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锰Fe-Cr-B/42CrMo复合轧辊包覆层显微组织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金波 王天瑶 +1 位作者 郭长庆 曹杰瑞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1-236,共6页
采用电磁感应复合铸造工艺制备中锰Fe-Cr-B/42Cr Mo复合轧辊,探究中锰Fe-Cr-B合金包覆层的铸态组织特征。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并分析包覆层的显微组织形貌特征及物相组成;运用洛氏硬度计测试包覆层组织的硬度。... 采用电磁感应复合铸造工艺制备中锰Fe-Cr-B/42Cr Mo复合轧辊,探究中锰Fe-Cr-B合金包覆层的铸态组织特征。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并分析包覆层的显微组织形貌特征及物相组成;运用洛氏硬度计测试包覆层组织的硬度。结果表明:受冷却速度的影响复合轧辊包覆层的显微组织可划分为外层、中间层和内层三个亚层。复合轧辊包覆层的显微组织由先共晶硼化物、共晶体和三元包晶体组成。组织中的物相由α-Fe、γ-Fe、M_2B、M_3(C,B)和M_(23)(C,B)_6组成。与常规锰含量Fe-Cr-B合金相比,残余奥氏体含量较高。由于冷却速度的差异,包覆层外层组织较致密,内层组织较粗大,中间层组织形态介于两者之间。从包覆层外层到内层硬度逐渐下降,但当内层组织接近辊芯时,硬度又略有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锰Fe-Cr-B合金 复合轧辊包覆层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Fe-Cr-B/42CrMo复合轧辊界面组织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龚思敏 丁家伟 +4 位作者 耿德英 丁刚 曹杰瑞 杨文成 郭长庆 《铸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36-1341,共6页
采用电渣结晶器熔铸包覆高碳中锰Fe-Cr-B合金熔液与电磁感应预热42CrMo低合金钢辊芯相结合的固-液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制备了高碳中锰Fe-Cr-B/42CrMo复合轧辊。运用OM、SEM、EDS、XRD研究了铸态下复合轧辊复合界面的显微组织特征,运用洛氏... 采用电渣结晶器熔铸包覆高碳中锰Fe-Cr-B合金熔液与电磁感应预热42CrMo低合金钢辊芯相结合的固-液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制备了高碳中锰Fe-Cr-B/42CrMo复合轧辊。运用OM、SEM、EDS、XRD研究了铸态下复合轧辊复合界面的显微组织特征,运用洛氏硬度计测试了复合界面两侧的硬度。结果表明:复合界面由极细的层片状珠光体组成;界面附近包覆层一侧主要由共晶组织和一种细小、致密的蜂窝状组织组成。其中,共晶硼化物为M2B,蜂窝状组织的硬质相为M3(C,B)碳硼化物;界面附近辊芯一侧主要由大量的细层片状珠光体、少量的块状铁素体和网状晶界碳化物组成。复合界面的铸态显微组织特征与其形成过程中两侧合金元素的相互扩散密切相关。其中,C、Mn、Cr、Mo和B从包覆层一侧向辊芯一侧进行了扩散,而Fe元素则由辊芯一侧向包覆层一侧进行了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中锰Fe-Cr-B合金 复合轧辊 复合界面 显微组织
下载PDF
18CrNiMo7-6齿轮钢一次带状组织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曹杰瑞 徐文博 +1 位作者 闫来平 郭长庆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21,共6页
风力发电用齿轮钢18CrNiMo7-6经过电弧炉初炼、LF炉和VD炉精炼后浇入到钢锭模中,随后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对试验用钢中的一次带状组织的特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18CrNiMo7-6齿轮钢铸态组织中存在着严... 风力发电用齿轮钢18CrNiMo7-6经过电弧炉初炼、LF炉和VD炉精炼后浇入到钢锭模中,随后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对试验用钢中的一次带状组织的特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18CrNiMo7-6齿轮钢铸态组织中存在着严重的一次带状组织,该带状组织宽大,平均宽度达225μm,长度达800μm。其中,珠光体带约占58. 6%。根据GB/T 13299—1991评定带状组织的等级为3~4级,根据美国ASTME1268-2001评定带状组织级别为3. 897。EDS线扫描与面扫描发现C、Cr元素在枝晶间偏析严重,是导致一次带状组织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带状组织 18CrNiMo7-6齿轮钢 枝晶偏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