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化螟抗药性监测和对三唑磷抗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62
1
作者 曹明章 沈晋良 +3 位作者 张金振 吕梅 刘晓宇 周威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3-79,共7页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 2 0 0 1~ 2 0 0 2年浙、苏、皖、赣等 4省水稻二化螟 4龄幼虫对氟虫腈、阿维菌素、三唑磷及杀虫单等的抗性 ;用三唑磷高抗种群经室内筛选纯化后与室内敏感种群进行正反交、回交 ,对三唑磷抗性进行了初步遗传分析。结...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 2 0 0 1~ 2 0 0 2年浙、苏、皖、赣等 4省水稻二化螟 4龄幼虫对氟虫腈、阿维菌素、三唑磷及杀虫单等的抗性 ;用三唑磷高抗种群经室内筛选纯化后与室内敏感种群进行正反交、回交 ,对三唑磷抗性进行了初步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1)通过对 4省 7个种群的检测 ,发现浙江瑞安种群对氟虫腈有低水平抗性 (抗性倍数为 6 .5倍 ) ,其他种群虽存在敏感度差异 (1.0~ 1.6倍 ) ,但均属敏感范围 ;(2 )浙、苏、皖三省 6个不同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敏感度变化小于 2 .3倍 ,未检测到明显抗药性 ;(3) 4省 10个种群对三唑磷敏感度变化很大 (LD50 值为有效成分 0 .0 0 5 2~ 1.0 114 μg/头 ) ,其中瑞安种群具有高水平抗性 (16 3.1倍 ) ,温州种群为中等水平抗性 (18.2倍 ) ,常熟、锡山和金坛 3种群为低水平抗性 (6 .7~ 9.7倍 ) ,新洋农场、楚州、连云港、宜丰和太湖 5种群为敏感 (0 .8~ 2 .9倍 ) ;(4 ) 4省 9个种群对杀虫单均有不同程度抗药性 ,瑞安和宜丰种群达高水平抗性 (113.7和 5 7.6倍 ) ,温州、常熟、金坛和太湖 4种群为中等水平抗性 (11.0~ 2 9.7倍 ) ,新洋农场和锡山种群为低水平抗性 (6 .7和 7.5倍 ) ,灌云种群抗性最低 ,为 3.7倍 ;(5 )瑞安种群对三唑磷抗性属单个主基因控制的不完全显性性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抗药性 氟虫晴 三唑磷 杀虫单 阿维菌素 遗传
下载PDF
2002年江苏省二化螟抗药性检测及治理 被引量:10
2
作者 曹明章 沈晋良 +3 位作者 张绍明 周威君 张金振 吕梅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37,共4页
20 0 2年应用点滴法普查了江苏常熟、锡山、武进、句容、姜堰、高邮、楚州、宿豫、灌云及连云港 10县 (市 ) 12个二化螟种群 4龄幼虫对 4种 (类 )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 ,供试种群对沙蚕毒素类农药杀虫单已普遍产生抗性 ,且苏南种群... 20 0 2年应用点滴法普查了江苏常熟、锡山、武进、句容、姜堰、高邮、楚州、宿豫、灌云及连云港 10县 (市 ) 12个二化螟种群 4龄幼虫对 4种 (类 )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 ,供试种群对沙蚕毒素类农药杀虫单已普遍产生抗性 ,且苏南种群的抗性水平高于苏北 ,常熟为最高 ( 16倍 ) ;对有机磷类农药三唑磷苏南地区种群为低水平抗性 ,其他地区均属敏感水平。目前二化螟供试种群对苯基吡唑类农药氟虫腈和抗生素类农药阿维菌素未产生抗药性。本文还对二化螟抗性治理对策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点滴法 二化螟 抗药性 治理
下载PDF
惠州市稻纵卷叶螟对7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4
3
作者 曹明章 刘凤沂 +7 位作者 邱建友 文伯健 李惠陵 张燕雄 孔建 李华 黄丽聪 王国忠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0-222,共3页
为了解稻纵卷叶螟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指导科学用药,2009年采用点滴法测定了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等7种杀虫剂对惠州市田间采集的稻纵卷叶螟5龄幼虫的触杀毒力。结果表明:在所测药剂中,稻纵卷叶... 为了解稻纵卷叶螟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指导科学用药,2009年采用点滴法测定了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等7种杀虫剂对惠州市田间采集的稻纵卷叶螟5龄幼虫的触杀毒力。结果表明:在所测药剂中,稻纵卷叶螟对甲维盐的敏感性最高(LD50值为0.00010μg/头),对杀虫单的敏感性最低(LD50值为9.3703μg/头);各药剂按相对毒力从高到低依次为甲维盐(6044,括号内数字为相对毒力指数,以下相同)、阿维菌素(335.8)、氯虫苯甲酰胺(177.8)、丁烯氟虫腈(29.8)、丙溴磷(1.3)、毒死蜱(1)、杀虫单(0.06)。根据试验结果,对这7种药剂在稻纵卷叶螟上的敏感性状况和田间合理使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杀虫剂 敏感性 阿维菌素 氯虫苯甲酰胺 毒死蜱 杀虫单
下载PDF
二化螟对杀虫单抗性现实遗传力与遗传方式 被引量:7
4
作者 曹明章 沈晋良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7-452,共6页
以2001年田间采集的温州二化螟为起始种群,在室内饲养24代期间,用点滴法处理4龄幼虫进行杀虫单筛选19代,得到抗性品系wZ-R;与敏感基线相比,WZ-R品系对杀虫单抗性达774.5倍,比筛选前上升25.0倍;根据前期连续6代(F3~F8)筛选估计的抗性现... 以2001年田间采集的温州二化螟为起始种群,在室内饲养24代期间,用点滴法处理4龄幼虫进行杀虫单筛选19代,得到抗性品系wZ-R;与敏感基线相比,WZ-R品系对杀虫单抗性达774.5倍,比筛选前上升25.0倍;根据前期连续6代(F3~F8)筛选估计的抗性现实遗传力(h2,0.230)显著低于根据后期连续5代(F19~F23)筛选的h2(1.205),而中间不连续筛选(F9~F18,10代中有4代未筛选)的h2最小(0.024).用毒力回归线法对WZ-R品系进行抗性遗传分析表明,杀虫单抗性为不完全显性(正反交显性度分别为0.56和0.63)、常染色体遗传,抗性不属于单个主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抗性 现实遗传力 遗传 杀虫单
下载PDF
杀虫剂抑食肼对几种害虫的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曹明章 倪珏萍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3-45,共3页
本文报道了抑食肼在室内及温室盆栽条件下,对二化螟、菜青虫、粘虫等的药效试验结果,并与杀虫双等药剂进行了对比,说明该药剂对三种害虫均有较高效果,并具有独特的杀虫机制。
关键词 昆虫生长 杀虫剂 抑食肼 药效试验
下载PDF
双酰肼类蜕皮促进剂对水稻二化螟的触杀与内吸作用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曹明章 沈晋良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35-36,共2页
采用点滴法和盆栽土壤处理法分别测定了双酰肼类杀虫剂虫酰肼、JS118和抑食肼(RH5849)对二化螟的触杀与内吸作用 ,并与氟虫腈和杀虫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虫酰肼和JS118对二化螟 4龄幼虫的触杀毒力相当 ,LD5 0 分别为 0 .0 2 52、0 .... 采用点滴法和盆栽土壤处理法分别测定了双酰肼类杀虫剂虫酰肼、JS118和抑食肼(RH5849)对二化螟的触杀与内吸作用 ,并与氟虫腈和杀虫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虫酰肼和JS118对二化螟 4龄幼虫的触杀毒力相当 ,LD5 0 分别为 0 .0 2 52、0 .0 3 10 μg/头 ,约是氟虫腈的十分之一、杀虫单的 11~ 13倍 ;抑食肼的触杀毒力 (LD5 0 为 0 .2 72 0 μg/头 )约是虫酰肼和JS118的十分之一。然而 ,抑食肼 2 0、40 ga .i ./667m2 处理盆栽土壤后 3、7d ,对二化螟、蚁螟的内吸杀虫效果分别达 66.9%~ 89.0 %和 84.4%~ 96.7% ,与氟虫腈 (2 ga .i./667m2 )、杀虫单 (40 ga .i ./667m2 )接近或相当 ,而虫酰肼和JS118(5、10ga .i ./667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酰肼 蜕皮促进剂 水稻 二化螟 触杀作用 内吸作用 水稻 杀虫剂
下载PDF
适于草坪斜纹夜蛾防治的绿色农药室内筛选 被引量:1
7
作者 曹明章 朱卫锋 李存焕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1-464,共4页
为了筛选适于草坪害虫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防治的绿色农药,采用浸叶法测定比较了5个不同化学类别共20种绿色杀虫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室内活性。结果表明,7种常用农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杀虫效果不及常规有机磷农药毒死蜱,而2... 为了筛选适于草坪害虫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防治的绿色农药,采用浸叶法测定比较了5个不同化学类别共20种绿色杀虫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室内活性。结果表明,7种常用农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杀虫效果不及常规有机磷农药毒死蜱,而2种新型拟除虫菊酯四氟醚菊酯和四氟苯菊酯的杀虫效果相当或优于毒死蜱;苯甲酰脲类药剂虱螨脲、氟啶脲和氟铃脲,双酰肼类虫酰肼,杂环类茚虫威和虫螨腈,以及生物源类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7种药剂对斜纹夜蛾的活性高,均符合绿色无公害农药的基本要求,是值得进一步试验开发用于草坪斜纹夜蛾等夜蛾类害虫防治的候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除虫菊酯 毒死蜱 昆虫生长调节剂 杂环杀虫剂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下载PDF
测定增效醚对酯酶封闭作用的新方法
8
作者 曹明章 《世界农药》 CAS 2009年第4期23-25,共3页
害虫种群遗传变化导致的抗性可能会致使以前有用的农药不再有理想的防治效果。杀虫剂抗性水平和抗性发展速率与杀虫剂的化学特性、害虫的遗传和生物学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包括:杀虫剂的用量和使用频率;杀虫剂作用机理;单基因抗性还是... 害虫种群遗传变化导致的抗性可能会致使以前有用的农药不再有理想的防治效果。杀虫剂抗性水平和抗性发展速率与杀虫剂的化学特性、害虫的遗传和生物学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包括:杀虫剂的用量和使用频率;杀虫剂作用机理;单基因抗性还是多基因抗性;昆虫种群的内在遗传变异水平、生活史和生态学。例如,害虫世代周期短和能产生大量后代有利于抗药性的迅速发展和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作用 增效醚 抗性发展 酯酶 测定 害虫种群 遗传变化 抗性水平
下载PDF
褐飞虱对氟虫腈和新烟碱类药剂的抗性动态变化 被引量:26
9
作者 刘叙杆 赵兴华 +6 位作者 王彦华 韦锦捷 沈晋良 孔健 曹明章 周威君 罗才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80,共8页
于2006-2008年采用稻茎浸渍法监测了我国主要水稻种植区大田褐飞虱种群对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氟虫腈)、新烟碱类及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噻嗪酮)的抗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8年褐飞虱对氟虫腈的抗性水平随其迁飞途径而出现急剧上升态... 于2006-2008年采用稻茎浸渍法监测了我国主要水稻种植区大田褐飞虱种群对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氟虫腈)、新烟碱类及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噻嗪酮)的抗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8年褐飞虱对氟虫腈的抗性水平随其迁飞途径而出现急剧上升态势,其中,从我国南方稻区迁入长江中下游流域等6省10地种群和回迁至广东韶山、深圳两种群对氟虫腈抗性分别上升至中等水平抗性(15.0~32.5倍)和高水平抗性(66.9~73.7倍),明显高于2006年5省6地(2.6~5.8倍)和2007年9省11地(3.2~8.4倍)大田褐飞虱种群的抗性水平。上述结果预示2009年、2010年两年在全国稻区可能暴发褐飞虱对氟虫腈更高水平的抗性。自从2005年10-11月褐飞虱对新烟碱类的吡虫啉产生极高水平抗性(277~811倍)以来,近3年来抗性虽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仍处于高水平-极高水平抗性阶段,其中,2008年我国8省13地褐飞虱种群的抗性仍高达210.1~381.7倍。褐飞虱对其他的新烟碱类药剂噻虫嗪、烯啶虫胺和呋虫胺的抗性水平分别为2.0~15.8、0.7~4.8和0.6~2.8倍。褐飞虱对噻嗪酮为敏感到中等水平抗性(3.0~11.9倍)。近几年来大量、广泛使用氟虫腈防治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两类迁飞性害虫是褐飞虱对其暴发抗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及时制定全国范围防治两类迁飞性害虫的交替轮换用药抗性治理对策方案,才能延缓褐飞虱抗性的再次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杀虫剂 抗药性监测 抗药性治理
下载PDF
酶抑制法快速检测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6
10
作者 刘永杰 张金振 +1 位作者 曹明章 沈晋良 《现代农药》 CAS 2004年第2期25-27,42,共4页
简述了目前我国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酶抑制法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了酶抑制法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酶抑制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及低成本等优点,正越来越多地进入蔬菜、瓜果、茶叶等生产基地、销售市场及监督部门,已成为... 简述了目前我国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酶抑制法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了酶抑制法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酶抑制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及低成本等优点,正越来越多地进入蔬菜、瓜果、茶叶等生产基地、销售市场及监督部门,已成为我国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主流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抑制法 农产品 农药残留 杀虫剂 杀菌剂 酶传感器 比色法
下载PDF
烯唑醇种衣剂对小麦出苗及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严兴祥 钟发奎 +1 位作者 曹明章 刁亚梅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6-17,共2页
自制1%烯唑醇种衣剂(含CS成膜剂)比可湿粉更能有效地发挥烯唑醇的生长调节活性,当以0.05~0.15g有效成分/kg小麦种子处理时,使小麦苗长抑制33.7%~51.09%,但同时明显影响出苗率,比CK降低15.0%... 自制1%烯唑醇种衣剂(含CS成膜剂)比可湿粉更能有效地发挥烯唑醇的生长调节活性,当以0.05~0.15g有效成分/kg小麦种子处理时,使小麦苗长抑制33.7%~51.09%,但同时明显影响出苗率,比CK降低15.0%~4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唑醇 出苗期 种衣剂 小麦 杀菌 生长调节
下载PDF
渗透剂氮酮对几种有机磷农药的增效作用试验初报
12
作者 曹明章 李述纯 戴义波 《江苏农药》 1996年第1期21-23,共3页
氮酮(全称'月桂氮草酮')是一种高效透皮促进剂,其促透效果是二甲亚砜的65倍。近年来国内不少厂家将其用在农药制剂中,以达到渗透增效、降低用药量及防治抗性害虫等目的。但至今未见有关其增效作用的试验报道。作者现将氮酮对棉... 氮酮(全称'月桂氮草酮')是一种高效透皮促进剂,其促透效果是二甲亚砜的65倍。近年来国内不少厂家将其用在农药制剂中,以达到渗透增效、降低用药量及防治抗性害虫等目的。但至今未见有关其增效作用的试验报道。作者现将氮酮对棉红蜘蛛的室内增效试验结果报道于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剂 氮酮 有机磷农药 棉红蜘蛛 田间试验
下载PDF
11%阿维菌素·三氟苯嘧啶悬浮剂防治广东稻区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药效试验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广泽 黄柯程 +2 位作者 朱卫锋 张胜超 曹明章 《世界农药》 CAS 2021年第8期26-32,共7页
2015年-2016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11%阿维菌素·三氟苯嘧啶悬浮剂(SC)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1%阿维菌素·三氟苯嘧啶SC能有效控制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为害,其在有效成分用量为16.5~33 g/hm^(2)时,药后... 2015年-2016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11%阿维菌素·三氟苯嘧啶悬浮剂(SC)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1%阿维菌素·三氟苯嘧啶SC能有效控制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为害,其在有效成分用量为16.5~33 g/hm^(2)时,药后1~30 d对稻飞虱防治效果为88.14%~96.23%,药后14 d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为76.28%~87.79%,其对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均优于1.8%阿维菌素EC有效成分用量9 g/hm^(2),对稻纵卷叶螟的效果显著优于10%三氟苯嘧啶SC有效成分用量25 g/hm^(2)和25%吡蚜酮WP有效成分用量90 g/hm^(2)的效果。11%阿维菌素·三氟苯嘧啶SC不仅对稻飞虱高效、持效期长达30 d,还可有效兼防田间发生初期的稻纵卷叶螟。建议在水稻分蘖至孕穗期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做好监测预报的基础上,根据田间害虫发生情况,推荐11%阿维菌素·三氟苯嘧啶SC有效成分用量24.75~33 g/hm^(2)喷雾施用1次来防治这两种害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氟苯嘧啶 阿维菌素 稻飞虱 稻纵卷叶螟 防治效果
下载PDF
连云港市水稻二化螟抗药性监测
14
作者 李馨宇 沈晋良 +3 位作者 曹明章 任立凯 孙传祥 何月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4-237,共4页
2002~2003年用点滴法检测了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二化螟种群4龄幼虫对多种(类)药剂的抗性.结果表明,该地区二化螟对沙蚕毒素类如杀虫单的抗性水平由敏感度下降阶段向低水平抗性发展;对有机磷类如三唑磷、丙溴磷、二嗪磷等均属敏感;对苯基... 2002~2003年用点滴法检测了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二化螟种群4龄幼虫对多种(类)药剂的抗性.结果表明,该地区二化螟对沙蚕毒素类如杀虫单的抗性水平由敏感度下降阶段向低水平抗性发展;对有机磷类如三唑磷、丙溴磷、二嗪磷等均属敏感;对苯基吡唑类的氟虫腈和抗生素类的阿维菌素也属敏感.该地区二化螟种群的抗性水平低于苏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杀虫剂 抗药性
下载PDF
不同砧木及嫁接方法对有刺黄龙果嫁接育苗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宁宁 杨器 +4 位作者 叶小滢 谢芳芳 李广泽 曹明章 秦永华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85,共6页
为改善有刺黄龙果在引种地区的生长势,提高其抗逆性,探讨不同砧木和嫁接方法对有刺黄龙果嫁接育苗的影响,采用14种砧木和6种嫁接方法进行嫁接试验,比较嫁接苗愈合情况、成活率、出芽率和生长势,以筛选适宜有刺黄龙果的砧木和嫁接方法。... 为改善有刺黄龙果在引种地区的生长势,提高其抗逆性,探讨不同砧木和嫁接方法对有刺黄龙果嫁接育苗的影响,采用14种砧木和6种嫁接方法进行嫁接试验,比较嫁接苗愈合情况、成活率、出芽率和生长势,以筛选适宜有刺黄龙果的砧木和嫁接方法。结果表明,不同砧木和嫁接方法对有刺黄龙果的成活率、出芽率和新芽长势有显著影响。嫁接30 d时,芽接、楔接、套接和平接法的愈合率显著高于插接和靠接法。嫁接45 d时,平接、靠接和楔接法的出芽率较高,分别是76.7%、76.7%和66.7%。嫁接苗田间定植2个月时,平接、靠接和楔接法嫁接苗长势较快。其中楔接法嫁接效率高,适合工厂化批量嫁接。白肉品种无刺黄龙和红肉品种金都1号、P450(富贵红)是有刺黄龙果嫁接的优良砧木,嫁接2个月时出芽率分别为86.7%、90.0%和86.7%,且新芽高度和宽度均大于其他砧木。说明适宜有刺黄龙果规模化嫁接育苗的嫁接方法是楔接法,砧木是金都1号、富贵红和无刺黄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刺黄龙果 嫁接育苗 嫁接方法 砧木 成活率
下载PDF
2种种衣剂对水稻和克氏原螯虾的安全性、恶苗病防效及残留动态研究
16
作者 陈晓枫 齐素贞 +2 位作者 陈灯 胡琦娟 曹明章 《现代农药》 CAS 2021年第6期47-52,共6页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全程(25%噻虫嗪·精甲霜灵·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润苗(11%咯菌腈·精甲霜灵·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对水稻种子的安全性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评价了其对恶苗病的防效、田间残留情况和对克氏原螯虾的毒性...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全程(25%噻虫嗪·精甲霜灵·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润苗(11%咯菌腈·精甲霜灵·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对水稻种子的安全性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评价了其对恶苗病的防效、田间残留情况和对克氏原螯虾的毒性。结果表明,全程和润苗在200~800 g/100 kg种子处理范围内,对包衣处理的水稻发芽率无显著影响;全程400~800 g/100 kg种子、润苗200~800 g/100 kg种子处理剂量对恶苗病的防效可超过90%;各有效成分在水稻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浓度很低,且随水稻生长而迅速降解;此外,全程和润苗对克氏原螯虾急性毒性均为低毒,二者的96 h-LC_(50)值分别为13.71和12.95 mg/L。综合考虑其药效、残留水平及对克氏原螯虾的毒性,全程和润苗在稻虾复合养殖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衣剂 水稻 克氏原螯虾 安全性 药效 残留动态 急性毒性
下载PDF
生物源农药防治草坪蛴螬效果研究1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存焕 郭静怡 +5 位作者 张心 农向群 曹明章 李广泽 孔建 刘志刚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0-33,共4页
红脚绿丽金龟子(Anomala cupripes Hope)幼虫蛴螬是高尔夫草坪的主要地下害虫,其为害直接影响球场草坪质量以及运动性能.目前高尔夫球场防治草坪蛴螬一般多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本实验选用5%氟氯氰菊酯乳油... 红脚绿丽金龟子(Anomala cupripes Hope)幼虫蛴螬是高尔夫草坪的主要地下害虫,其为害直接影响球场草坪质量以及运动性能.目前高尔夫球场防治草坪蛴螬一般多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本实验选用5%氟氯氰菊酯乳油、3%甲氨基阿维菌素悬浮剂、25%七氟菊酯-啶虫脒微乳3种生物源无公害农药和常用化学农药30%毒死蜱水乳剂,在深圳市3间高尔夫球场进行了小区和大区试验.结果表明,4种农药都可以有效防治草坪蛴螬.其中,5%氟氯氰菊酯乳油的及时防效最好,小区试验虫口平均减退率达到74.7%,防治效果为80.3%,开发和应用价值高;25%七氟菊酯-啶虫脒微乳剂和3%甲氨基阿维菌素悬浮剂的杀虫效果与常用化学农药30%毒死蜱水乳剂接近,可以在防治草坪蛴螬时替代化学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 蛴螬 生物源农药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吡虫啉与氯氰菊酯混配的联合毒力及田间药效 被引量:6
18
作者 曹明章 王阿国 孙玉梅 《现代农药》 CAS 2002年第3期13-15,共3页
测定了吡虫啉与氯氰菊酯混配对蚕豆蚜和菜青虫的联合毒力,并对两药的混剂进行了防治菜蚜和菜青虫的盆栽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与氯氰菊按一定比例混配,对蚕豆蚜和菜青虫的联合作用分别为增效和相加,其毒系数分别为252和11... 测定了吡虫啉与氯氰菊酯混配对蚕豆蚜和菜青虫的联合毒力,并对两药的混剂进行了防治菜蚜和菜青虫的盆栽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与氯氰菊按一定比例混配,对蚕豆蚜和菜青虫的联合作用分别为增效和相加,其毒系数分别为252和112;混剂5%吡·氯乳油18.75~37.5ga.i./hm^2盆载和田间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蚜虫效果与5%吡虫啉乳油15ga.i./hm^2相当,田间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与10%氯氰菊酯乳油30ga.i./hm^2相当,杀虫谱比单剂更广,有利于省工省本保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毒力 田间药效 混配 吡虫啉 氯氰菊酯 菜蚜 菜青虫 杀虫剂
下载PDF
氟虫腈对四种贮粮害虫的杀虫效果:贮粮种类、剂量、接触时间、相对湿度和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明章 《世界农药》 CAS 2010年第6期36-39,45,共5页
氟虫腈是一种大田作物中常用的吡唑类杀虫剂,此类杀虫剂系昆虫神经系统),一氨基丁酸(GABA)受体拮抗剂,它导致昆虫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阻而死亡。
关键词 贮粮害虫 氟虫腈 杀虫效果 接触时间 相对湿度 中枢神经系统 种类 剂量
下载PDF
植物抗病激活剂苯并噻二唑类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明章 《农药译丛》 1998年第5期38-44,8,共8页
在现代害物治理中,开发具有新颖作用方式的新作物保护剂更加引人注目。几乎所有的杀菌剂均基于直接抗菌的原理。有人设想,可否通过某一能激发作物自身“免疫系统”的化合物,以抗御植物病害的新的化学防治。通过诱导作物的抗病性称之为... 在现代害物治理中,开发具有新颖作用方式的新作物保护剂更加引人注目。几乎所有的杀菌剂均基于直接抗菌的原理。有人设想,可否通过某一能激发作物自身“免疫系统”的化合物,以抗御植物病害的新的化学防治。通过诱导作物的抗病性称之为“整体获得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当作物被坏死性病原或非病原因素局部感染时,通常会对以后的感染产生持续的、广泛的“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抗病激活剂 苯并噻二唑类 作物保护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