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10
1
作者 曹洪明 王旭 +1 位作者 王策 李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65-1469,共5页
1865年Trousseau首次报道胃癌患者易形成静脉血栓,揭示了恶性肿瘤和血栓之间的关系,之后人们将癌症患者并发游走性静脉炎称为Trousseau综合征。Trousseau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除游走性静脉炎外还包括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周围动脉闭塞等,其... 1865年Trousseau首次报道胃癌患者易形成静脉血栓,揭示了恶性肿瘤和血栓之间的关系,之后人们将癌症患者并发游走性静脉炎称为Trousseau综合征。Trousseau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除游走性静脉炎外还包括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周围动脉闭塞等,其中以静脉血栓形成(VTE)最常见,目前已成为仅次于恶性肿瘤本身引起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VTE 血栓 发生机制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高凝状态与肺癌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6
2
作者 曹洪明 王旭 +2 位作者 肖慧杰 徐英辉 李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7期553-556,共4页
1 背景 高凝状态(hypercoagulable state)是指多种病理因素引起的机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纤溶以及体内抗凝系统等功能失调,血液的凝固性增高,有利于血栓形成的病理状态。
关键词 高凝状态 肺癌 抗凝治疗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277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曹洪明 徐阳 孙亮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37-138,共2页
我院伽玛刀治疗中心于1999年12月至2007年12月用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277例,其中172例获得了3~36个月的随访,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访的172例脑转移瘤病人中男108例,女64例,年龄25~81岁,平均(58±5)岁.
关键词 伽玛刀 脑转移瘤 治疗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脑海绵状血管瘤疗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曹洪明 徐阳 蔡文峰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156-157,166,共3页
自1999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61例,对其中具有3~120个月有完整回访资料的26例进行整理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伽玛刀 脑海绵状血管瘤 治疗
下载PDF
食管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曹洪明 侯刚 +3 位作者 周中岭 夏秀丽 杨宪勇 李毅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14期1095-1097,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常规病理检查无转移性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率、类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食管癌术后≥3年的患者,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68例,采用抗角蛋白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查找癌细胞,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癌细胞每个视野不超过...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常规病理检查无转移性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率、类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食管癌术后≥3年的患者,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68例,采用抗角蛋白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查找癌细胞,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癌细胞每个视野不超过5个就确定为微转移。结果16例患者22个淋巴结检出微转移1.8%(22/1246)存在微转移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50.0%(8/16),不存在微转移的复发率为11.5%(6/5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存在微转移的患者术后生存率低于无微转移的患者,P<0.05。结论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对于常规病理检查阴性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病理学 淋巴结 淋巴转移 预后
下载PDF
脑转移瘤治疗方法选择 被引量:1
6
作者 曹洪明 孙亮 徐阳 《云南医药》 CAS 2009年第3期385-387,共3页
颅内转移瘤是指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颅内,一般统计颅内转移瘤发生率为25%~30%,在各种癌症中,肺癌,胃肠道癌和乳腺癌的致死数和发生颅内转移数最多,如果没有治疗,脑转移瘤患者的生存期仅为一个月,所以如何积极开展脑... 颅内转移瘤是指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颅内,一般统计颅内转移瘤发生率为25%~30%,在各种癌症中,肺癌,胃肠道癌和乳腺癌的致死数和发生颅内转移数最多,如果没有治疗,脑转移瘤患者的生存期仅为一个月,所以如何积极开展脑转移瘤患者的治疗,提高疗效已越来越为神经外科医生所关注。由于目前全身恶性肿瘤有手术、放疗、化疗等方法,均不能达到对肿瘤的根治,所以转移瘤的发生势成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治疗方法
下载PDF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曹洪明 孙亮 《云南医药》 CAS 2011年第6期622-625,共4页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是一种缺乏动脉成分低流量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畸形,绝大多数为先天性的。它是由不规则的、大小不等的血管腔隙所形成的一堆紧挨在一起的血管组织。在各血管腔隙之间只有少量结缔组织,没有神经组织。脑海绵状血管瘤...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是一种缺乏动脉成分低流量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畸形,绝大多数为先天性的。它是由不规则的、大小不等的血管腔隙所形成的一堆紧挨在一起的血管组织。在各血管腔隙之间只有少量结缔组织,没有神经组织。脑海绵状血管瘤多见于20-50岁青壮年,儿童少见。脑海绵状血管瘤是脑血管畸形的一种,在MR问世前,无论临床、常规放射、CT或DSA均难以诊断,故也被称为隐匿型血管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海绵状血管瘤 治疗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颅内病变89例体会
8
作者 曹洪明 田芳镇 +3 位作者 王伟民 李园园 肖忠高 聂小松 《云南医药》 CAS 2000年第5期401-402,共2页
关键词 伽玛刀 颅内病变 治疗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颅内听神经瘤139例疗效观察
9
作者 曹洪明 孙亮 +1 位作者 卢云锋 徐阳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30-131,共2页
我院伽玛刀中心自1999年6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深圳奥沃公司生产的OUR—XGD型旋转式伽玛刀共治疗各种颅内肿瘤1253例,其中听神经瘤139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伽玛刀 听神经瘤 治疗
下载PDF
N_0期大肠癌术后早期复发与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曹洪明 马洪岩 陈皓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6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病理诊断区域淋巴结阴性(pN0)大肠癌根治切除后早期复发与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32例pN0大肠癌患者192枚根治术后病理诊断阴性区域淋巴结的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进行检测,诊断淋巴... 目的探讨病理诊断区域淋巴结阴性(pN0)大肠癌根治切除后早期复发与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32例pN0大肠癌患者192枚根治术后病理诊断阴性区域淋巴结的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进行检测,诊断淋巴结微转移。术后1年内对患者进行复查,比较pN0淋巴结CK20mRNA表达与否肿瘤患者复发率的差异。结果13例患者(40.6%)29枚(15.1%)淋巴结检测到CK20mRNA的表达,诊断为淋巴结微转移,TNM分期由I~Ⅱ期上调为Ⅲ期;9例(28.1%)患者肿瘤复发,其中淋巴结微转移7例,无转移者2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校正X^2=5.7,P〈0.05)。结论pN0期患者手术后肿瘤的早期复发与淋巴结微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外科学 淋巴转移 复发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颅内肿瘤的并发症
11
作者 曹洪明 田芳镇 +3 位作者 李园园 王伟民 肖忠高 汤红艳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伽玛刀 颅内肿瘤 并发症 治疗
下载PDF
伊力佳对普氏野马寄生虫的驱虫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岳城 韩恿 +2 位作者 曹洪明 曹杰 魏新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普氏野马 寄生虫病 伊力佳 驱虫试验 驱虫药剂
下载PDF
伽马刀联合贝伐单抗对比替莫唑胺治疗术后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智显 顾后 +3 位作者 林劼 曹洪明 雷学芬 江利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33-37,共5页
目的对伽马刀联合贝伐单抗对比伽马刀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术后恶性脑胶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40例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均经病理... 目的对伽马刀联合贝伐单抗对比伽马刀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术后恶性脑胶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40例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均经病理证实为Ⅳ级恶性胶质瘤。对照组(伽马刀+替莫唑胺)20例:伽玛刀治疗后第一个疗程为150 mg/(m2.d),第二个疗程为200 mg/(m2.d),D1~5,4周1疗程,6程后换用替莫唑胺剂量密度方案:150 mg/(m2.d),D1~7,D15~22(隔周给药/停药),4周1疗程;实验组(伽马刀+贝伐单抗)20例:贝伐单抗静脉滴注5 mg/kg,3周一疗程。2组伽玛刀治疗无显着性差异。中心剂量为30~45 Gy,平均剂量为(40±4.6)Gy,周边剂量为15~25 Gy,平均剂量为(21±3.8)Gy。治疗后每4周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记录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和12个月总生存率。结果 2组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90%和60%,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5%和2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0%(14/20)和60%(12/20), 1 a生存率分别为40%(8/20)和25%(20/20);2组进展中位生存期(PFSS)分别为(7.8±2.4)个月和(6.3±1.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6.8±2.5)个月和(14.6±2.8)个月;2组间PFS、OS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1级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P>0.05)。结论伽马刀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恶性胶质瘤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优于伽马刀联合替莫唑胺,该方法安全可靠,可作为术后治疗恶性胶质瘤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伽马刀 贝伐单抗 替莫唑胺
下载PDF
下击暴流作用下群体高层建筑风压干扰特性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辉 曹洪明 +1 位作者 陈雨生 邓羊晨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6-81,共6页
针对布局变化对高层建筑下击暴流场气动干扰特性研究的缺乏,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封闭求解N-S方程的RANS方法模拟下击暴流场,在与已有单体高层建筑下击暴流场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的基础上,模拟研究两幢高层建筑布局的下击暴流风效应场... 针对布局变化对高层建筑下击暴流场气动干扰特性研究的缺乏,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封闭求解N-S方程的RANS方法模拟下击暴流场,在与已有单体高层建筑下击暴流场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的基础上,模拟研究两幢高层建筑布局的下击暴流风效应场。考虑建筑布局距风暴中心距离变化以及布局纵横向间距变化时,施扰建筑对受扰建筑立面风压的影响,获取立面风压干扰规律与特性。结果表明:受扰建筑迎风面干扰因子随风暴中心距离的增大而增大,突出表现在较大距离区间(r>2D),且干扰作用随布局纵横向间距的变化存在较明显差异;当距风暴中心较近时(r<2D),布局纵横方向间距变化对受扰建筑干扰因子的影响较小;在径向最大风速位置处(r/D=1.0),临近施扰建筑的受扰建筑侧风面风压相对单体情况有所减小,其干扰因子随布局纵向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横向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击暴流 群体高层建筑 风压系数 干扰因子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建筑立面风驱雨气动干扰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辉 陈雨生 曹洪明 《应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7-303,共7页
风驱雨(Wind-Driven Rain,简称WDR)是建筑立面最主要的水分来源之一,对结构耐久性和建筑温湿性能存在重要影响。目前,WDR分布特性的研究主要针对单体布局,考虑群体布局条件下建筑立面WDR受气动干扰影响的研究仍比较缺乏,并且基于立面区... 风驱雨(Wind-Driven Rain,简称WDR)是建筑立面最主要的水分来源之一,对结构耐久性和建筑温湿性能存在重要影响。目前,WDR分布特性的研究主要针对单体布局,考虑群体布局条件下建筑立面WDR受气动干扰影响的研究仍比较缺乏,并且基于立面区域性特征的WDR气动干扰研究更为缺少。基于欧拉多相流模型的CFD数值模拟方法,在利用某群布局建筑WDR实测数据验证数值方法的基础上,模拟分析某两串列布局建筑WDR场,通过对气动干扰不同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获取不同影响因素下受扰建筑迎风面中线位置抓取率、测点抓取率比值、局部区域干扰因子的气动干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受扰建筑迎风面WDR干扰效应受施扰建筑高度和风速变化影响较大,而受建筑间距和雨强变化影响相对较小。对于建筑WDR干扰研究,局部区域干扰因子能更好地反映气动干扰对立面WDR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风驱雨 欧拉多相流模型 气动干扰 抓取率比值 干扰因子
下载PDF
下击暴流作用下双坡屋面建筑风荷载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辉 郭广帅 +2 位作者 曹洪明 宋文慧 胡贤柱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24-930,1002,共8页
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模拟下击暴流场,在与已有建筑下击暴流场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的基础上,模拟分析了下击暴流对双坡屋面建筑的风压作用;侧重考虑了建筑处于下击暴流径向最大风速位置(r/D0=1.0)处,风向与坡角变化及有无挑檐对风压分... 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模拟下击暴流场,在与已有建筑下击暴流场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的基础上,模拟分析了下击暴流对双坡屋面建筑的风压作用;侧重考虑了建筑处于下击暴流径向最大风速位置(r/D0=1.0)处,风向与坡角变化及有无挑檐对风压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风向与坡角的变化对表面风压有显著影响,坡角变化时,屋面风荷载体型系数最大增幅达到152.2%;随风向角增大,迎风面总体风荷载体型系数呈显著减小趋势,而背风面的负压绝对值则有较大提高,其系数变化幅度达到120.7%;因风向变化,侧风面风荷载体型系数出现261.4%的增幅;有无挑檐对建筑表面风压也产生影响,但主要表现在迎风面近挑檐区域的风压发生较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击暴流 双坡屋面 表面风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DWI在脑转移瘤和恶性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郝金钢 曹洪明 白鹏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DWI在脑转移瘤与恶性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9例脑转移瘤和22例恶性胶质瘤的MRI常规平扫、增强和DW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转移瘤中,10例病灶DWI呈高信号,19例病灶中心DWI呈低信号,恶性胶质瘤中,15例DWI呈高信号,7例未... 目的探讨DWI在脑转移瘤与恶性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9例脑转移瘤和22例恶性胶质瘤的MRI常规平扫、增强和DW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转移瘤中,10例病灶DWI呈高信号,19例病灶中心DWI呈低信号,恶性胶质瘤中,15例DWI呈高信号,7例未见明显高信号,脑转移瘤和恶性胶质瘤实质区ADC值为(0.86±0.23)×10-3mm2/s和(1.07±0.14)×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3,P=0.085);坏死区ADC值为(2.41±0.47)×10-3mm2/s和(2.83±0.08)×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6,P=0.001);近瘤水肿区ADC值分别为(1.58±0.18)×10-3mm2/s和(1.41±0.16)×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7,P=0.006);远瘤水肿区ADC值分别为(1.59±0.08)×10-3mm2/s和(1.51±0.15)×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7,P=0.096).结论 DWI是脑转移瘤与恶性胶质瘤鉴别诊断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转移瘤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下载PDF
功能性垂体腺瘤伽玛刀治疗后激素水平变化与肿瘤体积变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磊 吴婷婷 +4 位作者 谢文涛 李雪涛 曹洪明 赵宁辉 施国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垂体腺瘤伽玛刀治疗后激素水平变化与肿瘤体积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行伽玛刀治疗的功能性垂体腺瘤72例,其中生长激素(GH)腺瘤32例,泌乳素(PRL)腺瘤40例。伽玛刀治疗前、治疗后1.5年测定激素水平及... 目的探讨功能性垂体腺瘤伽玛刀治疗后激素水平变化与肿瘤体积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行伽玛刀治疗的功能性垂体腺瘤72例,其中生长激素(GH)腺瘤32例,泌乳素(PRL)腺瘤40例。伽玛刀治疗前、治疗后1.5年测定激素水平及肿瘤体积。结果伽玛刀治疗后1.5年,GH腺瘤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GH腺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伽玛刀治疗后1.5年,PRL腺瘤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RL腺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伽玛刀治疗后1.5年,GH腺瘤激素水平变化与肿瘤体积变化呈明显正相关(r=0.947,P<0.05)。伽玛刀治疗后1.5年,PRL腺瘤激素水平变化与肿瘤体积变化呈明显正相关(r=0.963,P<0.05)。结论本文结果提示功能性垂体腺瘤伽玛刀治疗后激素水平的变化能反映肿瘤体积的变化,激素水平变化的测定对肿瘤的体积变化的测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垂体腺瘤 泌乳素 生长激素 伽玛刀 激素水平 肿瘤体积 相关性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VEGF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宝江 贾玉生 +3 位作者 臧长运 马宏岩 曹洪明 叶欣 《实用癌症杂志》 2000年第6期583-584,共2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8例食管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 ,并对血管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结果  5 2 .1%的食管癌组织呈VEG...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8例食管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 ,并对血管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结果  5 2 .1%的食管癌组织呈VEGF阳性表达 ,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 )值均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VEGF表达阳性食管癌组织的血管密度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 (P <0 .0 5 ) ,而且随着VEGF表达强度的增强 ,癌组织内血管密度明显增高。结论 VEGF与食管癌组织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有关 ,是食管癌主要的新生血管诱导因子之一 ,可促进食管癌的血管生成。食管癌组织VEGF的检测将可能成为食管癌预后的 1个有用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血管生成 VEGF MVD
下载PDF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复发再手术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樊祥奎 贾玉生 +1 位作者 臧长运 曹洪明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复发再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手术方式。方法 总结 1986年至 2 0 0 1年间 2 6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复发患者再次手术经验。男 18例 ,女 8例 ,年龄 4 3~ 6 9岁。食管癌术后 14例 ,贲门癌术后 12例。病理证实...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复发再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手术方式。方法 总结 1986年至 2 0 0 1年间 2 6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复发患者再次手术经验。男 18例 ,女 8例 ,年龄 4 3~ 6 9岁。食管癌术后 14例 ,贲门癌术后 12例。病理证实吻合口复发 15例 ,食管切缘残留癌继发 3例 ,癌残留食管床再发 2例 ,局部淋巴结转移 6例。结果 手术切除 2 0例 ,探查 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 6例 ,手术死亡 1例。术后生存 5年以上 2例 ,3年以上 3例 ,2年以上 8例 ,1年以上 5例。结论 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复发患者 ,若病变未侵及动脉、气管 ,无远处转移 ,心肺功能可以耐受手术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贲门癌 复发 再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