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水和施硅对冬小麦叶片显微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孙金阳 曹彩云 +4 位作者 郑春莲 李科江 马俊永 张俊鹏 党红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7-838,共12页
为探究不同灌水和施硅处理对冬小麦光合器官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于2021—2023年采用灌水和施硅二因素区组试验设计,设置3组灌水处理[W_(0):春浇0水;W_(1):春浇1水(拔节期灌水);W_(2):春浇2水(拔节期和开花期各灌1次水)]和2组叶面硅肥... 为探究不同灌水和施硅处理对冬小麦光合器官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于2021—2023年采用灌水和施硅二因素区组试验设计,设置3组灌水处理[W_(0):春浇0水;W_(1):春浇1水(拔节期灌水);W_(2):春浇2水(拔节期和开花期各灌1次水)]和2组叶面硅肥处理[叶面喷施清水(Si_(0))、叶面喷施硅肥(Si_(1))],共计6组处理,分析不同灌溉制度下喷施叶面硅肥对冬小麦叶片显微结构、光合特性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灌水次数的增加,冬小麦叶肉细胞长宽积、叶片厚度、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呈上升趋势;与W_(0)处理相比,W_(1)处理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1.4%、6.8%、1.5%、16.4%,W_(2)处理依次增加15.5%、12.4%、4.8%、37.4%。施用硅肥可以提高冬小麦叶片厚度,延缓花后旗叶叶绿素降解,提高净光合速率,促使单位面积穗数增加4.9%,籽粒产量增加3.3%;施硅对冬小麦产量的促进效应随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减弱,与Si_(0)相比,Si_(1)条件下W_(0)处理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和籽粒产量分别增加8.8%和8.3%,W_(1)处理依次增加4.2%和3.4%。冬小麦籽粒产量与叶肉细胞长宽积、叶片厚度、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条件下,增加灌水有利于提高冬小麦光合能力和籽粒产量,水分不足时喷施硅肥能优化冬小麦叶片结构,增强光合作用,提升产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溉制度 硅肥 叶肉细胞 光合速率 产量
下载PDF
一年一作玉米产量性状和籽粒灌浆特性对播期的响应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曹彩云 党红凯 +4 位作者 李佳 刘学彤 马俊永 李科江 郑春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0-724,共15页
本文通过研究限水灌溉条件下,播期对一作玉米产量、产量性状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及阶段气象因子与产量、产量性状及灌浆参数的相关关系,探讨播期对一年一作玉米产量的影响机制,为低平原区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数据支撑。试验采用‘先玉... 本文通过研究限水灌溉条件下,播期对一作玉米产量、产量性状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及阶段气象因子与产量、产量性状及灌浆参数的相关关系,探讨播期对一年一作玉米产量的影响机制,为低平原区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数据支撑。试验采用‘先玉335’和‘郑单958’两个玉米品种,设置5个播期:5月5日(SD_(1))、5月20日(SD_(2))、6月5日(SD_(3))、6月20日(SD_(4))和6月30日(SD_(5))。结果表明:1)播期对产量影响显著,且受品种和年型综合影响。随播期的延后,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两年平均以SD_(1)产量最低,SD_(4)产量最高,SD_(3)和SD_(4)间产量差异不显著。SD_(4)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是穗粒数和百粒重较高。2)通径分析表明,产量要素对产量的贡献相互影响,其中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百粒重。3)采用Logistic模型研究粒重变化特征(R^(2)>0.98,P<0.01),粒重的大小由平均灌浆速率(V)和灌浆持续期(D)的乘积决定,其中D对粒重的直接贡献最大。4)从气象因子对产量和百粒重的影响来看,播种到吐丝的日平均气温(T_(Avsf))越高,吐丝到成熟的日均温差(TR_(Avfm))越大,产量越高;吐丝后10 d≥35℃的天数(D_(1)fa)越多,吐丝到成熟的日均气温(T_(Avfm))越高,产量和百粒重越低;其中T_(Avfm)对产量和百粒重的直接贡献最大,且各气象因子对产量和百粒重的作用相互影响。SD_(1)粒重较低的主要原因是T_(Avfm)高、TR_(Avfm)小,且D1_(fa)高,D较短。SD_(3)和SD_(4)粒重较高的主要原因是TRAvsf较大,V、D较高。SD_(5)虽然TR_(Avfm)较大,但因T_(Avfm)较低,总体D缩短,最终粒重降低。5)从品种来看,‘先玉335’较‘郑单958’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是穗粒数和百粒重高,且‘先玉335’的V和V×D分别较‘郑单958’高0.19 mg∙grain^(−1)∙d^(−1)和0.73 mg∙grain^(−1)∙d^(−1)。这说明选用产量潜力大、灌浆速率高的品种,在6月上旬到6月中下旬播种可优化生育期气象要素,进而提高粒重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平原区 玉米单作 一年一作 高产高效 产量性状 灌浆特征 播期 气象因子
下载PDF
高中英语渐进式教学策略的多元探析
3
作者 曹彩云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20期68-70,共3页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科属性,进行综合考量,引导学生由最基础、最简单的知识点着手,逐步深入知识的核心区域中,在多重积累中逐渐提升自身认知,锤炼多重能力。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渐进式教学 多元探析
下载PDF
长期秸秆还田对潮土土壤团聚体碳氮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刘学彤 曹彩云 +3 位作者 郑春莲 党红凯 马俊永 李科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33,共9页
为探究潮土区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碳、氮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以河北省低平原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38年化肥与秸秆配施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和等量氮、磷肥用量下0 kg/hm^(2)(S0)、2250 kg/hm^(2)(S22... 为探究潮土区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碳、氮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以河北省低平原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38年化肥与秸秆配施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和等量氮、磷肥用量下0 kg/hm^(2)(S0)、2250 kg/hm^(2)(S2250)、4500 kg/hm^(2)(S4500)和9000 kg/hm^(2)(S9000)秸秆还田量下,土壤团聚体碳、氮含量和作物产量。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相比,长期施肥与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各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其中,秸秆还田对提高0~10 cm表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效果较好,且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提升效果越明显。长期秸秆还田对各粒径团聚体中碳氮比无较大影响。>0.25 mm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富集系数较高,且0~10 cm土层,S2250、S4500和S9000处理均表现为随着团聚体粒径减小团聚体中有机碳富集系数逐渐降低。长期秸秆还田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且高秸秆还田量对小麦产量的提高效果更明显。>0.25 mm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与小麦产量之间的关系最密切,当该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增加1 g/kg时,小麦产量可以增加329.62 kg/hm^(2);而0.25~0.053和<0.053 mm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与小麦产量相关性较差。综上,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提升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潮土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 全氮 作物产量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曹彩云 郑春莲 +2 位作者 李科江 马俊永 崔彦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74-1079,共6页
在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采用以化肥为主处理、玉米秸秆为副处理的二因素裂区设计,通过对夏玉米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功能叶叶绿素含量等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等的研究,探讨了秸秆与氮磷化肥配施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采用以化肥为主处理、玉米秸秆为副处理的二因素裂区设计,通过对夏玉米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功能叶叶绿素含量等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等的研究,探讨了秸秆与氮磷化肥配施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秸秆对夏玉米增产有积极作用,但产量的增加主要靠化肥的投入,秸秆和化肥配施能更大幅度地增加夏玉米产量。从植株光合特性看,随氮磷化肥用量的增加,夏玉米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增大,到灌浆后期叶面积指数维持在3.5左右。长期不施肥和仅施秸秆处理玉米功能叶叶绿素含量低。长期施用秸秆促进了玉米叶面积的增加,其增产作用表现在穗粒数的增加上。化肥和秸秆配施在促进玉米生长的同时还能延缓叶片衰老,更大程度地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进而增加夏玉米产量。秸秆还田和氮磷化肥配施是该区较好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夏玉米 秸秆还田 氮磷化肥 光合特性 玉米产量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产量性状及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曹彩云 李伟 +5 位作者 党红凯 郑春莲 马俊永 李科江 王广才 张胜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61-166,共6页
以郑单958、先玉335和中单909这3个主栽夏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5个密度梯度下三品种的产量、产量性状、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持续期及与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6~9万株/hm2密度内,随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粒数、百粒质量和穗重呈降低趋... 以郑单958、先玉335和中单909这3个主栽夏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5个密度梯度下三品种的产量、产量性状、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持续期及与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6~9万株/hm2密度内,随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粒数、百粒质量和穗重呈降低趋势;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增大,与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密度的增加提高了群体的光合能力;产量方面以先玉335平均产量最高,其次为中单909,郑单958最低。郑单958和先玉335的产量和密度呈线性关系,中单909的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符合二次曲线关系。郑单958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的回归关系好,斜率最大,随密度增加产量增加幅度较大,穗性状降低的幅度小,耐密性好;先玉335和中单909的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回归斜率小于郑单958,先玉335随密度的增加产量增加幅度小,适合相对稀植;中单909的适密范围在8.56万株/hm2左右。因此,应根据品种的特性进行合理密植,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光合特性,提高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夏玉米 产量 产量性状 群体光合特性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产量、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7
7
作者 曹彩云 党红凯 +3 位作者 郑春莲 郭丽 马俊永 李科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7-24,共8页
针对低平原区水资源缺乏问题,研究不同降雨年型下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的产量、耗水组成、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为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试验于2012—2013年和2013—2014年2个小麦生长季进行,采用裂区设计,以春季5个灌溉模式... 针对低平原区水资源缺乏问题,研究不同降雨年型下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的产量、耗水组成、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为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试验于2012—2013年和2013—2014年2个小麦生长季进行,采用裂区设计,以春季5个灌溉模式作为主处理(春季灌溉1水—W1、2水—W2、3水—W3和4水—W4,不灌溉作对照—W0),以3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作为副处理(小麦品种衡观35、石4185和衡4399)。研究结果表明:随灌溉量的增加,产量非线性增加,产量受降雨的多少和阶段分配的影响,2年分别以3水模式(少雨年)和4水模式(多雨年)产量最高,但2012—2013年度2水模式和3水模式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的水分反应特性不同,石4185的水分反应较敏感,衡观35和衡4399 2个品种相对节水抗旱,且品种的增产潜力大;从水分利用效率看,随灌溉量的增加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呈先增加再降低趋势,但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下降,而且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存在年际差异,衡观35 2年均以2水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石4185 2年均以3水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衡4399在2012—2013年以3水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在2014年以1水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耗水量、阶段耗水量和耗水组成受灌水量和降雨分配的影响,灌溉量越大,对土壤水分的消耗比例越小,2年中由于降雨的分配阶段不同,阶段耗水量和耗水组成出现差异。拔节到灌浆初期2012—2013年阶段耗水量高于2013—2014年,主要消耗的分别是土壤水(2012—2013)和降雨(2013—2014)。因此,在缺水的低平原区,采用春灌2水的灌溉模式,既可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又兼顾品种的生产潜力,同时又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溉模式 产量 耗水组成 阶段耗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灌浆期高温胁迫对小麦灌浆的影响及叶面喷剂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曹彩云 党红凯 +3 位作者 郑春莲 郭丽 李科江 马俊永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03-1113,共11页
针对我国华北麦区灌浆期高温影响小麦灌浆和产量的问题,本研究在2013—2014年和2014—2015年两个小麦生长季,采用田间塑料棚自然升温的方式,在灌浆期设4个时段高温胁迫处理作为主处理,两年分别在花后12-25 d、12-16 d、15-20 d和20-25 d... 针对我国华北麦区灌浆期高温影响小麦灌浆和产量的问题,本研究在2013—2014年和2014—2015年两个小麦生长季,采用田间塑料棚自然升温的方式,在灌浆期设4个时段高温胁迫处理作为主处理,两年分别在花后12-25 d、12-16 d、15-20 d和20-25 d,花后8-21 d、8-12 d、14-20 d和16-21 d进行高温处理,以不罩棚自然温度作为对照(分别用A1、A2、A3、A4和A5表示,A5为对照);以0.2%磷酸二氢钾、0.05%硫酸锌、清水和不喷施4个喷剂作为副处理(分别用B1、B2、B3和B4表示),研究了灌浆期不同时段高温处理对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及喷施不同叶面喷剂对高温胁迫的缓解作用,并对不同处理下的小麦灌浆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小麦灌浆期不同时段高温与自然温度对比均造成小麦减产,减产幅度两个试验年度分别为12.64%-15.34%和2.04%-9.41%,并且高温胁迫时间长,处理时间早的A1减产幅度最大,且较对照A5达极显著水平;高温减产的直接原因是小麦穗粒数减少及千粒重降低,两个试验年度穗粒数分别减少0.71-5.45个和1.73-3.00个,千粒重分别降低1.28-3.41 g和0.84-4.27 g;从2013—2014年度模型模拟的灌浆特征看,不同时段高温处理使小麦提前到达第1和第2拐点,A1-A4第1拐点较对照提前0.29-0.75 d、第2拐点提前0.22-1.42 d,因此高温处理缩短了灌浆时间,且平均灌浆速率降低,最终造成千粒重降低。(2)叶面喷剂具有缓解高温胁迫的作用,两个试验年度叶面喷剂分别比不喷对照提高产量3.08%-7.05%和2.09%-3.52%,可一定程度缓解高温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不良影响,两个试验年度叶面喷剂分别增加穗粒数1.04-2.30个和0.95-2.01个,提高千粒重1.10-1.42 g和0.60-0.89 g,且B1效果最好;从灌浆数值特征分析看,叶面喷剂推迟了到达第1和第2拐点的时间,不同喷剂推迟到达第1拐点时间为0.48-0.98 d,推迟到达第2拐点的时间为0.32-0.98 d,延长了灌浆的时间,平均灌浆速率提高0.01-0.04 mg·gmrain-1·d-1,以B1(磷酸二氢钾)的作用最好。因此叶面喷剂可延长小麦灌浆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穗粒数和千粒重,是增产和减灾的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胁迫 灌浆特性 LOGISTIC模型 叶面喷剂 增产机理 小麦
下载PDF
不同矿化度咸水灌溉对小麦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曹彩云 郑春莲 +3 位作者 李科江 党红凯 李伟 马俊永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7-355,共9页
为充分利用河北低平原区蕴藏丰富的咸水资源,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矛盾,在连续定位灌溉田间试验的基础上,采用裂区设计,以灌溉水矿化度作为主处理,以不同小麦品种作为副处理,研究了不同矿化度梯度咸水灌溉对小麦产量、叶片相对电导率、丙... 为充分利用河北低平原区蕴藏丰富的咸水资源,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矛盾,在连续定位灌溉田间试验的基础上,采用裂区设计,以灌溉水矿化度作为主处理,以不同小麦品种作为副处理,研究了不同矿化度梯度咸水灌溉对小麦产量、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以及叶片Na+、K+、Ca2+及K+/Na+等指标的影响及其与品种耐盐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叶片的细胞膜透性增强,同时膜脂氧化产物MDA增加、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增多、叶片中Na+累积增多,而高矿化度下Ca2+和K+/Na+比值明显降低;从品种的产量和耐盐指数来看,"石家庄8号"较"衡4399"表现较强的耐盐特性。从生理指标来看,"石家庄8号"较"衡4399"细胞膜更稳定,"衡4399"用2 g.L 1以上咸水灌溉其膜透性显著增加,而"石家庄8号"需要4 g.L 1以上咸水灌溉膜透性才显著提高。另外"石家庄8号"的耐盐性还与其维持较高的K+和较低的脯氨酸水平以及较高的K+/Na+比值有关,而与Na+、Ca2+绝对含量关系不明显。从MDA来看,返青期和孕穗期"石家庄8号"较"衡4399"水平低,但到抽穗期和灌浆期其积累量较"衡4399"反而要高。灌溉水的矿化度超过4 g.L 1时,两个小麦品种产量明显降低但耐盐性强的"石家庄8号"减产幅度相对较小。因此咸水灌溉小麦品种选择十分重要,从作物耐盐性和产量考虑,多年连续灌溉咸水的矿化度不宜超过4 g.L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咸水灌溉 矿化度 生理指标 耐盐性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子粒灌浆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曹彩云 李科江 +2 位作者 崔彦宏 马俊永 郑春莲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8-53,共6页
在25年肥料定位试验的基础上,2006年对夏玉米子粒灌浆过程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玉米高产栽培措施。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穗粒数明显增加,其中化肥增加幅度为103.6%~161.6%,秸秆的增加幅度较... 在25年肥料定位试验的基础上,2006年对夏玉米子粒灌浆过程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玉米高产栽培措施。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穗粒数明显增加,其中化肥增加幅度为103.6%~161.6%,秸秆的增加幅度较小为11.9%~58.9%,化肥和秸秆配合施用穗粒数增加的幅度为105.7%~159.6%。子粒干物质积累过程呈“S”型曲线,可用Logistic模型进行模拟,相关系数均达0.99以上。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延长,整个灌浆进程延长,但最大灌浆速率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子粒灌浆 LOGISTIC模型 夏玉米
下载PDF
阶段高温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耐热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曹彩云 党红凯 +2 位作者 郑春莲 李科江 马俊永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1-364,共14页
为应对小麦高温灾害,筛选耐热丰产种质资源,通过裂区试验,以阶段高温为主区(在开花期、花后5~10 d、11~15 d、16~20 d和21~25 d进行高温胁迫,分别用H1、H2、H3、H4和H5表示,以自然生长条件为对照),以品种为副区(选用济麦22、矮抗58、衡4... 为应对小麦高温灾害,筛选耐热丰产种质资源,通过裂区试验,以阶段高温为主区(在开花期、花后5~10 d、11~15 d、16~20 d和21~25 d进行高温胁迫,分别用H1、H2、H3、H4和H5表示,以自然生长条件为对照),以品种为副区(选用济麦22、矮抗58、衡4399、淮麦33、石麦22、山农20、郑麦7698和邯6172耐热性不同的8个冬小麦品种),于2016-2017和2017-2018两个小麦生长季,研究了不同阶段高温对小麦产量及穗粒数、粒重等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品种的耐热性。结果表明,H1、H2、H3、H4和H5处理的两年平均产量分别较对照下降59.7%、49.5%、26.2%、36.4%和34.5%,穗粒数分别减少17.9、14.8、5.9、1.2和4.0粒,千粒重分别降低0.3、1.8、7.3、13.8和12.6 g。从品种看,自然生长条件下郑麦7698、淮麦33和衡4399的产量较高,石麦22的产量最低;高温条件下郑麦7698、山农20和衡4399的产量较高,淮麦33为受高温影响最大的品种,两年减产幅度均最高;两种条件下郑麦7698、衡4399和山农20的综合产量均较高,淮麦33最低。阶段高温对不同品种的影响不同,且存在年际间差异。2016-2017年度山农20、衡4399和石麦22的H2处理均较对照增产,但其他阶段高温处理均减产。高温胁迫后郑麦7698的减产幅度在2016-2017年度最小,而在2017-2018年度仅次于减产幅度最大的淮麦33。郑麦7698、衡4399和山农20的两年几何平均产量均较高,淮麦33最低。从热感指数看,衡4399、山农20和郑麦7698的热感指数指标大部分小于1,淮麦33、济麦22、石麦22热感指数指标大部分大于1;其他品种的热感指数指标有的时段高温大于1,有的小于1。综合产量和热感指数指标,衡4399、山农20和郑麦7698的耐热性好,淮麦33、济麦22和石麦22的耐热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阶段高温 产量 热感指数 耐热性
下载PDF
灌浆中后期高温对小麦黏度的影响及品种耐热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曹彩云 党红凯 +2 位作者 郑春莲 李科江 马俊永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51-1360,共10页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筛选耐热种质资源,对来自山东、河北、河南和安徽省的12个冬小麦品种灌浆中后期至收获期于田间每天11:00-16:00以塑料薄膜覆盖方式进行高温胁迫,以不覆膜为对照(CK),研究了灌浆中后期高温对小麦的热感指数、...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筛选耐热种质资源,对来自山东、河北、河南和安徽省的12个冬小麦品种灌浆中后期至收获期于田间每天11:00-16:00以塑料薄膜覆盖方式进行高温胁迫,以不覆膜为对照(CK),研究了灌浆中后期高温对小麦的热感指数、几何平均产量、耐热指数以及小麦黏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中后期高温胁迫下籽粒千粒重、容重、产量及糊化黏度等被测指标均显著下降,矮抗58、衡4399、淮麦33、良星99和周麦22的热感指数均小于1,且耐热指数和几何平均产量相对较高,说明其较耐热;安农0711、济麦22、山农20、石麦19和石麦22的热感指数大于1或大部分大于1,且耐热指数较低,为热敏感型品种;郑麦7698和周麦18热感指数或大于1或小于1,几何平均产量和耐热指数相对较高,为中性品种。品种、环境及其交互作用对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等黏度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高温胁迫对耐热性强的矮抗58、淮麦33、周麦22的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及稀懈值等指标影响较小,高温胁迫下的上述指标较CK降低幅度平均在18.0%~39.6%;对耐热性差的济麦22、山农20和石麦22的影响较大,高温胁迫下的上述指标较CK降低幅度平均在80.5%~94.1%。加强小麦耐热性鉴定,筛选耐热种质资源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以及应对高温胁迫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高温 黏度指标 热感指数 耐热指数 几何平均产量 耐热性
下载PDF
不同灌溉模式下小麦荧光特征及品种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曹彩云 党红凯 +2 位作者 郑春莲 李科江 马俊永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34-1444,共11页
为探讨低平原区节水灌溉模式和筛选高产节水品种,在2014-2015和2015-2016两个小麦生长季,采用裂区试验,以5个灌溉模式(春季灌溉0、1、2、3和4水,分别用W_0~W_4表示)作为主处理,以3个当地主推冬小麦品种(衡观35、石4185和衡4399)作为副... 为探讨低平原区节水灌溉模式和筛选高产节水品种,在2014-2015和2015-2016两个小麦生长季,采用裂区试验,以5个灌溉模式(春季灌溉0、1、2、3和4水,分别用W_0~W_4表示)作为主处理,以3个当地主推冬小麦品种(衡观35、石4185和衡4399)作为副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产量、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及荧光特征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灌溉量和灌溉次数的增加,小麦产量非线性增加,但不同年份表现有所不同,2014-2015年以W_2处理产量最高,2015-2016年以W_4处理产量最高;灌溉提高了PSⅡ的潜在活性F_v/F_o和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但F_o却降低。不同品种对灌水的反应特性不同,且存在年际间差异,两年平均产量以衡4399最高,石4185最低;随灌溉量的增加,衡4399和衡观35产量变化幅度较小,而石4185的产量变化幅度相对较大。从荧光特征参数看,石4185受水分胁迫的影响大,在灌浆后期,其不灌溉处理(W_0)的荧光参数F_o相对于灌溉处理的增加幅度高于衡4399和衡观35,但F_m、F_v/F_m和F_v/F_o在不灌溉情况下的降低幅度也相对较大,说明石4185的抗旱性差。从水分利用效率看,以W_2处理较好。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衡4399和衡观35的增产潜力大,抗旱性好,春季灌2水可达到节水高产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溉模式 产量 荧光特征 水分利用效率 节水
下载PDF
水肥管理模式对小麦氮素吸收及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彩云 党红凯 +4 位作者 郑春莲 李佳 刘学彤 李科江 马俊永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67-1380,共14页
为优化冬小麦水肥管理模式,在2013—2016三个小麦生长季,通过裂区试验,以春季5个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作为主区[M0:不灌溉+趁墒追肥模式;M_(1):拔节水+拔节肥模式;M_(2):拔节和扬花或灌浆初灌溉2水+拔节肥模式;M_(3):返青-拔节水(+追肥)+孕... 为优化冬小麦水肥管理模式,在2013—2016三个小麦生长季,通过裂区试验,以春季5个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作为主区[M0:不灌溉+趁墒追肥模式;M_(1):拔节水+拔节肥模式;M_(2):拔节和扬花或灌浆初灌溉2水+拔节肥模式;M_(3):返青-拔节水(+追肥)+孕穗或扬花水+灌浆水的3水模式;M_(4):起身水(+1/2追肥)+拔节水(+1/2追肥)+扬花或灌浆初浇水+灌浆水的4水模式],以2个当地主推冬小麦品种作为裂区(衡观35和衡4399),比较分析了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下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生物量、氮素吸收量、氮素利用效率、花后氮素转运效率、氮素贡献率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在起身到拔节期平均以M0模式最高,从扬花期开始平均以M0模式最低,成熟期M_(1)、M_(2)、M_(3)和M_(4)模式分别较M0模式高15.9%、27.6%、40.0%和39.5%。随春季灌溉量和灌溉次数的增加,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呈现增加趋势,与M0模式相比,M_(1)、M_(2)、M_(3)和M_(4)模式的产量分别提高28.5%、36.7%、44.7%和45.7%,氮素吸收量分别提高21.2%、36.3%、48.2%和48.1%,氮素利用效率以M_(2)模式最高。M_(1)、M_(2)、M_(3)和M_(4)模式的营养器官氮素花后向籽粒的转运总量较M0模式分别高26.7%、15.2%、30.1%和20.2%,但氮素转运效率及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均随灌溉次数和灌水量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衡4399三年较衡观35平均增产3.4%,差异显著;两个品种间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及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差异均不显著;衡4399的氮素转运效率和贡献率分别较衡观35高5.1%和12.2个百分点。在水肥利用效率较高的M_(2)模式下,衡4399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较衡观35分别提高1.1%和5.6%。因此,在缺水的华北低平原区采用M_(2)模式,选用产量潜力大、水氮利用效率高、花后营养器官氮素转运效率高的衡4399,对保证小麦产量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管理模式 冬小麦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氮素贡献率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低平原区一季玉米种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对播期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彩云 党红凯 +2 位作者 郑春莲 李科江 马俊永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16,22,共9页
为探讨低平原区一季玉米种植适宜播期和品种搭配高效种植模式,本研究以播期为主处理[2015和2016年4个播期(4月20日、5月5日、5月20日和6月5日),2017和2018年采用5个播期(5月5日、5月20日、6月5日、6月20日和6月30日)],‘登海605’‘先玉... 为探讨低平原区一季玉米种植适宜播期和品种搭配高效种植模式,本研究以播期为主处理[2015和2016年4个播期(4月20日、5月5日、5月20日和6月5日),2017和2018年采用5个播期(5月5日、5月20日、6月5日、6月20日和6月30日)],‘登海605’‘先玉335’和‘郑单958’3个当地生产推广玉米品种作为副处理,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下的产量、产量性状及不同播期耗水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和2016年随播期的延后产量均呈现增加趋势以6月5日播种平均产量最高。2017和2018年产量随播期延后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平均以6月20日播种产量最高,且较其他播期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从产量性状看,播期主要影响玉米百粒重的提高,播期过早(4月20日、5月5日)或过晚(6月30日)不利于粒重提高,是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从不同品种的产量对播期的响应来看,不同品种受年型影响较大,6月5日到6月20日播种综合产量较高,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为‘登海605’和‘先玉335’。从水分利用效率看,过早或过晚播种均不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综合4年的研究结果,‘登海605’适播期在5月20日—6月20日,‘先玉335’在5月5日—6月20日播种均可获得较高产量,‘郑单958’在6月5日—6月20日播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一季种植 播期 品种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寒温合方退高热——刘英锋教授运用柴胡杏仁汤的经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彩云 占玮 刘英锋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26,共2页
刘英锋教授运用柴胡杏仁汤治疗寒温合病的疑难性高热症,效果良好,从主病基础、组方原理及临证验案三方面加以阐述和验证。
关键词 高热 柴胡杏仁汤 寒温合方 临床经验
下载PDF
不同矿化度咸水灌溉冬小麦耐盐性鉴定指标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彩云 党红凯 +4 位作者 李科江 马俊永 郑春莲 王广才 李伟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7期1134-1139,共6页
[目的]研究咸水灌溉条件下小麦的耐盐性鉴定指标.[方法]于2009~2010年度和2010~2011年度主要分别采用1(对照)、2、4、6、8 g/L 5个矿化度咸水灌溉,对测定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对冬小麦生长指标和籽粒产量之间的响应关系进行灌溉研... [目的]研究咸水灌溉条件下小麦的耐盐性鉴定指标.[方法]于2009~2010年度和2010~2011年度主要分别采用1(对照)、2、4、6、8 g/L 5个矿化度咸水灌溉,对测定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对冬小麦生长指标和籽粒产量之间的响应关系进行灌溉研究.[结果]不同矿化度灌溉条件下,拔节期后的相对株高、相对叶面积指数、相对干物质质量、相对单位面积穗数各个处理的差异性显著,与产量的相关性显著,所以都可以作为小麦的耐盐性鉴定指标.[结论]拔节期后的相对株高的数据易于调查测量,盐害指示效果好,建议优先使用其作为冬小麦耐盐性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相对指标 咸水灌溉 耐盐性鉴定指标
下载PDF
8种叶面喷剂对小麦产量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曹彩云 李伟 +4 位作者 党红凯 王雪征 郑春莲 李科江 马俊永 《河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期6-9,17,共5页
针对河北低平原区小麦生育后期干热风频发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为害的问题,采用化学防御措施,在灌浆初期(5月17日)和灌浆中期(5月22日)进行2次叶面喷剂喷施处理,以不喷施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喷剂种类(0.1%醋酸溶液、0.1%黄腐酸... 针对河北低平原区小麦生育后期干热风频发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为害的问题,采用化学防御措施,在灌浆初期(5月17日)和灌浆中期(5月22日)进行2次叶面喷剂喷施处理,以不喷施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喷剂种类(0.1%醋酸溶液、0.1%黄腐酸溶液、0.2%磷酸二氢钾溶液、1%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2%蔗糖溶液、0.05%硫酸锌溶液、清水、3.5 mg/L吲哚乙酸溶液)对小麦叶片SPAD值、籽粒灌浆特性、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剂处理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小麦粒重和穗粒数,提高小麦产量,但不同喷剂种类的增产效果不同,喷施8种叶面喷剂的小麦增产率为3.96%~18.94%,其中,喷施0.1%黄腐酸溶液、0.1%醋酸溶液、1%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0.05%硫酸锌溶液和2%蔗糖溶液小麦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用Logistic模型描述籽粒灌浆进程(决定系数均达0.99以上)显示,叶面喷剂处理延长了到达第一拐点和第二拐点的时间以及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使粒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延长了快速灌浆的持效期;从光合机理的角度看,叶面喷剂处理提高了灌浆后期叶片的SPAD值,延缓了叶片衰老,是光合产物增加、粒重提高的源基础。喷施叶面喷剂对提高小麦产量、增强小麦后期抗干热风的能力作用明显,是抵御干热风的一项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面喷剂 抗干热风 灌浆特性 LOGISTIC模型 产量性状 产量
下载PDF
河北低平原浅层咸水的利用现状与开发潜力 被引量:16
19
作者 曹彩云 李科江 +1 位作者 马俊永 郑春莲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8期66-68,共3页
河北低平原气候干旱,淡水资源严重匮乏,而浅层咸水分布广、储量大,开发利用浅层咸水是河北低平原发展节水农业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调查了河北低平原浅层咸水目前的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和进一步研... 河北低平原气候干旱,淡水资源严重匮乏,而浅层咸水分布广、储量大,开发利用浅层咸水是河北低平原发展节水农业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调查了河北低平原浅层咸水目前的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咸水 灌溉 利用现状 开发潜力 河北低平原
下载PDF
发挥高校图书馆在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曹彩云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99-100,共2页
为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和社会财富这一课题中的作用,提出了建立以科研成果转化为目标的文献、信息等专业机构;为准确的科研立项而进行信息调研,开展横向联合,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辅导用户开发信息,做好科研成... 为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和社会财富这一课题中的作用,提出了建立以科研成果转化为目标的文献、信息等专业机构;为准确的科研立项而进行信息调研,开展横向联合,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辅导用户开发信息,做好科研成果报道工作等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信息交流 科研成果 成果转化 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