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态隐喻视阈下庭审律师身份建构研究
1
作者 曹慧姝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2期610-616,共7页
庭审作为法律正义实现的关键环节,是涉案利益各方交际的重要场所,在这个动态复杂的语境中,律师作为法庭的核心参与者,通过言语选择塑造自身在案件重现过程中的身份。情态隐喻作为一种独特的语法手段,不仅用于传递表层语义信息,还可将说... 庭审作为法律正义实现的关键环节,是涉案利益各方交际的重要场所,在这个动态复杂的语境中,律师作为法庭的核心参与者,通过言语选择塑造自身在案件重现过程中的身份。情态隐喻作为一种独特的语法手段,不仅用于传递表层语义信息,还可将说话者的态度、观点或情感等深层次信息表达出来。因此,本研究选取美国最高法院30场庭审,旨在揭示庭审语境下辩护律师情态隐喻的使用特点以及通过情态隐喻所建构的语用身份。研究发现,辩护律师倾向于使用情态化隐喻式且多采取显性主观取向,借此主要建构了四种语用身份,即专业的法律从业者、利益维护者、观点持有者和建议者。本研究有助于揭示法庭交际中辩护律师的语用策略,拓展情态隐喻在法律语境中的应用范围,为提升辩护律师在法庭交际的效果提供实际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隐喻 身份建构 庭审话语
下载PDF
中英叙事诗衔接显化对比研究
2
作者 曹慧姝 金敬红 《考试与评价》 2021年第3期26-30,共5页
本研究基于30篇中译叙事诗及英语叙事诗,借助Coh-metrix在线文本分析工具,对25项指标进行检测,分析中译叙事诗与英语叙事诗衔接显化方面是否具有显著差异性以及差异成因,以期为其他中国诗歌翻译者提供借鉴。研究发现中英叙事诗在连词衔... 本研究基于30篇中译叙事诗及英语叙事诗,借助Coh-metrix在线文本分析工具,对25项指标进行检测,分析中译叙事诗与英语叙事诗衔接显化方面是否具有显著差异性以及差异成因,以期为其他中国诗歌翻译者提供借鉴。研究发现中英叙事诗在连词衔接显化、相邻词干重叠、相邻实词重叠及名词重叠方面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译者可更加关注衔接显化,使其更加贴近英语语言习惯,促进中国文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叙事诗 衔接显化
下载PDF
本杰明的语言观视角下翻译中的“存异”研究
3
作者 金敬红 曹慧姝 《科教文汇》 2021年第15期189-192,共4页
本杰明在《译者的任务》一文中提出了“纯语言”的观点,“纯语言”指的是各种语言之间所存在的差异的总和。基于“纯语言”特点的分析,即表现各语言之间的差异、永远处于动态状态、体现各种语言之间的互补关系,该文研究“存异”对于翻... 本杰明在《译者的任务》一文中提出了“纯语言”的观点,“纯语言”指的是各种语言之间所存在的差异的总和。基于“纯语言”特点的分析,即表现各语言之间的差异、永远处于动态状态、体现各种语言之间的互补关系,该文研究“存异”对于翻译实践的重要性,提出译者应采用“存异”的翻译策略,保留原文的“异质”成分,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本杰明 纯语言 存异
下载PDF
庭审辩方立场标记语特征及人际功能研究
4
作者 曹慧姝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210-215,共6页
庭审话语不仅反映了庭审参与者的身份、地位、动机、态度等,而且能够建立和维护一定的人际关系,辩护话语在庭审中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它与被告人的判决等权益息息相关。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30场庭审为语料,借助AntConc对庭审辩方立场标... 庭审话语不仅反映了庭审参与者的身份、地位、动机、态度等,而且能够建立和维护一定的人际关系,辩护话语在庭审中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它与被告人的判决等权益息息相关。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30场庭审为语料,借助AntConc对庭审辩方立场标记语的类型进行划分和统计,探究辩方律师立场标记语的分布特征及其所实现的人际功能,关注律师是如何通过运用各类立场标记语来构建有利的叙事版本,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期为庭审律师提供话语策略方面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审话语 辩护语篇 立场标记语 人际功能
下载PDF
律师结辩话语多模态态度资源与叙事建构 被引量:3
5
作者 袁传有 曹慧姝 郑洁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9-331,共13页
多模态话语分析为法律话语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在庭审结辩中,控辩律师调用多模态资源呈现证据、论证观点、表达立场,以实现交际意图。本文聚焦于美国弗洛伊德案庭审结辩话语,以马丁等人提出的态度系统及副语言类别为分析框架,借助UAM... 多模态话语分析为法律话语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在庭审结辩中,控辩律师调用多模态资源呈现证据、论证观点、表达立场,以实现交际意图。本文聚焦于美国弗洛伊德案庭审结辩话语,以马丁等人提出的态度系统及副语言类别为分析框架,借助UAM Corpus Tool和Praat软件对庭审中的语言及副语言信息进行质性标注和量化分析,探讨控辩律师结辩话语的多模态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控辩律师使用不同的语言和副语言等多模态资源表达对不同评价对象的态度,由此建构不同的叙事版本,进而以看得见的方式彰显司法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态度资源 副语言 叙事建构 律师结辩话语
原文传递
庭审控辩律师叙事对抗的概念意义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曹慧姝 袁传有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39,60,146,147,共14页
叙事贯穿庭审始终。控辩律师作为庭审中最为重要的叙事者,对于同一案件的事实进行差异化的叙事,由此形成叙事对抗。这种叙事对抗可以通过语篇语义层面的概念系统和词汇语法层面的及物性系统的选择得以实现。本文以普通法系下弗洛伊德案... 叙事贯穿庭审始终。控辩律师作为庭审中最为重要的叙事者,对于同一案件的事实进行差异化的叙事,由此形成叙事对抗。这种叙事对抗可以通过语篇语义层面的概念系统和词汇语法层面的及物性系统的选择得以实现。本文以普通法系下弗洛伊德案为例,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庭审中控辩律师的结辩陈词,旨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和叙事学视角探究控辩律师在同一案件中如何围绕双方当事人及其行为运用或操控概念意义以展开叙事对抗。研究结果发现,控辩律师通过策略性地选择词汇语法和语篇语义资源对当事人及其行为进行叙述,表达不同的概念意义,建构不同的叙事世界,最终形成叙事对抗。本研究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下分析法律叙事,有助于律师从语言学视角全面理解控辩过程中的叙事对抗,提升律师在庭审中的话语能力,最终促进司法公平正义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对抗 概念意义 概念系统 及物性系统 庭审话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