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地区气候变化与旱涝灾害响应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文静 延军平 +1 位作者 刘永林 曹永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89,共9页
根据华南地区80个气象站点1960—2013年的气象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华南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探求全球变暖背景下该地区气候和旱涝灾害的变化趋势,以期为华南地区的旱涝灾害的预警提供依据.结果显示... 根据华南地区80个气象站点1960—2013年的气象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华南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探求全球变暖背景下该地区气候和旱涝灾害的变化趋势,以期为华南地区的旱涝灾害的预警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近54年华南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9.95°C,以0.17°C/10a的速率上升;气温在1993年发生突变.(2)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倾向率为8.775 mm/10a.气温突变后,年平均气温和夏季气温上升的速率增加,降水量下降的速率减少;春季由冷湿化转为暖湿化;秋季由暖干化转为暖湿化;而冬季则由暖湿化转为暖干化.(3)该地区年均降水量空间分布大致分为两大区域:云南省区域的年均降水量大致沿纬度方向由北向南依次增加,呈现纬度地带性;广东省、广西省和海南省区域的年均降水量大致沿经度方向由东向西依次增加,呈现出经度地带性.(4)气温突变后雨涝增多,干旱减少.因此,近54年华南地区的气候呈现出暖湿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旱涝灾害 SPI 小波分析 华南地区
下载PDF
广西旱灾对称性特征及趋势判断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文静 延军平 +1 位作者 刘永林 曹永旺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3-168,共6页
为减少旱灾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损失,利用可公度方法和对称性原理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旱灾进行了趋势判断。结果表明:1经三元可公度验证,1950年以来广西的旱灾表现出良好的可公度结构特征,具有明显的时间对称性。2通过可公度方法... 为减少旱灾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损失,利用可公度方法和对称性原理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旱灾进行了趋势判断。结果表明:1经三元可公度验证,1950年以来广西的旱灾表现出良好的可公度结构特征,具有明显的时间对称性。2通过可公度方法的分析,结合蝴蝶结构图和可公度结构系,广西2017年发生旱灾的信号较强。3广西旱灾的发生年份与ENSO事件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4结合旱灾年份及太阳黑子数变化趋势的分析,发现旱灾年基本出现在太阳黑子的上升段,即太阳活动逐渐增加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灾 对称性 趋势判断 广西
下载PDF
气候暖干化背景下环渤海地区旱涝时空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璐璐 延军平 +2 位作者 李敏敏 王鹏涛 曹永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2期279-286,共8页
[目的]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为深入认识环渤海地区区域响应特征,进而制定防灾减灾政策,提高旱涝灾害应变能力。[方法]利用环渤海地区60个气象台站1961—2012年的实测气温、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检验以及空间插值法揭示... [目的]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为深入认识环渤海地区区域响应特征,进而制定防灾减灾政策,提高旱涝灾害应变能力。[方法]利用环渤海地区60个气象台站1961—2012年的实测气温、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检验以及空间插值法揭示环渤海地区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应用Z指数旱涝等级标准和区域旱涝指标分析该区域旱涝灾害的时空响应特征。[结果](1)环渤海地区近52a气候总体呈现暖干化趋势,年平均气温显著上升,增温速率为0.25℃/10a,且于1988年前后发生增温突变;年平均气温南高北低,大部分地区呈增温趋势,且南北增温程度差异不大。(2)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下降速率为10.37mm/10a;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沿海多于内陆,差异逐渐减小;(3)1988年后,环渤海地区旱涝灾害频率明显增加,其中旱灾显著增加,涝灾略有减少;空间上旱灾比例高于涝灾,且呈现出明显的干旱趋势。[结论]环渤海地区气候对全球气候变化有所响应,尤其是旱涝灾害,表现出一定的区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旱涝 时空特征 Z指数 环渤海地区
下载PDF
安徽省气候变化特征与旱涝区域响应 被引量:8
4
作者 唐宝琪 延军平 +1 位作者 曹永旺 刘永林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7-134,共8页
基于安徽省15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逐月降水数据统计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以及Z指数,对安徽省气候和旱涝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53 a安徽省气候经历了冷干-冷湿-暖湿-暖干的转变,整体... 基于安徽省15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逐月降水数据统计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以及Z指数,对安徽省气候和旱涝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53 a安徽省气候经历了冷干-冷湿-暖湿-暖干的转变,整体呈现暖湿化特征,但21世纪以来则逐渐转变成暖干化。2四季降水不同步,夏季和冬季降水呈上升趋势,春季和秋季降水则呈下降趋势,其中夏季降水增加对安徽省降水变化的贡献率最大。降水周期振荡规律显著,存在28,22,14和4 a时间尺度上的震荡周期。3近53 a安徽省旱涝事件整体上表现为下降趋势,存在涝-旱-涝的循环交替过程,且年代际变化比较明显。4安徽省多年平均降水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南多北少的格局,干旱主要发生在皖西大别山北麓地区,而洪涝主要发生在淮河一带和长江水系下游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旱涝 Z指数 安徽省
下载PDF
安徽省重大旱灾对称性特征及其趋势判断 被引量:6
5
作者 唐宝琪 延军平 +1 位作者 曹永旺 刘永林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2015年第6期660-666,共7页
基于安徽省14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逐月降水数据,采用克里金空间插值法、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OF)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对安徽省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安徽省旱灾的发生趋势进行判断。结果表明:(1)近53年安徽省年降水量呈... 基于安徽省14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逐月降水数据,采用克里金空间插值法、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OF)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对安徽省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安徽省旱灾的发生趋势进行判断。结果表明:(1)近53年安徽省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但目前处于下降趋势;(2)在空间上降水量自南向北逐渐减小,根据EOF分析,安徽省降水的空间分布表现为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之间降水反向变化的特征,淮河以北地区与其余地区降水反向变化的特征,皖西大别山区和安徽北部降水偏多,其余地区降水偏少的特征;(3)安徽省的重大干旱符合可公度特征并存在时间对称性规律,计算得出2016年左右安徽省可能发生严重干旱,随机概率为61.1%。该研究对安徽省未来农业及经济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距平百分率 EOF 可公度 蝴蝶图 安徽省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下华东4省1市风速变化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唐宝琪 延军平 +1 位作者 刘永林 曹永旺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5-583,共9页
季风与气温的关系是全球气候响应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华东4省1市56个气象站点近53a的平均气温和平均风速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Kriging和IDW空间插值、Mann-Kendall突变检验以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61~2013年华东4省1市在... 季风与气温的关系是全球气候响应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华东4省1市56个气象站点近53a的平均气温和平均风速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Kriging和IDW空间插值、Mann-Kendall突变检验以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61~2013年华东4省1市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平均风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13年华东4省1市平均风速减小了0.013 9m·s^-1·a^-1,其中,冬季下降快,夏季下降慢,(2)风速变化率在空间上整体呈条带状分布,并从中心条带向两边递减;(3)气温在1991年发生突变,突变后风速的递减速度加快.整体上风速与气温的变化趋势呈负相关;(4)华东4省1市风速在28a时间尺度上存在周期震荡.该研究对全面认识华东地区风能资源的发展以及风速与气温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风速 时空分布 华东地区
下载PDF
城市群视角下新冠肺炎疫情的时空扩散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7
作者 曹永旺 刘樱 周春山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共7页
采用各省份卫健委每日通报疫情数据,结合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城市群视角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6月30日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内地的时空扩散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可划分为4个阶段,空间上呈现出圈层结... 采用各省份卫健委每日通报疫情数据,结合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城市群视角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6月30日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内地的时空扩散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可划分为4个阶段,空间上呈现出圈层结构特征;具有显著正空间集聚特征,且空间集聚格局相对稳定。(2)城市群内是疫情扩散的主要场所,但变异系数在快速下降。累计确诊病例与城市群发育度具有正相关性。城市群内累计确诊病例的空间分布模式划分为弱中心城市群、弱单中心城市群、强单中心城市群、强多中心城市群4种类型。(3)城市群内累计确诊病例与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水平、人口规模、交通联系强度、对外经济贸易水平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中医生数对累计确诊病例的空间分布解释力最强;影响因素两两交互的解释力要高于单因素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时空扩散 地理探测器 城市群 中国
下载PDF
核安全级旋转滤网功能要求及其设计要点 被引量:3
8
作者 曹永旺 易鹏 陈文焕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63-65,共3页
核安全级旋转滤网作为重要厂用水系统中的重要滤水设备,该设备虽然在常规火电取得了成熟的应用。但国内核安全级旋转滤网应用案例较少,尚无成熟的核安全级旋转滤网的产品标准。重要厂用水系统旋转滤网选型设计时,参照RCCM标准,从核安全... 核安全级旋转滤网作为重要厂用水系统中的重要滤水设备,该设备虽然在常规火电取得了成熟的应用。但国内核安全级旋转滤网应用案例较少,尚无成熟的核安全级旋转滤网的产品标准。重要厂用水系统旋转滤网选型设计时,参照RCCM标准,从核安全级旋转的功能要求,单一故障应用原则、过滤面积选取、设备鉴定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后续类似设备应用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 旋转滤网 核安全 功能要求 设计要点
下载PDF
中国县域人口集聚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袁锦标 曹永旺 +2 位作者 倪方舟 丘海雄 周春山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33,共9页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人口普查等数据,分析了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集聚的空间格局、影响因素及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人口集聚空间格局在总体上没有变化,仍保持以“胡焕庸线”为界、东南密西北疏的特征,但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在弱化...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人口普查等数据,分析了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集聚的空间格局、影响因素及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人口集聚空间格局在总体上没有变化,仍保持以“胡焕庸线”为界、东南密西北疏的特征,但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在弱化。2)逐步多元回归模型表明,年均气温、年降水量、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等是吸引人口的主要因素,海拔高度、距河流距离、距高等级城市最近距离等是驱动人口外流的主要因素。3)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表明,与县域人口集聚度呈正相关的影响因素有年均气温、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率等,与县域人口集聚度呈负相关的影响因素则有年降水量、距河流距离、日照时数、海拔高度等;同时,这些影响因素对人口集聚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集聚 胡焕庸线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影响因素 空间异质性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经济增长质量与数量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化与机理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国俊 王运喆 +2 位作者 王珏晗 曹永旺 周春山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75-2086,共12页
以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及的19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经济效率、经济结构、经济稳定性、经济发展潜力、成果分配、资源环境、民生福利7个维度刻画城市群经济增长质量,从GDP增长率和人均GDP两个维度刻画经济增长数量以构建综合... 以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及的19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经济效率、经济结构、经济稳定性、经济发展潜力、成果分配、资源环境、民生福利7个维度刻画城市群经济增长质量,从GDP增长率和人均GDP两个维度刻画经济增长数量以构建综合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剖析2006—2018年中国城市群经济增长质量与数量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总体协调水平上,中国城市群经济增长质量与数量的协调度较低,且呈下降趋势;②协调度空间格局上,经济增长质量与增长数量、增长速度的空间格局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且保持相对稳定,但经济增长质量与增长规模的协调度空间格局差异较大;③协调类型上,“数量滞后”型呈零星分布,“规模滞后”型向中西部集聚,“速度滞后”型向东北拓展,“质量滞后”型表现出多样性特征;④经济增长质量与规模、速度的协调关系表现出不一致的特征;⑤相互协调机理分析发现,民生福利、经济发展潜力、人均GDP对中国城市群经济增长质量与数量协调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⑥针对不同协调类型的城市群应分别采取相应举措以助力中国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经济增长数量 协调性 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西藏自治区城镇化空间分布类型 被引量:4
11
作者 余波 刘松 +2 位作者 熊鹰 曹永旺 周春山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100,共9页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表征西藏自治区城镇化的人口、产业、用地、社会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变量,提取了西藏自治区城镇化特征的主成分,并通过聚类分析划分了西藏自治区城镇化类型.结论如下:(1)西藏自治区城镇化内容可归纳为7大主因子:&qu...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表征西藏自治区城镇化的人口、产业、用地、社会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变量,提取了西藏自治区城镇化特征的主成分,并通过聚类分析划分了西藏自治区城镇化类型.结论如下:(1)西藏自治区城镇化内容可归纳为7大主因子:"援藏因子"、"消费因子"、"农业因子"、"自然因子"、"城建因子"、"二三产业因子"和"教育因子",体现了西藏自治区发展的特点;(2)2015年西藏自治区城镇化可划分为"中心地服务型"、"农牧业生产型"、"二三产业发展型"、"援助依赖型"、"帮扶援建型"、"自然环境限制型"和"自然环境依托型"等7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城镇化特征明显;(3)西藏自治区城镇化模式不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城镇化建设不能照搬其他地区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类型 主导因子 空间分布 主成分分析 西藏自治区
下载PDF
EPR机组重要厂用水排水消能消泡设计
12
作者 曹永旺 杨天伟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15-118,共4页
EPR机组的重要厂用水排水存在约5m跌差,需采用合理的消能消泡设计方案。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显示原排水设计方案产生较明显的振动、噪声和泡沫问题。通过多方案实验对比,淹没式竖井排水方案消能消泡效果较好。由于上游核岛设计已固化不愿... EPR机组的重要厂用水排水存在约5m跌差,需采用合理的消能消泡设计方案。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显示原排水设计方案产生较明显的振动、噪声和泡沫问题。通过多方案实验对比,淹没式竖井排水方案消能消泡效果较好。由于上游核岛设计已固化不愿意修改设计,在不改变上游设计的前提下,通过在消能池上游段增设导流墙,导流墙末端设一挡水胸墙,胸墙以后设置封闭结构,尽量减少消能池开敞区范围,减少气泡溢出,巧妙地解决了重要厂用水排水消能消泡问题;目前该项目已投产,运行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重要厂用水 排水 消能 消泡
下载PDF
CPR1000滨海核电站用水量分析
13
作者 曹永旺 杨天伟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18-321,共4页
介绍了CPR1000滨海核电站用水组成,对未预见水量、管网漏损水量、厂外输水损失水量及净水站自用水量等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一些已建核电站的供水资料,对建设期间的生活生产用水量进行了优化计算,可为同类工程供水规模的选取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CPR1000 滨海核电站 用水量 分析
下载PDF
核电厂循环水和重要厂用水系统泵站配置设计
14
作者 曹永旺 马玉华 陈文焕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761-764,共4页
核电厂循环水和重要厂用水系统泵站配置对总平面布置和投资影响大,前期设计时需进行泵房分建、合建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后确定优选方案。泵站配置设计时需综合考虑循环水泵的选型、循环水泵的数量、过滤设施的选型及配置、重要厂用水防... 核电厂循环水和重要厂用水系统泵站配置对总平面布置和投资影响大,前期设计时需进行泵房分建、合建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后确定优选方案。泵站配置设计时需综合考虑循环水泵的选型、循环水泵的数量、过滤设施的选型及配置、重要厂用水防内外部灾害设计等综合因素。总结了国内外常用的核电厂循环水和重要厂用水系统泵站配置设计的方法和成果,为同类项目泵站配置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泵房 重要厂用水泵房 配置
下载PDF
某滨海核电厂重要厂用水泵房滤水设备布置 被引量:1
15
作者 易鹏 陈文焕 曹永旺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4-67,共4页
重要厂用水系统(SEC)为安全级系统,功能是将设备冷却水系统(RRI)收集的热负荷输送到最终热阱。某滨海核电厂SEC系统采用独立安全级取水泵房,配置独立海水过滤设备。滤水设备作为泵房前端进水流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SEC系统的取水安... 重要厂用水系统(SEC)为安全级系统,功能是将设备冷却水系统(RRI)收集的热负荷输送到最终热阱。某滨海核电厂SEC系统采用独立安全级取水泵房,配置独立海水过滤设备。滤水设备作为泵房前端进水流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SEC系统的取水安全,进而影响机组的运行安全。重点对某滨海核电厂重要厂用水泵房安全级板框式旋转滤网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对同类滤水设备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了设备布置设计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厂用水系统 泵房 板框式旋转滤网 布置设计 运行维修
下载PDF
中国人口聚集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春山 曹永旺 《科学》 2019年第5期32-36,4,共5页
由于自然环境的稳定性、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以胡焕庸线为界的中国人口集聚格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不会改变。
关键词 人口集聚 迁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台山核电厂用水系统取排水方案设计优化
17
作者 杨天伟 李岚 曹永旺 《东北水利水电》 2019年第11期1-3,71,共4页
文章针对台山核电厂用水系统,取排水原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采用橡胶坝纳潮取水方案,取代原设计的海水库闭式循环方案。论证了纳潮取水方案的纳潮取水自然条件、取水潮型选择、设计基准水位、海水库调节容积等设计计算。有效解决了原方... 文章针对台山核电厂用水系统,取排水原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采用橡胶坝纳潮取水方案,取代原设计的海水库闭式循环方案。论证了纳潮取水方案的纳潮取水自然条件、取水潮型选择、设计基准水位、海水库调节容积等设计计算。有效解决了原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提高了核电厂用水的供水安全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用水系统 取水与排水 设计方案
下载PDF
晋陕峡谷区气候变化与旱涝灾害响应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曹永旺 延军平 +1 位作者 李敏敏 丁彩霞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3-118,共6页
依据晋陕峡谷区15个气象站点1961-2012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应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Z指数法等对该地气候变化和旱涝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52a来,晋陕峡谷区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向(0.278℃/10a)... 依据晋陕峡谷区15个气象站点1961-2012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应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Z指数法等对该地气候变化和旱涝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52a来,晋陕峡谷区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向(0.278℃/10a),气温空间分布差异明显。2)降水呈现波动递减趋势(12.54mm/10a),降水空间分布呈纬向变化规律。3)气温突变后,涝灾比重迅速下降,"正常"年份和旱灾的比重均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旱涝 Z指数 晋陕峡谷区
原文传递
1961-2013年山西省极端气候事件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24
19
作者 曹永旺 延军平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086-2098,共13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山西18个台站1961-2013年的逐日气温、降水数据,采用极端事件定义方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计算与植被生长的水热条件与寒旱灾害直接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指数,分析1961-2013年山西省极端温度和降水气候事...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山西18个台站1961-2013年的逐日气温、降水数据,采用极端事件定义方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计算与植被生长的水热条件与寒旱灾害直接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指数,分析1961-2013年山西省极端温度和降水气候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极端温度事件的发生频率与持续时间在前30年呈平稳态势,20世纪90年代后变化迅速。表征极端低温事件的霜日日数(FD0)、冷昼日数(TX10P)、冷夜日数(TN10P)、冷持续指数(CSDI)等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而表征极端高温事件的夏日指数(SU25)、作物生长期(GSL)、暖昼日数(TX90P)、暖夜日数(TN90P)、热持续指数(WSDI)则均呈上升趋势。极端降水指数除普通日降水强度(SDII)和持续干燥指数(CDD)外均呈下降趋势,表明该地降水总量略有减少,但降水强度和持续干燥指数却有所增加。与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率的加剧出现在90年代初不同,表征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的极端降水指标的显著变化发生在70年代。在空间尺度上,与温度相关的极端气温指数呈现出由南向北递减的分布规律,冷、暖系列指数表明晋南地区最高,晋北地区最低。与降水量相关的极端降水指数也呈南高北低的规律,最近一个时段的强降水事件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温度 极端降水 突变 时空演变 山西
原文传递
1971—2013年环渤海地区风速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11
20
作者 曹永旺 延军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20-1329,共10页
基于环渤海地区60个站点1971—2013年日序列最大风速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检验、反距离加权插值、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年来环渤海地区风速的年、季节的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分异等特征。结果表明:(1)环渤海地区年均最大... 基于环渤海地区60个站点1971—2013年日序列最大风速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检验、反距离加权插值、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年来环渤海地区风速的年、季节的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分异等特征。结果表明:(1)环渤海地区年均最大风速为6.35m·s-1,并以0.423m·s-1的年代变化速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区内除承德、丰宁和阜新站点呈略微上升趋势,其余站点均呈下降趋势,整体上表现为南部下降幅度高而北部下降幅度低。四季最大风速也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冬、春季的最大风速对全年趋势演变贡献率较大。(2)偏北风(尤其是北西北风)和偏南风(尤其是南西南风)是本区的主要风向。春、夏两季以偏南风为主要风向,秋、冬两季则以偏北风为主要风向。(3)环渤海地区最大风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各站点日最大风速为5级及以上的发生频率分别以0.912、0.671、0.271、0.076d·a-1的速率呈下降趋势;大风频率也以1.019d.a-1的速率呈下降趋势。冬半年是本区大风日数相对较多的时段,春季尤甚。(4)本区多数地区属大风较少区和较多区,其中大风较多区的站点最多(31个),而大风频发区的站点最少(仅4个)。位于大风较少区的站点数增长迅速,而大风较多区、多发区和频发区的站点数则均呈现下降趋势。最大风速与大风日数均具有25~30a的显著振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风速 大风日数 风向 气候变化 环渤海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