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胖症肠道菌群与炎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
作者 曹战江 于健春 +1 位作者 康维明 马志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2-465,共4页
人体肠道内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菌群,研究表明这些肠道菌群在肥胖发生过程中非常重要。肠道菌群调节宿主的能量吸收及营养代谢,肠道无菌小鼠在喂养高脂饮食时,体重增加不如正常小鼠明显,说明肠道菌群增加了宿主从肠道吸收的热量。肠道菌群... 人体肠道内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菌群,研究表明这些肠道菌群在肥胖发生过程中非常重要。肠道菌群调节宿主的能量吸收及营养代谢,肠道无菌小鼠在喂养高脂饮食时,体重增加不如正常小鼠明显,说明肠道菌群增加了宿主从肠道吸收的热量。肠道菌群改变产生过量的脂多糖(LPS),LPS入血引发炎症反应,促进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及代谢综合征。肠道菌群通过降低肠黏膜的Fiaf表达,增加脂肪在内脏的沉积。不同免疫状态对肠道菌群也有影响。肠道菌群成为肥胖发生的环境因素,与宿主、饮食等相互作用,调节着宿主的能量代谢。使用一些抗生素或益生菌可以改变肠道菌群,改善代谢综合征,这为治疗肥胖提供了可能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肠道菌群 炎症 代谢紊乱
下载PDF
补充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高脂饮食大鼠肠道菌群及门静脉血内毒素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曹战江 于健春 +3 位作者 康维明 马志强 叶欣 田树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6-500,共5页
目的观察补充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s)对高脂饮食大鼠肠道菌群及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CD,n=10)、高脂饮食组(HFD,n=10)、普通饮食+n-3PUFAs组(CD+n-3PUFAs,n=7)、高脂饮食+n-3PUFAs组... 目的观察补充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s)对高脂饮食大鼠肠道菌群及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CD,n=10)、高脂饮食组(HFD,n=10)、普通饮食+n-3PUFAs组(CD+n-3PUFAs,n=7)、高脂饮食+n-3PUFAs组(HFD+n-3PUFAs,n=9)4组,饲养10周后,取大鼠新鲜粪便提取DNA,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肠道菌群组成,改良偶氮基质显色鲎试剂法检测门静脉血清内毒素水平。结果饲养前,各组大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3);饲养10周后,HFD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CD组(P=0.0002)、CD+n-3PUFAs组(P=0.0001)和HFD+n-3PUFAs组(P=0.022)。饲养10周后,HFD组大鼠粪便中厚壁菌门(P=0.002)和肠杆菌科(P=0.022)的含量明显高于CD组大鼠,拟杆菌门(P=0.026)和双歧杆菌属(P=0.034)含量明显低于CD组。CD+n-3PUFAs组大鼠粪便中的拟杆菌门含量明显高于CD组(P=0.043)。HFD+n-3PUFAs组大鼠粪便中的厚壁菌门含量(P=0.044)和肠杆菌科含量(P=0.012)明显低于HFD组,拟杆菌门含量明显高于HFD组(P=0.042)。饲养10周后,HFD组大鼠血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CD组(P=0.007),HFD+n-3PUFAs组明显低于HFD组(P=0.042),CD+n-3PUFAs组与C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0)。结论高脂饮食可增加大鼠的体重,改变其肠道菌群。补充n-3PUFAs可以部分修复这种改变,并降低门静脉血中内毒素水平,减少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高脂饮食 肠道菌群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内毒素
下载PDF
空肠置管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孟庆彬 于健春 +5 位作者 康维明 马志强 叶欣 彭晶晶 曹战江 田树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的评估空肠穿刺置管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04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营养支持及生活质量资料。所有调查资料均来自前瞻性维持的胃癌数据库。比较空肠置管组与未置管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 目的评估空肠穿刺置管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04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营养支持及生活质量资料。所有调查资料均来自前瞻性维持的胃癌数据库。比较空肠置管组与未置管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生活质量评分及术后辅助化疗疗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评分(P=0.154)、躯体功能评分(P=0.321)、角色功能评分(P=0.492)和疲劳症状评分(P=0.84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及6个月,与未置管组比较,空肠置管组患者均具有较高的总体健康状况评分(P<0.001,P=0.038)、躯体功能评分(P=0.004,P=0.005)、角色功能评分(P=0.002,P=0.038)及较低的疲劳症状评分(P=0.020,P=0.043)。结论术中空肠置管肠内营养可改善胃癌患者手术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切除术 空肠造口术 生活质量 肠内营养
下载PDF
甲状腺癌分子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4
作者 阿勒哈 孟庆彬 +3 位作者 于健春 康维明 曹战江 田树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2-385,共4页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肿瘤之一,不同组织学类型的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差异很大,目前对于高侵袭性甲状腺癌传统治疗手段疗效仍然非常有限。随着对甲状腺癌分子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变异,如基因突变、基因异常扩...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肿瘤之一,不同组织学类型的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差异很大,目前对于高侵袭性甲状腺癌传统治疗手段疗效仍然非常有限。随着对甲状腺癌分子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变异,如基因突变、基因异常扩增和基因异常甲基化在甲状腺癌发病中的作用不断认识,为甲状腺癌的分子诊断、预后判断及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分子机制 分子靶向治疗
下载PDF
Doublecortin样激酶-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孟庆彬 于健春 +6 位作者 康维明 马志强 周炜洵 李霁 周立 曹战江 田树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9-644,共6页
目的研究doublecortin样激酶-1(DCLK1)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02年7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22例胃癌根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CLK1在胃癌及癌旁... 目的研究doublecortin样激酶-1(DCLK1)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02年7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22例胃癌根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CLK1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122例胃癌患者中,51例存在DCLK1高表达。DCLK1与患者淋巴结转移(P=0.029)、脉管癌栓(P=0.029)密切相关。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DCLK1高表达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9.0%和37.0%,明显低于DCLK1低表达者的65.8%和64.5%(P均=0.001)。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DCLK1是胃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P均=0.036)。结论 DCKL1高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癌栓相关,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潜在分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cortin样激酶-1 胃癌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微小RNA与胃癌 被引量:7
6
作者 田树波 于健春 +3 位作者 康维明 马志强 叶欣 曹战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4-217,共4页
胃癌的发生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微小RNA(miRNA)分子可以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并对胃癌的发生、发展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miRNA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不断深入,从miRNA表达谱研究、miRNA与表观遗传相互调控及... 胃癌的发生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微小RNA(miRNA)分子可以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并对胃癌的发生、发展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miRNA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不断深入,从miRNA表达谱研究、miRNA与表观遗传相互调控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miRNA等方面揭示了miRNA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miRNA在血液中有高稳定性,循环miRNA无创诊断胃癌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胃癌 表观遗传
下载PDF
小干扰RNA抑制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对MKN28胃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孟庆彬 于健春 +5 位作者 康维明 马志强 周立 叶欣 曹战江 田树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2-487,共6页
目的研究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EIF5A2)在胃癌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调控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EIF5A2在MKN28、HGC27细胞及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内的表达,评估小干扰RNA(siRNA)... 目的研究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EIF5A2)在胃癌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调控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EIF5A2在MKN28、HGC27细胞及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内的表达,评估小干扰RNA(siRNA)对EIF5A2的抑制效果。检测EIF5A2蛋白在2例人胃癌及匹配的非癌胃黏膜组织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力,Western blot法检测CyclinD1、CyclinD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E-cadherin、Vimintin、C-myc及转移相关蛋白1(MTA1)的表达水平。结果 EIF5A2在MKN28细胞及人胃癌组织内呈高表达。EIF5A2 siRNA#1可明显抑制MKN28细胞内EIF5A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抑制EIF5A2后可明显抑制MKN28细胞增殖(P均<0.01)、迁移(P<0.001)及侵袭能力(P<0.001)。抑制EIF5A2后,Vimentin表达下调,E-cadherin表达上调,CyclinD1、CyclinD3、MTA1及C-myc表达明显受抑制。结论siRNA下调EIF5A2可能通过抑制CyclinD1、CyclinD3抑制MKN28细胞增殖,并通过抑制MTA1、C-myc及上皮间质转化抑制MKN28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 胃癌 小干扰RNA 增殖 转移
下载PDF
腋窝手术后腋网综合征的治疗及心理干预 被引量:9
8
作者 童璐 张思义 曹战江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57-59,共3页
探讨腋窝手术后腋网综合征治疗的必要性及对患者的心理影响,为减少术后生理及心理的不适反应提供良好的临床模式。选取黄石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65例腋窝手术患者,分2组,其中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组25例,副乳... 探讨腋窝手术后腋网综合征治疗的必要性及对患者的心理影响,为减少术后生理及心理的不适反应提供良好的临床模式。选取黄石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65例腋窝手术患者,分2组,其中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组25例,副乳腺切除术组40例,患者全部为女性。对部分病人行对症治疗,并对部分病人行相关心理干预。结果为:所有病例术后总发病率为16.9%,缓解率为100%,发现腋网综合征后病例不良情绪为54.5%。尽管腋网综合征为自限性临床综合征,但通过积极对症处理及术前即开始心理介入,均能早期获得症状的缓解,同时减轻术后不良心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窝手术 腋网综合征 对症治疗 心理干预
下载PDF
袖状胃切除术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肠道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叶欣 于健春 +2 位作者 康维明 马志强 曹战江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7年第8期1113-1116,共4页
目的研究袖状胃切除术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肠道屏障的影响。方法建立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模型共30只,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CD,n=10)、假手术组(SO,n=10)和袖状胃切除组(SG,n=10),术后4周时分别检测24 h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门... 目的研究袖状胃切除术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肠道屏障的影响。方法建立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模型共30只,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CD,n=10)、假手术组(SO,n=10)和袖状胃切除组(SG,n=10),术后4周时分别检测24 h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门静脉血清内毒素水平和小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和occludin表达水平。结果术后4周时,SG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低于CD组(P<0.001)和SO组(P<0.001)。SG组大鼠24 h尿L/M值明显低于CD组(P<0.001)和SO组(P<0.01)。SG组门静脉血清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CD组(P<0.01)和SO组(P<0.05)。术后4周时,SG组大鼠小肠黏膜中claudin-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D组(P<0.001)和SO组(P<0.01),occludi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D组(P<0.001)和SO组(P<0.001)。结论袖状胃切除术可使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体质量下降,降低24 h尿L/M值和门静脉血清内毒素水平,提高小肠黏膜中claudin-1和occludin蛋白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袖状胃切除术 肥胖 肠道屏障 紧密连接蛋白
下载PDF
血管腔内介入联合腹腔镜外科治疗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
10
作者 赵克强 张鹏 +6 位作者 赵俊来 张童 曹战江 杨宇 蒋超 朱融融 吴巍巍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介入联合术前腹腔镜探查治疗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NCT04686981),自2020年10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共入组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患者31例。男26例(84%),年龄(67±13)岁,发病时间(21...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介入联合术前腹腔镜探查治疗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NCT04686981),自2020年10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共入组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患者31例。男26例(84%),年龄(67±13)岁,发病时间(21±8)h。于杂交手术室先进行腹腔镜探查,如存在肠道坏死,患者接受开腹手术(肠系膜动脉切开取栓+肠切除、造口术);如果腹腔镜未发现肠坏死,患者接受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本研究主要观察终点是30 d内可经口饮食完全脱离肠外营养的患者比例及全因死亡率;次要观察指标是30 d内肠系膜血管通畅率,介入中转为开腹手术的比例。结果6例患者接受了开腹手术,25例患者接受了腔内介入治疗,其中单纯血栓减容13例,减容后同期植入支架3例,单纯植入支架9例。术后30 d内24例(77%)患者完全脱离全肠外营养,全因死亡3例(9.7%);术后30 d内肠系膜动脉通畅率82.1%,介入术后中转开腹率16%。结论血管腔内介入联合术前腹腔镜探查,可以尽早明确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患者肠道坏死情况,经多学科会诊后采取个体化治疗策略,有可能会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缺血 腹腔镜 血管腔内治疗 多学科协作诊疗
原文传递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经皮穿刺股动脉入路与股动脉切开入路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战江 朱融融 +4 位作者 吴巍巍 赵克强 赵俊来 杨宇 蒋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5期3647-3651,共5页
目的 比较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经皮穿刺股动脉入路与股动脉切开入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系统性回顾了1999至2015年发表的腹主动脉瘤经皮穿刺股动脉入路与股动脉切开入路手术比较研究的英文文献,提取技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数据... 目的 比较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经皮穿刺股动脉入路与股动脉切开入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系统性回顾了1999至2015年发表的腹主动脉瘤经皮穿刺股动脉入路与股动脉切开入路手术比较研究的英文文献,提取技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数据,合成为整体的比值比(OR),并对经皮穿刺股动脉入路与股动脉切开入路的技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包括1 504例患者的10篇研究进行荟萃分析,经皮穿刺股动脉入路与股动脉切开入路的技术成功率接近,分别为95.1%和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7,95% CI:0.31~1.04,P〉0.05)。而经皮穿刺股动脉入路组术后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8.0%,低于股动脉切开入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2,95% CI:0.37~0.42,P〈0.01)。结论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经皮穿刺股动脉入路与股动脉切开入路有相似的技术成功率,但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可以作为主动脉瘤腔内修复优先选择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血管成形术 穿刺术 血管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术前口服葡萄糖溶液对胃肠术后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曹战江 于健春 +4 位作者 康维明 马志强 叶欣 孟庆彬 田树波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05-308,共4页
目的观察术前口服葡萄糖溶液对胃肠手术后血糖、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48例胃肠手术采用区组随机法随机分为研究组23例及对照组25例。研究组术前3h前口服25%葡萄糖溶液300ml,比较2组术前胃内容... 目的观察术前口服葡萄糖溶液对胃肠手术后血糖、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48例胃肠手术采用区组随机法随机分为研究组23例及对照组25例。研究组术前3h前口服25%葡萄糖溶液300ml,比较2组术前胃内容物量、pH值及术后第1天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稳态模型(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结果2组均无麻醉及手术并发症。麻醉前2组胃内容物量、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2组hsCRP、血糖、胰岛素水平、HOM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研究组空腹血糖、HOMA.IR及hs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51±1.15VS7.49±0.57mmol/L,P=0.038),(4.34±1.60VS6.09±2.81,P=0.043),(40.45±27.02vs80.02±38.98mg/L,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口服葡萄糖溶液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血糖及IR,减轻术后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葡萄糖溶液 胰岛素抵抗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长段病变的中远期结果及其预后因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战江 张童 +4 位作者 赵克强 赵俊来 于晓华 李艺文 吴巍巍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长段病变的中远期结果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5月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接受DCB治疗的114例股腘动脉长段病变(卢瑟福分级2~6级)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5...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长段病变的中远期结果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5月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接受DCB治疗的114例股腘动脉长段病变(卢瑟福分级2~6级)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5例,女性39例,年龄(71.9±8.4)岁(范围:49~89岁)。114例患者共有138处股腘动脉长段病变,其中初次病变111处(80.4%,111/138),闭塞病变116处(84.1%,116/138),病变长度(280.9±78.7)mm(范围:150~520 mm);联合减容治疗59处(42.8%,59/138),植入补救支架27处(19.6%,27/138)。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别计算患者的累积初始通畅率、免于临床驱动的靶病变再次干预率、累积总体生存率。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股腘动脉长段病变通畅率的相关因素。结果114例患者均完成DCB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8.2%(112/114)。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范围:3~54个月)。术后12、24和36个月累积初始通畅率分别为87.5%、75.2%和55.1%,免于临床驱动的靶病变再次干预率分别为92.4%、81.8%和68.7%,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6.2%、94.0%和80.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HR=2.629,95%CI:1.519~4.547,P<0.01)、合并高脂血症(HR=2.228,95%CI:1.004~4.948,P=0.026)是影响股腘动脉长段病变DCB术后通畅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DCB治疗股腘动脉长段病变的中远期效果满意,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合并高脂血症是影响股腘动脉长段病变DCB治疗后通畅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治疗结果 药物涂层球囊 股腘动脉 靶血管再次干预
原文传递
重视营养不良对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战江 吴巍巍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65-968,共4页
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LTI)是周围血管疾病最严重阶段,截肢率和病死率较高。疼痛、感染可引起CLTI患者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和蛋白丢失,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营养不良会增加截肢、死亡风险,延迟创面的愈合时间,... 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LTI)是周围血管疾病最严重阶段,截肢率和病死率较高。疼痛、感染可引起CLTI患者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和蛋白丢失,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营养不良会增加截肢、死亡风险,延迟创面的愈合时间,是CLTI患者接受血运重建后截肢及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营养筛查工具如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微型营养评价、营养控制状态等可帮助筛查出有营养风险的CLTI患者,对其进行营养干预可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 动脉硬化 闭塞性 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 血运重建 截肢
原文传递
颈动脉易损斑块影像学评估与术后病理的临床队列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赵克强 谢霞 +6 位作者 尹洪芳 赵俊来 曹战江 杨宇 蒋超 朱融融 吴巍巍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0期2424-2428,共5页
目的评估颈动脉超声造影对易损斑块识别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5例颈动脉狭窄并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患者。术前常规行颈动脉超声造影以及斑块高分辨... 目的评估颈动脉超声造影对易损斑块识别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5例颈动脉狭窄并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患者。术前常规行颈动脉超声造影以及斑块高分辨核磁成像判断斑块性质是否稳定。所有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完整剥除斑块组织,并行连续病理切片,通过HE染色及CD31、CD34、SMA免疫组化,分析斑块性质,包括纤维帽厚度、完整性及斑块内是否存在新生血管、出血或炎症细胞浸润等。通过病理最终明确斑块性质,并与术前颈动脉斑块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作对照,以判定术前颈动脉影像学检查对于易损斑块识别的准确率。结果25例患者中,术前超声造影判定不稳定斑块16例,稳定斑块9例;术后病理证实斑块标本中17例可检查出不稳定成分,超声造影对颈动脉易损斑块识别的敏感度为88.2%(15/17),特异度为87.5%(7/8),总体诊断符合率为88%(22/25)。高分辨率核磁对易损斑块识别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总体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3%(10/12)、71.4%(5/7)、78.9%(15/19),以术后病理作为金标准,两种检测易损斑块方法的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估的准确性较高,推荐作为颈动脉狭窄术前识别不稳定斑块的检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斑块切除术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原文传递
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赵俊来 赵克强 +2 位作者 曹战江 杨宇 吴巍巍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8期3917-3919,共3页
目的 应用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至7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应用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的8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经验.8例患者均为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其中2例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经胭静脉及股静... 目的 应用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至7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应用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的8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经验.8例患者均为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其中2例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经胭静脉及股静脉入路应用机械性血栓抽吸导管(Aspirex导管)清除血栓,术后均常规抗凝3~6个月,穿戴弹力袜治疗.于术后1、3、6个月复查,行下肢静脉彩超评估静脉血流情况,根据Villalta评分标准评估血栓后综合征及分级.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机械血栓清除治疗,8例患者术后均恢复静脉血流,Ⅲ级血栓清除2例(完全清除),Ⅱ级血栓清除6例.所有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症状均缓解,无围手术期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及死亡.平均随访3.3个月(1~6个月),下肢静脉均血流通畅,无复发,仅1例患者于6个月后出现轻度血栓后综合征.结论 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预防血栓后综合征近期效果安全、有效,远期效果需要总结与随访更多病例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机械血栓清除术 血栓后综合征
原文传递
预后营养指数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7
17
作者 叶欣 于健春 +4 位作者 康维明 马志强 孟庆彬 曹战江 田树波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胃癌并行胃癌根治切除术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1周内化验结果计算PNI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胃癌并行胃癌根治切除术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1周内化验结果计算PNI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Youden指数,获取具有最佳敏感度和特异度组合的PNI值作为高低PNI分组的界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PNI对胃癌预后的影响.结果 患者术前PNI值平均为47.3 &#177;5.9.年龄≤65岁(t=2.909,P=0.004)、肿瘤大小≤5 cm(t =2.227,P=0.028)、浸润深度≤T2(t =3.314,P=0.001)、淋巴结转移阴性(t=2.381,P=0.019)、脉管瘤栓阴性(t =2.781,P=0.006)的胃癌患者PNI平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采用5年生存作为终点绘制PNI值的ROC曲线,当PNI值为47时,Youden指数最大,敏感度为70%,特异度为63%.高PNI组年龄显著低于低PNI组(x2=6.443,P=0.011);高PNI组肿瘤浸润深度显著小于低PNI组(x2=7.394,P=0.007);高PNI组脉管瘤栓的比例显著低于低PNI组(x2=4.540,P=0.033).高PNI组累积总生存率显著高于低PNI组(P=0.002).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部位(P=0.006)、淋巴结转移(P=0.001)、脉管瘤栓(OR,1.842;95%CI 1.078 ~3.145;P=0.025)和PNI值(OR,2.282;95%CI1.344 ~3.874; P=0.002)是胃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PNI可作为一项简捷且有效的指标,用来协助判断胃癌患者的预后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营养评价 病理学 临床 预后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被引量:15
18
作者 赵俊来 吴巍巍 +4 位作者 赵克强 曹战江 杨宇 蒋超 朱融融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98-600,共3页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经验及早期随访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9月本中心采用静脉射频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356例患者共380条患肢资料,术后1、6及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本组患者射频治疗技术成功率10...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经验及早期随访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9月本中心采用静脉射频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356例患者共380条患肢资料,术后1、6及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本组患者射频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后1个月闭塞率99. 0%,6个月闭塞率97. 9%, 12个月闭塞率97.1%。结论射频消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术中超声技术及腔内技术有助于射频消融治疗成功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导管消融术 闭塞率
原文传递
颈动脉狭窄合并糖尿病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克强 吴巍巍 +2 位作者 赵俊来 曹战江 杨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4期3584-3587,共4页
目的评价颈动脉狭窄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围手术期风险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行CEA治疗的14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伴发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n=83)和非糖尿病组(n=65)... 目的评价颈动脉狭窄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围手术期风险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行CEA治疗的14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伴发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n=83)和非糖尿病组(n=65);比较2组病例的年龄、性别、危险因素、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1年后再狭窄率。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伴随疾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转流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组术后感染、颈部血肿、颅神经损伤、心肌梗死、术后脑梗死、高灌注综合征、全因死亡发生率及1年后再狭窄率分别为7.2%、12.0%、10.8%、3.6%、6.0%、9.6%、2.4%、9.6%,非糖尿病组分别为3.1%、9.2%、4.6%、1.5%、4.6%、7.7%、1.5%、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51、0.300、1.898、0.069、0、0.172、0.138、1.559,均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术前充分评估心脑血管状况并提前干预情况下,可以接受CEA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镍钛合金约束球囊导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赵俊来 赵克强 +5 位作者 张童 曹战江 杨宇 蒋超 朱融融 吴巍巍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9-491,共3页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是目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主要方法。虽然PTA治疗股腘动脉病变具有较好的即刻疗效,但是术后1年再狭窄的发生率高达60%[1,2]。虽然...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是目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主要方法。虽然PTA治疗股腘动脉病变具有较好的即刻疗效,但是术后1年再狭窄的发生率高达60%[1,2]。虽然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及药物涂层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的临床应用明显提高了下肢动脉腔内治疗的通畅率,但血管弹性回缩、夹层、严重钙化及长段病变仍然是腔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充分的血管准备成为腔内治疗的重要部分。镍钛合金约束球囊导管通过独特的约束结构,在球囊中创建"枕部"和"减压槽",在增加球囊接触面积的同时,通过减压槽释放压力,提供可控、均匀且无创伤的扩张,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血管创伤。现将本中心应用镍钛合金约束球囊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结果及经验汇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治疗 药物涂层支架 镍钛合金 通畅率 下肢动脉 球囊导管 弹性回缩 枕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