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潘多拉测序探索劳力性热射病小鼠脑组织非编码小RNA的变化
1
作者 刘颖 史秀云 +7 位作者 胡安 刘春阳 戴晶 王泽薇 程凤 曹滨验 游平飞 金红旭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6期503-508,共6页
目的基于潘多拉测序探索劳力性热射病(EHS)小鼠脑组织非编码小RNAs(sncRNAs)的变化。方法将12只雄性健康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模型组(n=6)。对照组小鼠不作处理,模型组小鼠采用恒温恒湿箱内跑步建立EHS模型。EHS模型建立... 目的基于潘多拉测序探索劳力性热射病(EHS)小鼠脑组织非编码小RNAs(sncRNAs)的变化。方法将12只雄性健康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模型组(n=6)。对照组小鼠不作处理,模型组小鼠采用恒温恒湿箱内跑步建立EHS模型。EHS模型建立后基于脑湿干重检测和HE染色明确EHS小鼠脑损伤。采用潘多拉测序进行组间差异sncRNAs筛选。结果EHS小鼠脑组织通过PANDORA-Seq共检测2722个sncRN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以fold change>2、P<0.05为筛选条件,EHS小鼠脑组织共鉴定到53个显著差异sncRNA,如mmu-miR-1843b-5p、mmu-miR-490-3p、mmu-miR-1843a-5p、piR-mmu-7796454和tsRNA-1020-MetCAT等;基于小RNA注释软件SPORTS1.1发掘和注释sncRNAs,提供了长度分布图和种类分布雷达图。sncRNAs种类的差异分析和序列的差异分析结果采用热图和火山图展示。结论sncRNAs失调可能参与EHS小鼠脑损伤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脑损伤 潘多拉测序 非编码小RNA
下载PDF
哈萨克族成人皮褶厚度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马雅萱 曹滨验 +2 位作者 徐嘉妍 温有锋 叶丽平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了解哈萨克族成人皮褶厚度情况及体脂发育水平。方法测量哈萨克族肱二头肌皮褶、肱三头肌皮褶、肩胛皮褶、髂嵴上皮褶、髂前上棘皮褶、小腿皮褶厚度,运用U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探讨皮褶厚度性别间的差异、与年龄的相关性及与其他民族... 目的了解哈萨克族成人皮褶厚度情况及体脂发育水平。方法测量哈萨克族肱二头肌皮褶、肱三头肌皮褶、肩胛皮褶、髂嵴上皮褶、髂前上棘皮褶、小腿皮褶厚度,运用U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探讨皮褶厚度性别间的差异、与年龄的相关性及与其他民族的关系。结果哈萨克族皮褶厚度具有性别间的差异(P<0.05),女性各部位皮褶厚度大于男性,男性及女性肱二头肌皮褶厚度均与年龄呈正相关(r男BS=0.092,r女BS=0.1815),女性髂前上棘皮褶厚度与年龄呈负相关(r=-0.118);哈萨克族男性及女性均可与赫哲族、满族、鄂温克族聚为一类。结论哈萨克族成人皮下脂肪发育较好,女性皮下脂肪更发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皮褶厚度 年龄 体脂率 新疆 成年人
下载PDF
负载小鼠脂肪干细胞的甲壳素/透明质酸/胶原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颖 程凤 +7 位作者 王泽薇 金红旭 曹滨验 游平飞 胡安 史秀云 杜娟 苑志新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6,共7页
目的制备负载小鼠脂肪干细胞的甲壳素/透明质酸/胶原水凝胶并探讨其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通过酸水解碱的方法提取甲壳素纳米纤维,将提取物与透明质酸和胶原混合制备甲壳素/透明质酸/胶原水凝胶(以... 目的制备负载小鼠脂肪干细胞的甲壳素/透明质酸/胶原水凝胶并探讨其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通过酸水解碱的方法提取甲壳素纳米纤维,将提取物与透明质酸和胶原混合制备甲壳素/透明质酸/胶原水凝胶(以下简称水凝胶),另制备负载小鼠脂肪干细胞的水凝胶。将30只雄性12周龄豚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水凝胶组(每组10只),分别在豚鼠背部两侧涂抹乙醇、4-氨基苯甲酸乙酯、前述制备的不含细胞的水凝胶进行诱导接触和激发接触,于激发接触后24、48 h观察皮肤水肿和红斑形成情况。将小鼠脂肪干细胞分为行常规培养的正常对照组和用前述制备的不含细胞的水凝胶培养的水凝胶组,培养3 d,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D(PDGF-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蛋白表达(样本数均为3)。取8只雄性8周龄SD大鼠,在其背部两侧各制备1个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别作为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和水凝胶组(涂抹前述制备的负载脂肪干细胞的水凝胶)。伤后0(即刻)、2、4、8、10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伤后2、4、8、10 d的创面愈合率。取伤后10 d创面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新生组织形成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6、IL-4和IL-10的浓度,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D16、CD206阳性细胞表达并计算阳性细胞百分比。动物实验样本数均为8。结果激发接触后24 h,3组豚鼠皮肤均无水肿形成,仅阳性对照组7只豚鼠皮肤出现轻微红斑。激发接触后48 h,阳性对照组8只豚鼠皮肤出现红斑,4只豚鼠皮肤出现水肿;其余2组豚鼠皮肤无明显红斑或水肿。培养3 d,水凝胶组脂肪干细胞中PDGF-D、IGF-Ⅰ和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值分别为12.91、11.83、7.92,P<0.05)。伤后0~10 d,2组创面面积均逐渐缩小,水凝胶组创面于伤后10 d基本愈合。伤后4、8、10 d,水凝胶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8±4)%、(54±5)%、(69±6)%,分别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21±6)%、(29±7)%、(31±7)%(t值分别为3.82、3.97、4.05,P值均<0.05)。伤后10 d,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水凝胶组创面表皮更加完整,毛囊、血管和其他皮肤附件增多。伤后10 d,水凝胶组创面组织中IL-1α、IL-6浓度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8.21、7.99,P<0.05),IL-4、IL-10浓度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6.57、9.03,P<0.05);水凝胶组创面组织中CD16阳性细胞百分比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t=8.02,P<0.05),CD206阳性细胞百分比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t=7.21,P<0.05)。结论负载小鼠脂肪干细胞的水凝胶无致敏性,能促进脂肪干细胞中生长因子分泌,促进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组织中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减轻炎症反应,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相容性材料 水凝胶 炎症 巨噬细胞 脂肪干细胞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32)P不同温度不同照射剂量对SD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初步研究
4
作者 郭佳 程凤 +2 位作者 曹滨验 游平飞 王秋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79-482,共4页
目的探讨^(32)P不同温度不同照射剂量造成SD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病理状态。方法选取48只6~8周雄性SD清洁级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A组(室温下10 Gy)、B组(低温下10 Gy)、C组(室温下30 Gy)、D组(低温下30 ... 目的探讨^(32)P不同温度不同照射剂量造成SD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病理状态。方法选取48只6~8周雄性SD清洁级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A组(室温下10 Gy)、B组(低温下10 Gy)、C组(室温下30 Gy)、D组(低温下30 Gy)、E组(室温下60 Gy)、F组(低温下60 Gy),每组各8只。采用^(32)P发射的β射线进行照射。计算大鼠皮肤损伤面积、进行皮肤损伤评分及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比较各组大鼠不同照射时间皮肤损伤面积百分比、皮肤损伤评分及病理学变化。结果F组大鼠不同照射时间的皮肤损伤面积百分比均高于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照射后1周、照射后2周的皮肤损伤评分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中的B组、D组、F组大鼠受照皮肤的病理改变均早于室温下的A组、C组、E组,且损伤程度较重。结论低温环境下的皮肤β射线损伤发生早、损伤进展快,且其损伤程度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射剂量 放射性皮肤损伤 Β射线 皮肤损伤评分
下载PDF
胸部爆震伤后氧化应激反应对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陈哲远 韩晓 +4 位作者 曹滨验 游平飞 胡安 刘颖 金红旭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30-1138,共9页
目的探讨胸部爆震伤后氧化应激反应对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C57BL/6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15只)和胸部爆震伤组(45只),胸部爆震伤组又分为伤后1、3、7 d进行后续实验。采用自主研发的爆震伤装置制备胸部爆... 目的探讨胸部爆震伤后氧化应激反应对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C57BL/6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15只)和胸部爆震伤组(45只),胸部爆震伤组又分为伤后1、3、7 d进行后续实验。采用自主研发的爆震伤装置制备胸部爆震伤小鼠模型。采用Toklu评分评价行为学改变;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价空间记忆能力变化;HE染色观察额叶皮层和海马区病理学变化情况;组织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检测额叶皮层和海马区ROS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评估额叶皮层和海马区氧化应激丙二醛(MDA)和环氧化酶2(COX2)变化情况。结果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 d Toklu评分为(6.7±2.1)分,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的(2.0±0.0)分、胸部爆震伤组伤后3 d的(2.7±1.2)分和伤后7 d的(2.0±0.0)分(P均<0.01);胸部爆震伤组伤后3、7 d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orris水迷宫试验结果表明,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3 d的潜伏期分别为60.1(60.1,60.1)s、60.1(56.3,60.1)s,显著长于空白对照组的10.1(3.9,18.3)s(P均<0.01);胸部爆震伤组伤后7 d的潜伏期为60.1(30.5,60.1)s,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3、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空白对照组额叶皮层和海马区锥体细胞形态规则,细胞核呈深染并清晰可见,细胞质均匀。胸部爆震伤组伤后各时间点额叶皮层出现不同程度的锥体细胞坏死,海马区细胞质强烈嗜酸细胞增多。胸部爆震伤组伤后3 d额叶皮层ROS水平为(10.43±0.36)RFU/mg,伤后7 d为(2.91±0.35)RFU/mg,较空白对照组的(0.70±0.01)RFU/mg显著升高(P<0.05或0.01);胸部爆震伤组伤后3 d额叶皮层ROS水平显著高于伤后1 d的(2.13±0.65)RFU/mg和伤后7 d(P均<0.01),伤后7 d的额叶皮层ROS水平与伤后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爆震伤组伤后3 d海马区ROS水平为(5.39±0.79)RFU/mg,伤后7 d为(5.65±1.17)RFU/mg,较空白对照组的(0.73±0.06)RFU/mg和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 d的(2.33±0.02)RFU/mg显著升高(P均<0.01);胸部爆震伤组伤后3 d的海马区ROS水平与伤后7 d比较、空白对照组海马区ROS水平与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额叶皮层与海马区之间ROS表达水平比较,胸部爆震伤组伤后3、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空白对照组与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3、7 d额叶皮层MDA水平分别为0.73±0.04、0.83±0.04、0.99±0.06,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的0.56±0.04(P<0.05或0.01);胸部爆震伤组伤后7 d额叶皮层MDA水平与伤后1、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伤后3 d与伤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3、7 d额叶皮层COX2水平分别为2.93±0.02、4.82±0.15、4.76±0.06,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的1.93±0.06(P均<0.01);胸部爆震伤组伤后3、7 d额叶皮层COX2水平与伤后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伤后7 d与伤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3、7 d海马区MDA水平分别为0.92±0.11、0.83±0.03、0.68±0.03,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的0.49±0.03(P均<0.01);胸部爆震伤组伤后7 d海马区MDA水平与1 d和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伤后3 d与伤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3、7 d海马区COX2水平分别为0.88±0.06、0.87±0.06、0.80±0.06,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的0.37±0.04(P均<0.01);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3、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额叶皮层与海马区之间的MDA表达水平比较,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空白对照组与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额叶皮层与海马区之间的COX2表达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胸部爆震伤后小鼠短时期内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反应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认知相关的额叶皮层损伤重于海马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震伤 脑损伤 认知障碍 氧化性应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