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血清培养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刚 何辉 +3 位作者 曹月诚 陈旭春 杨蕾 富大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9期9151-9154,共4页
背景:目前,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最为广泛的细胞生长添加剂是胎牛血清/小牛血清,应用脐血清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观察不同血清培养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 背景:目前,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最为广泛的细胞生长添加剂是胎牛血清/小牛血清,应用脐血清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观察不同血清培养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含脐血清、胎牛血清以及无血清的L-DMEM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对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4、CD45、CD105进行表型鉴定。结果与结论:脐血清培养后细胞形态较小,似纺锤状,细胞呈网状生长;胎牛血清培养后细胞呈梭形成纤维细胞样,呈集落样生长;脐血清和胎牛血清均能促进细胞生长增殖,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脐血清中增殖更活跃,无血清培养基本无增殖。流式细胞鉴定显示CD34、CD45阴性,CD44、CD105阳性,脐血清扩增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记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清 胎牛血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生长添加剂
下载PDF
人肺腺癌A549细胞上清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2
作者 曹月诚 羡海英 +1 位作者 陈登峰 吴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人肺腺癌A549细胞上清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UVECs,分别加入培养24、48 h的A549细胞上清液(分别记为24 h组和48 h组),对照组仅加入高糖DMEM培养基。采用MTS法检测各组细... 目的探讨人肺腺癌A549细胞上清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UVECs,分别加入培养24、48 h的A549细胞上清液(分别记为24 h组和48 h组),对照组仅加入高糖DMEM培养基。采用MTS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试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4 h组和48 h组HUVECs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升高,且24 h组升高更明显(P<0.05或<0.01)。结论 A549细胞上清液可增强HUVECs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培养24 h的A549细胞上清液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人肺腺癌A549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经房间隔穿刺途径行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曹月诚 羡海英 +4 位作者 石秋林 王金星 王小祥 叶杰 陈登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71-974,共4页
目的探讨经房间隔(AS)穿刺途径行介入封堵术治疗卵圆孔未闭(PFO)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心外科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经卵圆孔途径行介入封堵失败后改经AS穿刺途径完成PFO封堵的21... 目的探讨经房间隔(AS)穿刺途径行介入封堵术治疗卵圆孔未闭(PFO)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心外科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经卵圆孔途径行介入封堵失败后改经AS穿刺途径完成PFO封堵的21例患者为AS穿刺组,取同期经卵圆孔途径行介入封堵术的30例PFO患者为对照组。观察PFO封堵术的有效封堵率、并发症、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预后情况。结果经导管PFO封堵术的成功率为100%。AS穿刺组的平均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78.0 min±13.4 min vs. 49.2 min±11.9 min)。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3 d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18个月,AS穿刺组存在1例严重残余分流,有效封堵率为95.2%,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主要研究终点事件(卒中、周围血栓栓塞、死亡)和次要研究终点事件(新发房颤、心肌梗死、PFO相关的再次住院、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随访期间内2组间无缺血事件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房间隔穿刺和卵圆孔常规途径行PFO封堵术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无缺血事件的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可作为常规途径失败后较为安全的一种技术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 未闭 心间隔封堵装置 介入封堵术 房间隔穿刺 卵圆孔未闭 房间隔封堵装置
下载PDF
卵圆孔未闭合并隐匿性卒中患者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曹月诚 羡海英 +3 位作者 石秋林 马星 齐恩林 陈登峰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70-674,共5页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PFO)合并隐匿性卒中(CS)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9年3月衡水市人民医院心外科和神经内科收治的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确诊的PFO患者117例,依据入院时有无发生CS将患者分为CS组(52例)和非C...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PFO)合并隐匿性卒中(CS)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9年3月衡水市人民医院心外科和神经内科收治的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确诊的PFO患者117例,依据入院时有无发生CS将患者分为CS组(52例)和非CS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TEE图像测量的PFO高度、PFO通道长度,以及房间隔动脉瘤(ASA)、静息时右向左分流(RLS)、小角度PFO的患者构成比。采用ROC曲线评估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预测CS发生的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FO患者发生C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CS组患者的年龄和高敏CRP(hs-CRP)、D-二聚体、NT-proBNP均显著高于非CS组(P<0.05或0.01)。CS组患者的PFO高度显著大于非CS组(P<0.05),两组间PFO通道长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组大尺寸PFO、长通道PFO、小角度PFO、静息时RLS的患者构成比均显著高于非CS组(P<0.05或0.01),两组间ASA患者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T-proBNP判断PFO患者发生CS的AUC为0.667(P=0.002),判断CS发生的最佳临界值为76.5 ng/L,诊断CS发生的灵敏度为0.865,特异度为0.7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OR=1.225,95%CI为1.063~1.411)、D-二聚体(OR=1.002,95%CI为1.000~1.005)、NT-proBNP(OR=1.005,95%CI为1.005~1.009)、PFO高度(OR=1.262,95%CI为1.017~1.566)是PFO患者发生CS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hs-CRP、D-二聚体、NT-proBNP可作为PFO患者发生CS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NT-proBNP可作为预测PFO患者发生CS的有效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 未闭 隐匿性卒中 生物学标志物 预测因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在少量右向左分流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曹月诚 羡海英 +3 位作者 石秋林 王金星 王小祥 陈登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9年第7期1062-1066,共5页
目的 探讨伴有少量右向左分流(RLS)的卵圆孔未闭(PFO)行经导管封堵术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预后。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心外科行PFO封堵术的患者共30例,其中伴有少量RLS者11例(A1组),伴有中到大量RLS者19... 目的 探讨伴有少量右向左分流(RLS)的卵圆孔未闭(PFO)行经导管封堵术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预后。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心外科行PFO封堵术的患者共30例,其中伴有少量RLS者11例(A1组),伴有中到大量RLS者19例(A2组);选取同期行药物治疗的PFO患者30例为对照组(B组)。对比分析了各组卒中复发率、手术组的手术成功率及预后等指标。结果 经导管封堵少量RLS组与中到大量RLS组术后均无残余分流,手术成功率84.6%,与药物治疗相比,少量RLS组行PFO封堵术可取得与伴有中到大量RLS组同样的临床疗效,均可降低卒中复发率。结论 伴有少量RLS的PFO患者亦可考虑行PFO封堵术,但该结果需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右向左分流 经导管封堵术 卒中
下载PDF
经皮封堵术在55岁以上高危卵圆孔未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6
作者 曹月诚 羡海英 +3 位作者 石秋林 王金星 王小祥 陈登峰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66-470,共5页
目的探讨年龄大于55岁的高危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患者行经皮封堵术的必要性、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心外科行PFO封堵术的患者共60例,其中年龄大于55岁的患者24例(A组),年龄小... 目的探讨年龄大于55岁的高危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患者行经皮封堵术的必要性、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心外科行PFO封堵术的患者共60例,其中年龄大于55岁的患者24例(A组),年龄小于55岁患者36例(B组);观察A、B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或隐匿性脑卒中等反常栓塞事件复发率等预后情况。选取同期行药物治疗的年龄大于55岁的高危PFO患者30例为对照组(C组)。结果A、B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残余分流的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FO相关的反常栓塞事件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TIA或隐匿性脑卒中复发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药物治疗方案,经皮封堵术在年龄大于55岁的高危PFO患者有着更好的疗效,同时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因此对伴有TIA或隐匿性脑卒中的年龄大于55岁的PFO患者在除外禁忌症后,仍应考虑行经皮封堵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经皮封堵术 55岁以上 高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