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收获机主驾驶座振动强度及其频率结构试验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芬娥 曹新惠 +2 位作者 郭维俊 马国军 何成秀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65,61,共5页
根据小麦联合收获机振源特点,运用DH5922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现场测试新疆-2A型联合收获机主驾驶座地板测点的动力响应,得到了测点不同工况下的垂直振动加速度时程曲线和快速傅里叶变换频谱。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联合收获机任一点的振... 根据小麦联合收获机振源特点,运用DH5922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现场测试新疆-2A型联合收获机主驾驶座地板测点的动力响应,得到了测点不同工况下的垂直振动加速度时程曲线和快速傅里叶变换频谱。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联合收获机任一点的振动强度、频率结构随工况不同而变化。收获机空转、发动机空转、田间作业和公路运输4种工况下测点的振动加速度有效值为0.1591m/s2、0.1087m/s2、0.0938m/s2、0.0704m/s2,振动主频分别为142.6Hz、56.6Hz、36.6Hz、36.6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收获机 振动强度 振动频率
下载PDF
甘蓝生产现状及其机械化收获技术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芬娥 郭维俊 +2 位作者 曹新惠 韩正晟 魏宏安 《中国农机化》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9-82,89,共5页
分析了全国甘蓝生产现状和生产模式,回顾了甘蓝收获机械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甘蓝收获机械的研究进展和试验推广情况,提出了我国甘蓝机械化收获技术发展的基本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是蔬菜生产和出口大国,但蔬菜生产... 分析了全国甘蓝生产现状和生产模式,回顾了甘蓝收获机械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甘蓝收获机械的研究进展和试验推广情况,提出了我国甘蓝机械化收获技术发展的基本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是蔬菜生产和出口大国,但蔬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还相当落后,特别是在甘蓝收获领域还是一片空白。因此,应当把甘蓝收获机械的研发作为突破口,加快结球叶菜类机械化收获进程,全面提升整个蔬菜产业的机械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生产 收获机 机械化
下载PDF
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建民 曹新惠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02年第1期20-21,23,共3页
针对我国旱作农业区的地理和气候特点 ,分析了制约旱作农业生产的各种因素 ,提出了保水、保土、保肥发展旱作农业的对策 ,以及最大限度贮蓄天然降水、减少蒸发和提高降水潜力的对策 。
关键词 机械化 旱作 节水农业 制约因素 对策
下载PDF
美国机械化节水技术见闻与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胡乐鸣 刘绍太 +3 位作者 曹新惠 李洪文 宋建武 张伟洪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4年第1期39-42,共4页
2013年7月27日-8月6日,农业部机械化节水技术考察团一行6人赴美国执行中美科学合作交流项目任务,对美国机械化节水技术应用情况进行考察。在美国农业部的安排下,考察团在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加利福尼亚州弗雷斯诺市周边区域走... 2013年7月27日-8月6日,农业部机械化节水技术考察团一行6人赴美国执行中美科学合作交流项目任务,对美国机械化节水技术应用情况进行考察。在美国农业部的安排下,考察团在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加利福尼亚州弗雷斯诺市周边区域走访和考察了4个研究中心、3个农牧场、1个农机具修造厂、1个水资源保持和利用项目,与相关机构和企业负责人、农场主、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进行了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农业部 节水技术 机械化 加利福尼亚州 合作交流 德克萨斯州 企业负责人 农技推广
下载PDF
线粒体移植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震 曹新惠 王春明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7期1089-1096,共8页
线粒体移植(mitochondrial transplantation)曾指利用显微操作,将分离获得的正常线粒体注射到卵细胞的辅助生殖技术。近年兴起的,将线粒体直接注射到组织器官的受损部位,或注射到血液循环系统,进而发挥治疗作用的技术,同样被称为线粒体... 线粒体移植(mitochondrial transplantation)曾指利用显微操作,将分离获得的正常线粒体注射到卵细胞的辅助生殖技术。近年兴起的,将线粒体直接注射到组织器官的受损部位,或注射到血液循环系统,进而发挥治疗作用的技术,同样被称为线粒体移植。在细胞研究水平,则是直接将线粒体与培养细胞共同孵育。这些技术方法也统称为线粒体疗法。该文系统综述了线粒体移植在心、脑、肝、肾、肺、骨骼肌等多种组织器官损伤模型中,在小鼠、大鼠、兔、猪等多种实验动物模型中的研究成果,以及在心脏病患儿体内的初步临床研究成果;介绍了学界提出的线粒体进入细胞、产生ATP等作用机制,及对此机制的相关质疑;同时介绍了自己课题组关于线粒体移植治疗皮肤急性光损伤和烧伤的研究成果,提出并讨论了线粒体可能不需要进入细胞即可发挥作用的假说。该文提出线粒体移植机制的内化机制和非内化机制概念,为深化线粒体移植机制研究指出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器 线粒体 线粒体移植 线粒体移植疗法 线粒体疗法 缺血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