMI后ST、... 在乌拉坦-氯醛糖麻醉的42只家兔上,观察了胸髓蛛网膜下腔微量注射酚妥拉明(Phen200μg/20μl)对电针“内关”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电针“内关”穴区可明显促进急性心肌缺血(AMI)后ST段、T波、血压的恢复;2)Phen对AMI后ST、T值的恢复没明显影响,而阻止了血压的恢复;3)给酚妥拉明后显著削弱或消除电针“内关”促进ST、T及血压恢复的作用。这表明,胸髓内α受体参与电针“内关”改善AMI的作用,提示胸髓上段是内关-心脏相关联系的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胸段 酚妥拉明 急性心肌缺血 电针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