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酸乙酯/乙醇混合溶液中分散聚合制备单分散亚微米级聚丙烯酰胺微球 被引量:21
1
作者 曹康丽 史铁钧 +2 位作者 翟林峰 曹金燕 王华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3-198,共6页
以乙酸乙酯/乙醇混合溶液为分散介质,PVP为分散剂,通过分散聚合法合成了单分散亚微米级PAM微球.在反应初期,自动加速现象明显.由于凝胶效应的影响,分子量随着单体转化率的提高而逐渐增大。考察了分散剂浓度对最终产物增率的影响... 以乙酸乙酯/乙醇混合溶液为分散介质,PVP为分散剂,通过分散聚合法合成了单分散亚微米级PAM微球.在反应初期,自动加速现象明显.由于凝胶效应的影响,分子量随着单体转化率的提高而逐渐增大。考察了分散剂浓度对最终产物增率的影响,并用IR光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证明分散聚合体系中吸附稳定机理和接枝稳定机理同时存在,且以后者为主.同时还研究了混合溶剂比例、分散剂浓度、初始单体浓度和引发剂浓度对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乙酯/乙醇体积比在5:5—7:3范围内,可得到粒径在200nm左右,且分布较窄的PAM微球;分散剂浓度增大,粒径减小;引发剂浓度增加,粒径增大;初始单体浓度较高或较低时,都得不到单分散性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聚合 聚丙烯酰胺 亚微米级微球
下载PDF
分散聚合法制备SiO_2/PAM核壳复合微球 被引量:9
2
作者 曹康丽 史铁钧 +1 位作者 曹金燕 周丹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45,共4页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以SiO2为核、PAM为壳的核壳复合微球。根据Stber法制备了单分散SiO2微球,粒径随着TEOS、氨水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采用硅烷偶联剂对SiO2微球进行表面处理,TEM显示处理后的微球继续保持单分散性,粒径有所增加。以SiO...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以SiO2为核、PAM为壳的核壳复合微球。根据Stber法制备了单分散SiO2微球,粒径随着TEOS、氨水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采用硅烷偶联剂对SiO2微球进行表面处理,TEM显示处理后的微球继续保持单分散性,粒径有所增加。以SiO2微球或处理后的SiO2微球为核,采用分散聚合法在其上包覆AM,借助TEM、IR对其进行表征;研究发现,以处理后的Si O2微球为核能得到核壳结构,这种SiO2/PAM核壳微球的粒径大约为163 nm,包覆层30 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偶联剂 丙烯酰胺 分散聚合 核/壳微球
下载PDF
分散聚合法制备单分散聚丙烯酰胺微球——反应动力学、分子量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曹康丽 史铁钧 +2 位作者 曹金燕 周丹红 李海芹 《化工科技市场》 CAS 2006年第11期38-40,45,共4页
本文采用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乙酸乙酯/乙醇(Eth-yl acetate/Ethanol)的混合溶液中通过分散聚合法合成了单分散亚微米级的聚丙烯酰胺(PAM)微球,研究反应时间、混合溶液比例、分散剂浓度、初始... 本文采用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乙酸乙酯/乙醇(Eth-yl acetate/Ethanol)的混合溶液中通过分散聚合法合成了单分散亚微米级的聚丙烯酰胺(PAM)微球,研究反应时间、混合溶液比例、分散剂浓度、初始单体浓度和引发剂浓度对聚合物分子量、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聚合 聚丙烯酰胺 转化率 分子量
下载PDF
番茄红素的提取及其在大豆油中稳定性、抗氧化性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周丹红 史铁钧 +1 位作者 曹金燕 曹康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5-67,共3页
用有机溶剂从番茄原料中提取番茄红素油树脂,采用皂化法与重结晶相结合的方法来纯化番茄红素油树脂得到番茄红素晶体。考察了时间、温度、光照对溶于大豆油中的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影响;并对不同添加量番茄红素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性进行了实... 用有机溶剂从番茄原料中提取番茄红素油树脂,采用皂化法与重结晶相结合的方法来纯化番茄红素油树脂得到番茄红素晶体。考察了时间、温度、光照对溶于大豆油中的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影响;并对不同添加量番茄红素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性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番茄红素在大豆油中的保存率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低温避光贮存比高温光照贮存的保存率高。高添加量番茄红素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大豆油 稳定性 抗氧化性
下载PDF
硅溶胶电纺性能及其形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华忠 史铁钧 +2 位作者 翟林峰 王华林 曹康丽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73-1277,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硅溶胶,研究了溶胶体系中H2O、盐酸的含量和不同溶剂对其电纺性能及分散形态的影响.FESEM观察结果表明,当H2O/TEOS的摩尔比为1-2时,电纺纤维表面光滑且连续,当H2O/TEOS的摩尔比为4时...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硅溶胶,研究了溶胶体系中H2O、盐酸的含量和不同溶剂对其电纺性能及分散形态的影响.FESEM观察结果表明,当H2O/TEOS的摩尔比为1-2时,电纺纤维表面光滑且连续,当H2O/TEOS的摩尔比为4时,形成堆积在一起的圆形颗粒;当HCl/TEOS的摩尔比为0.01-0.10时,随着HCl的增加,电纺纤维相互粘结,形成交叉的网状结构;用四氢呋喃和丙酮作溶剂电纺,形成了珠节较多的纤维,用乙醇电纺形成了完全没有珠节的长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溶胶 电纺丝法 可纺性 纳米纤维
下载PDF
可成纤PMMA/SiO_2杂化溶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曹金燕 史铁钧 +2 位作者 王华林 翟林峰 曹康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4-207,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成纤性能PMMA/SiO2杂化溶胶.分析了反应中体系黏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了偶联剂的杂化溶胶.在PMMA-TEOS摩尔比为3.8-1时.成纤性能、SiO2含量和产物透明度达到最好的结合点.并用生物显微镜观测了...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成纤性能PMMA/SiO2杂化溶胶.分析了反应中体系黏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了偶联剂的杂化溶胶.在PMMA-TEOS摩尔比为3.8-1时.成纤性能、SiO2含量和产物透明度达到最好的结合点.并用生物显微镜观测了所拉制杂化纤维的外观,用红外光谱表征了PMMA/SiO2杂化材料的化学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成纤性能 杂化纤维
下载PDF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in Built-in Potential and Charge Carrier Collection of Organic Solar Cells using 4-(5-hexylthiophene-2-yl)-2,6-bis(5- trifluoromethyl)thiophen-2-yl)pyridine as a Cathode Buffer Layer
7
作者 臧月 曹康丽 +2 位作者 黄江 张清 于军胜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5期593-599,I0004,共8页
An electron transporting material of TFTTP (4-(5-hexylthiophene-2-yl)-2,6-bis(5-trifluoromethyl)thiophen-2-yl)pyridine) was investigated as a cathode buffer layer to enhance the power efficiency of organic sola... An electron transporting material of TFTTP (4-(5-hexylthiophene-2-yl)-2,6-bis(5-trifluoromethyl)thiophen-2-yl)pyridine) was investigated as a cathode buffer layer to enhance the power efficiency of organic solar cells (OSCs) based on subphthalocyanine and C60. The overall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was increased by a factor of 1.31 by inserting the TFTTP interfacial layer between the active layer and metallic cathode. The inner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the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OSCs wa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with the simulation of dark diode behavior and optical field distribution inside the devices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device photocurr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FTTP layer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built-in potential in the devices, leading to the enhanced dissociation of charge transfer excitons. In addition, by using TFTTP as the buffer layer, a better Ohmic contact at C60/metal interface was formed, facilitating more efficient free charge carrier col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solar cells Cathode buffer layer Built-in potential Charge carrier collection Optical spacer effect
下载PDF
MPCVD单晶金刚石初始及断续生长界面的表征与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一村 舒国阳 +10 位作者 刘刚 郝晓斌 赵继文 张森 刘康 曹文鑫 代兵 杨磊 朱嘉琦 曹康丽 韩杰才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65-1769,共5页
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技术制备的大尺寸、高质量单晶金刚石材料具备卓越的物理化学性能,在珠宝、电子、核与射线探测等消费品、工业和国防科技领域极具应用前景。研究发现在化学气相沉积单晶金刚石生长过程中,在衬底与... 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技术制备的大尺寸、高质量单晶金刚石材料具备卓越的物理化学性能,在珠宝、电子、核与射线探测等消费品、工业和国防科技领域极具应用前景。研究发现在化学气相沉积单晶金刚石生长过程中,在衬底与外延层之间,以及生长中途停止-继续生长的生长层之间出现明显的界面区。本文采用偏光显微镜、拉曼光谱、荧光光谱(PL)等手段对界面区域进行了测试分析,界面区在偏光显微镜下表现出因应力导致的亮区,且荧光光谱(PL)及其线扫描显示该区域的NV色心含量远高于衬底及其前后外延层,表明该界面区具有较高的缺陷和杂质含量。结果表明在生长高品质单晶金刚石初期就应当采取一定手段进行品质调控,并尽量在一个生长周期内完成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金刚石 微波导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界面 拉曼光谱 PL光谱
下载PDF
选区激光熔化制备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的缺陷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苏振华 刘刚 +2 位作者 代兵 曹康丽 朱嘉琦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51,共6页
利用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oser melting,SLM)技术成功制备金刚石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通过对成型之后的断口、金刚石颗粒以及成型过程中飞溅残渣的分析,发现复合材料的主要缺陷为金刚石在激光照射条件下的热损伤以及在成型过程中形成... 利用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oser melting,SLM)技术成功制备金刚石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通过对成型之后的断口、金刚石颗粒以及成型过程中飞溅残渣的分析,发现复合材料的主要缺陷为金刚石在激光照射条件下的热损伤以及在成型过程中形成的大量孔洞。分析表明:金刚石的热损伤主要是由激光直接作用在金刚石上导致的石墨化,金刚石表层的TiC镀层也无法避免其损伤;金刚石间的内部孔洞主要是因为在极短的熔化成型过程中金刚石和基体润湿性较差,相互难以融合而形成的大量孔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复合材料 选区激光熔化 缺陷
下载PDF
新型八电极线性离子阱的理论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姚如娇 何洋 +6 位作者 张礼朋 庞骏德 朱勇勇 丁正知 曹康丽 李晓旭 肖育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14-1820,共7页
线性离子阱是目前质谱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线性离子阱的分析性能以扩大其应用范围,本研究提出一种新型八电极线性离子阱(Octa-electrode linear ion trap,Oe LIT),由8个完全相同的柱状电极和2个端盖电极组成。采用斜边... 线性离子阱是目前质谱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线性离子阱的分析性能以扩大其应用范围,本研究提出一种新型八电极线性离子阱(Octa-electrode linear ion trap,Oe LIT),由8个完全相同的柱状电极和2个端盖电极组成。采用斜边电极结构为例进行研究,配合特定的不平衡射频RF电压施加方式,探究其质量分析性能并实现离子单向出射。利用模拟软件PAN33和AXSIM分析射频电压差Δ和内部电场的关系,得到模拟质谱峰。结果表明,当射频电压差Δ=40%时,斜边八电极线性离子阱获得的质量分辨率最优,m/z 610的离子对应的质量分辨率最高可达3660,与类似结构的三角形电极线性离子阱(Te LIT)的分析结果相比,质量分辨率提高了40%。当Δ=30%时,离子单向出射效率最高可达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电极线性离子阱 不平衡射频电压 电场分析 质量分辨率 离子单向出射
下载PDF
碳纳米管材料在航天器上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惠芬 刘刚 +4 位作者 曹康丽 杨碧琦 徐骏 兰少飞 张丽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78-83,共6页
自20多年前被发现以来,碳纳米管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碳纳米管因具有优异的力、热、电等性能而在航天航空等高科技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下一代空天飞行器产生的助推器。本文介绍了碳纳米管材料的基本性能特... 自20多年前被发现以来,碳纳米管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碳纳米管因具有优异的力、热、电等性能而在航天航空等高科技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下一代空天飞行器产生的助推器。本文介绍了碳纳米管材料的基本性能特点和制备方法,重点从轻质增强、轻质导电和高效热管理三方面综述了其研究情况和发展现状,结合航天器在轻质高强结构、轻质电缆和高效热控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展望了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并提出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轻质 结构增强 导电 热管理
下载PDF
POSS改性卫星用白漆热控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瑜婧 刘刚 +4 位作者 曹康丽 彭聪 周博 潘阳阳 陈志荣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12,共7页
用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改性剂制备了新型硅树脂粘结剂,并用该粘结剂与ZnO配制了热控白漆。测试表明,该树脂能够在50℃固化,固化物光学透过率达到89%,耐热稳定性优异。配制成的白漆热控涂层性能满足卫星用热控涂层使用标准,经真空紫外... 用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改性剂制备了新型硅树脂粘结剂,并用该粘结剂与ZnO配制了热控白漆。测试表明,该树脂能够在50℃固化,固化物光学透过率达到89%,耐热稳定性优异。配制成的白漆热控涂层性能满足卫星用热控涂层使用标准,经真空紫外辐照试验21 600等效紫外太阳小时(EUVSH)后,太阳吸收比变化为0.05,半球发射率基本不变,表现出良好的耐辐照稳定性,可作为长寿命卫星的热控材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控涂层 硅树脂 POSS 空间环境适应性 太阳吸收比
下载PDF
转移轨道航天器深层充放电效应仿真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苏京 张丽新 +3 位作者 刘刚 周博 潘阳阳 曹康丽 《上海航天》 CSCD 2018年第3期74-80,共7页
为研究转移轨道卫星介质深层动态充电规律特征,针对卫星动态辐射环境的特点,基于FLUMIC思想,建立辐射带动态电子环境模式。针对动态辐射环境下星上介质深层充电的特征,使用辐射诱导电导率(RIC)模型和Geant4建立了适用于转移轨道卫星动... 为研究转移轨道卫星介质深层动态充电规律特征,针对卫星动态辐射环境的特点,基于FLUMIC思想,建立辐射带动态电子环境模式。针对动态辐射环境下星上介质深层充电的特征,使用辐射诱导电导率(RIC)模型和Geant4建立了适用于转移轨道卫星动态环境下的介质深层充电应用模型。首次对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和嫦娥一号卫星调相轨道运行过程中介质深层充电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转移轨道卫星在运行时会多次穿越辐射带区域,电子通量存在明显波动,这种波动性反映在材料的充电电位变化中。材料峰值充电电位分别为-2 846V和-4 110V,介质内部平衡电场均超过106 V/m,存在内放电风险,需要在工程设计中进行针对性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轨道卫星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调相轨道 高能电子 深层充放电 电子通量
下载PDF
基于空心碳球的超黑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4
作者 胡越凡 曹康丽 +7 位作者 荣昊 刘刚 周博 潘阳阳 李瑜婧 李垚 赵九蓬 潘磊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0年第3期38-44,共7页
针对空间光学系统中的杂散光抑制难题,设计并制备了基于空心碳球(HCS)的超黑涂层。对涂层的颜基比进行优化,发现在最佳颜基比1∶2的条件下,可获得高达0.983的太阳吸收比,结合力等级为2级,符合应用要求。研究表明:在涂层成膜过程中,黏合... 针对空间光学系统中的杂散光抑制难题,设计并制备了基于空心碳球(HCS)的超黑涂层。对涂层的颜基比进行优化,发现在最佳颜基比1∶2的条件下,可获得高达0.983的太阳吸收比,结合力等级为2级,符合应用要求。研究表明:在涂层成膜过程中,黏合剂并未进入HCS中空部分,保留的亚波长小孔可有效降低涂层表观折射率,从而降低涂层在太阳波段上的反射率;HSC团聚形成的颗粒有助于涂层形成微米级陷光结构,进一步提高涂层的太阳吸收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散光 空心碳球 太阳吸收比 结合力 颜基比 亚波长小孔 陷光结构
下载PDF
Exciplex elimination in a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based on a fluorene derivative by inserting 4,4'-N,N'-dicarbazole-biphenyl into donor/acceptor interface
15
作者 张巍 于军胜 +3 位作者 黄江 蒋亚东 张清 曹康丽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38-444,共7页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s) composed of a novel fluorene derivative of 2,3-bis(9,9-dihexyl-9H-fluoren- 2-yl)-6,7-difluoroquinoxaline (F2Py) were fabricated, and exciplex emission was observed in the d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s) composed of a novel fluorene derivative of 2,3-bis(9,9-dihexyl-9H-fluoren- 2-yl)-6,7-difluoroquinoxaline (F2Py) were fabricated, and exciplex emission was observed in the device. To depress the exciplex in an OLED for pure colour light emission, 4, 4'-N,N'-dicarbazole-biphenyl (CBP) was inserted as a separator at the donor/acceptor interface. It was found that the device without the CBP layer emitted a green light peaking at 542 nm from the exciplex and a shoulder peak about 430 nm from F2Py. In contrast, the OLED with CBP layer emitted only a blue light peak at about 432 nm from F2Py. Device efficiencies were calculated by a simulative mode in an injection controlled type mechanism,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ciplexes yield much lower quantum efficiency than excitons. The device with CBP has a higher power efficiency as no exciplex was pres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ciplex elimination fluorene derivativ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4 4'-N N'-dicarbazole-biphenyl
下载PDF
大椭圆轨道航天器介质材料深层充电仿真分析
16
作者 苏京 张丽新 +3 位作者 刘刚 周博 潘阳阳 曹康丽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7年第6期618-623,共6页
为研究大椭圆轨道(HEO)航天器介质深层充电规律特征,基于FLUMIC模型建立辐射带电子环境模式,初步分析了诱发HEO深层充电的高能电子环境,计算了介质材料在HEO环境下的充电特征,并与地球同步轨道(GEO)下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HEO电子... 为研究大椭圆轨道(HEO)航天器介质深层充电规律特征,基于FLUMIC模型建立辐射带电子环境模式,初步分析了诱发HEO深层充电的高能电子环境,计算了介质材料在HEO环境下的充电特征,并与地球同步轨道(GEO)下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HEO电子平均积分通量与GEO的相比处于同一量级,但存在明显波动,这将导致卫星在轨运行时,其上介质平均充电电位上升,增加内带电的风险。HEO介质平均充电电位为GEO的1.3倍,瞬时电位以12 h周期波动,电位最大值较环境电子通量最大值有数十min延时。增加屏蔽层厚度和减小介质厚度均能有效减缓HEO卫星介质电位波动,并降低内带电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大椭圆轨道 地球同步轨道 高能电子 深层充电 电子通量
下载PDF
基于光子谐振效应的热控超材料设计与辐射特性研究
17
作者 韩贺祥 王惠芬 +4 位作者 徐骏 赵其斌 宋效坤 曹康丽 刘刚 《上海航天(中英文)》 2024年第6期63-69,共7页
本文针对航天器表面高效散热需求,创新引入超材料概念,提出基于谐振效应的微纳结构高效光学散热材料思路,从材料组分选择与物性计算分析出发,研究建立了适用于空间高效散热的可见光高反射和红外高发射模型。结果表明:通过采用两种高低... 本文针对航天器表面高效散热需求,创新引入超材料概念,提出基于谐振效应的微纳结构高效光学散热材料思路,从材料组分选择与物性计算分析出发,研究建立了适用于空间高效散热的可见光高反射和红外高发射模型。结果表明:通过采用两种高低折射率材料组合成一维光子晶体,可以在较少的膜层内实现超高反射率。具体表现为:将金刚石/NaF与GaP/NaF膜层叠加,总层数为71层时获得250~2500 nm波段平均反射率为99.97%的结构;设计了宽粒径分布2~8μm SiO_(2)微球周期排列光子晶体,将红外发射率提升至93%。进一步将上述两种模型复合,实现250~2500 nm波段平均反射率>99%,3~15μm波段内发射率达92%,8~15μm波段内发射率达94%,散热性能相比传统热控涂层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热控涂层 高反射高发射 谐振效应 光子晶体
下载PDF
免疫菌的抗病毒作用与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用潜力
18
作者 陈雨露 卢思敏 +8 位作者 罗文博 曹治杰 杨晶 任志鸿 曹康丽 刘丽云 李明定 徐建青 徐建国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5-452,共8页
免疫菌是一种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发挥抗感染作用的促进健康的有益菌,其可能发展为普通食品、功能性食品、佐剂或药品(生物制剂)。免疫菌的免疫调节功能具有菌株特异性,其可通过口服、鼻黏膜、舌下等途径,刺激机体黏膜免疫系统,调节固... 免疫菌是一种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发挥抗感染作用的促进健康的有益菌,其可能发展为普通食品、功能性食品、佐剂或药品(生物制剂)。免疫菌的免疫调节功能具有菌株特异性,其可通过口服、鼻黏膜、舌下等途径,刺激机体黏膜免疫系统,调节固有免疫或获得性免疫,发挥非特异性的抗微生物(细菌和病毒)感染的作用。经口给予植物乳杆菌冠克菌株,可刺激接种疫苗6个月的小鼠升高和维持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特异中和抗体水平。接种疫苗后,立即给予植物乳杆菌冠克株,小鼠肺泡灌洗液中抗SARS-CoV-2特异性中和抗体的水平比对照组高8倍以上,同时也提高了肺部局部和全身的SARS-CoV-2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临床研究发现,免疫菌可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症状,提高患者的抗SARS-CoV-2特异性抗体水平,辅助治疗。需要尽快研究评价免疫菌的最佳使用方案,为防控COVID-19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防控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重组RBD重复串联三聚体蛋白疫苗作为加强针可在小鼠中诱导较强的免疫应答和交叉中和反应
19
作者 洪秀菁 胡杨洋 +6 位作者 曹康丽 丁龙飞 高楠 王相维 赵晨 张晓燕 徐建青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37-844,共8页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重组蛋白疫苗作为加强针的效果。方法选择新型冠状病毒受体结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进行3次重复拷贝串联作为免疫原(RBD-sc-trimer),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RBD-sc-trimer重组蛋白,并用His-标签...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重组蛋白疫苗作为加强针的效果。方法选择新型冠状病毒受体结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进行3次重复拷贝串联作为免疫原(RBD-sc-trimer),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RBD-sc-trimer重组蛋白,并用His-标签亲和纯化。纯化产物进行Western blot鉴定并在体外验证其与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human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hACE2)的结合能力。在BALB/c小鼠模型中进行免疫原性检测(结合抗体及中和抗体),同时与RBD二聚体(RBD-Fc)、RBD单体(RBD)和刺突蛋白三聚体(S trimer)进行比较。结果RBD-sc-trimer的免疫原性优于RBD-Fc和RBD,并能达到S trimer的水平。RBD-sc-trimer能诱导产生较强的Th1偏向型抗体应答,并能交叉中和新型冠状病毒Beta、Delta和Omicron变异株,其中相较于原始毒株,针对Omicron的中和抗体水平仅下降9.1倍,远低于RBD-Fc(68.4倍)和S trimer(70.8倍)组的下降水平。结论本研究制备的新型冠状病毒重组蛋白疫苗作为加强针可以诱导较强以及更为广谱的体液应答,能更好地应对变异株,具有较好的研发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蛋白疫苗 体液免疫 受体结合域 变异株
原文传递
小学体育课堂训练中安全防护措施的探讨
20
作者 曹康丽 《中华少年》 2017年第7期200-201,共2页
学生在课堂训练中的安全问题,是影响小学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对小学体育课堂训练中的安全防护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本篇文章主要以小学体育训练中的不安全因素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小学体育课堂 课堂训练 安全防护措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