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双肩挑”辅导员疲劳现状调研及风险管理 被引量:3
1
作者 曹柳星 马靓 《人类工效学》 2016年第4期9-17,共9页
目的调研高校内"双肩挑"辅导员的疲劳现状并提出疲劳管理方案,以帮助辅导员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完成学生培养工作。方法以某高校"双肩挑"辅导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及疲劳量表结合的方式,调研疲劳状况... 目的调研高校内"双肩挑"辅导员的疲劳现状并提出疲劳管理方案,以帮助辅导员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完成学生培养工作。方法以某高校"双肩挑"辅导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及疲劳量表结合的方式,调研疲劳状况。结合疲劳理论,提出辅导员的疲劳风险管理措施。结果高校辅导员面临着疲劳问题,认为自己"比以往更容易疲劳",了解自身的疲劳会影响生活、工作状态。工作的压力来源包括对新事物迅速学习的要求以及重复工作较多、工作节奏快、工作内容多、时间不足等。但辅导员周围的导师和同学能够理解辅导员的疲劳状况。结论 "双肩挑"辅导员存在一定的疲劳问题,其疲劳管理可从辅导员自身、管理组织者和导师及同学三方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疲劳管理 心理疲劳 职业疲劳 职业健康
下载PDF
基于教育目标分类学提升学生思维水平的通识写作课开课理念与路径--以清华大学“工程师”主题写作课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曹柳星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0-67,共8页
近年来,国内高校陆续开设具有通识教育功能的中文写作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沟通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三位一体、多元结构”的通识写作课教育目标与“认知导向、层级明确”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在理论上具有契合性... 近年来,国内高校陆续开设具有通识教育功能的中文写作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沟通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三位一体、多元结构”的通识写作课教育目标与“认知导向、层级明确”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在理论上具有契合性,对于实现通识写作课的“思维提升”效果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以清华大学“工程师”主题写作课为例,基于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视角,在思维领域设定从“理解到创造”的认知系统目标,“准备—理解—创造—反思”的元认知系统目标以及“深入、创新、细致、精准”的自我系统目标,在知识领域设定“工程师历史纵贯线与关系横切面”的通识内容目标,并提出配合上述教育目标的课程特色实践,结合学生思维提升的实例证明了基于教育目标分类学开展通识写作课教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课 通识教育 教育目标分类 自我系统 元认知系统 认知系统
下载PDF
课程思政在主题式通识课程中的设计与实践——以“社交网络”为主题的写作与沟通课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窦吉芳 曹柳星 贺曦鸣 《高教学刊》 2023年第11期185-188,共4页
通识写作课是新时期高校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探索,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与沟通能力、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人文素养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识写作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有利于进一步涵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与家国情怀,实现专业课程与思... 通识写作课是新时期高校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探索,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与沟通能力、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人文素养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识写作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有利于进一步涵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与家国情怀,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相辅相成。通过对“社交网络”主题下通识写作课的课程目标、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进行整体设计,该研究从75名学生的课堂评价及教学成效分析课程思政视角下写作课的教学实践效果。研究结果为未来相关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三位一体 通识教育 主题式写作 教学实践
下载PDF
分层教学理念在小班课堂辩论赛分组中的探索与实践
4
作者 窦吉芳 贾雯旭 曹柳星 《高教论坛》 2023年第3期18-22,共5页
辩论赛作为一种综合性能力培养的方式,近年来在大学课堂中得到有效的运用。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和人际互补理论,本文从分层教学的显隐性分层视角,分析了小班课堂中辩论赛的不同分组策略对学生辩论效果评价的影响。8个平行课堂127位同学的... 辩论赛作为一种综合性能力培养的方式,近年来在大学课堂中得到有效的运用。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和人际互补理论,本文从分层教学的显隐性分层视角,分析了小班课堂中辩论赛的不同分组策略对学生辩论效果评价的影响。8个平行课堂127位同学的问卷分析结果表明,显性分层中的同质性优势分组模式和隐性分层中的异质性互补分组模式均能够提升学生对所在团队的辩论效果的评价。研究结果为后续辩论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教学 社会认同理论 人际互补理论 辩论赛 小班课堂
下载PDF
“新工科”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实践——面向理工科专业本科生的主题式通识写作课设计 被引量:71
5
作者 曹柳星 贺曦鸣 窦吉芳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30,共7页
在"新工科"视角下,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是理工科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两大要素。同时,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写作类课程作为通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认知水平,涵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提升学... 在"新工科"视角下,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是理工科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两大要素。同时,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写作类课程作为通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认知水平,涵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提升学生伦理道德水平和塑造学生科学精神等多种功能。在"新工科"视角下,以"工程师"为主题的通识写作课探索了借助通识写作课实现隐性课程思政的方式,展现了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设计面向理工类本科生的通识写作课教学方法与成效,并为未来相关课程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隐性教育 建构主义 通识教育 主题式写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