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误诊2年的左上臂难辨认体癣1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艳 冉玉平 +4 位作者 张瑞峰 万慧颖 代亚玲 曹泸丹 王琳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04-105,共2页
报道1例由须癣毛癣菌引起的难辨认体癣。患者女,45岁,左臂伸侧多处红斑、丘疹伴脱屑、瘙痒2a余。曾多次就医诊断不明,患处皮损取活检做病理检查倾向于"银屑病"但疗效不佳。刮取皮屑镜检见真菌菌丝,小培养见葡萄串状小分生孢... 报道1例由须癣毛癣菌引起的难辨认体癣。患者女,45岁,左臂伸侧多处红斑、丘疹伴脱屑、瘙痒2a余。曾多次就医诊断不明,患处皮损取活检做病理检查倾向于"银屑病"但疗效不佳。刮取皮屑镜检见真菌菌丝,小培养见葡萄串状小分生孢子及螺旋菌丝,尿素酶试验阳性,毛发穿孔试验阳性,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经内服特比萘芬和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28d后皮损消退,复查真菌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癣 须癣毛癣菌 特比萘芬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继发溃疡性皮肤曲霉菌病1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尹斌 曹泸丹 +3 位作者 王倩 易勤 蒋献 冉玉平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9年第1期35-38,共4页
报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继发黄曲霉引起的溃疡性皮肤曲霉病。患者男性,41岁,左小腿胫前外伤后溃烂、流脓、结痂5个月。组织病理检查见较多分隔菌丝,菌丝呈Y型分支。结合真菌镜检、培养,扫描电镜及DNA序列分析鉴定为黄曲霉。给予... 报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继发黄曲霉引起的溃疡性皮肤曲霉病。患者男性,41岁,左小腿胫前外伤后溃烂、流脓、结痂5个月。组织病理检查见较多分隔菌丝,菌丝呈Y型分支。结合真菌镜检、培养,扫描电镜及DNA序列分析鉴定为黄曲霉。给予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及外用0.2%两性霉素B溶液治疗13周,患者皮损明显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 皮肤曲霉病 伊曲康唑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76例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梅 高坤 +2 位作者 曹泸丹 唐慧东 刘家亘 《现代临床医学》 2014年第3期200-201,共2页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ALA-PDT )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疗效和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尖锐湿疣采用ALA-PDT治疗的结果。结果:76例中,43例皮损<1 cm者经1~3次治疗后无一例复发;33例皮损1~5 cm者经2~6次治疗...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ALA-PDT )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疗效和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尖锐湿疣采用ALA-PDT治疗的结果。结果:76例中,43例皮损<1 cm者经1~3次治疗后无一例复发;33例皮损1~5 cm者经2~6次治疗后,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6.10%,经再次治疗痊愈,总治愈率100%。结论:ALA-PDT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疗效确切,对人体皮肤无毒副作用,安全易操作,复发率低,临床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尖锐湿疣 复发
下载PDF
伞状毛霉和近平滑念珠菌致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 被引量:2
4
作者 卢伟 卢洁 +9 位作者 冉玉平 林昭春 万慧颖 崔凡 曹泸丹 潘宁 宋翔 陈金 王有为 余梅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27-730,共4页
报道一例由伞状毛霉和近平滑念珠菌所致皮肤和皮下感染。患者女,67岁,因左手腕“骨折”后外敷中草药夹板固定后形成增生性肉芽肿就诊。皮损分泌物直接涂片见革兰染色阳性出芽酵母细胞,组织病理检查:过碘酸雪夫及六胺银染色显示角质... 报道一例由伞状毛霉和近平滑念珠菌所致皮肤和皮下感染。患者女,67岁,因左手腕“骨折”后外敷中草药夹板固定后形成增生性肉芽肿就诊。皮损分泌物直接涂片见革兰染色阳性出芽酵母细胞,组织病理检查:过碘酸雪夫及六胺银染色显示角质层及真皮内有粗大无分隔菌丝。皮损组织真菌培养在35℃时分别有霉菌和酵母样菌生长。霉菌经小培养形态学鉴定及DNAITS1~4区测序证实为伞状毛霉。温度试验显示伞状毛霉在37℃以上生长迅速,40℃时生长较缓慢。扫描电镜见孢子囊顶生呈洋梨状,孢子囊梗圆锥形,孢囊梗生于匍匐菌丝顶部,在假根之间,不与假根相对着生。酵母样菌经柯玛嘉显色试验和D1/D2片段DNA测序证实为近平滑念珠菌。药敏试验显示伞状毛霉菌对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最敏感。细胞外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伞状毛霉的蛋白酶活性高于近平滑念珠菌。患者口服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200mg/次,每日2次,并予肉芽肿切除术联合治疗,治疗6周后患处肉芽组织完全消退,随访4年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状毛霉 近平滑念珠菌 皮肤皮下感染
原文传递
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5
作者 万慧颖 冉玉平 +1 位作者 王琳 曹泸丹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31-231,共1页
患者女,62岁。因右侧额颞部出现红斑结节5年于2008年3月1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额颞部出现红色结节,活动度差,压之有触痛,表面无破溃渗出。结节周围逐渐出现不规则红斑,有轻度浸润感,扩展至前额正中。曾在... 患者女,62岁。因右侧额颞部出现红斑结节5年于2008年3月1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额颞部出现红色结节,活动度差,压之有触痛,表面无破溃渗出。结节周围逐渐出现不规则红斑,有轻度浸润感,扩展至前额正中。曾在当地医院用药(诊断及治疗不详),疗效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原发性 皮肤 红斑结节 结节周围 医院用药 额颞部 活动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