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水蛭治疗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所致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CSVD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目的探讨水蛭治疗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所致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CSVD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常规西药内科基础治疗)和观察组(n=60,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水蛭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和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2周、治疗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以及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3,P<0.05)。结论水蛭能有效改善CSVD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同时能降低患者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6例,根...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6例,根据患者入院72 h内是否出现END,将其分为合并END组(41例)和非END组(95例),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SIRT1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END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SIRT1诊断END发生的临床价值。结果2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占比、冠心病占比、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非END组比较,合并END组患者血清SIRT1水平较低,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较高(P<0.05);糖尿病史、年龄、hs-CRP水平及SIRT1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IRT1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END的曲线下面积为0.753[95%CI=0.559~0.903,P<0.05],诊断特异度为81.49%,敏感度为89.15%。结论SIRT1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血清中呈低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END有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水蛭治疗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所致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CSVD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常规西药内科基础治疗)和观察组(n=60,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水蛭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和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2周、治疗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以及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3,P<0.05)。结论水蛭能有效改善CSVD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同时能降低患者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
文摘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6例,根据患者入院72 h内是否出现END,将其分为合并END组(41例)和非END组(95例),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SIRT1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END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SIRT1诊断END发生的临床价值。结果2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占比、冠心病占比、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非END组比较,合并END组患者血清SIRT1水平较低,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较高(P<0.05);糖尿病史、年龄、hs-CRP水平及SIRT1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IRT1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END的曲线下面积为0.753[95%CI=0.559~0.903,P<0.05],诊断特异度为81.49%,敏感度为89.15%。结论SIRT1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血清中呈低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END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