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歌译者应擅于捕捉原作者的情感——曹明伦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4
1
作者 焦鹏帅 曹明伦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7,共5页
本文就弗罗斯特诗歌在中国的翻译请教翻译家曹明伦教授,在他回顾历史的过程中,从弗罗斯特诗歌翻译个案到翻译研究中的诸多问题,如诗歌翻译中的韵式、复译、翻译研究中的翻译目的、译者身份等,他都阐发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辅以大量切... 本文就弗罗斯特诗歌在中国的翻译请教翻译家曹明伦教授,在他回顾历史的过程中,从弗罗斯特诗歌翻译个案到翻译研究中的诸多问题,如诗歌翻译中的韵式、复译、翻译研究中的翻译目的、译者身份等,他都阐发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辅以大量切身翻译实践,理论与实践相映成趣,为诗歌翻译与翻译研究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罗斯特 曹明伦 诗歌翻译 翻译研究
下载PDF
翻译目的、翻译行为和对外翻译——曹明伦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国月 周领顺 曹明伦 《翻译论坛》 2019年第1期1-9,共9页
赵国月、周领顺:曹老师您好.您能在百忙之中拨冗接受我们的访谈,就翻译相关的话题阐述您的真知灼见,非常感谢.众所周知,您十几年前就提出了翻译中的'文本目的'和'非文本目的'以及'文本行为'和'非文本行为&#... 赵国月、周领顺:曹老师您好.您能在百忙之中拨冗接受我们的访谈,就翻译相关的话题阐述您的真知灼见,非常感谢.众所周知,您十几年前就提出了翻译中的'文本目的'和'非文本目的'以及'文本行为'和'非文本行为'这两组概念。这里您能给我们再介绍一下您提出这两组概念的原始动机与历史背景吗?曹明伦:原始动机?历史背景?其实,这两者是相关的。我当初之所以提出并区分'文本目的'和'非文本目的',就是因为当时的历史背景,就是因为当时译学界出现了一些新的说法,使人们(尤其是高校翻译专业的学生)对翻译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产生了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明伦 翻译活动 文体风格 翻译行为 翻译出版 翻译目的 对外翻译
原文传递
揭开“纯语言”的神学面纱——重读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 被引量:18
3
作者 曹明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86,共8页
在《译者的任务》一文中,本雅明对完成翻译任务的论述交织着科学和神学两种不同的视角。科学的视角是:译者必须有能力把源语中的象征变成被象征,然后用目标语把被象征还原为象征。神学的视角是:译者必须有能力从源语进入"纯语言&qu... 在《译者的任务》一文中,本雅明对完成翻译任务的论述交织着科学和神学两种不同的视角。科学的视角是:译者必须有能力把源语中的象征变成被象征,然后用目标语把被象征还原为象征。神学的视角是:译者必须有能力从源语进入"纯语言"的境界,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去释放被另一种语言的咒符困住的"纯语言",从而让"纯语言"通过译作折射出原作。由于中西文化裂差,他的神学表述令许多中国学者感到神秘而晦涩,然而其科学表述使我们有可能揭开罩在"纯语言"上的那层神学面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译者的任务 象征 被象征 纯语言 巴别塔 西方译学传统
下载PDF
翻译中失去的到底是什么?——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出处之考辨及其语境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曹明伦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71,共7页
《探源》一文并未探到"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这句"引语"的源头,本文质疑这句"名言"之由来并考证其出处,证明此"引语"不见于弗罗斯特生前公开发表以及后人搜集编纂出版的... 《探源》一文并未探到"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这句"引语"的源头,本文质疑这句"名言"之由来并考证其出处,证明此"引语"不见于弗罗斯特生前公开发表以及后人搜集编纂出版的任何诗体和散文体作品,呈现弗罗斯特关于"译诗会有所失"之论述的原文原貌并结合其所在语境分析这段原文,商榷"诗乃翻译中失去的东西"这句汉语译文,呼吁翻译理论工作者用更加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对待学术引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罗斯特名言 引语出处 语境 学术引征
下载PDF
Translation Studies在中国的名与实——兼谈翻译学的学科范围和界线问题 被引量:24
5
作者 曹明伦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共6页
Translation Studies在当今中国学界名实不符,名实不符造成学科概念混淆,学科概念混淆造成学术理路混乱,学术理路混乱造成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关系失调。二者关系之失调致使翻译实践常失去规矩方圆,翻译理论多流于清谈空论,所谓翻译研究... Translation Studies在当今中国学界名实不符,名实不符造成学科概念混淆,学科概念混淆造成学术理路混乱,学术理路混乱造成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关系失调。二者关系之失调致使翻译实践常失去规矩方圆,翻译理论多流于清谈空论,所谓翻译研究成了一方谁都可以在里边建构理论的无界限领地。针对这种现状,本文辨析了均用Translation Studies为其能指的译介学和翻译学之差异,指出了两个学科学科概念混淆的原因,明确了译介学和翻译学各自的学科概念,并呼吁翻译学应划定学科范围,保持学科特点,恢复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学 译介学 翻译研究 名与实 学科范围 理论与实践
下载PDF
“翻译研究也需要翻译”——再谈西方翻译理论引介过程中的误读误译问题 被引量:8
6
作者 曹明伦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7-74,共8页
在我国引介和借鉴西方翻译理论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笔者曾指出过的误读误译西方翻译学者学术观点的问题。本文用几个流传甚广且影响极大的典型实例再次揭示这种误读误译现象,指出研究国外翻译理论需要正确的理解,引介和借鉴国外翻译理... 在我国引介和借鉴西方翻译理论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笔者曾指出过的误读误译西方翻译学者学术观点的问题。本文用几个流传甚广且影响极大的典型实例再次揭示这种误读误译现象,指出研究国外翻译理论需要正确的理解,引介和借鉴国外翻译理论也需要正确的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西方翻译理论 引介 误译 误读
下载PDF
翻译中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汉译疑难探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曹明伦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9-85,共7页
指出莎翁十四行诗援经引典、据事类义、由此述彼的特点,强调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解读和翻译中的重要性,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汉语译本中一些长期困扰中国读者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探究和解析。
关键词 莎诗汉译 历史语境 文化语境 疑难解析
下载PDF
伊丽莎白时代的三大十四行诗集 被引量:4
8
作者 曹明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2-100,共9页
回顾十四行诗的起源和历史,简述十四行组诗的特点和传统,分析英国伊丽莎白时代三大十四行诗集(锡德尼的《爱星者与星》、斯宾塞的《小爱神》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的文学品质和艺术成就。任何民族成熟的诗歌都有其严谨的格律,用中... 回顾十四行诗的起源和历史,简述十四行组诗的特点和传统,分析英国伊丽莎白时代三大十四行诗集(锡德尼的《爱星者与星》、斯宾塞的《小爱神》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的文学品质和艺术成就。任何民族成熟的诗歌都有其严谨的格律,用中文翻译英语十四行诗也应该保留原诗的格律和韵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诗 十四行组诗 伊丽莎白时代 爱星者与星 小爱神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中译文韵式
下载PDF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引介过程中的误读倾向 被引量:16
9
作者 曹明伦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共6页
在我国引介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误读西方学者观点、翻译学关键术语以及书名和标题的倾向。本文指出并描述了这种倾向,呼吁国内翻译界予以必要的重视,以期在借鉴国外翻译理论时尽量避免以讹传讹。
关键词 引介 误读 借鉴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下载PDF
英语定语从句译法补遗之补遗 被引量:11
10
作者 曹明伦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83-86,91,共5页
本文是对作者发表在《中国翻译》2001年第5期的旧作《英语定语从句译法补遗》一文的补充。在长期的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中,作者把英语定语从句(关系从句)归纳成了5类情况,本文在分析这5类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翻译原则,介绍了若干行... 本文是对作者发表在《中国翻译》2001年第5期的旧作《英语定语从句译法补遗》一文的补充。在长期的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中,作者把英语定语从句(关系从句)归纳成了5类情况,本文在分析这5类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翻译原则,介绍了若干行之有效的基本译法,以回答学生和读者就英语定语从句之汉译提出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定语从句 翻译原则 基本译法
下载PDF
英美文学作品中圣经引文的汉译问题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明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4-121,共8页
用现代汉语翻译英美文学作品,对其中引自英语《圣经》的文字,中译文应该与英语《圣经》原文的内容和风格保持一致,而不应该仅拘泥于某个权威中译本,如教会印发的"和合本"。英语《圣经》语言与现代英语有天然的亲缘性和兼容性... 用现代汉语翻译英美文学作品,对其中引自英语《圣经》的文字,中译文应该与英语《圣经》原文的内容和风格保持一致,而不应该仅拘泥于某个权威中译本,如教会印发的"和合本"。英语《圣经》语言与现代英语有天然的亲缘性和兼容性,援入英美文学作品显得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而中文"和合本"《圣经》的语言与现代汉语的兼容性不高,许多字句都难与英美文学作品现代翻译的语言风格契合。《圣经》有不同的英语版和中文版,要求读者或译者仅遵从一个版本,即便是具有权威性的版本,都是脱离了语言文学实际情况的不合理要求,不过中文"和合本"《圣经》仍值得文学译者参考或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 圣经引文 英语《圣经》 “和合本”《圣经》 汉译
下载PDF
约而意显 文而不越——重读支谦《法句经序》 被引量:8
12
作者 曹明伦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2-125,共4页
《法句经序》是我国第一篇文本尚存的翻译理论文章,但国内学者在阐释该序时,通常都低估了这篇译序的理论价值。在重读《法句经序》后提出,该序至少还有三重意义值得强调。该序表明我国译者在公元三世纪初期就已经自觉地开始了翻译研究;... 《法句经序》是我国第一篇文本尚存的翻译理论文章,但国内学者在阐释该序时,通常都低估了这篇译序的理论价值。在重读《法句经序》后提出,该序至少还有三重意义值得强调。该序表明我国译者在公元三世纪初期就已经自觉地开始了翻译研究;该序触及了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即后来纽马克所说的“翻译理论的核心是翻译问题”,而“翻译的主要问题从来就是直译意译的问题”;该序说明直译意译从来都是共生共存、互补互彰的。《法句经序》所蕴含的理论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谦 《法句经序》 翻译理论 直译意译 互补互彰
下载PDF
中国当代译论对佛教典籍的失察和误读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明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60,共8页
用典型实例揭示当今中国翻译界在理论建构和学科建设过程中对中国佛教典籍的失察和误读问题(如真伪莫辨、引征不确、断章取义、望文生义等等),剖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指出这种现象对中国当代翻译理论建构的危害,呼吁中国翻译理论工作... 用典型实例揭示当今中国翻译界在理论建构和学科建设过程中对中国佛教典籍的失察和误读问题(如真伪莫辨、引征不确、断章取义、望文生义等等),剖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指出这种现象对中国当代翻译理论建构的危害,呼吁中国翻译理论工作者以更加严肃认真的态度建构中国翻译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译论 佛教典籍 失察 误读
下载PDF
中国译学研究须加强逻辑思维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明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74,共10页
在当今中国译学界,不少理论书籍和文章中都存在着概念模糊、词语歧义、类属不辨、自相矛盾、以偏概全、妄下结论等逻辑谬误:如"意义不确定""文学作品=诗""自译=自残""翻译=改写"等等。这些存... 在当今中国译学界,不少理论书籍和文章中都存在着概念模糊、词语歧义、类属不辨、自相矛盾、以偏概全、妄下结论等逻辑谬误:如"意义不确定""文学作品=诗""自译=自残""翻译=改写"等等。这些存在逻辑谬误的论断在当今翻译学界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对广大学养尚浅、判断力不足的青年学子造成了误导。事实上,运用逻辑思维加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所谓的"意义不确定"是个可自证其伪的判断,"文学作品=诗"是属种不辨的划分,"自译=自残"属于错误类比,"翻译=改写"则是个因过度概括而导致的伪命题。由此可见,中国译学界需要重视和加强逻辑思维,青年学子读书不可尽信书中之言,而应该运用逻辑思维,仔细推敲,用心思量,辨伪求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逻辑思维 逻辑谬误
下载PDF
文本目的——译者的翻译目的——兼评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和意大利谚语“翻译即叛逆” 被引量:39
15
作者 曹明伦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5,共5页
首次在译学界提出了文本目的和非文本目的这对概念,首次区分了翻译的文本行为和非文本行为,批评了德国功能派理论对这两对概念的混淆,分析了意大利谚语“翻译者即叛逆者”的寓意,指出翻译之文本行为乃译者的基本行为,翻译之文本目的乃... 首次在译学界提出了文本目的和非文本目的这对概念,首次区分了翻译的文本行为和非文本行为,批评了德国功能派理论对这两对概念的混淆,分析了意大利谚语“翻译者即叛逆者”的寓意,指出翻译之文本行为乃译者的基本行为,翻译之文本目的乃译者的根本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目的 非文本目的 文本行为 非文本行为 目的论
下载PDF
“语言游戏”的规则和技巧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明伦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11-112,共2页
The Rules and Skills of Language-Game。首先,language-game这个术语是德国语言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提出来的。其实我们人类每天的交流、我们的学术活动,都在进行着一场场语言游戏。但是近几年,不管是哪个学科,名词越来越新,理论越来越... The Rules and Skills of Language-Game。首先,language-game这个术语是德国语言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提出来的。其实我们人类每天的交流、我们的学术活动,都在进行着一场场语言游戏。但是近几年,不管是哪个学科,名词越来越新,理论越来越玄。一位学者就曾用了'玄空怪涩'来形容21世纪的理论建构。最近,英国学者苏珊.巴斯奈特甚至撰文倡议停止术语的讨论和争论。为什么呢?其实这是一种消极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游戏 意思 别无他物 延异
下载PDF
从教学视角看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被引量:33
17
作者 曹明伦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8,共8页
从教学视角回顾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文化转向的前因后果,探讨了翻译的根本属性,重新厘定了翻译的定义,明确了翻译是翻译学的研究对象。翻译学是研究翻译的一门科学,翻译理论是翻译学最主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 从教学视角回顾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文化转向的前因后果,探讨了翻译的根本属性,重新厘定了翻译的定义,明确了翻译是翻译学的研究对象。翻译学是研究翻译的一门科学,翻译理论是翻译学最主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一种“互构互补互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教学 理论与实践 翻译学 文化转向
下载PDF
弗罗斯特若干诗集书名的翻译
18
作者 曹明伦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9期5-7,共3页
本文指出了国内出版物 (尤其是一些工具书和高校教材 )对弗罗斯特若干诗集书名的翻译极不统一、甚至“题不对文”的现象 ,简单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较为贴切的中文译名。
关键词 弗罗斯特 诗集 书名 翻译 中文译名 篇名翻译
下载PDF
某特种运输车辆液压冷却系统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明伦 王显会 《流体传动与控制》 2010年第5期33-34,36,共3页
分析了某特种运输车辆液压冷却系统工作原理,建立了其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研究得到了压力补偿溢流阀面积梯度变化时系统主导极点轨迹图,和发动机转速或外负载变化时流量阀流量阶跃响应曲线,认为选取液压元件仅进行静态参数匹配... 分析了某特种运输车辆液压冷却系统工作原理,建立了其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研究得到了压力补偿溢流阀面积梯度变化时系统主导极点轨迹图,和发动机转速或外负载变化时流量阀流量阶跃响应曲线,认为选取液压元件仅进行静态参数匹配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动态特性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运输车辆 液压冷却系统 三通流量阀 仿真
下载PDF
《莎士比亚爱情诗集》中译本序言
20
作者 曹明伦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 2021年第2期88-91,共4页
正如司各特(Walter Scott,1771-1832)在以历史小说家著称之前就已经是著名诗人一样,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在以剧作家闻名之前也早已蜚声英国诗坛。在伊丽莎白时代,知识界和普通读者都更多地把他看作诗人。
关键词 司各特 伊丽莎白时代 莎士比亚 普通读者 译本序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