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界”与“艺术惯例”论意义初论 被引量:3
1
作者 曹砚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6-150,共5页
现代艺术的发展大大超出了"模仿"说和"表现"说的理论框架,这不仅使传统的艺术本质论陷入困境,而且使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变得困难起来。针对这种局面,丹托与迪基先后提出"艺术界"与"艺术惯例"论... 现代艺术的发展大大超出了"模仿"说和"表现"说的理论框架,这不仅使传统的艺术本质论陷入困境,而且使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变得困难起来。针对这种局面,丹托与迪基先后提出"艺术界"与"艺术惯例"论,尝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何为艺术的问题施行非本质主义的回答。在这里,以往关于艺术的定义让位给关于艺术的叙事:一件物品是否能成为艺术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创造者、批评者、欣赏者之间所建立的某种约定,以及与艺术史之间所建立某种联系。尽管这种理论并不深刻,在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也极易引起争议,但毕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学术路向,并对当今的艺术实践提供了一种能够自圆其说的解释和支撑,这一切似乎标志着新的理论转型的来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瑟·丹托 “艺术界” 乔治·迪基 “艺术惯例”论
下载PDF
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转型 被引量:7
2
作者 曹砚黛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3-96,共4页
曹砚黛认为,从最本质的意义上讲,林林总总的现代艺术都是观念艺术,或者至少都是关于"观念"的艺术。在这种"观念"被凸显而"审美"被弱化的艺术面前,传统的"本质主义"的美学理论确实面临着危机。... 曹砚黛认为,从最本质的意义上讲,林林总总的现代艺术都是观念艺术,或者至少都是关于"观念"的艺术。在这种"观念"被凸显而"审美"被弱化的艺术面前,传统的"本质主义"的美学理论确实面临着危机。正是为了克服这种危机,才有了亚瑟.丹托的"艺术终结论"和乔治.迪基的"艺术惯例论"。王祖哲认为,艺术的精神实质不是"观念",而是"想象"。正是由于背离了这一精神实质,才使得西方现代艺术在一种虚张声势的观念游戏中陷入了一场难以自拔的美学危机。而作为这场危机的理论掩盖者,乔治.迪基的"艺术惯例论"与已经商业化了的现代艺术制度之间构成了某种共生和共谋的关系。陈炎则主张,必须从西方感性与理性分裂的文化逻辑中去寻找造成这场"美学危机"的内在驱动力。由于理性精神的极端性发展,走上绝境的认识论美学只得乞灵于哲学思辨,从而使艺术从科学的附庸演变为哲学的奴仆。齐安.亚菲塔则认为,现代艺术视觉观念的转型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但是西方人在废除旧的艺术法则之后却无法建立新的艺术范式。为此,他不仅提出了自己有关"心印"的理论,而且希望借中国文化的优势来解除西方艺术的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艺术 观念 美学危机 艺术反思
原文传递
试论“艺术终结”之后的美学与艺术走向
3
作者 曹砚黛 《华中学术》 2019年第3期39-45,共7页
亚瑟·丹托通过考察西方现当代艺术,提出了"艺术终结"论,认为艺术因对自身的意识和反思,终结于其关于自身的哲学。由于现当代艺术对审美这一美学原则的背离,"艺术终结"之后的美学将日渐没落。艺术批评则由于缺... 亚瑟·丹托通过考察西方现当代艺术,提出了"艺术终结"论,认为艺术因对自身的意识和反思,终结于其关于自身的哲学。由于现当代艺术对审美这一美学原则的背离,"艺术终结"之后的美学将日渐没落。艺术批评则由于缺少一个本质主义的标准而无法取代美学。尽管丹托认为"艺术终结"之后的艺术,在艺术史上不再具有意义,现当代艺术仍通过自觉地与生活融合,努力寻找自身的救赎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终结”论 美学 艺术批评 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