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浓度蔗糖对黄瓜下胚轴不定根发生有诱导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耿贝贝 郭强 +4 位作者 师慈 宣伟 曹泽彧 聂理 沈文飚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7-159,共3页
试验比较了低浓度(1g·L-1)与高浓度(5~50g·L-1)蔗糖对黄瓜不定根发生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蔗糖对植株不定根发生的影响差异显著,低浓度蔗糖能明显促进黄瓜下胚轴切段不定根发生,而高浓度蔗糖则不同程度抑制不... 试验比较了低浓度(1g·L-1)与高浓度(5~50g·L-1)蔗糖对黄瓜不定根发生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蔗糖对植株不定根发生的影响差异显著,低浓度蔗糖能明显促进黄瓜下胚轴切段不定根发生,而高浓度蔗糖则不同程度抑制不定根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不定根发生 低浓度蔗糖
下载PDF
银杏内酯K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通路抑制氧糖剥离再灌注诱导的神经血管单元损伤 被引量:3
2
作者 周静怡 刘秋 +6 位作者 杨昊 曹泽彧 周军 许治良 曹亮 王振中 肖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5-652,共8页
目的确定银杏内酯K(ginkgolide K,GK)对缺血性脑卒中诱导的神经血管单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通路机制。方法采用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及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EA.hy926氧糖剥离再... 目的确定银杏内酯K(ginkgolide K,GK)对缺血性脑卒中诱导的神经血管单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通路机制。方法采用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及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EA.hy926氧糖剥离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perfusion,OGD/R)模型模拟脑缺血引起的神经血管单元损伤。细胞OGD 4 h后再灌注并给予GK干预。给药24 h时检测BV-2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及EA.hy926细胞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V-2细胞给药1 h后p-Akt、p-Erk和6 h后HIF-1α水平,并应用LY294002验证,同时检测EA.hy926细胞给药1 h后p-Akt及6 h后HIF-1α等蛋白变化。结果GK明显抑制BV-2细胞上清TNF-α、IL-6、IL-1β分泌,激活p-Akt、抑制p-Erk并下调HIF-1α,且LY294002共同干预后,GK调节作用下降;同时,增加EA.hy926细胞活力和抑制LDH释放,上调p-Akt、HIF-1α、HO-1、VEGF并下调cleaved caspase-3/9水平。结论GK可多效应减少缺血性脑卒中诱导的神经血管单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针对不同细胞HIF-1α调节作用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银杏内酯K 缺氧诱导因子-1Α 氧糖剥离再灌注 神经血管单元 炎症 凋亡
下载PDF
分子烙印-活性筛选结合评价桂枝茯苓胶囊主要成分活性贡献度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曹泽彧 丁玥 +5 位作者 苏真真 李娜 曹亮 丁岗 王振中 萧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420-2427,共8页
为了明确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盆腔炎和子宫肌瘤的主要药效成分,该研究基于分子烙印技术将桂枝茯苓胶囊中主要成分梯度敲除(分别敲除10%,30%,50%,70%,90%,100%)后,分别在离体子宫收缩、LPS诱导RAW264.7释放TNF-α、小鼠脾淋巴细... 为了明确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盆腔炎和子宫肌瘤的主要药效成分,该研究基于分子烙印技术将桂枝茯苓胶囊中主要成分梯度敲除(分别敲除10%,30%,50%,70%,90%,100%)后,分别在离体子宫收缩、LPS诱导RAW264.7释放TNF-α、小鼠脾淋巴细胞(SPL)增殖及子宫肌瘤细胞增殖模型上考察桂枝茯苓胶囊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梯度敲除芍药苷、丹皮酚和苦杏仁苷,桂枝茯苓胶囊抑制离体子宫收缩作用逐步减弱;2梯度敲除没食子酸、桂皮醛、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和茯苓多糖,桂枝茯苓胶囊抑制TNF-α释放作用逐步减弱;3梯度敲除没食子酸、芍药苷、桂皮醛、槲皮素和茯苓多糖,桂枝茯苓胶囊促SPL细胞增殖作用逐渐减弱;4梯度敲除芍药苷、丹皮酚、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和白芍苷,桂枝茯苓胶囊制剂体外抑制子宫肌瘤细胞的作用逐渐减弱。该研究提示,上述成分可能是桂枝茯苓胶囊发挥治疗原发性痛经、盆腔炎和子宫肌瘤作用的重要活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胶囊 分子烙印技术 子宫收缩 TNF-α SPL细胞 子宫肌瘤细胞
原文传递
热毒宁注射液组分抗CoxA16和EV71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曹泽彧 谢雪 +6 位作者 牛莹 倪付勇 曹亮 赵祎武 王振中 马世平 萧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06-110,共5页
目的:明确热毒宁注射液组分抗柯萨奇病毒A16(coxsackievirus A16,Cox A16)和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 71,EV71)病毒的活性。方法:考察热毒宁注射液1~19号组分(RND1~19)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的毒性,明确半数中毒浓度(TC50)... 目的:明确热毒宁注射液组分抗柯萨奇病毒A16(coxsackievirus A16,Cox A16)和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 71,EV71)病毒的活性。方法:考察热毒宁注射液1~19号组分(RND1~19)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的毒性,明确半数中毒浓度(TC50);进一步利用病毒感染的Vero细胞模型研究各组分的抗病毒活性及量效关系。采用50倍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50)Cox A16和EV71病毒分别感染Vero细胞(1万个/孔),热毒宁注射液组分(15.625~500 mg·L-1)给药3 d后,考察抗Cox A16和EV71病毒活性(n=3)。活性组分(最佳浓度)给药8 h后,检测病毒载量。结果:热毒宁注射液各组分的Vero细胞毒性,TC50从〉1 000 mg·L-1到221 mg·L-1不等;抗病毒活性及量效关系研究表明,RDN7和RDN18具有较好的抗Cox A16活性,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460,92 mg·L-1,治疗指数(TI)分别为1.44,2.40;RDN6和RDN17具有较好的抗EV71活性,EC50分别为395,378 mg·L-1,TI分别为2.22,1.10;病毒载量研究表明,RDN7极显著降低Vero细胞中Cox A16病毒载量(P〈0.01),RDN6,RDN17极显著地降低Vero细胞中EV71病毒载量(P〈0.01),而RDN18则没有上述活性。结论:明确了热毒宁注射液组分的抗Cox A16和EV71病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宁注射液 组分 柯萨奇病毒A16 肠道病毒71 非洲绿猴肾细胞
原文传递
桂枝茯苓方治疗痛经、盆腔炎以及子宫肌瘤的活性成分和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柯志鹏 张新庄 +9 位作者 丁玥 曹泽彧 李娜 曹亮 王团结 章晨峰 丁岗 王振中 萧伟 徐筱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9-1004,共6页
该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桂枝茯苓方治疗痛经、盆腔炎以及子宫肌瘤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药物-靶点网络特征分析显示分子网络度较高的多为甾醇类和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它们在抗炎、解热镇痛、抗肿瘤以及免疫调节... 该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桂枝茯苓方治疗痛经、盆腔炎以及子宫肌瘤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药物-靶点网络特征分析显示分子网络度较高的多为甾醇类和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它们在抗炎、解热镇痛、抗肿瘤以及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另一方面网络度较高的靶点多与炎症反应、凝血系统、血管形成、平滑肌收缩以及细胞增殖等环节有关。进一步的靶点-通路网络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靶点与调控子宫平滑肌增殖、抑制子宫内新生血管形成、改善血液循环、降低性激素分泌、缓解子宫平滑肌收缩、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以及其他炎症反应等6个环节密切相关,从而揭示出其治疗痛经、盆腔炎以及子宫肌瘤的主要分子机制。该研究表明桂枝茯苓方可通过多个活性成分作用于多个靶点,调控21条生物通路,来治疗盆腔炎、痛经及子宫肌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痛经 盆腔炎 子宫肌瘤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淫羊藿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分子作用机制 被引量:26
6
作者 柯志鹏 张新庄 +3 位作者 曹泽彧 曹亮 王振中 肖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4048-4052,共5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化学合成药物均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利用传统中药及其...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化学合成药物均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利用传统中药及其制剂治疗该病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淫羊藿是传统中药中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最常用的药材之一,其药理活性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该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淫羊藿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化合物-靶点网络特征分析显示,分子网络度较高的多为黄酮类化合物,它们具有雌激素样作用、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等药理作用,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另一方面靶点网络度较高的多与性激素水平、破骨细胞分化、骨基质降解和体内活性氧水平等有关,淫羊藿中多个化合物可以与这些靶点相互作用。该研究表明淫羊藿可通过多个活性成分作用于多个靶点,来防治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淫羊藿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的金振口服液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陶晓倩 柯志鹏 +5 位作者 张新庄 邓奕 曹泽彧 曹亮 王振中 肖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326-2333,共8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金振口服液(Jinzhen Oral Liquid,JOL)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挖掘以及DisGeNET、OMIM、KEGG、UniProt数据库联用检索与COVID-19相关的蛋白靶点。借助Traditional...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金振口服液(Jinzhen Oral Liquid,JOL)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挖掘以及DisGeNET、OMIM、KEGG、UniProt数据库联用检索与COVID-19相关的蛋白靶点。借助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twork(TCMN)信息平台检索JOL中的化合物,运用Cytoscape3.2.1构建药材-化合物-靶点网络来预测JOL治疗COVID-19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在RCSBPDB数据库中检索获取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3CLpro)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的晶体结构,借助AutoDock Vina软件将活性化合物与2个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药材-化合物-靶点网络包含异甘草酸内酯、贝母辛、番泻苷B等75个化合物分别来自甘草、大黄和平贝母3味药材,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Janus激酶3(JAK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1(MEK1)等28个靶点。网络特征分析阐明了JOL治疗COVID-19的9个关键化合物(异甘草酸内酯、甘草内酯、去氢鄂贝定碱、desoxo-glabrolid-acetate、贝母辛、贝母素乙、乌苏里啶酮、西贝素和euchrenone A5)以及10个潜在作用靶(m TOR、JAK3、ACE2、TNFA、AKT2、PIK3CA、MEK1、BRD2、ACE、ANPEP)。分子对接显示,JOL中部分活性化合物对3CLpro和ACE2蛋白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结论JOL可能是通过调节溴结构域包含蛋白2(Brd2)、氨肽酶N(CD13)和ACE2的表达以及干预PI3K/Akt、Jak-STAT、TNF和MAPK信号通路来遏制COVID-19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和发展,并与3CLpro结合抑制病毒复制,从而有可能对COVID-19有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振口服液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技术 细胞因子风暴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 PI3K/Akt信号通路 JAK-STAT信号通路 TNF信号通路 MAPK信号通路 异甘草酸内酯 甘草内酯 去氢鄂贝定碱 贝母辛 贝母素乙 乌苏里啶酮 西贝素
原文传递
热毒宁注射液对EV71病毒感染Vero细胞和乳鼠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常秀娟 孙晓萍 +4 位作者 胡晗绯 曹泽彧 周军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097-2102,共6页
目的考察热毒宁注射液对EV71病毒感染Vero细胞及乳鼠致手足口病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模型采用33 TCID50和25 TCID50 EV71感染Vero细胞,建立细胞感染病毒模型;采用乳鼠ip EV71病毒100μL/只的方法制备体内模型,攻毒2 h后各... 目的考察热毒宁注射液对EV71病毒感染Vero细胞及乳鼠致手足口病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模型采用33 TCID50和25 TCID50 EV71感染Vero细胞,建立细胞感染病毒模型;采用乳鼠ip EV71病毒100μL/只的方法制备体内模型,攻毒2 h后各组分别ip给予相应药物,观察热毒宁注射液(2.60、1.30、0.65 g/kg)和阳性对照药利巴韦林(10 mg/kg)对乳鼠体质量、临床评分和肌肉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及腿部肌肉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体外结果显示,在Vero细胞模型上,热毒宁注射液(生药5.0 mg/m L)显著抑制33 TCID50和25 TCID50 EV71引起的细胞病变;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热毒宁注射液可降低病毒感染乳鼠的临床评分,提高乳鼠体质量,改善乳鼠生存状态,降低乳鼠肌肉组织中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MCP-1水平(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热毒宁注射液可显著改善肌肉组织病理学病变。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能够抑制EV71病毒导致的乳鼠死亡,明显延长乳鼠的存活时间,能够减轻病毒引起的临床症状,缓解病毒引发的乳鼠生长抑制,抑制IL-1β、IL-6、TNF-α、MCP-1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手足口病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宁注射液 EV71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原文传递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的脑血管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李卓琼 曹泽彧 +3 位作者 曹亮 柯志鹏 王振中 萧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4738-4743,共6页
采用颈内动脉插入尼龙线栓来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检测给药14 d后的各组大鼠行为学评分、脑梗死面积、脑含水量、EB溢出量、凝血四项及脑组织occludin,MMP-9表达的差异,研究在前期... 采用颈内动脉插入尼龙线栓来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检测给药14 d后的各组大鼠行为学评分、脑梗死面积、脑含水量、EB溢出量、凝血四项及脑组织occludin,MMP-9表达的差异,研究在前期实验中对脑缺血性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的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的保护作用是否与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降低出血风险有关,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实验发现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在24 h能有效缓解MCAO引起的行为学病变,降低行为学评分,改善脑组织水肿,减少EB溢出率,降低长期给药可能造成的出血倾向,明显减少模型大鼠缺血侧脑组织occludin的缺失,下调MMP-9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抗脑缺血有明显效果,其治疗作用的发挥可能主要依赖于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从而改善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脑缺血 血管保护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七味通痹口服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柯志鹏 张新庄 +5 位作者 耿婷 鲁明明 曹泽彧 曹亮 王振中 肖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4489-4497,共9页
目的研究七味通痹口服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分子对接获得七味通痹口服液成分作用的潜在靶蛋白,结合文本挖掘、数据库联用检索出与RA相关的靶蛋白,将其投射到KEG... 目的研究七味通痹口服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分子对接获得七味通痹口服液成分作用的潜在靶蛋白,结合文本挖掘、数据库联用检索出与RA相关的靶蛋白,将其投射到KEGG数据库阐释七味通痹口服液的分子作用机制,并采用体外抗炎活性实验进行验证。结果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七味通痹口服液中107个潜在活性成分作用于与RA相关的116个靶点和237条通路。进一步的网络特征分析发现高网络度和介数的分子主要为三萜类、黄酮类、甾醇类和生物碱化合物,部分化合物在实验中对炎症介质的释放具有抑制活性;靶蛋白和通路主要发挥抗炎镇痛,免疫调节,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与侵袭和破骨细胞分化、迁移、骨吸收等药理作用。结论七味通痹口服液的活性成分通过与多个靶点蛋白作用,调控多条生物通路,起到减轻关节炎症和肿痛、防止和减少关节的破坏、促进已破坏的关节和骨修复的作用,为七味通痹口服液药效成分分析和作用机制探索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通痹口服液 网络分析 类风湿性关节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齐墩果酸 熊果酸 常春藤皂苷元
原文传递
芦丁对流感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丁玥 曹泽彧 +5 位作者 柯志鹏 曹亮 李娜 丁岗 王振中 萧伟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2期1431-1436,共6页
目的研究芦丁对流感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利用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模型,观察芦丁对流感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结合流感病毒感染前、感染同时及感染后加药的不同方式探索芦丁作用于流感病毒生命周期的具体阶段;采用荧光... 目的研究芦丁对流感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利用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模型,观察芦丁对流感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结合流感病毒感染前、感染同时及感染后加药的不同方式探索芦丁作用于流感病毒生命周期的具体阶段;采用荧光底物法考察芦丁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芦丁对A/Puerto Rico/8/1934(H1N1)、A/FM1/1/47(H1N1)、A/Human/Hubei/3/2005(H3N2)、A/Beijing/32/92(H3N2)4株流感病毒均具有体外抑制作用,其中对A/Puerto Rico/8/1934(H1N1)株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最小,选择指数(SI)最大,体外药效最好。芦丁在流感病毒感染后给药的效果最为明显,对流感病毒A/FM1/1/47(H1N1)的IC50最小,对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相对最好。结论芦丁抑制了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流感病毒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抗病毒药物
原文传递
桂枝茯苓胶囊质量标准提升对制剂主要药效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丁玥 曹泽彧 +8 位作者 柯志鹏 苏真真 曹亮 李娜 章晨峰 王团结 丁岗 王振中 萧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786-3793,共8页
比较生产质控过程优化及质量标准提高后,桂枝茯苓胶囊在抗痛经、盆腔炎和子宫肌瘤3个方面的主要药效作用以及均一性的差异。选取2011年12个批次桂枝茯苓胶囊(质量标准提升前制剂)、2012—2014年每年12个批次桂枝茯苓胶囊(质量标准提升... 比较生产质控过程优化及质量标准提高后,桂枝茯苓胶囊在抗痛经、盆腔炎和子宫肌瘤3个方面的主要药效作用以及均一性的差异。选取2011年12个批次桂枝茯苓胶囊(质量标准提升前制剂)、2012—2014年每年12个批次桂枝茯苓胶囊(质量标准提升后制剂),利用缩宫素致大鼠痛经模型、混合菌液致大鼠慢性盆腔炎模型、雌孕激素负荷致大鼠子宫肌瘤模型,研究质量标准提升前后多批次的桂枝茯苓胶囊抗痛经、盆腔炎和子宫肌瘤的药效作用。2011—2014各批次桂枝茯苓胶囊,在痛经的主要药效模型上的研究表明各批次均可不同程度减少痛经大鼠的扭体次数,延长扭体潜伏期,降低子宫组织中ET-1及PGF2α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慢性盆腔炎模型主要药效显示,各批次均可不同程度降低盆腔炎大鼠子宫TNF-α、促进IL-2分泌;子宫肌瘤模型主要药效显示,各批次均可不同程度降低子宫肌瘤大鼠的子宫质量,抑制子宫平滑肌过度增殖,降低血清中E2和P水平。2012—2014年各批次桂枝茯苓胶囊在治疗痛经、盆腔炎、子宫肌瘤方面的药效学指标(减少痛经模型大鼠的扭体次数,延长扭体潜伏期,降低子宫组织中ET-1及PGF2α的含量;降低盆腔炎大鼠子宫TNF-α、促进IL-2分泌;降低子宫肌瘤大鼠血清中E2和P水平)优于2011年桂枝茯苓胶囊,且具有显著性差异。2011年个批次桂枝茯苓胶囊的药效学指标存在显著性的组间差异,2012—2014年桂枝茯苓胶囊的药效学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该研究表明,生产质控过程优化及提高质量标准后,桂枝茯苓胶囊抗痛经、抗盆腔炎、抗子宫肌瘤的药效显著性增强,且产品均一性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胶囊 质量标准提升 痛经 盆腔炎 子宫肌瘤
原文传递
银翘解毒软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苏真真 张新庄 +5 位作者 柯志鹏 曹泽彧 邓奕 曹亮 王振中 肖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354-2360,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索银翘解毒软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银翘解毒软胶囊所含1418个化合物与48个COVID-19炎症相关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构建药物-靶蛋白网络,阐明银翘解毒软胶囊的关键活性成分和...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索银翘解毒软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银翘解毒软胶囊所含1418个化合物与48个COVID-19炎症相关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构建药物-靶蛋白网络,阐明银翘解毒软胶囊的关键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结果通过网络分析获得银翘解毒软胶囊的活性成分有50个,主要为黄酮类和三萜类化合物;潜在作用靶点37个,主要为MTOR、JAK3、ACE、ACE2、PIK3CA、TNF、AKT2和MAP2K1等炎症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连翘酯苷及牡荆素-2″-O-鼠李糖苷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甘草酸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银翘解毒软胶囊通过干扰SARS-CoV-2病毒复制、调节炎症信号通路表达及炎症因子分泌发挥治疗COVID-19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银翘解毒软胶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连翘酯苷 牡荆素-2″-O-鼠李糖苷 甘草酸
原文传递
银杏二萜内酯有效部位(GA,GB,GK)配伍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红 罗燕平 +4 位作者 曹泽彧 张新庄 曹亮 王振中 萧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10-1415,共6页
研究银杏二萜内酯(ginkgolide)A,B,K(GA,GB,GK)最佳活性配伍。比较化合物GA,GB,GK单用,两两配伍及三者配伍对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及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MCAO)的影响。GA,GB,GK不同配伍均可明显降低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 研究银杏二萜内酯(ginkgolide)A,B,K(GA,GB,GK)最佳活性配伍。比较化合物GA,GB,GK单用,两两配伍及三者配伍对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及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MCAO)的影响。GA,GB,GK不同配伍均可明显降低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最大聚集率,其中三者联用抑制率最高;GA,GB,GK不同配伍对大鼠tMCAO模型的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和脑水肿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作用强弱为三者组合大于两两配伍及单用。GA,GB,GK三者联用抗血小板聚集及改善tMCAO大鼠引起的神经损伤的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NKGOLIDE A GINKGOLIDE B GINKGOLIDE K 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小板聚集 tMCAO神经损伤
原文传递
埃博拉病毒及其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丁玥 曹泽彧 +5 位作者 柯志鹏 曹亮 李娜 丁岗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2-922,共11页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导致人类及脊椎动物出血热的致死性病毒,病死率高达90%,对公共卫生具有严重危害,目前还没有针对埃博拉病毒有效的疫苗和药物或者治疗手段,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埃博拉病毒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为严重的病毒之一。2014年在...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导致人类及脊椎动物出血热的致死性病毒,病死率高达90%,对公共卫生具有严重危害,目前还没有针对埃博拉病毒有效的疫苗和药物或者治疗手段,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埃博拉病毒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为严重的病毒之一。2014年在非洲肆虐的埃博拉疫情日趋严重,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相关研究再次成为病毒学研究的热点。着重介绍了埃博拉病毒的一般特性、结构组成、生命周期,同时综述了埃博拉出血热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最后总结了抗埃博拉病毒的靶点与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中药预防与治疗埃博拉出血热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对人们了解埃博拉病毒和开发抗埃博拉病毒的药物起到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病毒 致病机制 病毒结构 抗病毒靶点 抗病毒药物
原文传递
银杏二萜内酯K抗血小板聚集及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陶晓倩 曹泽彧 +1 位作者 曹亮 萧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4727-4732,共6页
观察不同浓度的银杏二萜内酯K(GK)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拮抗作用及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和动物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制备GK家兔含药血清,用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法观察GK含药血清对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建立... 观察不同浓度的银杏二萜内酯K(GK)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拮抗作用及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和动物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制备GK家兔含药血清,用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法观察GK含药血清对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建立缺糖缺氧复氧(OGD/R)细胞模型,采用Hoechst/PI双染考察不同浓度的GK对OGD/R损伤的SHSY5 Y细胞凋亡的影响;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I/R),检测GK对神经行为评分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GK能剂量依赖性的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逆转OGD/R损伤造成的细胞凋亡并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行为评分及脑组织梗死体积。GK能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改善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二萜内酯K 血小板活化因子 细胞凋亡 缺血再灌注
原文传递
大株红景天片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卓琼 李芳 +5 位作者 周军 曹亮 曹泽彧 黄文哲 王振中 萧伟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993-1997,共5页
目的考察大株红景天片抗心肌缺血的药效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冠脉结扎致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测定大株红景天片对缺血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心肌组... 目的考察大株红景天片抗心肌缺血的药效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冠脉结扎致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测定大株红景天片对缺血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心肌组织B-raf、ras、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大株红景天片对冠脉结扎引起大鼠血清AST、ALT、CK、CK-MB高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冠脉结扎引起的大鼠心肌组织蛋白B-raf、Ras、p-ERK1/2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株红景天片对大鼠冠脉结扎引起的心肌缺血有一定的对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跟降低血清AST、ALT、CK、CK-MB及心肌组织B-raf、ras、p-ERK1/2的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株红景天片 氧化应激 心肌缺血
原文传递
血红素加氧酶催化产生的CO参与ABA诱导的蚕豆气孔关闭及其信号转导
18
作者 曹泽彧 黄本开 +6 位作者 王庆亚 宣伟 凌腾芳 张博 陈曦 聂理 沈文飚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771-1778,共8页
一氧化碳(CO)是哺乳动物中新发现的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信号分子,其生物学效应往往通过一氧化氮(NO)和环鸟苷酸(cGMP)信号介导.本研究发现,可引起蚕豆叶片气孔关闭的ABA处理能诱导蚕豆叶片CO释放的增加以及CO合成酶血红素加氧酶(HO)活... 一氧化碳(CO)是哺乳动物中新发现的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信号分子,其生物学效应往往通过一氧化氮(NO)和环鸟苷酸(cGMP)信号介导.本研究发现,可引起蚕豆叶片气孔关闭的ABA处理能诱导蚕豆叶片CO释放的增加以及CO合成酶血红素加氧酶(HO)活性的提高;同时,ABA诱导的蚕豆气孔关闭也可以被CO合成酶抑制剂ZnPP和CO/NO清除剂血红蛋白(Hb)部分阻断.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外源添加CO供体高铁血红素(Hematin)和CO水溶液不仅能促进CO的释放,还能以依赖于时间进程的形式诱导蚕豆气孔的关闭,后者与NO供体SNP处理的结果相类似;NO合成酶硝酸还原酶(NR)的抑制剂钨酸钠(Tungstate),NO专一性清除剂cPTIO,ZnPP和Hb不同程度地逆转了这一过程.在4h的处理过程中,SNP,0.01%饱和度的CO水溶液以及Hematin明显地激发了NO的产生;反之,结合cPTIO或Tungstate处理后,NO的荧光信号几乎被完全抑制.此外,鸟苷酸环化酶(GC)的抑制剂ODQ阻断了CO诱导的气孔关闭,而ODQ的作用又被cGMP的类似物8-Br-cGMP所逆转.上述结果暗示,HO产生的CO可能参与了ABA诱导的蚕豆气孔关闭,NO和cGMP则是CO信号通路的下游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ABA 血红素加氧酶 环鸟苷酸 一氧化氮 气孔关闭 蚕豆
原文传递
银杏二萜内酯A,B,K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5
19
作者 王奎龙 李卓琼 +4 位作者 曹泽彧 柯志鹏 曹亮 王振中 萧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4722-4726,共5页
为研究银杏二萜内酯A,B,K(GA,GB,GK)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比较三者作用机制的异同及强弱,该研究采用体外实验法,观察不同剂量GA,GB,GK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3种银杏二萜内酯均可抑制... 为研究银杏二萜内酯A,B,K(GA,GB,GK)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比较三者作用机制的异同及强弱,该研究采用体外实验法,观察不同剂量GA,GB,GK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3种银杏二萜内酯均可抑制PAF诱导的体外家兔血小板聚集,其强弱顺序为GK>GB>GA;三者还能够拮抗[~3H]PAF与PAF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拮抗能力同样为GK>GB>GA。进一步研究三者对于PAF诱导后血小板中胞内[Ca^(2+)]i动员及胞内c AMP水平的变化,发现三者均能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胞内[Ca^(2+)]i动员并提高胞内c AMP水平,且它们的作用强弱与拮抗PAF受体能力的强弱一致。表明银杏二萜内酯GK对于PAF受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并能够通过激活c AMP信号通路、抑制胞内[Ca^(2+)]i动员的方式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目的,GB、GA对PAF受体也有较强的拮抗作用,但弱于G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二萜内酯A 银杏二萜内酯B 银杏二萜内酯K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原文传递
银杏内酯治疗脑缺血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20
作者 张学非 曹泽彧 +5 位作者 许治良 李娜 曹亮 丁岗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943-2948,共6页
脑缺血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包括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兴奋性神经毒性等。最近研究表明银杏内酯对脑部缺血损伤及组织再生修复有着一定治疗作用,对银杏内酯类化合物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及... 脑缺血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包括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兴奋性神经毒性等。最近研究表明银杏内酯对脑部缺血损伤及组织再生修复有着一定治疗作用,对银杏内酯类化合物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及潜在靶点进行综述,并对临床常用药物进行了比较,以期阐明银杏内酯及其制剂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银杏内酯 作用机制 靶点 组织再生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