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央企能源企业“一利五率”实施中的挑战与对策
1
作者 曹洋铭 《大众文摘》 2024年第22期0021-0023,共3页
本文探讨了央企能源企业在实施“一利五率”(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文章先分析了央企能源企业在实施“一利 五率”时的主要挑... 本文探讨了央企能源企业在实施“一利五率”(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文章先分析了央企能源企业在实施“一利 五率”时的主要挑战,包括市场环境变化、内部管理问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接着,文章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对 策,旨在帮助央企能源企业克服这些挑战,提高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企能源企业 “一利五率” 挑战 对策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基因标记的中西太平洋鲣群体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曹洋铭 王丛丛 +1 位作者 徐豪 刘洋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2-551,共10页
为了解中西太平洋鲣(Katsuwonus pelamis)群体间的遗传结构和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和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基因序列对中西太平洋3个区域共112尾鲣样本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由Cytb和COⅠ基因序列测得的... 为了解中西太平洋鲣(Katsuwonus pelamis)群体间的遗传结构和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和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基因序列对中西太平洋3个区域共112尾鲣样本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由Cytb和COⅠ基因序列测得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分别为0.997和0.943,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分别为0.0100和0.00268,来源于种群内的变异分别达到了99.50%和100.64%,两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值均小于0.05,P值均大于0.05,且基因流Nm远大于1。结果表明,3个鲣群体间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且具有频繁的基因交流。中性检验和核苷酸错配分布曲线结果显示,鲣可能在末次冰期经历快速的群体扩张事件。由于推算的鲣群体扩张时间与历史海平面变动存在相关性,推测中西太平洋鲣种群的扩张极有可能与海平面的快速上升(海侵)有关。综上所述,中西太平洋鲣未出现显著分化的地理群体,建议在渔业管理上将3个地理群体视为一个统一的管理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太平洋 CYTB COⅠ 遗传多样性 种群扩张
下载PDF
快照式显微光谱成像系统及水藻分类识别研究
3
作者 李栋梁 蔡红星 +8 位作者 任玉 李霜 花扬扬 王婷婷 周建伟 曲冠男 王朔 曹洋铭 张桁源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1-337,共7页
目前的显微光谱成像系统的探测模块主要以推扫型光谱成像仪为主,无法进行动态微观样本的观测。基于超材料宽谱调制型光谱成像技术体制,使用该原理研制的快照式光谱相机作为探测模块,其与显微镜模块形成新型的快照式显微光谱成像系统。... 目前的显微光谱成像系统的探测模块主要以推扫型光谱成像仪为主,无法进行动态微观样本的观测。基于超材料宽谱调制型光谱成像技术体制,使用该原理研制的快照式光谱相机作为探测模块,其与显微镜模块形成新型的快照式显微光谱成像系统。该系统可实时获取样本的光谱曲线与光谱图像信息。同时利用该系统获取不同藻类的吸收光谱曲线,进一步使用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图像分割识别算法,对水中的动态藻类样本进行识别。共测试样本80个,预测结果准确率为100%,召回率为65.52%,为快照式光谱成像技术在显微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 光谱成像 快照式 吸收光谱 目标识别
原文传递
头足类资源评估模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纲 曹洋铭 陈新军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45-1254,共10页
头足类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开发潜力的渔业资源之一,对该资源进行科学评估是实现其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不同于传统的鱼类种群,头足类具有生命周期短、生长速度快、种群结构复杂等生物学特点,且其资源量极易... 头足类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开发潜力的渔业资源之一,对该资源进行科学评估是实现其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不同于传统的鱼类种群,头足类具有生命周期短、生长速度快、种群结构复杂等生物学特点,且其资源量极易受到海洋环境波动的影响,使得头足类种群动力学和资源评估研究与传统鱼类资源相比面临着更多困难和挑战。本文总结了头足类的生活史特征及其资源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对资源评估的影响,并梳理了主要评估模型对头足类资源评估的适用性。分析认为,当前经过改进的衰减模型和剩余产量模型应用最为广泛,但仍无法制定出具有时效性的渔业管理措施。为此,文章从提高输入参数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开展长期系统的资源环境调查和开发新的评估模型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头足类资源评估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足类 资源评估模型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线粒体基因标记的太平洋褶柔鱼群体遗传结构及变异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琴 曹洋铭 +4 位作者 陆化杰 刘洋 张忠 方舟 王丛丛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3-769,共7页
为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渔业资源,利用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COⅠ)和细胞色素b(Cytb)2种标记基因对西北太平洋褶柔鱼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和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太平洋褶柔鱼2种基因片段的序... 为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渔业资源,利用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COⅠ)和细胞色素b(Cytb)2种标记基因对西北太平洋褶柔鱼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和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太平洋褶柔鱼2种基因片段的序列长度分别为465 bp(COⅠ)和404 bp(Cytb),分别定义18和21个单倍型,总体呈现低单倍型多样性(h=0.4930、0.4790)和低核苷酸多样性(π=0.0013、0.0014);遗传分化系数(F_(st))均为负值,而分子生物学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变异都来源于种内;太平洋褶柔鱼COⅠ基因序列的Tajima’s D和Fu’s Fs的中性检验D值和Fs值显著偏离0,且二者显著性检验P<0.01,与Cytb基因标记的群体结果相似。综上,位于东海和日本海海域的太平洋褶柔鱼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未出现遗传分化,且变异基本来源于种内,群体大约在1.2万~1.5万年前出现过种群扩张。建议将太平洋褶柔鱼划分为一个管理单元,以便该渔业资源更加合理地保护与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褶柔鱼 遗传变异 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 细胞色素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