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以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为例
1
作者 张伟利 曹泽丽 林栋良 《上海农业科技》 2013年第5期2-3,共2页
农民合作组织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经营主体。近年来,在推进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农民合作社虽发挥了重要载体作用,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难点问题与制约瓶颈,对此,必须通过... 农民合作组织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经营主体。近年来,在推进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农民合作社虽发挥了重要载体作用,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难点问题与制约瓶颈,对此,必须通过创新思维并采取有效对策,推动新罗区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合作组织 现状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红茶菌”的抑菌作用及抗氧化性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国增 林娟 +2 位作者 叶秀云 曹泽丽 李云程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3-179,共7页
目的:研究采用自行分离获得的酿酒酵母、葡糖醋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进行纯菌混合发酵生产的"红茶菌"的抑菌作用及抗氧化性能。方法:酿酒酵母、葡糖醋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按体积比1∶1∶1菌种配比进行复配,用纯菌混合发酵生产"... 目的:研究采用自行分离获得的酿酒酵母、葡糖醋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进行纯菌混合发酵生产的"红茶菌"的抑菌作用及抗氧化性能。方法:酿酒酵母、葡糖醋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按体积比1∶1∶1菌种配比进行复配,用纯菌混合发酵生产"红茶菌"。测定"红茶菌"发酵液中醋酸、L-乳酸、柠檬酸、还原糖、乙醇、茶多酚、咖啡因、游离氨基酸、蛋白质等主要成分含量,研究其主要成分与"红茶菌"抑菌作用和抗氧化性的关系。结论:"红茶菌"发酵液对6种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痢疾志贺氏菌、单增李斯特菌、荧光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菌成分除茶多酚外,还含有代谢过程产生的酸性物质(主要为醋酸),耐热性的抑菌物质等。抗氧化性试验结果表明,"红茶菌"发酵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对羟自由基、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35.00%,60.07%和3.80%,还原力为1.11。"红茶菌"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茶多酚含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菌” 纯菌混合发酵 功效成分 抑菌作用 抗氧化性
原文传递
红茶菌发酵液中多糖提取及测定条件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娟 曹泽丽 +1 位作者 李殿殿 杨美容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60-764,共5页
采用乙醇沉淀法提取红茶菌粗多糖.结果表明,当乙醇终浓度为90%(V/V)时,粗多糖得率为6.1 g.L-1发酵液;并从检测波长、浓硫酸和苯酚用量、显色温度和时间等方面对苯酚-硫酸法进行优化,优化后的苯酚-硫酸法测定条件为苯酚用量1 mL、浓硫酸... 采用乙醇沉淀法提取红茶菌粗多糖.结果表明,当乙醇终浓度为90%(V/V)时,粗多糖得率为6.1 g.L-1发酵液;并从检测波长、浓硫酸和苯酚用量、显色温度和时间等方面对苯酚-硫酸法进行优化,优化后的苯酚-硫酸法测定条件为苯酚用量1 mL、浓硫酸用量4 mL,60℃显色15 min,检测波长484 nm.该方法显色稳定,重现性好,平均加样回收率R=85.70%,RSD=1.65%(n=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菌 多糖 乙醇沉淀 苯酚-硫酸法 优化
原文传递
“红茶菌”中微生物的分离及纯菌混合发酵生产 被引量:30
4
作者 林娟 叶秀云 +2 位作者 曹泽丽 谢范英 徐美爱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48,共10页
目的:从福建民间收集"红茶菌"样品,从中分离微生物,以不同的菌种组合进行纯菌混合发酵生产"红茶菌"。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不同菌种组合发酵生产的"红茶菌"与传... 目的:从福建民间收集"红茶菌"样品,从中分离微生物,以不同的菌种组合进行纯菌混合发酵生产"红茶菌"。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不同菌种组合发酵生产的"红茶菌"与传统酿造的"红茶菌"进行成分和感官的比较。结果:从"红茶菌"样品中分离得到3株酵母菌和3株醋酸菌,分别为酿酒酵母、拜耳接合酵母、近平滑假丝酵母、葡糖醋杆菌、醋杆菌、汉氏葡糖醋杆菌,其中近平滑假丝酵母和汉氏葡糖醋杆菌为首次从"红茶菌"中发现。与传统酿造的"红茶菌"相比,采用酿酒酵母、葡糖醋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纯菌混合发酵生产的"红茶菌",不仅具有酸甜适宜、香醇爽口的独特风味,而且还含有多种功效成分。该方法还大大缩短了发酵周期,从传统的10 d缩短到56 h。结论:采用不同的菌种组合发酵生产的"红茶菌"功效成分含量不同,这是由于发酵过程中菌群处于不同的生长状态,从而影响代谢产物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菌” 分离 纯菌混合发酵 功效成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