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粪肠球菌体外根尖生物膜模型的建立及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曹日丹 侯本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3-327,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建立根尖生物膜模型,观察粪肠球菌根尖生物膜模型的形态及结构。方法选取人新鲜拔除的单根离体牙24颗,随机分为8组,每组3颗,浸泡于粪肠球菌ATCC 29212菌悬液中,分别于1、2、7 d建立根尖生物膜模型。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建立根尖生物膜模型,观察粪肠球菌根尖生物膜模型的形态及结构。方法选取人新鲜拔除的单根离体牙24颗,随机分为8组,每组3颗,浸泡于粪肠球菌ATCC 29212菌悬液中,分别于1、2、7 d建立根尖生物膜模型。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生物膜形成过程;使用碘化丙啶(PI)和刀豆球蛋白A异硫氰酸荧光素(ConA-FITC)对生物膜细菌及细胞外基质进行双染色,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电子显微镜(CLSM)观察其形态和结构;计算生物膜覆盖率。结果随时间的增加,根尖样本表面细菌覆盖面积增加,7 d组与1、2 d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 d与2 d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d组形成生物膜结构,其样本表面的覆盖率为17.23%±1.52%,样本表面有大量细菌附着,细菌被细胞外基质包绕,并呈群落分布。生物膜中的细菌被PI染成红色,细胞外基质被ConA-FITC染成绿色,可见多层次的空间结构以及亲水性通道。结论粪肠球菌根尖生物膜于培养7 d时形成完整的生物膜结构,由细菌群落及其周围大量的不定型基质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根尖生物膜 根管治疗后疾病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fimA基因型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中的分布 被引量:3
2
作者 唐路 曹日丹 曾红燕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321-324,共4页
目的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不同fimA基因型在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根管内的分布状况。方法收集因牙周损害导致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43例,开髓揭髓顶后用纸尖采集根管内组织液,提取DNA。采用16SrRNA PCR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 目的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不同fimA基因型在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根管内的分布状况。方法收集因牙周损害导致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43例,开髓揭髓顶后用纸尖采集根管内组织液,提取DNA。采用16SrRNA PCR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并根据各fimA基因型的特异性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不同fimA基因型菌株的分布。结果 16S rRNA PCR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阳性率76.7%。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各基因型在牙龈卟啉单胞菌携带者的检出率分别为:TypeⅠfimA为24.2%;TypeⅠb fimA为27.2%;TypeⅡfimA为75.8%;TypeⅢfimA为9.1%;TypeⅣfimA为48.5%;TypeⅤfimA未检出;同时检测出TypeⅠ和Ⅰb fimA为3.0%;TypeⅡ和ⅣfimA为39.4%;TypeⅠ、Ⅰb和ⅡfimA为21.2%。TypeⅡ和ⅣfimA基因型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结论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根管内牙龈卟啉单胞菌存在fimA基因多态性。TypeⅡ和Ⅳ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株是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根管内的主要定植菌,可能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发生、发展相关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牙龈卟啉单胞菌 FIMA基因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