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龙门古阳洞杨大眼龛雕凿年代考察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曹社松
焦建辉
刘洵
-
机构
白园
龙门石窟研究院
-
出处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3-59,共7页
-
文摘
本文从遗迹现象和文献资料出发,认为杨大眼龛的规划始凿早于景明三年五月卅日,完成于正始二年或三年杨大眼参加对南朝军事斗争胜利后经龙门归阙之际。
-
关键词
杨大眼龛
雕凿年代
-
Keywords
the Yang Dayan Niche, the carving time
-
分类号
K879.2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龙门地质地貌考——兼谈地质作用对龙门石窟的影响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周军
曹社松
-
出处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7-14,共8页
-
文摘
一、龙门石窟区古地质地貌及古气候简况在南距九朝古都洛阳12公里处的伊河两岸,发育着两座主要有碳酸岩类组成的小山体。东面的山叫东山或香山,西面的山叫西山或龙门山、天竺山、钟山。在两山体向河一面的陡崖上,分布着数以千计的佛教窟龛,雕凿了成千上万的佛教造像。龙门石窟区在地质分区上属于华北地台的一部分,嵩山背斜的北翼。东南通过万安山与古老嵩山相连;西部经绵延的黄土丘垛与秦岭余脉熊耳山毗接;西南溯伊河直上入伊川盆地;北部出伊阙望洛阳古都。在地质史上,龙门石窟区是一个构造活动频繁的地区。从几十亿年前的太古代以来,这一地区经历了嵩阳运动、中岳运动、怀远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及喜山运动等。嵩阳运动是龙门石窟区所在的华北地台在太古代末期所经历的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其主要特点是随着褶皱运动,造成火山和地震的频繁爆发。
-
关键词
地质地貌
地质史
水平运动
龙门石窟
天竺山
主要特点
山体
垂直侵蚀
内力作用
地下水位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