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患者-家属-专家服务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黄靖童 杨波 +6 位作者 邓煜 罗英茂 郑琼 彭静 廖慧黠 曹缤月 李金山 《中国康复》 2022年第10期636-640,共5页
目的:研究患者-家属-专家服务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社会功能及自知力的干预效果。探讨该模式中的服务绩效评价与干预效果改善量的关系。方法:选取重庆市纳入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8例,分为干预组48例和... 目的:研究患者-家属-专家服务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社会功能及自知力的干预效果。探讨该模式中的服务绩效评价与干预效果改善量的关系。方法:选取重庆市纳入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8例,分为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定期访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6个月的患者-家属-专家服务模式干预。干预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对2组进行测评,评估干预效果。同时统计干预组服务绩效评价得分与干预效果改善量的关系。结果:干预后3及6个月,PANSS评分中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PANSS总分及SDSS评分干预组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均P<0.05),且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不同时间点2组间PANSS评分阳性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及6个月干预组ITAQ评分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均P<0.05),且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PANSS各项评分、SDSS评分及ITAQ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6个月,SDSS改善量、阴性量表改善量、一般精神改善量以及PANSS改善量,高绩效评价组均高于低绩效评价组(均P<0.05);ITAQ改善量及阳性量表改善量,2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患者-家属-专家服务模式可以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社会功能及自知力,同时绩效评价能促进干预效果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患者-家属-专家服务模式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曹缤月 肖晗 +1 位作者 崔丽君 陶麗如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11期99-101,共3页
将不同护理方法应用于精神分裂症(SCZ)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分析预见性护理对其危险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4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其中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 将不同护理方法应用于精神分裂症(SCZ)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分析预见性护理对其危险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4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其中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危险行为发生风险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危险行为发生风险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危险行为发生率为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SCZ患者来说其可能会出现各种危险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好患者护理与干预是非常重要的,预见性护理的运用可以降低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的风险程度,同时,也减少了危险行为的出现,获得患者家属较高的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精神分裂症 危险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