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金森病异动症危险因素及左旋多巴安全剂量的数据驱动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陈慧敏 李芳菲 +5 位作者 郜丽妍 房进平 曹振汤 刘亘梁 冯涛 马惠姿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789-792,共4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异动症的临床危险因素,并基于数据驱动方法分析PD患者异动症的左旋多巴安全剂量。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变性病科住院的PD患者163例,其中伴发异...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异动症的临床危险因素,并基于数据驱动方法分析PD患者异动症的左旋多巴安全剂量。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变性病科住院的PD患者163例,其中伴发异动症患者20例(异动组),不伴异动症患者143例(非异动组)。logistic回归分析PD异动症潜在危险因素;利用分类决策树模型计算左旋多巴安全剂量。结果异动组病程、Hoehn-Yahr(H-Y)分期、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Ⅰ、UPDRSⅡ、UPDRSⅢ、UPDRSⅣ、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左旋多巴、多巴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恩他卡朋、金刚烷胺比例明显高于非异动组(P<0.05,P<0.01),起病年龄[(51.8±14.3)岁vs(59.2±10.8)岁,P=0.007]明显低于非异动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Y分期(HR=3.544,P=0.047)、病程(HR=1.233,P=0.033)为PD异动症的危险因素,其中左旋多巴等效剂量(P=0.055)为可能的危险因素。分类决策树模型预测提示,左旋多巴等效剂量387.5mg/d为区别异动组与非异动组的左旋多巴安全剂量。结论 PD异动症可能与左旋多巴等效剂量、运动症状严重程度、病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 药物剂量计算 运动障碍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原发性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发展为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雪梅 曹振汤 +4 位作者 柳竹 马惠姿 王展 杨雅琴 冯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帕金森病(IPD)患者与特发性震颤发展为帕金森病(ET-PD)患者的震颤特征及非运动症状(nonmotor symptoms,NMS)的差异。方法分别纳入IPD患者(IPD组)33例及ET-PD患者(ET-PD组)21例,分析2组患者的运动症状及NMS,比较2组患者黑... 目的探讨原发性帕金森病(IPD)患者与特发性震颤发展为帕金森病(ET-PD)患者的震颤特征及非运动症状(nonmotor symptoms,NMS)的差异。方法分别纳入IPD患者(IPD组)33例及ET-PD患者(ET-PD组)21例,分析2组患者的运动症状及NMS,比较2组患者黑质超声,静止性、姿势性震颤的频率和波幅及收缩型式差异。结果IPD组较ET-PD患者更易出现便秘(81.8%vs 33.3%)、嗅觉减退(51.5%vs 19.0%)、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63.6%vs 28.6%,P<0.05,P<0.01);IPD组与ET-PD组黑质强回声面积比较无显著差异[(0.30±0.04)cm2vs(0.31±0.08)cm2,P=0.697)]。IPD组单侧起病比例和下颌震颤发生率高于ET-PD组(100.0%vs 61.9%,P<0.01;51.5%vs 23.8%,P<0.05);头部震颤发生率显著低于ET-PD组(6.1%vs 42.9%,P<0.01);静止性震颤高于ET-PD组(84.8%vs 52.4%,P<0.01),姿势性震颤低于ET-PD组(81.8%vs 100.0%,P<0.05);上肢静止性及姿势性震颤的频率低于ET-PD组[(4.01±1.49)Hz vs (4.87±0.73)Hz,P<0.05;(5.03±1.18)Hz vs (5.79±1.05)Hz,P<0.05],2组上肢震颤波幅、下肢静止性及姿势性震颤的频率和波幅均无显著差异(P>0.05)。2组上肢静止性震颤均以交替收缩型式为主,ET-PD组下肢静止性震颤和姿势性震颤均以同步收缩型式为主。结论 IPD患者与ET-PD患者具有不同的NMS和不同的震颤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震颤 嗅觉障碍 REM睡眠行为障碍
下载PDF
特发性震颤与特发性震颤发展成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王雪梅 曹振汤 +4 位作者 柳竹 马惠姿 王展 杨雅琴 冯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57-762,共6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震颤(ET)患者与ET发展为帕金森病(ET-PD)患者的震颤特征和非运动症状的差异。方法 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对30例ET患者和17例ET-PD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精神状... 目的探讨特发性震颤(ET)患者与ET发展为帕金森病(ET-PD)患者的震颤特征和非运动症状的差异。方法 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对30例ET患者和17例ET-PD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评定,检测黑质超声及静止性、姿势性震颤的频率、振幅和形式。结果相比ET患者,ET-PD患者更多出现嗅觉减退、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χ~2>4.656,P<0.05);黑质强回声面积更高(t=-2.164,P<0.05);下肢震颤及下颌震颤发生率明显升高(χ~2>8.745,P<0.01);头部和上肢静止性及姿势性震颤的频率较低(t>2.082,P<0.05)。ET患者上肢静止性、姿势性震颤均以同步收缩为主,ET-PD患者以交替收缩为主(χ~2>3.943,P<0.05)。结论 ET患者与ET-PD患者非运动症状和震颤各具特点,当ET患者出现嗅觉减退,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震颤部位、频率、收缩型式发生变化时,需警惕发展成帕金森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震颤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震颤 震颤分析
下载PDF
交感皮肤反应联合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对多系统萎缩与帕金森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王雪梅 曹振汤 +4 位作者 刘亘梁 马惠姿 王展 杨雅琴 冯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交感皮肤反应(SSR)及肛门括约肌肌电图(EAS-EMG)在多系统萎缩(MSA)与帕金森病(P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8例MSA患者(MSA组)及171例PD患者(PD组)进行SSR和EAS-EMG检查,采用ROC曲线分析两种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与PD组比较,MSA... 目的探讨交感皮肤反应(SSR)及肛门括约肌肌电图(EAS-EMG)在多系统萎缩(MSA)与帕金森病(P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8例MSA患者(MSA组)及171例PD患者(PD组)进行SSR和EAS-EMG检查,采用ROC曲线分析两种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与PD组比较,MSA组上、下肢SSR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明显下降[(1528.73±390.32)ms vs(1286.95±180.39)ms;(2226.98±499.23)ms vs(1832.65±271.09)ms;(1082.44±834.41)μV vs(2626.16±1539.60)μV;(499.01±308.18)μV vs(1734.64±1258.92)μV,P=0.000];MSA组上肢潜伏期、波幅与直立性低血压(OH)明显相关,下肢潜伏期、波幅与病程、OH明显相关(P<0.05,P<0.01)。与PD组比较,MSA组EAS-EMG平均时限、波幅、平均位相、多相波百分比、卫星电位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P<0.01)。SSR联合EAS-EMG检查的曲线下面积为0.92,敏感性0.73。结论SSR联合EAS-EMG可提高对MSA与PD患者的鉴别诊断,可作为MSA患者早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量化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 肌电描记术 多系统萎缩 帕金森病
下载PDF
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对多系统萎缩与帕金森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曹振汤 冯涛 潘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肛门括约肌肌电图(EAS-EMG)对多系统萎缩(MSA)与帕金森病(P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77例PD患者(PD组)及171例MSA患者(MSA组)进行EAS-EMG检查。采用ROC曲线对MUP平均时限、波幅、平均位相、多相波百分比、时限>10 ms百分比、卫... 目的探讨肛门括约肌肌电图(EAS-EMG)对多系统萎缩(MSA)与帕金森病(P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77例PD患者(PD组)及171例MSA患者(MSA组)进行EAS-EMG检查。采用ROC曲线对MUP平均时限、波幅、平均位相、多相波百分比、时限>10 ms百分比、卫星电位百分比进行分析。结果与PD组比较,MSA组患者EAS-EMG指标均显著升高(均P<0.01)。MSA组MSA-P型及MSA-C型患者男性比率、年龄及EAS-EMG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显示,平均时限(最佳临界值:10.75,敏感性:84%,特异性:55%)和MUP时限>10 ms百分比(最佳临界值:57.5%,敏感性:81%,特异性:54%)对MSA和PD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价值。与PD组比较,不同病程MSA患者平均时限均显著升高(均P<0.01)。ROC曲线显示,病程≤1年的平均时限曲线下面积(AUC)为0.682,最佳临界值为10.55 ms,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48%;1年<病程≤3年的平均时限AUC为0.819,最佳临界值为11.15 ms,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76%;3年<病程≤5年的平均时限AUC为0.773,最佳临界值为12.60 ms,敏感性为48%,特异性为95%。结论 EAS-EMG平均时限和MUP时限>10 ms百分比对MSA和PD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但不同病程的平均时限最佳临界值不同,因此需将病程和平均时限值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帕金森病 肛门括约肌肌电图 ROC曲线
下载PDF
唾液细胞外囊泡中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诊断多系统萎缩-帕金森型的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曹振汤 吴瑀峰 +2 位作者 刘亘梁 田辰 冯涛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研究多系统萎缩-帕金森型(MSA-P)患者唾液细胞外囊泡中是否存在外泌体,并探讨唾液细胞外囊泡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在诊断MSA-P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11-01—2017-12-31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变性病科的MSA-P患者16例(MSA-P组),另... 目的研究多系统萎缩-帕金森型(MSA-P)患者唾液细胞外囊泡中是否存在外泌体,并探讨唾液细胞外囊泡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在诊断MSA-P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11-01—2017-12-31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变性病科的MSA-P患者16例(MSA-P组),另招募健康对照者60名,收集两组观察者唾液,运用XYCQ EV Enrichment Kit富集唾液中细胞外囊泡,采用Western blot验证外泌体通用标记物的表达,采用Nanosight 300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分析唾液细胞外囊泡粒度大小,采用电化学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唾液细胞外囊泡中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唾液细胞外囊泡中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诊断MSA-P的价值。结果 MSA-P患者唾液细胞外囊泡中存在外泌体通用标记物Alix和CD9表达,囊泡大小为30~400nm;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SA-P组唾液细胞外囊泡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水平明显升高[(19.32±8.13)pg/ng比(1.37±0.24)pg/ng;t=3.786,P<0.01];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ROC曲线下面积0.947(P<0.01),最佳临界值为2.085pg/ng,其诊断MSA-P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86%。结论 MSA-P患者唾液细胞外囊泡中存在外泌体;唾液细胞外囊泡中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有望成为诊断MSA-P的生物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唾液 细胞外囊泡 外泌体 Α-突触核蛋白
下载PDF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治疗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曹振汤 鞠奕 赵性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4期6-11,I0001,共7页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功能性头晕,核心临床症状为持续性的头晕、不稳或非旋转性眩晕,并且在直立姿势、主动/被动运动、视觉刺激下加重,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前庭、姿势、认知和情感等多个因素,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功能性头晕,核心临床症状为持续性的头晕、不稳或非旋转性眩晕,并且在直立姿势、主动/被动运动、视觉刺激下加重,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前庭、姿势、认知和情感等多个因素,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患者教育、前庭康复治疗、认知-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电刺激及联合治疗。本文将对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晕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认知-行为治疗 前庭康复 电刺激
下载PDF
新发帕金森病伴焦虑的脑网络拓扑属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房进平 陈慧敏 +3 位作者 曹振汤 刘亘梁 马惠姿 冯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797-801,共5页
目的观察新发帕金森病(PD)伴焦虑与不伴焦虑患者与健康人静息态脑网络拓扑属性的差异。方法招募临床诊断的26例新发PD患者,伴焦虑的12例为aPD组,不伴焦虑的14例为naPD组,同期选2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为NC组,进行静息态功能MRI扫描,... 目的观察新发帕金森病(PD)伴焦虑与不伴焦虑患者与健康人静息态脑网络拓扑属性的差异。方法招募临床诊断的26例新发PD患者,伴焦虑的12例为aPD组,不伴焦虑的14例为naPD组,同期选2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为NC组,进行静息态功能MRI扫描,计算脑节点度、集群系数、局部效率、全局效率等网络拓扑属性4项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验后分析各组拓扑属性差异。结果 aPD组患者额叶内侧皮质/扣带回前部集群系数、节点度、局部效率、全局效率均显著低于naPD组,而颞叶内侧(海马与杏仁核)的节点度与全局效率均显著高于naPD组(P<0.05);与NC组比较,aPD组和naPD组患者均表现为感觉运动皮质、枕叶皮质脑网络拓扑属性指标下降,默认网络、中脑区域(不包含黑质)脑网络拓扑属性增高(P<0.05)。结论前扣带回/额叶内侧、颞叶内侧(海马与杏仁核)脑网络拓扑属性改变,可能参与新发PD患者伴焦虑的脑网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焦虑 磁共振成像 运动皮质 拓扑学
下载PDF
神经内科急诊室急性头晕/眩晕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姜睿璇 吕肖玉 +3 位作者 曹振汤 朱翠婷 鞠奕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9期909-914,共6页
目的探讨急诊室就诊的急性头晕/眩晕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分布,比较前庭中枢性和前庭周围性疾病所致头晕/眩晕的临床特点差异,以更有效地区别急性头晕/眩晕的前庭中枢性和周围性病因。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神经内科... 目的探讨急诊室就诊的急性头晕/眩晕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分布,比较前庭中枢性和前庭周围性疾病所致头晕/眩晕的临床特点差异,以更有效地区别急性头晕/眩晕的前庭中枢性和周围性病因。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神经内科急诊以急性头晕/眩晕为主诉就诊患者,记录基线人口学信息、现病史和既往史、神经系统查体和前庭功能床旁查体,并随访影像学信息、前庭功能检查和最终诊断等。根据患者病因,将患者分组为前庭中枢性(central vestibular system,CVS)和前庭周围性(peripheral vestibular system,PVS)疾病组,比较不同组别的人口学信息和临床特点等。结果最终共纳入660例急性头晕/眩晕患者。男性多于女性,50~69岁为高发年龄,春季和冬季为高发季节。按病因分组,CVS组共422例,PVS组共238例。CVS组男性(70.1%vs 42.4%,P<0.001)、吸烟(30.3%vs 9.2%,P<0.001)、饮酒(27.3%vs 5.5%,P<0.001)比例,既往高血压(59.7%vs 42.9%,P<0.001)、脂代谢紊乱(18.5%vs 12.2%,P=0.035)、脑血管病(20.9%vs 10.9%,P=0.001)、周围血管病(7.3%vs 1.3%,P=0.001)和心血管病史(5.5%vs 0.8%,P=0.003)发生率高于PVS组。PVS组的平均年龄(60.19±12.77岁vs 57.44±12.73岁,P=0.008)、既往有内耳疾病(5.9%vs 0.5%,P<0.001)的比例高于CVS组。病因诊断方面,CVS组最终诊断后循环梗死256例(60.7%),脑出血87例(20.6%),蛛网膜下腔出血34例(8.1%),前庭性偏头痛13例(3.1%),TIA 13例(3.1%),海绵状血管瘤9例(2.1%),肿瘤8例(1.9%),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1例(0.2%)和多发性硬化1例(0.2%);PVS组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21例(50.8%),梅尼埃病38例(16.0%),前庭神经炎14例(5.9%),突发性聋伴眩晕3例(1.3%),不确定病因为62例(26.1%,排除中枢性病因)。结论神经内科急诊室表现为急性头晕/眩晕患者中,最常见的前庭周围性疾病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最常见的前庭中枢性疾病为后循环梗死,前庭中枢性疾病患者更可能合并有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吸烟、饮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晕 眩晕 前庭疾病 脑血管病
下载PDF
血管性危险因素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季节性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姜睿璇 曹振汤 +3 位作者 陈梅梅 王琰 鞠奕 赵性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9期2310-2315,共6页
目的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发病的季节性特点,同时探讨血管性危险因素与BPPV季节性规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前庭功能检查室数据库中诊断为BPPV、并... 目的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发病的季节性特点,同时探讨血管性危险因素与BPPV季节性规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前庭功能检查室数据库中诊断为BPPV、并进行手法或仪器复位的3886例患者信息,记录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和病史等内容。获取北京市四年来全年气温数据并计算每月平均值。采用χ2检验、非参数检验、Spearman相关系数和logistic回归研究BPPV发病与温度、季节的关系,同时探讨血管性危险因素对BPPV季节性规律的影响。结果BPPV患者中女性更多见(2667例,68.6%),男女比约为1∶2。患者年龄为18~90(55±13)岁。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和冬季(12月至次年2月)BPPV的发病例数依次为1000例(25.7%)、911例(23.4%)、808例(20.8%)和1167例(30.0%)(P=0.027)。BPPV发病高峰在12月份(n=491),9月发病例数最低(n=251)。月度诊断的BPPV例数和平均气温呈负相关(R2=0.317,P<0.001)。相比于无血管性危险因素的患者,合并≥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在春冬季的发病比例更高(OR=1.32,95%CI:1.13~1.53,P<0.001)。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多,春冬季节BPPV发病比例增加(趋势P<0.001)。结论BPPV好发于寒冷季节(春冬季),发病例数与气温呈负相关。相比于无血管性危险因素者,血管性危险因素越多者在春冬季节发病的比例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晕 眩晕 前庭疾病 季节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