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呋喃与甲胺催化脱水合成N-甲基吡咯 被引量:3
1
作者 曹育才 姜玄珍 沈振陆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9-182,共4页
探索出以γ -Al2 O3-Ⅱ为催化剂 ,呋喃与甲胺催化脱水合成N -甲基吡咯 ,并优化了工艺参数 :反应温度40 0℃ ;n(甲胺 ) /n(呋喃 ) =1 5 ;催化剂负荷 (以呋喃计 )为 3 0~ 3 5mmol/( g·h) ,N -甲基吡咯产率可达 5 7 6%。用吡啶为吸... 探索出以γ -Al2 O3-Ⅱ为催化剂 ,呋喃与甲胺催化脱水合成N -甲基吡咯 ,并优化了工艺参数 :反应温度40 0℃ ;n(甲胺 ) /n(呋喃 ) =1 5 ;催化剂负荷 (以呋喃计 )为 3 0~ 3 5mmol/( g·h) ,N -甲基吡咯产率可达 5 7 6%。用吡啶为吸附剂的程序升温脱附 (TPD)测定了催化剂表面B酸和L酸两类酸中心 ,还分别用反应物呋喃与甲胺吸附的TPD谱图 ,揭示了B酸中心对呋喃具有选择性吸附 ,而L酸中心则选择吸附甲胺 ,据此提出了呋喃与甲胺催化脱水合成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喃 甲胺 催化脱水 合成 N-甲基吡咯 Γ-AL2O3
下载PDF
负载型钯酞菁催化剂上CCl_2F_2的选择性加氢脱氯反应 被引量:5
2
作者 曹育才 李建龙 姜玄珍 《磁流体发电情报》 EI CAS 2004年第3期373-378,共6页
负载型钯酞菁能有效催化CCl2 F2 的选择性加氢脱氯反应 ,在氟化物为载体的钯酞菁催化剂上 ,CCl2 F2转化成CH2 F2 的选择性可达 75 %以上 .对比研究表明 ,负载型钯酞菁催化剂上CCl2 F2 选择性加氢脱氯的稳态催化活性要高于普通的负载型... 负载型钯酞菁能有效催化CCl2 F2 的选择性加氢脱氯反应 ,在氟化物为载体的钯酞菁催化剂上 ,CCl2 F2转化成CH2 F2 的选择性可达 75 %以上 .对比研究表明 ,负载型钯酞菁催化剂上CCl2 F2 选择性加氢脱氯的稳态催化活性要高于普通的负载型金属钯催化剂 .在钯活性中心引入环状酞菁配体能有效提高催化剂在高腐蚀性反应条件下的稳定性 .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紫外 可见光谱表征揭示了负载型钯酞菁催化剂具有良好催化活性和催化稳定性的可能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型钯酞菁催化剂 CCl2F2 选择性加氢脱氯反应 催化性能
下载PDF
液态石油烃的脱砷及砷化物与亚铜探针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曹育才 李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95-1503,共9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1+G(2df,2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液态石油烃体系中甲基胂化合物与过渡金属探针Cu+和CuCl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甲基胂化物与亚铜离子作用的最稳定模式为四面体构型,随着烃基取代数增加,砷化物同Cu+或CuCl...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1+G(2df,2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液态石油烃体系中甲基胂化合物与过渡金属探针Cu+和CuCl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甲基胂化物与亚铜离子作用的最稳定模式为四面体构型,随着烃基取代数增加,砷化物同Cu+或CuCl的相互作用能(E0)更负,配合物更稳定,同时二者的相互作用轨道的能级差(△E)与E0值线性相关(R2≥0.99).Cu+配合物中,As—Cu成键轨道向C—As和/或H—As反键轨道形成电子反馈,但是CuCl配合物中类似电子反馈则没有形成.烃基取代并不降低活性组分对砷化物的吸附活性,在活性组分满足砷化物选择性吸附的条件下,液态石油烃脱砷的主要控制因素为砷化物在脱砷剂内部孔道中的扩散传输.有机硫化物噻吩并不影响砷化物的选择性吸附分离,硫醇类化合物则会影响单烷基砷化物的选择性吸附.在进行脱砷剂开发时,应拓宽载体孔道以提高流体传输效率,并选择活性相组分与砷化物作用的△E相对较小,配合物容易形成电子反馈,且对硫醇类化合物的作用能力相对较弱,对单烷基砷化物的作用能力相对较强的过渡金属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石油烃 脱砷 B3LYP 分离因子计算
下载PDF
1,2-二苯氧基乙烷的合成及工艺 被引量:3
4
作者 曹育才 朱汕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2-515,共4页
采用水相体系直接合成得到高纯度的1,2-二苯氧基乙烷,在优化工艺条件下,以1,2-二溴乙烷和苯酚为基本原料,KOH为碱,1,2-二苯氧基乙烷摩尔收率达75%,产品气相色谱纯度达99%,且完成了10 kg/批的扩大合成实验评价,效果稳定。最优合成工艺为... 采用水相体系直接合成得到高纯度的1,2-二苯氧基乙烷,在优化工艺条件下,以1,2-二溴乙烷和苯酚为基本原料,KOH为碱,1,2-二苯氧基乙烷摩尔收率达75%,产品气相色谱纯度达99%,且完成了10 kg/批的扩大合成实验评价,效果稳定。最优合成工艺为:反应时间25 h,w(KOH)=50%的水溶液,n(KOH)∶n(苯酚)∶n(1,2-二溴乙烷)=3.0∶3.0∶1.0,反应温度60℃。在该条件下,产物中杂质的生成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二苯氧基乙烷 乙二醇二苯醚 对称双醚
下载PDF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催化剂研究进展
5
作者 曹育才 张长远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495-498,共4页
综合评述了国内外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催化剂的研究状况.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催化剂为钛系载体型催化剂,铬系、钒系、茂金属以及非茂过渡金属催化剂用于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制备也得到了研究.从催化活性、活... 综合评述了国内外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催化剂的研究状况.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催化剂为钛系载体型催化剂,铬系、钒系、茂金属以及非茂过渡金属催化剂用于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制备也得到了研究.从催化活性、活性中心分布、催化剂形态、共聚性能和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调节性能5方面展望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催化剂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 催化剂
下载PDF
氯氟烃加氢脱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李猷 曹育才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50,共4页
从氯氟烃(CFCs)选择性加氢脱氯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组分、活性组分前驱体、载体及载体-金属相互作用、双金属催化剂、催化剂的结构敏感性和催化剂失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CFCs选择性加氢脱氯反应及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出了CFCs选择性加... 从氯氟烃(CFCs)选择性加氢脱氯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组分、活性组分前驱体、载体及载体-金属相互作用、双金属催化剂、催化剂的结构敏感性和催化剂失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CFCs选择性加氢脱氯反应及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出了CFCs选择性加氢脱氯反应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氯氟烃 加氢脱氯 催化剂 氢氟烃 前驱体 载体 双金属催化剂 结构敏感性 失活
下载PDF
TCPO螯合捕收剂的结构与性能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蒋玉仁 曹育才 薛玉兰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22,共5页
对具有螯合浮选剂结构特征的 3,5,6-三氯吡啶 - 2 -酚 (TCPO)开展了浮选性能研究 ,证明 TCPO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过渡金属氧化矿螯合捕收剂 ,进一步运用配合物分子轨道理论和浮选剂分子设计理论结合 TCPO的红外光谱 ,探讨了 3,5,6-三氯吡啶... 对具有螯合浮选剂结构特征的 3,5,6-三氯吡啶 - 2 -酚 (TCPO)开展了浮选性能研究 ,证明 TCPO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过渡金属氧化矿螯合捕收剂 ,进一步运用配合物分子轨道理论和浮选剂分子设计理论结合 TCPO的红外光谱 ,探讨了 3,5,6-三氯吡啶 -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 6-三氯吡啶-2-酚 螯合浮选剂 结构 捕收剂 浮选性能
下载PDF
石油烃脱砷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蔡展 麦永懿 +1 位作者 曹育才 李建龙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4年第2期19-22,共4页
随着世界石油资源不断贫化,石油烃中的砷化物含量越来越高。由于砷化物对炼油及石油化工过程中的催化剂具有严重的毒害作用,探索有效的脱砷方法,开发脱砷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石油烃脱砷及脱砷剂的最新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述,总结... 随着世界石油资源不断贫化,石油烃中的砷化物含量越来越高。由于砷化物对炼油及石油化工过程中的催化剂具有严重的毒害作用,探索有效的脱砷方法,开发脱砷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石油烃脱砷及脱砷剂的最新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述,总结了近年来脱砷技术领域,特别是液态石油烃脱砷取得的最新成果。展望了石油烃脱砷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脱砷方法 原油 比表面积 负载量
下载PDF
三(全氟苯基)对羟基苯基硼酸三乙铵的合成与单晶结构
9
作者 周慧 曹育才 刘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25-928,932,共5页
采用三(五氟苯基)硼烷与4-[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苯基溴化镁格氏试剂反应,再经三乙胺三氢氟酸-四氢呋喃溶液反应脱除保护基,得到(对羟基苯基)三(五氟苯基)硼酸三乙铵(a),在n(4-TBDMSO-C6H4MgBr)/n〔(C6F5)3B〕、n(NEt3.HCl)/n〔(C6F5)3... 采用三(五氟苯基)硼烷与4-[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苯基溴化镁格氏试剂反应,再经三乙胺三氢氟酸-四氢呋喃溶液反应脱除保护基,得到(对羟基苯基)三(五氟苯基)硼酸三乙铵(a),在n(4-TBDMSO-C6H4MgBr)/n〔(C6F5)3B〕、n(NEt3.HCl)/n〔(C6F5)3B〕、n(NEt3.3HF)/n〔(C6F5)3B〕分别为3∶1、5.7∶1、1.3∶1的工艺条件下,所得产品质量分数达99.2%,基于三(五氟苯基)硼烷的收率达54.2%,并首次得到该化合物的单晶,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苯基硼酸盐 聚烯烃催化剂 三(五氟苯基)硼烷 单晶结构 精细化工中间体
下载PDF
1,3,4,6-四-O-乙酰基-2-O-三氟甲磺酰基-β-D-甘露吡喃糖的改进合成
10
作者 李猷 曹育才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0-624,共5页
以D-甘露糖(Ⅰ)为原料,经3步(文献4步)反应,改进合成了1,3,4,6-四-O-乙酰基-2-O-三氟甲基磺酰基-β-D-甘露吡喃糖(Ⅳ),以Ⅰ计总摩尔收率为15.8%,高于文献[2004年,Toyokuni等]报道的实验平均值14.0%,HPLC纯度≥99.0%,单批次合成周期缩短... 以D-甘露糖(Ⅰ)为原料,经3步(文献4步)反应,改进合成了1,3,4,6-四-O-乙酰基-2-O-三氟甲基磺酰基-β-D-甘露吡喃糖(Ⅳ),以Ⅰ计总摩尔收率为15.8%,高于文献[2004年,Toyokuni等]报道的实验平均值14.0%,HPLC纯度≥99.0%,单批次合成周期缩短为4~5 d,合成效率较文献[2004年,Toyokuni等]方法的7 d有显著提高,单批次制备Ⅳ达到100 g级水平。首先,Ⅰ在I2存在下与过量乙酸酐进行乙酰化反应,得到接近定量产率的1,2,3,4,6-五-O-乙酰基-D-甘露吡喃糖(Ⅱ);然后Ⅱ进一步在乙酸溶剂中与PBr3和乙酸钠水溶液分阶段进行溴化—水解"一锅法"反应,稳定获得了1,3,4,6-四-O-乙酰基-β-D-甘露吡喃糖(Ⅲ),单步摩尔收率为20.0%,产物的HPLC纯度≥98.0%;进一步用三乙胺作缚酸剂,在二氯甲烷溶剂中,三氟甲磺酸酐与Ⅲ在-20~-15℃反应,得目标化合物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氟甘露糖 FDG中间体 PET试剂 精细化工中间体
下载PDF
亚铜催化多卤代物和烯烃加成及其应用(待续)
11
作者 曹育才 蒋玉仁 薛玉兰 《湖南化工》 1998年第4期5-6,共2页
一价Cu催化下多卤代物和烯烃的加成反应具有原料易得、回收率高、反应专一性好等优点及很大应用价值。该反应用于农药中间体的合成,对农药的研制和开发有促进作用,已成为工业生产和实验室制备有机化合物的捷径。介绍了该反应的类型... 一价Cu催化下多卤代物和烯烃的加成反应具有原料易得、回收率高、反应专一性好等优点及很大应用价值。该反应用于农药中间体的合成,对农药的研制和开发有促进作用,已成为工业生产和实验室制备有机化合物的捷径。介绍了该反应的类型及其在农药中间体合成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物 烯烃 氧化 还原 加成反应 亚铜 催化
下载PDF
亚铜催化多卤代物和烯烃加成及其应用(续完)
12
作者 曹育才 蒋玉仁 薛玉兰 《湖南化工》 1998年第5期10-11,共2页
一价Cu催化下多卤代物和烯烃的加成反应具有原料易得、回收率高、反应专一性好等优点及很大应用价值。该反应用于农药中间体的合成,对农药的研制和开发有促进作用,已成为工业生产和实验室制备有机化合物的捷径。介绍了该反应的类型... 一价Cu催化下多卤代物和烯烃的加成反应具有原料易得、回收率高、反应专一性好等优点及很大应用价值。该反应用于农药中间体的合成,对农药的研制和开发有促进作用,已成为工业生产和实验室制备有机化合物的捷径。介绍了该反应的类型及其在农药中间体合成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卤代物 烯烃 氧化还原 加成 亚铜
下载PDF
Pd(dppf)Cl_2催化Suzuki偶联反应合成4-(4-叔丁基苯基)-6-甲基-1,2,3,5-四氢-s-引达省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永清 曹育才 周慧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4-269,共6页
以Pd(dppf)Cl2为催化剂催化Suzuki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种在烯烃聚合中有重要作用的茂金属催化剂配体——4-(4-叔丁基苯基)-6-甲基-1,2,3,5-四氢-s-引达省(Ⅲ),其结构经1HNMR,IR,GC-MS和MS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添加剂、溶剂的种类及... 以Pd(dppf)Cl2为催化剂催化Suzuki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种在烯烃聚合中有重要作用的茂金属催化剂配体——4-(4-叔丁基苯基)-6-甲基-1,2,3,5-四氢-s-引达省(Ⅲ),其结构经1HNMR,IR,GC-MS和MS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添加剂、溶剂的种类及其与反应物的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以底物4-溴-6-甲基-1,2,3,5-四氢-s-引达省计,摩尔分数1.5%Pd(dppf)Cl2,4-叔丁基苯硼酸1.1 mol/mol,无水碳酸钾1.5 mol/mol,异丙醇1 000 mL/mol,回流至溴代茚底物转化保持恒定(约需26 h),Ⅲ的收率为82.1%,GC纯度99%。探索出一种以溴代茚类化合物为底物合成联芳基茚类化合物的方法,有效控制了合成过程中"双键移位"副产物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ZUKI偶联反应 联芳烃 金属催化 精细化工中间体
下载PDF
氮杂环卡宾催化剂在催化多种交叉偶联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宇才 黄志成 +3 位作者 丁波 官健 沈安 曹育才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87-192,共6页
由于氮杂环卡宾配体结构特殊,它的金属配合物可以作为催化剂应用于多种偶联反应中。氮杂环卡宾催化剂可以从立体效应,电子效应和平衡配体三个角度出发来进行修饰。通过修饰后的氮杂环卡宾催化剂可以更有效地应用于多种交叉偶联反应中。
关键词 氮杂环卡宾 多种交叉偶联 立体效应 电子效应 平衡配体
下载PDF
3,5,6-三氯吡啶-2-酚的合成与波谱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曹育才 蒋玉仁 +2 位作者 薛玉兰 学锋 周立辉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4-26,共3页
以CuCl Cu作催化剂 ,采用三氯乙酰氯与丙烯腈加成 ,在常压条件下合成了较高收率的 3,5 ,6 三氯吡啶 2 酚 .研究了催化剂种类对合成收率的影响 ,并通过实验确定了合成工艺条件 :M(CuCl Cu) =4 5g·mol- 1 ,M(NB) =1 34g·mo... 以CuCl Cu作催化剂 ,采用三氯乙酰氯与丙烯腈加成 ,在常压条件下合成了较高收率的 3,5 ,6 三氯吡啶 2 酚 .研究了催化剂种类对合成收率的影响 ,并通过实验确定了合成工艺条件 :M(CuCl Cu) =4 5g·mol- 1 ,M(NB) =1 34g·mol- 1 ,摩尔比n(AN) n(TCAO) =1 2 ,反应时间 1 7h ,反应温度 1 6 0℃ .3,5 ,6 三氯吡啶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吡啶酚 合成 红外光谱 波谱特征
下载PDF
宽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茂金属聚乙烯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16
作者 郑浩 沈安 曹育才 《上海塑料》 2023年第1期38-43,共6页
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是影响其结晶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显著影响聚合物产品生产工艺及加工性能。采用茂金属催化剂制备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不同的3种茂金属聚乙烯(mPE)产品,应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进行非等温动力学研究。结... 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是影响其结晶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显著影响聚合物产品生产工艺及加工性能。采用茂金属催化剂制备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不同的3种茂金属聚乙烯(mPE)产品,应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进行非等温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mPE聚合物链的立构规整性保持较好,没有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宽而明显变差,但是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变宽降低了mPE的结晶速率,且在结晶度较高时影响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金属聚乙烯 宽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非等温结晶 动力学
下载PDF
Calculation of topological connectivity index for minerals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育才 蒋玉仁 +1 位作者 薛玉兰 姜玄珍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1年第5期790-794,共5页
Topological method was applied firstly to calculate the topological connectivity index of minerals (TCIM). The reciprocal of effective atomic refractivity of metal element in minerals was chosen as its valence. The re... Topological method was applied firstly to calculate the topological connectivity index of minerals (TCIM). The reciprocal of effective atomic refractivity of metal element in minerals was chosen as its valence. The reasonability of TCIM as an activity criterion was tested through comparison of TCIM with two kinds of electronegativity parameter, i.e. ionic percentage and energy criteria of Yang’s electronegativity, solubility product, energy criterion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ized perturbation theory and adsorption of flotation reagents on the surface of mineral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CIM is an effective structural parameter of minerals to study the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 In addition, different mineral is of different TCIM value, so TCIM brings about convenience in comparison of flotation activity for miner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ological connectivity index of minerals MINERALS flotation reagents
下载PDF
聚合釜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修纲 吴裕凡 +3 位作者 郭潞阳 路庆华 叶晓峰 曹育才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84-593,共10页
基于CFD模拟与传热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5 L夹套聚合釜的传热性能进行研究。建立聚合釜的液固耦合稳态传热模型,获得釜内流体、夹套内流体及金属固体域内温度分布。开展传热实验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各对比点温度的最大相对误差在1%~5%范... 基于CFD模拟与传热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5 L夹套聚合釜的传热性能进行研究。建立聚合釜的液固耦合稳态传热模型,获得釜内流体、夹套内流体及金属固体域内温度分布。开展传热实验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各对比点温度的最大相对误差在1%~5%范围内。通过模拟获得釜内外壁面传热系数及总传热系数,并关联出釜侧及夹套侧Nu的经验式。结果表明:釜内流体温度分布方差始终在0.002以下,固体域内和传热边界层温度梯度较大,传热边界层厚度约3.8 mm;实验范围内,入口温度和反应放热量对釜内温度的影响显著,入口流速次之,搅拌转速影响最弱;夹套侧传热系数远小于釜侧传热系数,提高夹套侧传热系数是提升传热性能的关键;实验用聚合釜外表面散热量与内外温差呈正比,比例系数约为3.031 W·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搅拌容器 传热 数值模拟 聚合 流固耦合
下载PDF
同轴异速桨在丙烯淤浆反应釜中的流场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裕凡 王修纲 +1 位作者 麦永懿 曹育才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49,68,共6页
针对丙烯聚合反应过程,设计了一种同轴异速桨,基于CFD对反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建立12 m^3反应釜模型,采用多重参考系方法MRF、Mixture多相流模型、标准k-ε湍流模型模拟搅拌过程,获得了反应3个阶段釜内流体的速度场及浓度场。结果表... 针对丙烯聚合反应过程,设计了一种同轴异速桨,基于CFD对反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建立12 m^3反应釜模型,采用多重参考系方法MRF、Mixture多相流模型、标准k-ε湍流模型模拟搅拌过程,获得了反应3个阶段釜内流体的速度场及浓度场。结果表明:同轴异速桨可以使釜内流体轴向和径向都有着很好的交换;其在反应的各个阶段都能使流体得到很好的混合;桨的转速对混合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随着反应的进行,应逐渐增加折叶桨转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CFD) 液-固淤浆流 同轴异速桨
下载PDF
基于CFD的丙烯淤浆聚合反应釜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裕凡 王修纲 +1 位作者 麦永懿 曹育才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2-212,共11页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对丙烯淤浆聚合反应釜中液固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建立5L、无挡板、锥形釜底和四叶推进桨反应釜模型,采用多重参考系方法(MRF)、Mixture多相流模型和RNGk-?湍流模型模拟搅拌过程,通过冷模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对丙烯淤浆聚合反应釜中液固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建立5L、无挡板、锥形釜底和四叶推进桨反应釜模型,采用多重参考系方法(MRF)、Mixture多相流模型和RNGk-?湍流模型模拟搅拌过程,通过冷模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模拟得到了10%聚丙烯(体积分数)下釜内流体的速度场及浓度场。结果表明,釜内流体呈双循环流特征,聚丙烯浓度轴向呈中间低两头高的分布,径向随着轴向位置的上升分别呈"下凸"型、"直线"型、"W"型分布。在桨叶安装高度为0.56D(D为筒体部分直径)、桨叶直径为0.49D的情况下,搅拌转速在1200r/min左右时,混合效果最好;在转速为1000r/min时,桨叶安装高度为0.56D的情况下,桨叶直径在0.52D时,混合效果最好;适当降低釜内桨叶安装高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釜底聚丙烯的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液固淤浆流 RNG k-ε 方程 方差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