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地区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药结核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作者 戴景涛 韵霞 +3 位作者 陈红 马秀珍 曹秀元 刘秀珍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DR-TB)、准广泛耐药(Pre-X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应用贝达喹啉的MDR-TB、Pre-XDR-TB和XDRTB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 目的:探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DR-TB)、准广泛耐药(Pre-X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应用贝达喹啉的MDR-TB、Pre-XDR-TB和XDRTB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基础疾病、耐药类型、体质量指数(BMI)、影像学特点、治疗转归、不良反应等,分析24周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阴转率和治疗转归、影响治疗成功的因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50例患者中,45例完成了24周治疗、3例治疗过程中死亡未完成治疗、2例失访。45例完成治疗患者中,43例治疗成功、2例未治愈。治疗成功率为86.0%,不良转归率14.0%。24周痰培养显示,44例实现痰培养阴转,阴转率为88.0%。BMI<18.5 kg/m2是影响24周治疗成功的危险因素(P<0.05)。48例患者在24周内至少发生1次不良反应,共发生不良反应230次,其中严重不良反应3次。24周内有4例患者出现心电图QT间期>500 ms,停用贝达喹啉,停药后监测心电图QT间期恢复至基线水平,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青海地区应用含贝达喹啉的组合方案治疗MDR-TB、Pre-XDR-TB和XDR-TB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地区 耐药结核病 贝达喹啉
原文传递
青海地区应用高流量氧疗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3例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经验分享 被引量:2
2
作者 戴景涛 王蓉 +11 位作者 卓玛 陈红 张里明 曹秀元 桑岭 席寅 余裕恒 杨正平 孙斌 孙晓琳 甘桂芬 童世君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27-30,共4页
目的:总结青海地区应用高流量氧疗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3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经验,为临床一线医生救治此类患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2021年10月21日—11月4日收治的3例新冠肺炎患者,给予高流量氧疗... 目的:总结青海地区应用高流量氧疗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3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经验,为临床一线医生救治此类患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2021年10月21日—11月4日收治的3例新冠肺炎患者,给予高流量氧疗(HFNC)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例患者入院后均同时给予HFNC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俯卧位1h后SpO2较初始仰卧位明显改善(P<0.05)。与治疗前比较,3例患者治疗后2d、4d心率下降(P<0.05),考虑与氧合改善有关;1d、2d、4d患者SpO_(2)明显升高(P<0.05),4d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2))、PaO_(2)/FiO_(2)明显升高(均P<0.05),而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pH值及血乳酸(La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例患者均成功救治,转出重症监护病房。结论:HFNC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可显著改善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PaO_(2)及SpO_(2),有助于患者度过重症期病程,避免行有创机械通气,为临床一线医生救治此类患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地区 高流量氧疗 俯卧位通气 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原文传递
青海地区1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点及应用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疗效观察
3
作者 戴景涛 王蓉 +14 位作者 卓玛 陈红 张里明 曹秀元 张楠琳 刘秀珍 卢彦 桑岭 席寅 余裕恒 杨正平 孙斌 顾玉海 甘桂芬 童世君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56-59,共4页
目的:总结青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临床特点及应用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中和抗体)治疗前后特异性抗体滴度IgM、IgG水平,为COVID-19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2021... 目的:总结青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临床特点及应用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中和抗体)治疗前后特异性抗体滴度IgM、IgG水平,为COVID-19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2021年10月21日—2021年11月4日收治的11例接受中和抗体治疗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发病至应用中和抗体时间、发病至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体免疫球蛋白(IgM、IgG)水平。结果:11例患者中,男性2例(18.2%),女性9例(81.8%),年龄(28~80)岁,平均年龄(40.7±17.1)岁,2例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高血压,1例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至应用中和抗体平均时间为(3.8±2.2)d,2019-nCoV核酸转阴平均时间为(23.1±4.4)d,平均住院时间为(24.1±4.5)d。应用中和抗体前,11例患者白细胞(WBC)均数(5.23±2.2)×109/L,淋巴细胞(LYM)均数(1.04±0.41)×109/L;应用中和抗体1 d、2 d、3 d、4 d后WBC无明显变化(P>0.05),LYM在不同时间段均呈上升趋势(P<0.05)。应用中和抗体前,C-反应蛋白(CRP)均数中位数35.80 mg/L,白细胞介素6(IL-6)中位数7.85ng/L;应用中和抗体后,CRP在1d、2d、3d无明显变化(P>0.05),4 d后明显降低(P<0.05),IL-6在不同时间段均无明显变化(P>0.05)。应用中和抗体前,11例患者IgM滴度中位数0.023、IgG滴度中位数2.154。应用中和抗体后11例患者IgM在1d时无明显变化(P>0.05),在3d、6d、12 d明显升高(P<0.05);IgG在1d时明显增高(P<0.05),3 d、6 d、12 d均维持在较高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1例患者应用中和抗体后,IgG抗体水平在1 d内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可维持较长时间,起到持续抗病毒作用;淋巴细胞(LYM)计数在不同时间段均呈上升趋势,免疫力恢复,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中和抗体 青海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