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弱射频电磁辐射对人群及小鼠神经行为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曹根发 童建 +2 位作者 王军 刘琼 靳雅丽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 研究电磁辐射对人和小鼠神经行为的影响 ,为环境电磁辐射限值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 30MHz,2 5mW的电磁辐射场下观察小鼠的自发活动 ,并对使用移动电话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小鼠的活动时间明显增加 ,从 (2 3 99±... 目的 研究电磁辐射对人和小鼠神经行为的影响 ,为环境电磁辐射限值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 30MHz,2 5mW的电磁辐射场下观察小鼠的自发活动 ,并对使用移动电话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小鼠的活动时间明显增加 ,从 (2 3 99± 3 34)s/min到 (2 7 5 6± 4 89)s/min (P <0 0 1) ,静息时间相应减少 ,从 (36 0 9± 3 4 8)s/min到 (32 4 4± 4 89)s/min (P <0 0 1) ;同时 ,小鼠的活动速度也加大了 ,从(1 2 3± 0 5 9)cm/s到 (1 6 0± 0 80 )cm/s (P <0 0 5 )。在使用移动电话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中观察到使用人群和非使用人群间某些神经系统的症状 (如心情、情绪和睡眠质量等 )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弱电磁辐射场下 ,小鼠的神经行为发生明显的改变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人的神经行为也有类似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电磁辐射 小鼠 神经行为 人群调查
下载PDF
极低频电磁场与公众健康 被引量:5
2
作者 曹根发 童建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1-284,共4页
关键词 极低频 电磁场 健康
下载PDF
螯合剂对浓缩铀的促排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曹根发 朱寿彭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 研究与筛选促排铀的有效药剂。方法 选择了螯合剂 810 2与DTPA和碳酸氢钠 ,并以不同剂量的 810 2观察促排ICR小鼠体内的浓缩铀的效果。结果 当剂量为 4 0 0mg/kg 时 ,排除量可占摄入量的 86 6 % ,生物半排期由对照组的 79 7h降... 目的 研究与筛选促排铀的有效药剂。方法 选择了螯合剂 810 2与DTPA和碳酸氢钠 ,并以不同剂量的 810 2观察促排ICR小鼠体内的浓缩铀的效果。结果 当剂量为 4 0 0mg/kg 时 ,排除量可占摄入量的 86 6 % ,生物半排期由对照组的 79 7h降至 2 8 1h。主要蓄积器官内的浓缩铀的滞留量与对照组相应器官的相对比 ,肾脏仅为 0 2 4 7,肝脏为 0 2 5 9,骨骼为 0 370。结论  810 2促排效果优于DTPA和碳酸氢钠。此外 ,810 2还具有明显的缓解浓缩铀急性中毒的毒性反应。在观察期间实验组动物无因染毒而死亡 ,而对照组在观察终点的死亡率近 10 0 %。延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铀 DTPA 碳酸氢钠 促排 螯合剂8102 铀中毒 动物实验
下载PDF
沙林中毒所致姊妹染色单体异常交换频率的分析
4
作者 曹根发 市川真仁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 :探讨沙林对人类染色体的影响。方法 :在沙林毒性气体事件中 ,检测了 8名暴露者、49名对照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 (SCE)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 :暴露组的SCE为 (4 916± 1 480 ) /细胞 ,对照组为 (3 76 6&... 目的 :探讨沙林对人类染色体的影响。方法 :在沙林毒性气体事件中 ,检测了 8名暴露者、49名对照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 (SCE)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 :暴露组的SCE为 (4 916± 1 480 ) /细胞 ,对照组为 (3 76 6±0 6 2 0 ) /细胞 ,经Cochranttest单尾检验 ,P <0 .0 5 ,呈现弱阳性结果。结论 :阳性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3名症状严重的暴露者的SCE偏高 ,这可能与在抢救治疗过程中过量使用阿托品 (疑为致畸性药物 )有关 ,沙林估算量和阿托品摄入量之比为 1∶95 ,1∶2 5。但最终还需一些符合逻辑的、合理的实验和更长时间的暴露人群追踪调查的结果来作定论。对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病人的治疗应尽可能地交替和复合使用特效解毒药和胆碱脂酶复能剂 ,尽量减少可能由治疗药物产生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品 淋巴细胞 姊妹染色单体交换 暴露量 沙林中毒
下载PDF
医学教育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5
作者 曹根发 《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 2000年第6期322-323,共2页
关键词 医学教育 创造性思维 人才培养 培养方式
下载PDF
浓缩铀(UO_2F_2)在体内的辐射剂量分布
6
作者 曹根发 朱寿彭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66-68,共3页
研究了丰度为19.8%的浓缩铀(UO_2F_2)经大白鼠静脉注入后其肝、肾、骨的辐射剂量贡献。结果表明浓缩铀在大鼠体内5和100d 内累积剂量增值最大;接受辐射剂量最大的是肾脏,分别为111.9mGy 和28.4mGy,其次是骨骼,分别为2.3mGy 和17.3mGy,... 研究了丰度为19.8%的浓缩铀(UO_2F_2)经大白鼠静脉注入后其肝、肾、骨的辐射剂量贡献。结果表明浓缩铀在大鼠体内5和100d 内累积剂量增值最大;接受辐射剂量最大的是肾脏,分别为111.9mGy 和28.4mGy,其次是骨骼,分别为2.3mGy 和17.3mGy,而肝脏分别为14mGy和3.4mGy。以积分100d 而言,贡献能量最多的核素是^(234)U(占总量的95.0%,而^(235)U 和^(238)U 分别占2.6%和2.0%)。α辐射占总吸收能量的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铀 大白鼠 吸收剂量
下载PDF
不同离子半径的稀土族核素体内滞留诱发突变效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朱寿彭 王六一 +1 位作者 曹根发 孙保福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1992年第3期172-175,共4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离子半径稀土族核素的体内滞留特性和诱发体细胞突变效应的比较。发现不同稀土族核素离子半径的大小,对其在选择性滞留器官中的分布有重要作用:在肝中的蓄积,可随离子半径的增大而增多;在骨中的蓄积正相反,可随离子半径... 本文研究了不同离子半径稀土族核素的体内滞留特性和诱发体细胞突变效应的比较。发现不同稀土族核素离子半径的大小,对其在选择性滞留器官中的分布有重要作用:在肝中的蓄积,可随离子半径的增大而增多;在骨中的蓄积正相反,可随离子半径的减小而增多。离子半径不同的稀土族核素诱发骨髓细胞突变效应的程度,可随骨组织中累积滞留量的增加而相应升高,并可导致在一个细胞中有多个畸变发生,而形成多畸变细胞的程度以^(147)Pm为最高,其后依次为^(152)Eu和^(170)T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族 核素 离子半径 致突变
下载PDF
浓缩铀放射毒理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寿彭 胡启跃 +2 位作者 王六一 伦明跃 曹根发 《医学研究杂志》 1993年第8期21-22,共2页
在放射医学领域中,浓缩铀由于具有可作为核燃料和核武器的特殊性能而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尤其是由于核电站的相继建立而使低浓缩铀的利用更加迅猛发展。伴随着气体扩散厂对浓缩铀生产的不断增长,使得该核燃料对环境影响的研究成为... 在放射医学领域中,浓缩铀由于具有可作为核燃料和核武器的特殊性能而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尤其是由于核电站的相继建立而使低浓缩铀的利用更加迅猛发展。伴随着气体扩散厂对浓缩铀生产的不断增长,使得该核燃料对环境影响的研究成为一个有意义的重要课题。有关浓缩铀对机体的影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对机体引起危害的放射毒理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毒理学 放射医学 铀生产 气体扩散 环境影响 辐射防护 染色体畸变率 增升 精原细胞染色体 多价体
下载PDF
裂变产物^(152)Eu在体内的积聚及其对骨髓细胞的致畸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寿彭 曹根发 +1 位作者 孙保福 赵秀英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81-384,共4页
本文研究了^(152)Eu在体内选择性蓄积部位所诱发的染色体畸变效应。发现无论摄入低或高放射性活度的^(152)后,均以在骨组织中的滞留量为最高,其后依次为肾、肝、肺和血液。呈高度选择性蓄积于骨组织中的^(152)Eu,可诱发骨髓细胞染色体畸... 本文研究了^(152)Eu在体内选择性蓄积部位所诱发的染色体畸变效应。发现无论摄入低或高放射性活度的^(152)后,均以在骨组织中的滞留量为最高,其后依次为肾、肝、肺和血液。呈高度选择性蓄积于骨组织中的^(152)Eu,可诱发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其畸变率随着摄入^(152)Eu放射性活度的加大而相应增升。观察到在一个骨髓细胞中同时有两个以上畸变发生,^(152)Eu可诱发的染色体结构异常为染色单体型畸变,其中主要为染色单体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2Eu 积聚 骨髓细胞 畸变 染色体
下载PDF
单次或多次滞留骨组织的^(147)Pm诱发骨髓细胞突变损伤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寿彭 曹根发 孙保福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06-309,共4页
探讨了当^(147)Pm单次或连续多次摄入体内时,在骨组织的滞留并诱发骨髓细胞突变损伤的剂量效应关系。观察到^(147)Pm在单次或多次内污染时,都在骨组织中呈选择性滞留,并可诱发骨髓细胞染色体发生畸变,其畸变程度可随体内摄入^(147)Pm放... 探讨了当^(147)Pm单次或连续多次摄入体内时,在骨组织的滞留并诱发骨髓细胞突变损伤的剂量效应关系。观察到^(147)Pm在单次或多次内污染时,都在骨组织中呈选择性滞留,并可诱发骨髓细胞染色体发生畸变,其畸变程度可随体内摄入^(147)Pm放射性活度的加大而相应增高,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无论从单次或连续多次^(147)Pm摄入体内所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类型来看,大多属于单体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留 骨髓细胞 诱发突变 钷147
下载PDF
针对敏感用户及污染源用户的电能质量评估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根发 《供用电》 2007年第3期66-68,共3页
介绍了对电能质量敏感用户的电能质量要求以及针对各种污染源用户的电能质量评估方法、规则、相应的计算和分析、注意事项,并介绍了评估专家分析软件的构思。
关键词 评估方法 规则 敏感用户 污染源用户
下载PDF
裂片中离子半径不同的稀土族核素体内滞留诱发突变效应比较研究
12
作者 朱寿彭 王六一 +1 位作者 曹根发 孙保福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1年第2期44-44,共1页
从医学防护角度考虑,人们普遍关心的是核武器试验和核工厂释放出的核燃料和核裂片对环境产生的沾污和对人体的污染及其危害。尤其是近年来,由于核动力堆的不断建立与发展,裂片中离子半径不同的稀土族核素释入环境的量也不断增加,促使人... 从医学防护角度考虑,人们普遍关心的是核武器试验和核工厂释放出的核燃料和核裂片对环境产生的沾污和对人体的污染及其危害。尤其是近年来,由于核动力堆的不断建立与发展,裂片中离子半径不同的稀土族核素释入环境的量也不断增加,促使人们意识到这些放射性核素可能引起对机体的突变效应,所以有必要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半径 核武器试验 诱发突变 动力堆 医学防护 染色单体型畸变 染色体畸变 放射毒理学 骨组织 损伤特点
下载PDF
某单位大楼周围环境介质中放射性水平调查
13
作者 刘芬菊 曹根发 +2 位作者 李士骏 宋妙发 符荣初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9年第1期55-57,共3页
某单位大楼内具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设施。它地处河网地带,邻近居民区。1983年在大楼使用前,曾对大楼周围环境放射性水平进行了调查。为了解该大楼使用4年来对周围环境的放射性影响,我们对大楼周围环境介质水、底质泥、土壤中总α、总β... 某单位大楼内具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设施。它地处河网地带,邻近居民区。1983年在大楼使用前,曾对大楼周围环境放射性水平进行了调查。为了解该大楼使用4年来对周围环境的放射性影响,我们对大楼周围环境介质水、底质泥、土壤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和天然放射性核素<sup>40</sup>K、天然铀、钍及<sup>226</sup>Ra 含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水平 天然放射性核素 环境介质 总Β放射性 周围环境 天然铀 年有效剂量 辐射水平 介质水 子体
下载PDF
荧光涂料激发能源^(147)Pm内污染诱发血淋巴细胞SCE的持续变化
14
作者 朱寿彭 曹根发 孙保福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1995年第2期92-94,共3页
研究了荧光涂料激发能源147Pm内污染机体时的滞留过程:发现仅在早期降低较快,以后的降低极为缓慢。估算的体内滞留方程为:R(t)=0.199e-0.1452t+0.812e-0.0008t,可见包括两个快慢组分的半滞... 研究了荧光涂料激发能源147Pm内污染机体时的滞留过程:发现仅在早期降低较快,以后的降低极为缓慢。估算的体内滞留方程为:R(t)=0.199e-0.1452t+0.812e-0.0008t,可见包括两个快慢组分的半滞留期,即T1=4.17d,而T2=866.3d·147Pm内污染机体中,观察到可诱发外周血淋巴细胞SCE率呈持续增升:当147Pm摄入机体后的不同间隔阶段,可见在各实验组淋巴细胞的SCE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到第30d的观察阶段,出现了一个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相对应的SCE率增升高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损伤 灾光涂料 激发能源 淋巴细胞 钷147
下载PDF
147Pm在大鼠体内的滞留及其诱发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
15
作者 朱寿彭 曹根发 孙保福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44-448,共5页
本文研究了147Pm在大鼠体内的滞留过程:发现仅在早期降低较快,以后的降低极为缓慢;注入后7d的滞留方程可拟合为:R(t)=0.199e-0.1452t+0.812e-0.008t,可见包括两个快慢组分的半滞留期,即... 本文研究了147Pm在大鼠体内的滞留过程:发现仅在早期降低较快,以后的降低极为缓慢;注入后7d的滞留方程可拟合为:R(t)=0.199e-0.1452t+0.812e-0.008t,可见包括两个快慢组分的半滞留期,即T1=4.17d,T2=816.3d。147Pm可诱发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其畸变率随着147Pm注入放射性活度的加大而相应增高,所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类型,多属染色单体型畸变。其所诱发的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Y,%)与注入体内147Pm放射性活度(X,kBq/g)的对数值之间,可拟合成二次函数方程:Y=1.0159+1.1684X+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淋巴细胞 染色体畸变 钷147
下载PDF
荧光涂料激发能源^(147)pm对免疫细胞的损伤和防护的研究
16
作者 朱寿彭 杨占山 曹根发 《江苏预防医学》 CAS 1994年第1期1-4,共4页
本文探讨了细胞因子外源性rIL-1和rIL-2对机体内污染荧光涂料激发能源147pm时的辐射防护作用以及喹胺酸促排147pm的效果。研究发现,147pm可使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细胞的3H-TdR掺入反应,以及外周免... 本文探讨了细胞因子外源性rIL-1和rIL-2对机体内污染荧光涂料激发能源147pm时的辐射防护作用以及喹胺酸促排147pm的效果。研究发现,147pm可使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细胞的3H-TdR掺入反应,以及外周免疫器官脾B淋巴细胞LPS转化反应受到抑制,DNA合成显著减少,而外源性,rIL-1与rIL-2则可完全或部分逆转147pm损伤骨髓细胞、胸腺细胞和脾B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能力,对147pm损伤机体呈现明显的辐射防护作用。而喹胺酸对147pm则有明显的加速排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L-1 RIL-2 荧光涂料激发能源 147pm 辐射防护 促排
下载PDF
信号核素^(134)C_s诱发放射免疫毒理损伤及其防护研究
17
作者 朱寿彭 夏芬 曹根发 《江苏预防医学》 CAS 1994年第3期1-5,共5页
研究^(134)Cs诱发放射免疫毒理效应揭示:低剂量^(134)C_s对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免疫细胞有刺激作用。但随着吸收剂量的加大,骨髓和胸腺细胞3H-TdR掺入率明显下降且胸腺细胞的受抑程度要比骨髓细胞更显著。至... 研究^(134)Cs诱发放射免疫毒理效应揭示:低剂量^(134)C_s对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免疫细胞有刺激作用。但随着吸收剂量的加大,骨髓和胸腺细胞3H-TdR掺入率明显下降且胸腺细胞的受抑程度要比骨髓细胞更显著。至于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脾淋巴细胞对^(134)C_s辐射效应更敏感,在摄入低剂量^(134)C_s时,T淋巴细胞对PHA的转化反应和B淋巴细胞对LPS的转化反应即呈现下降,且随^(134)C_s吸收剂量的加大而下降更为显著。比较T淋细胞对^(134)C_s辐射效应要比B淋巴细胞更加敏感,而外周免疫器官中淋巴细胞的辐射敏感性要比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细胞的辐射敏感性高。至于亚铁氰化铁对^(134)C_s在胃肠道最佳阻吸收效果可达56倍之多。而喹胺酸具有明显促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核素 134Cs放射免疫毒理 阻吸收 促排 防护
下载PDF
放射示踪术研究肾显像剂^(99m)Tc-PAHIDA的体内代谢特性
18
作者 朱寿彭 王六一 +5 位作者 伦明跃 王国林 赖冠华 曹根发 杨淑琴 钟慎斌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03-305,共3页
观察表明,99mTc-PAHIDA在体内优势定位于肾脏,而后依次为心脏、胃肠道、肝、脾、股四头肌、脂肪、睾丸和脑组织。摄人99mTc-pAHIDA的量愈低,在肾脏的选择性浓集程度就愈高,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程度就愈低.9... 观察表明,99mTc-PAHIDA在体内优势定位于肾脏,而后依次为心脏、胃肠道、肝、脾、股四头肌、脂肪、睾丸和脑组织。摄人99mTc-pAHIDA的量愈低,在肾脏的选择性浓集程度就愈高,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程度就愈低.99mTc-PAHIDA可迅速经肾脏排出体外,而且由尿色层分析放射自显影观察得到一个放射峰,从而证明它在体内是以原形经尿排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显像剂 代谢特性 放射示踪 锝99M PAHIDA
下载PDF
INDUCTION OF MUTAGENIC EFFECT IN SOMATIC AND GERM CELLS BY ENRICHED URANIUM
19
作者 朱寿彭 胡启跃 +1 位作者 曹根发 孙保福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1期20-27,共8页
Enriched uranium(UO2F2) accumulated in organism could cause chromosome aberrations in somatic cells, its rates on bone marrow cells were elevated when the dose of 235UO2F2 was increased. Among the types of induced abe... Enriched uranium(UO2F2) accumulated in organism could cause chromosome aberrations in somatic cells, its rates on bone marrow cells were elevated when the dose of 235UO2F2 was increased. Among the types of induced aberrations, chromatid breakage was predominant, accompanied with a few chromosome breakage and translocation. At the same time mitosis index of metaphase cells was depressed. Chromatid delation and chromatid exchange were induced i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The important type of aberrations in spermatogonia was break. For primary spermatocytes the most significant aberration was multivalents which resulted either from chromatid interchanges or reciprocal translocations. 235UO2F2 could result in DNA breakage in germ cells. The sensitivity of germ cells at various stages to 235UO2F2. was different. At 12d after exposure the amount of sperm DNA eluted reached the peak. When the treating time was fixed, elution of sperm DNA from treated animal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doses. 235UO2F2. could also result in sperm abnormalities. Especially at 13 to 36 d after treatment the rates of sperm abnormal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riched URANIUM SOMATIC CELLS GERM CELLS CHROMOSOME ABERRATIONS DNA Mutagenic effect
下载PDF
TRANSFERENCE AND ACCUMULATIVE PECULIARITY OF ENRICHED URANIUM IN ORGANISM
20
作者 朱寿彭 胡启跃 曹根发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2期80-85,共6页
Studies show that 235UO2F2 was chiefly localized in kidneys, then in skeleton and liver. Its radioactivity in skeleton rose steadily while the concentration in kidneys and liver droped. 235UO2F2 was difficult to pass ... Studies show that 235UO2F2 was chiefly localized in kidneys, then in skeleton and liver. Its radioactivity in skeleton rose steadily while the concentration in kidneys and liver droped. 235UO2F2 was difficult to pass through the blood- testes barrier. With 1 to 6 h contact period, only 1.4-1.6 % 235UO2F2 was found in the intact skin, but 41-54 % in the abrasive skin. The dynamic retention of 235UO2F2 through intact or abrasive skins was also dominantly localized in kidneys, skeleton and liver. Accumulation of insoluble 235U3O8 i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was well described by a double- exponential- term expression. Values of retention were estimated for fast component T1= 0.34 d, and for relatively long term component T2= 4.0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FERENCE Accumulation Enriched uranium Intact SKIN Abrasive SKIN TEST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