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步挤压S变换与τ⁃p变换联合的微地震信号消噪方法
1
作者 秦亮 李唐律 +3 位作者 曹脊翔 黄忠来 张建中 王锦西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29,共11页
微地震监测是指导页岩气开采水力压裂作业和评价压裂效果的常用手段。地面监测所采集的微地震信号能量弱、信噪比低,微地震事件识别困难,严重影响定位的准确性。针对低信噪比地面微地震监测资料,联合使用同步挤压S变换、谱分解和τ⁃p变... 微地震监测是指导页岩气开采水力压裂作业和评价压裂效果的常用手段。地面监测所采集的微地震信号能量弱、信噪比低,微地震事件识别困难,严重影响定位的准确性。针对低信噪比地面微地震监测资料,联合使用同步挤压S变换、谱分解和τ⁃p变换,提出一种新的消噪方法。首先对监测资料进行时差校正,将微地震信号的同相轴校平;之后使用同步挤压S变换对校平后的资料进行谱分解获取单频切片;再对每个单频切片进行τ⁃p变换,并根据τ⁃p变换的结果获取微地震信号位置;最后根据信号的位置在时频域完成消噪。实际低信噪比地面微地震监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新方法可以获得理想的消噪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微地震监测 微地震信号消噪 同步挤压S变换 τ⁃p变换 谱分解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彭军 唐丹 +2 位作者 张桂瑞 李斌 曹脊翔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9-174,共6页
在综述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内主要由泥—微晶白云石和细—中晶白云石组成的岩石进行岩石学特征、有序度特征、阴极发光特征、同位素特征的研究,并对成岩流体温度、古盐度分析,认为... 在综述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内主要由泥—微晶白云石和细—中晶白云石组成的岩石进行岩石学特征、有序度特征、阴极发光特征、同位素特征的研究,并对成岩流体温度、古盐度分析,认为:主要由泥—微晶白云石组成的岩石,如泥—微晶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等,这类岩石的白云石化作用为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而主要由细—中晶白云石组成的岩石,如晶粒白云岩、鲕粒白云岩、残余鲕粒白云岩等,这类岩石的白云石化作用是由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引起。通过对锶同位素的聚集分布规律分析后认为,该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发生在一个封闭体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白云石化 白云岩 成因 飞仙关组 川东北地区
下载PDF
断层附近一口无限导流垂直裂缝压裂井试井典型曲线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冯纪成 周丽莎 曹脊翔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44,7,共3页
对于断层附近一口垂直裂缝压裂直井的试井模型,大部分现代试井分析软件都没有考虑储层的各向异性对曲线的影响,这样使得解释得到的结果与真实地层物性存在一定差异。文章利用点源函数的思想,首先建立考虑储层各向异性的上下边界封闭储... 对于断层附近一口垂直裂缝压裂直井的试井模型,大部分现代试井分析软件都没有考虑储层的各向异性对曲线的影响,这样使得解释得到的结果与真实地层物性存在一定差异。文章利用点源函数的思想,首先建立考虑储层各向异性的上下边界封闭储层中的连续点源函数;然后对裂缝单元进行离散后利用叠加原理和线积分方法获得了裂缝与断层呈任意夹角的断层附近一口压裂井的无因次井底压力响应表达式;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法和计算机编程技术获得了不同夹角和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压力响应曲线。文中研究不仅丰富了压裂井的试井分析模型,而且对正确解释此类压裂井的测试数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井 断层 点源函数 叠加原理 试井分析
下载PDF
川东北铁山—双家坝地区长兴组白云岩成因 被引量:8
4
作者 章宇路 文华国 +3 位作者 郑荣才 周刚 张兵 曹脊翔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4-43,共10页
礁滩相白云岩是川东北地区长兴组的主要储集层,研究其成因对促进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川东北铁山—双家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白云岩的结构、成因和成岩作用方式进行分析,并结合白云岩有序度、阴极发光、扫描电镜,以及... 礁滩相白云岩是川东北地区长兴组的主要储集层,研究其成因对促进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川东北铁山—双家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白云岩的结构、成因和成岩作用方式进行分析,并结合白云岩有序度、阴极发光、扫描电镜,以及铁、锰、锶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等资料,判断出长兴组微晶白云岩的白云岩化作用发生在原始沉积环境为相对封闭且强烈蒸发的台缘礁后局限海盆中;残余生屑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的原岩为礁灰岩和生屑灰岩,其原始沉积环境属台缘或台内礁滩相沉积,基于台内礁滩相带相对闭塞、蒸发较强,台缘礁滩相带更易暴露并接受大气水淋滤的影响,较好地继承了原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在不同相带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分析了长兴组白云岩化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白云岩化流体的水-岩反应过程和关系,以白云岩成岩环境和白云岩化流体性质及来源为依据,结合水文地质学模式,对白云岩成因进行了研究,并认为微晶白云岩属近地表准同生期的潮坪环境,由蒸发泵白云岩化形成,白云岩化流体来自准同生期蒸发海源卤水;残余生屑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属浅—中埋藏成岩环境,由热对流白云岩化形成,白云岩化流体来自晚二叠世沉积期的海源卤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成因 白云岩化流体 长兴组 二叠系 铁山—双家坝 川东北地区
下载PDF
北黄海太阳盆地中新生代构造特征与演化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董军 曹脊翔 +2 位作者 李斌 赵莉萍 李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66,共8页
通过对北黄海太阳盆地二维地震资料重新处理解释,系统研究了地层分布及断裂发育,建立了盆地断裂分布格局及构造样式;首次发现太阳盆地中生代发育两个沉积中心:一个位于北部木星拗陷西南部沿盆地西部两条边界断层分布,另一个位于南部天... 通过对北黄海太阳盆地二维地震资料重新处理解释,系统研究了地层分布及断裂发育,建立了盆地断裂分布格局及构造样式;首次发现太阳盆地中生代发育两个沉积中心:一个位于北部木星拗陷西南部沿盆地西部两条边界断层分布,另一个位于南部天王拗陷中部;结合地层和钻井资料分析了断裂活动期次和特征,揭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晚侏罗世及早白垩世张扭到压扭阶段(燕山运动期);古近纪早期继续压扭抬升、中期张扭、晚期区域挤压抬升阶段(早喜马拉雅运动期);新近纪到第四纪区域沉降阶段(晚喜马拉雅运动期)。为进一步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北黄海盆地 太阳盆地 断裂系统
下载PDF
川中北部须家河组烃源岩测井解释及评价
6
作者 冯林杰 蒋裕强 +2 位作者 曹脊翔 杨长城 宋林珂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42,共12页
基于烃源岩地球化学实验成果和常规测井资料,通过拟合地球化学参数敏感测井值,建立了可靠性较高的总有机碳含量以及生烃潜量测井解释模型,同时结合研究区实际,制订了相应的烃源岩分级评价标准,并对其平面展布进行了初步刻画,结果表明:1... 基于烃源岩地球化学实验成果和常规测井资料,通过拟合地球化学参数敏感测井值,建立了可靠性较高的总有机碳含量以及生烃潜量测井解释模型,同时结合研究区实际,制订了相应的烃源岩分级评价标准,并对其平面展布进行了初步刻画,结果表明:1)川中北部须家河组烃源岩在测井曲线上具有高自然伽马,高声波时差,较高电阻率以及低补偿密度响应特征;2)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曲线对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生烃潜量的响应较为敏感,基于二者与实测地球化学参数间的多元回归,可以得到较为可靠的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以及生烃潜量解释模型;3)研究区须家河组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多在0.75%~1.50%,生烃潜量多在0.60~1.00 mg/g,以差烃源岩为主;4)纵向上,须五段是本区须家河组烃源岩发育的主力层段,其次为须二段;平面上,须五段烃源岩厚度具有自西向东减薄的趋势,而须二段烃源岩厚度呈北西至南东向减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北部 须家河组 烃源岩 测井解释 烃源岩评价
下载PDF
川东南地区洗象池组碳氧同位素特征、古海洋环境及其与储集层的关系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文正 张建勇 +7 位作者 郝毅 倪超 田瀚 曾乙洋 姚倩颖 山述娇 曹脊翔 邹倩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7-500,共14页
本文在野外剖面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薄片观察,对川东南地区三汇剖面寒武系洗象池组237块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δ^(18)O值主要分布在-8‰~-6‰,平均为-7.63‰;δ^(13)C值介于-5.53‰~3.44‰之间。利用... 本文在野外剖面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薄片观察,对川东南地区三汇剖面寒武系洗象池组237块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δ^(18)O值主要分布在-8‰~-6‰,平均为-7.63‰;δ^(13)C值介于-5.53‰~3.44‰之间。利用碳氧同位素数值计算古盐度及古温度结果表明,绝大多数Z值高于120‰,且δ^(13)C值大于-2‰,古海水温度主要集中在19~25℃,说明整体为海水-咸化海水沉积环境与温暖或炎热的亚热带气候。认为洗象池组沉积期海平面变化有五个阶段:早期缓慢上升与下降,中期快速海侵,中后期缓慢海退,后期动荡,末期海退。三汇剖面洗象池组储集层岩性主要为颗粒云岩及晶粒云岩,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粒间孔与晶间孔为主。多期的海平面的下降,对应碳同位素多旋回负漂,从而发育向上变浅的多旋回韵律性地层,形成纵向上的多套储集层,洗象池组储集层的形成与演化受海平面变化控制,主要发育在古地貌较高处与滩体向上变浅旋回的上部。另外,依据δ^(13)C值显著的正漂移,明确了芙蓉统地层的底界,为四川盆地寒武系地层的划分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象池组 寒武系 碳氧同位素 古环境 储集层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天府含气区侏罗系沙溪庙组一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8
作者 肖尧 王锦西 +4 位作者 肖柏夷 曹脊翔 李唐律 钟梓月 范存辉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16-1926,共11页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是中国致密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复杂的砂体分布以及优质储层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是制约该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关键科学问题。基于岩石学、铸体薄片、物性测试及高压压汞等方法,综合研究天府含气区沙溪庙组一段储层...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是中国致密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复杂的砂体分布以及优质储层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是制约该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关键科学问题。基于岩石学、铸体薄片、物性测试及高压压汞等方法,综合研究天府含气区沙溪庙组一段储层岩石类型、储集物性、储集空间及成岩作用,并据此分析储层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沙溪庙组一段致密砂岩储层主要发育在中—粗粒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中,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长石、浊沸石溶孔,喉道多呈片状及缩颈型喉道。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储层受沉积作用、物质组成及成岩作用共同制约,其中高能稳定的沉积相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先决条件,长石含量决定了储层整体溶蚀孔隙发育程度,岩屑类型的不同导致后期差异成岩作用的产生。绿泥石包壳及早期形成的胶结物抵抗压实作用使原生孔隙得以保存,长石及早期浊沸石的溶蚀成为储层物性改善的关键,而晚期的浊沸石和方解石胶结是导致储层被破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溪庙组 致密砂岩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主控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