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脑损伤患者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曹德晨 刘敬业 +2 位作者 张楷文 张赛 张国福 《天津医药》 CAS 1999年第7期403-405,共3页
研究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双抗体酶免法对56例各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周内血浆NSE水平的变化进行观测,结合颅脑损伤程度及病情转归进行分析。结果: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血浆N... 研究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双抗体酶免法对56例各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周内血浆NSE水平的变化进行观测,结合颅脑损伤程度及病情转归进行分析。结果: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血浆NSE浓度立即升高,其程度与脑损伤程度成正比。不同病情转归,患者伤后1周内血浆NSE浓度的变化趋势不同。结论:通过对血浆NSE浓度变化的动态观察,为颅脑损伤程度的判断及预后的评估提供较为实用的指标,还可用其指导选择治疗措施并及时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血浆 神经元 NSE
下载PDF
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曹德晨 只达石 张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90-92,共3页
关键词 神经保护作用 孕激素 雌激素 脑创伤 性激素水平 循环血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机制 性别差异 学者
下载PDF
机械通气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曹德晨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31-433,共3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影响。方法: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亚低温治疗中采用机械通气(机械通气组),对比机械通气前后患者各项血气分析指标﹑达到亚低温治疗温度所需时间及颅内压的变化,并与32例正常呼吸组比较...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影响。方法: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亚低温治疗中采用机械通气(机械通气组),对比机械通气前后患者各项血气分析指标﹑达到亚低温治疗温度所需时间及颅内压的变化,并与32例正常呼吸组比较。完全机械通气组100例患者以肌松剂阻断了自主呼吸,以呼吸机行完全机械通气;不完全机械通气组68例保留自主呼吸,以同步呼吸模式辅助呼吸。结果:在应用呼吸机后,患者呼吸功能明显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达到亚低温所需治疗温度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颅内压明显降低。结论:机械通气改善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通气功能障碍,迅速降低颅内压,减少了继发脑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患者 亚低温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 保留自主呼吸 机械通气治疗 通气功能障碍 分析指标 降低颅内压 继发脑损害 急性重型 正常呼吸 辅助呼吸 呼吸模式 呼吸功能 通气改善 呼吸机 肌松剂 对照组 血气 时间 温度
下载PDF
现代颅脑损伤救治要点 被引量:2
4
作者 曹德晨 《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5年第11期3-5,共3页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救治水平 现代科技 神经外科医师 创伤病人 急诊室急救 院前急救 脑创伤 病死率 发病率
下载PDF
儿童头部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12
5
作者 崔世海 陈越 +2 位作者 李海岩 曹德晨 阮世捷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2-457,共6页
目的通过构建3岁儿童头部有限元模型,研究儿童在交通事故以及跌落冲击过程中的颅脑响应。方法基于3岁儿童的头部CT扫描数据,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逆向工程及有限元网格划分技术构建具有详细解剖学结构的儿童头部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 目的通过构建3岁儿童头部有限元模型,研究儿童在交通事故以及跌落冲击过程中的颅脑响应。方法基于3岁儿童的头部CT扫描数据,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逆向工程及有限元网格划分技术构建具有详细解剖学结构的儿童头部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重构儿童尸体实验,并与尸体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头部静态压缩仿真中的3岁儿童头部接触力随压缩位移的增加而增大,头部接触力-位移曲线同尸体实验呈现出同样的变化趋势。在头部跌落仿真中,跌落高度为30 cm、碰撞位置为前额、左顶骨、枕部、右顶骨以及顶部时的冲击加速度峰值分别为72.7、61.3、72.7、60.4和68.1 g,其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同尸体实验相一致。结论所构建的3岁儿童头部有限元模型有效且具有较高的生物仿真度,后续研究可利用该模型分析碰撞条件下儿童颅脑组织的应力应变情况,为临床上通过脑CT影像无法确诊的脑震荡等脑损伤的伤情判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尸体实验 模型验证 有限元分析 冲击加速度
下载PDF
温阳益气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期的辅助作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冠 曹德晨 +2 位作者 孙宏声 董琨 王雪岩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 观察温阳益气法对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期患者的神经保护辅助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53例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患者按双盲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27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联合亚低温治疗;观察组同时应用... 目的 观察温阳益气法对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期患者的神经保护辅助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53例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患者按双盲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27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联合亚低温治疗;观察组同时应用温阳益气法代表药物参附注射液10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静滴),每日1次,当亚低温治疗结束后停用参附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1、2、3、4、5、6、7 d患者颅内压(ICP)水平的变化及治疗前和治疗2、4、6 d患者脑脊液(CSF)中人S100B蛋白(S-100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含量的变化,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3、5、7、14、28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治疗后28 d、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治疗后ICP均逐渐升高,于治疗后4 d达峰值,以后进行性下降,治疗5 d开始观察组IC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CP(mmHg,1 mmHg=0.133 kPa):16.11±1.23比18.73±1.42〕,并持续到治疗7 d(14.17±0.80比16.94±1.00,P〈0.05);两组S-100B进行性下降,于治疗2 d开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μg/L:1.21±0.43比1.86±0.57,P〈0.05),并持续到治疗6 d(0.40±0.09比0.94±0.15,P〈0.05);LDH、CK于治疗2 d达峰值,以后开始下降,于治疗4 d起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LDH(U/L):63.43±12.21比80.11±14.34,CK(U/L):52.41±14.14比88.37±12.21,均P〈0.05〕,治疗6 d两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CS评分进行性改善,于治疗后14 d开始观察组GS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分:11.74±1.24比9.41±2.11,P〈0.05),并持续到治疗后28 d(分:12.68±2.51比10.67±1.99,P〈0.05);治疗后28 d两组患者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2.35±0.16比2.43±0.22,P〉0.05),3个月后观察组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分:4.11±0.38比3.72±0.41,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呼吸衰竭:25.9%(7/27)比50.0%(13/26),休克:18.5%(5/27)比53.8%(14/26),急性肺水肿:14.8%(4/27)比30.8%(8/26),应激性溃疡:22.2%(6/27)比57.7%(15/26),低蛋白血症:40.7%(11/27)比73.1%(19/26),均P〈0.05〕.结论 温阳益气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接受亚低温治疗患者具有辅助神经保护,并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颅脑损伤 颅内压 温阳益气法 参附注射液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血抗利尿激素血脑利钠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7
作者 池京洋 只达石 +2 位作者 曹德晨 李增惠 张国宾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血抗利尿激素(ADH)、血脑利钠肽(BNP)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影响及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将65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温治疗组(33例)和亚低温治疗组(32例),体温分别控制在36.9±...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血抗利尿激素(ADH)、血脑利钠肽(BNP)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影响及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将65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温治疗组(33例)和亚低温治疗组(32例),体温分别控制在36.9±0.3℃和34.2±0.2℃。动态监测患者入院时、治疗后第3天及第5天血ADH、BNP、ACTH和颅内压的变化,并于3个月后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比较,亚低温治疗能明显降低患者血中ADH和提高BNP的水平(P<0.05),而ACTH的变化差别不明显,亚低温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改变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激激素水平,减轻继发性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神经功能,保护脑组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亚低温 常温 颅内压 应激激素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本效度和信度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10
8
作者 郗艳国 黄慧玲 +6 位作者 周煜 王惠萍 曹德晨 王辰 张国斌 武俏丽 姚鑫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目的评价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after traumatic injury,QOLIBRI)中文版本的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患者为调查对象,用调查-再调查(test-retest)方法实施调查。通过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Cronbach ... 目的评价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after traumatic injury,QOLIBRI)中文版本的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患者为调查对象,用调查-再调查(test-retest)方法实施调查。通过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Cronbach sα系数评价其信度;进行SF-36、GOSE、HADS、MMSE量表评分,通过与QOLIBRI量表相关分析考察其效度。结果量表各亚组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915-0.995,具有稳定的重测信度。各亚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sα)为0.505-0.965,内部一致性尚可。QOLIBRI各亚组与SF-36总分显著相关,QOLIBRI(除人际关系领域外)绝大多数亚组与GOSE相关。多数亚组与HADS相关,仅少数条目与MMSE相关。结论QOLIBRI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扩大翼点入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池京洋 只达石 +1 位作者 王宏 曹德晨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扩大翼点入路开颅术对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6例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扩大翼点入路开颅术,清除血肿和去骨瓣减压。结果86例患者中,恢复良好44例(51.2%),重残20例(23.3%),植物生存8例(9.3%),死亡14例(16... 目的探讨扩大翼点入路开颅术对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6例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扩大翼点入路开颅术,清除血肿和去骨瓣减压。结果86例患者中,恢复良好44例(51.2%),重残20例(23.3%),植物生存8例(9.3%),死亡14例(16.3%)。结论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暴露广泛、减压充分、术中脑膨出发生率低、疝容易复位等优点,从而降低患者病死率及病残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翼点入路 额颞部 重型颅脑损伤
下载PDF
CT定位下锥颅置管注射尿激酶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冰 张国斌 +4 位作者 曹德晨 陈荷红 王冠 王红光 黄楹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60-161,共2页
硬膜外血肿治疗包括开颅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我院自2006年8月-2007年7月应用锥颅置管注射尿激酶引流治疗30例硬膜外血肿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硬膜外血肿 引流治疗 置管注射 尿激酶 CT定位 锥颅 开颅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下载PDF
钻孔引流术结合尿激酶灌注治疗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体会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军 张传东 +2 位作者 仇洪 韦继明 曹德晨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574-575,共2页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术结合尿激酶灌注治疗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采取钻孔引流术结合尿激酶灌注治疗的42例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行钻孔引流术结合尿...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术结合尿激酶灌注治疗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采取钻孔引流术结合尿激酶灌注治疗的42例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行钻孔引流术结合尿激酶灌注治疗过程中有6例行开颅手术治疗,42例患者出院时按GOS评分,恢复良好23例,有不同程度残疾13例,植物生存状态4例,死亡2例。结论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患者采取钻孔引流术结合尿激酶灌注治疗属于微创手术,对于不同意行开颅手术或病情相对平稳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但需要掌握其适应证范围,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引流术 尿激酶 硬膜外血肿 横窦 骑跨性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状态中医证候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冠 郭家奎 +1 位作者 曹德晨 李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1391-1392,共2页
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状态中医证候的分析,探寻其病机变化及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对本中心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接受亚低温治疗开始及第24、48、72 h各时间点进行中医证候观察分析。结果:患者证候变化表现为经亚低温... 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状态中医证候的分析,探寻其病机变化及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对本中心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接受亚低温治疗开始及第24、48、72 h各时间点进行中医证候观察分析。结果:患者证候变化表现为经亚低温治疗后,风、火、阴虚三证进行性减少,而痰、瘀、气虚证显著增多。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处于亚低温治疗特殊状态时,患者处于类似于中风中脏腑之寒、瘀、闭证状态,患者痰、瘀、气虚证为主要证候,风、火、阴虚三证被亚低温状态所抑制而极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中医证候
下载PDF
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伟 王惠萍 +8 位作者 杨帆 靳峥 曹德晨 张琳瑛 张昕 毛瑞 陈惠 罗兰兰 王宏图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8年第1期42-45,共4页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领域中的常见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原因所致的颅脑损伤的发生也在增加,其发生率为每年100~200人/10万。国际上通常以格拉斯哥评分(GCS)作为颅脑损伤程度的评判标准。其中,GCS评分为3~8分属于重型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领域中的常见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原因所致的颅脑损伤的发生也在增加,其发生率为每年100~200人/10万。国际上通常以格拉斯哥评分(GCS)作为颅脑损伤程度的评判标准。其中,GCS评分为3~8分属于重型颅脑损伤。由于重型颅脑损伤致残率和死亡率非常高,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低 重型颅脑损伤 死亡率 致残率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患者颅内压、血生化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冠 曹德晨 +2 位作者 张国斌 杜斌 董琨 《河北中医》 2013年第5期737-740,共4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接受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将61例接受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单用亚低温治疗,治疗组31例接受亚低温治疗同时用参附注射液。2组均治疗7 d,对2组治疗后颅...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接受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将61例接受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单用亚低温治疗,治疗组31例接受亚低温治疗同时用参附注射液。2组均治疗7 d,对2组治疗后颅内压(ICP)、血生化指标、神经功能、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评价,对C反应蛋白(CRP)、血糖、乳酸、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统计。结果 2组ICP均在发病后第4 d达到峰值,随后2组ICP均进行性下降,从第5 d后治疗组ICP低于对照组(P<0.05)。2组CRP均于伤后前5 d进行性升高而后逐渐呈下降趋势,从第3 d开始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糖在第3 d达到最高值,并于第5 d开始下降,治疗组血糖下降较对照组快,于第5、7 d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乳酸数值均先开始呈现增高,并于第3 d到达最高值,随后开始下降,治疗组乳酸值下降较对照组快,于第5、7 d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均进行性好转,于第7 d开始治疗组GCS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组肺感染、心律失常、休克、应激性溃疡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2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接受亚低温治疗患者可通过多种途径达到神经保护及整体调节作用,可以降低亚低温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脑损伤 颅内压 参附汤 注射剂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池京洋 只达石 +4 位作者 黄楹 黄慧玲 曹德晨 张晓东 张国哲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59-660,共2页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为评价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提供量化指标。方法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被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2例)和常温治疗组(23例),脑温分别控制在(34.2±0.2)...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为评价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提供量化指标。方法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被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2例)和常温治疗组(23例),脑温分别控制在(34.2±0.2)℃和(36.9±0.3)℃。动态监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72、96 h血中NSE变化,并于3个月后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血中NSE浓度在治疗后24、48、72 h显著降低.3个月后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减轻神经元损伤,显著抑制NSE释放,增强神经元对脑外伤的耐受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 常温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脑室镜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军 张传东 +2 位作者 仇洪 韦继明 曹德晨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36期8009-8011,共3页
目的:探讨单纯脑室外引流术及脑室镜联合脑室外引流术2种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原发性脑室出血68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取单纯脑室外引流术(对照组)及脑室镜联合脑室引流术(治疗组)的手... 目的:探讨单纯脑室外引流术及脑室镜联合脑室外引流术2种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原发性脑室出血68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取单纯脑室外引流术(对照组)及脑室镜联合脑室引流术(治疗组)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中,2例死亡,死亡率为5.88%,对照组中,死亡5例,死亡率为1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在拔管时间、再出血率、住院时间、术后30 d脑积水发生率方面比较P=0.02、0.03、0.02、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室镜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可以降低死亡率、缩短拔管时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出血率及降低远期脑积水发生率,因此脑室镜联合脑室外引流术的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镜 脑室外引流术 原发性脑室出血
下载PDF
腰大池-腹腔与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对比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楷文 曹德晨 +2 位作者 张赛 刘敬业 水涛 《创伤外科杂志》 1999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交通性脑积水较好的分流方法。方法我院自1992年12月~1996年10月收治外伤性交通性脑积水80例,分别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L-P)和脑室-腹腔分流术(V-P)各40例。两组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前脑室大小经均... 目的探讨外伤性交通性脑积水较好的分流方法。方法我院自1992年12月~1996年10月收治外伤性交通性脑积水80例,分别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L-P)和脑室-腹腔分流术(V-P)各40例。两组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前脑室大小经均衡性检验,两组间有可比性。从一次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麻醉方式、手术时间、住院无数等进行对比。结果L-P分流术一次手术成功率9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5%,优于V-P分流术的一次手术成功率77.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5%。结论L-P分流术避免了颅内的各种手术并发症,手术操作安全、简单,L-P分流术明显优于V-P分流术。外伤性交通性脑积水如证实脑室与腰大地相通,无脊柱及腹部分流术的禁忌症,L-P分流术应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脑积水 腰大池-腹腔 分流术 脑室-腹腔
下载PDF
急性硬膜外血肿手术后颅内压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国哲 曹德晨 姚鑫 《浙江创伤外科》 2007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术后颅内压增高发生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和术中去骨瓣减压的指征。方法将65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分为颅内压显著增高组和颅内压正常或轻度增高组两组。根据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瞳...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术后颅内压增高发生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和术中去骨瓣减压的指征。方法将65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分为颅内压显著增高组和颅内压正常或轻度增高组两组。根据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瞳孔大小、血肿量、手术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瞳孔进行性散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GCS评分、血肿量、手术时间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硬膜外血肿术后颅内压增高主要是急性脑受压造成的脑水肿;脑受压程度越重、时间越长,术后脑水肿越严重;及时手术是避免或减轻术后脑水肿的有效措施,对术后发生颅内压显著增高病例应及时去骨瓣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血肿 颅内压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体表降温及血管内降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的安全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军 曹德晨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5年第10期934-936,共3页
目的探讨体表降温及血管内降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体表降温组(A组,n=15)和血管内降温组(B组,n=15),对比两组患者达到目标降温温度时间、偏离目标温度1℃发生率、患... 目的探讨体表降温及血管内降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体表降温组(A组,n=15)和血管内降温组(B组,n=15),对比两组患者达到目标降温温度时间、偏离目标温度1℃发生率、患者出现低血压、心率失常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达到目标复温温度时间。结果两组达到目标降温温度时间、达到目标复温温度时间及偏离目标温度1℃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低血压、心率失常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降温具有降温速度快、维持目标体温平稳、复温简单平稳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型颅脑外伤 血管内降温 体表降温
下载PDF
车祸现场如何救治颅脑伤
20
作者 曹德晨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5年第24期126-126,共1页
现代发达的交通,使车祸不断,创伤发生率迅速上升,尤其是脑创伤。脑创伤已成为创伤致死的首要病因,其死亡人数占创伤死亡的85%,而车祸是造成颅脑损伤最常见的原因。
关键词 车祸 颅脑伤 创伤发生率 救治 现场 死亡人数 颅脑损伤 脑创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