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商代祭祀遗存之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曹艳朋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43-44,47,共3页
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都存在着较多的商代祭祀遗存。它们在祭祀坑的形状、填埋物和用牲情况等方面存在共性,而在规模、地势和分布状况等方面则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是由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在商代前期所占的不同地位所决定的。
关键词 郑州商城 偃师商城 祭祀遗存
下载PDF
河南淅川沟湾遗址仰韶时期的动物遗存 被引量:1
2
作者 侯彦峰 张建 +1 位作者 曹艳朋 靳松安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3-926,共14页
沟湾遗址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上集镇西南,老灌河东岸二级台地上。2007-2009年共发掘5000 m~2,出土了7700多件仰韶时期动物骨骼。可鉴定标本至少代表5纲11目19科23个属种,包括猪(Sus scrofa domesticus)、犬(Canis familiaris)、水牛(Buball... 沟湾遗址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上集镇西南,老灌河东岸二级台地上。2007-2009年共发掘5000 m~2,出土了7700多件仰韶时期动物骨骼。可鉴定标本至少代表5纲11目19科23个属种,包括猪(Sus scrofa domesticus)、犬(Canis familiaris)、水牛(Buballus buballus)、犀牛(Rhinoceros sp.)、亚洲象(Elephas maximus)、中华竹鼠(Rhizomys sinensis)、花面狸(Paguma larvata taivana)等。动物群统计结果表明,仰韶文化一至三期含犀牛、亚洲象、竹鼠等喜温动物,四期中无喜温动物;根据动物生境,可判断该地区仰韶文化一至三期气候温暖湿润,四期相对干冷。仰韶文化一、二期狩猎动物的数量稍多于或等于家养动物,说明该时期“狩猎采集”比“饲养家畜”的活动多或并重;三、四期家猪骨骼占比分别是90.7%和87.9%,说明饲养家畜是一项主要的生业方式,狩猎和捕捞仅起辅助作用。仰韶文化三期3个兽骨坑内各埋藏了1具完整的成年母猪骨架,其中K15内为孕晚期母猪,怀仔猪数为7或稍多,为研究我国早期家猪繁育情况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材料。总之,该遗址出土的丰富动物遗骸可为研究汉水中游地区仰韶时期的古环境、生业模式、动物资源利用、畜牧史等提供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湾遗址 仰韶文化 动物考古
下载PDF
河南淅川县沟湾遗址仰韶文化墓葬发掘简报
3
作者 张建(文/摄) 张恒恒 +7 位作者 赵尧 乔剑 孔令峰 靳松安 孙广贺(绘制) 李东月(绘制) 曹艳朋(摄) 郑万泉(摄) 《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5,共23页
沟湾遗址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上集镇张营村沟湾组以东,淅邓公路从其东部边缘穿过,西部有上九公路经过,北距县城约6公里。遗址位于老灌河与黄龙庙沟交汇处、老灌河东岸二级阶地上,距老灌河约800米。老灌河此段河床变宽,流速趋缓,除黄龙庙沟... 沟湾遗址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上集镇张营村沟湾组以东,淅邓公路从其东部边缘穿过,西部有上九公路经过,北距县城约6公里。遗址位于老灌河与黄龙庙沟交汇处、老灌河东岸二级阶地上,距老灌河约800米。老灌河此段河床变宽,流速趋缓,除黄龙庙沟外还有淅河、金河、后河等支流汇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淅川县 沟湾遗址 墓葬 仰韶文化
原文传递
河南淅川沟湾遗址王湾三期文化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7
4
作者 靳松安 张贤蕊 +7 位作者 李鹏飞 郑万泉 张建 王富国 曹艳朋 张萍 孙凯 孙广贺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83,108,共14页
2007年7月~2009年8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建设,我们在淅川县沟湾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发现有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王湾三期文化四个时期的史前遗存,清理出王湾三期文化的房址、灰坑、墓葬、瓮棺等遗... 2007年7月~2009年8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建设,我们在淅川县沟湾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发现有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王湾三期文化四个时期的史前遗存,清理出王湾三期文化的房址、灰坑、墓葬、瓮棺等遗迹,出土了比较丰富的陶器、石器等遗物,为研究王湾三期文化的南渐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淅川县 沟湾遗址 王湾三期文化 聚落
原文传递
淅川沟湾遗址红烧土中植物遗存的辨别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卓 靳松安 +4 位作者 司彬 曹艳朋 吴妍 郑万泉 王昌燧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37,共4页
本文用显微观察法和植硅体分析方法,分析了取自淅川沟湾遗址的红烧土,对红烧土内掺和的植物种类进行了辨别,结果发现,一块样品掺和的是竹亚科植物,另一块掺合的是芦苇,即两个样品所含的植物品种存在显著差别。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 本文用显微观察法和植硅体分析方法,分析了取自淅川沟湾遗址的红烧土,对红烧土内掺和的植物种类进行了辨别,结果发现,一块样品掺和的是竹亚科植物,另一块掺合的是芦苇,即两个样品所含的植物品种存在显著差别。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植硅体和遗址所处小区域地理分析,进一步证实,该遗址存在时期的气候偏湿润。红烧土烧成温度的分析指出,竹亚科植硅体在980℃高温下,其形态仍能保持完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烧土 植硅体 烧成温度 长鞍型 扇形
原文传递
河南淅川县沟湾遗址石家河文化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5
6
作者 靳松安 曹艳朋 +6 位作者 郑万泉 张萍 王富国 孙凯 张建 李鹏飞 孙广贺 《四川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0,F0002,共17页
2007年7月至2009年8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建设,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河南淅川县沟湾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此次发掘发现有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王湾三期文化四个时期的史前遗存,清理出石家河文... 2007年7月至2009年8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建设,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河南淅川县沟湾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此次发掘发现有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王湾三期文化四个时期的史前遗存,清理出石家河文化的灰坑、灰沟、瓮棺等遗迹,出土比较丰富的陶器、石器等遗物。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豫西南地区石家河文化的年代与特征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淅川县 沟湾遗址 石家河文化 豫西南
原文传递
河南淮阳平粮台遗址(2014-2015)龙山时期炭化植物遗存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赵珍珍 曹艳朋 靳桂云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32,共14页
平粮台遗址(2014-2015)龙山时期的炭化植物遗存研究表明,农业为聚落先民的主要生计方式,同时也可能广泛利用聚落周围的野生植物资源。其中农作物以粟为主,黍为辅,同时种有大豆、水稻和小麦,反映多种农作物并存的作物结构。植物遗存的出... 平粮台遗址(2014-2015)龙山时期的炭化植物遗存研究表明,农业为聚落先民的主要生计方式,同时也可能广泛利用聚落周围的野生植物资源。其中农作物以粟为主,黍为辅,同时种有大豆、水稻和小麦,反映多种农作物并存的作物结构。植物遗存的出土背景分析显示,发掘区的东南部出土植物种子密度较高,且多出土农作物种子,推测是平粮台遗址先民活动比较频繁或可能是农作物消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粮台遗址 龙山时期 植物考古 生计方式 功能分区
原文传递
河南淮阳平粮台遗址龙山时期墓葬发掘报告 被引量:14
8
作者 曹艳朋 秦岭 +8 位作者 张海 朱树政 高凤梅 谭丽丽 聂凡 李航 孙双举 侯彦峰 孙蕾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3,F0002,F0003,共13页
2014~2016年在淮阳平粮台遗址发掘龙山时期墓葬14座,时代为造律台文化早期二段至晚期三段。其中8座墓葬排列整齐,为一小型墓地,其余6座可能与建筑基址有关。有无随葬品与年龄和性别相关,可能为当时的葬俗。墓葬的大小、随葬品的多寡不... 2014~2016年在淮阳平粮台遗址发掘龙山时期墓葬14座,时代为造律台文化早期二段至晚期三段。其中8座墓葬排列整齐,为一小型墓地,其余6座可能与建筑基址有关。有无随葬品与年龄和性别相关,可能为当时的葬俗。墓葬的大小、随葬品的多寡不足以说明社会等级存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粮台遗址 造律台文化 墓葬
原文传递
河南新乡市金灯寺汉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2
9
作者 靳松安 郑万泉 +3 位作者 曹艳朋 曹晋 鲁红卫 孟军峰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86,I0014-I0016,共17页
2006年7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新乡金灯寺墓群进行了发掘,清理出15座汉代墓葬,为汉墓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关键词 新乡市 金灯寺基群 汉基
原文传递
新乡金灯寺宋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靳松安 曹艳朋 +2 位作者 郑万泉 李小彬 孟军峰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8,共7页
2006年7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新乡金灯寺墓群进行了发掘,发掘出1座隋代墓葬和23座宋代墓葬,为隋墓和宋墓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关键词 文物保护 金灯寺墓群 宋墓 新乡市
原文传递
河南淮阳平粮台遗址2018年度发掘简报 被引量:7
11
作者 曹艳朋 陈艳 +9 位作者 杨明宝 何长东 朱树玉 朱树政 谭丽丽 高凤梅 全鹏 孙双举 李航 张体栋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27,共14页
2018年首次对平粮台龙山城址外西北部进行了发掘,发现有造律台文化晚期、周代和明代遗存。结合钻探情况,目前仅在城址外西部西北部发现有造律台文化遗存,其他区域皆不见新石器时代堆积。城址外西北部造律台文化遗存年代和文化面貌与平... 2018年首次对平粮台龙山城址外西北部进行了发掘,发现有造律台文化晚期、周代和明代遗存。结合钻探情况,目前仅在城址外西部西北部发现有造律台文化遗存,其他区域皆不见新石器时代堆积。城址外西北部造律台文化遗存年代和文化面貌与平粮台城内堆积一致,应同为平粮台遗址的组成部分。发现的较为丰富的周代遗存,可能与古陈国相关。明代遗存不仅丰富了平粮台遗址的内涵,而且对于研究黄河泛滥史和豫东黄泛区的社会状况具有较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粮台遗址 造律台文化 周代 明代
原文传递
田野考古中“北”方向问题探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艳朋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5-110,共6页
田野考古中过去传统使用的是磁北方向,由于磁北方向不断的变化和不能满足文化遗产保护的需求,建议改用坐标北方向。
关键词 田野考古 北方向 磁北 坐标北
原文传递
河南淮阳平粮台M304号汉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4
13
作者 曹艳朋 朱树政 +5 位作者 李胜利 鲁红卫 魏晓通 聂凡 秦一 谢鑫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F0002,共7页
2016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省淮阳县平粮台对M304号西汉墓进行了发掘,墓中出土有鼎、勺、钫、盘、匜等铜器和璧、环、剑璏、剑珌、带钩等玉器,为研究淮阳一带汉代墓葬的葬制、葬俗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键词 平粮台 汉墓 青铜器 玉器
原文传递
河南淅川县下寨遗址西周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艳朋 王琼 +5 位作者 楚小龙 寇小石 贾长有 何晓琳 王琼 侯彦峰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33,94,共8页
2009年,在淅川下寨遗址发掘出一批灰坑。这批灰坑分布相对集中,时代为西周中期至晚期,出土遗物具有早期楚文化的特征,属于"过风楼类型"。
关键词 淅川 下寨遗址 西周中晚期
原文传递
河南周口市淮阳平粮台遗址龙山文化遗存的发掘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海 +3 位作者 李春霞 曹艳朋 张弛 秦岭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6,共24页
一、发掘概况平粮台遗址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大连乡大朱行政村,东侧紧邻新蔡河,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4°55′25.19″、北纬33°42′29.38″。遗址地处豫东黄淮泛滥平原,原始地貌为高出周围2米左右的台地,现今保存状况较为完... 一、发掘概况平粮台遗址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大连乡大朱行政村,东侧紧邻新蔡河,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4°55′25.19″、北纬33°42′29.38″。遗址地处豫东黄淮泛滥平原,原始地貌为高出周围2米左右的台地,现今保存状况较为完整(图一)。1979-1989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现更名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曾对其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发现并确认了平粮台龙山文化时期城址[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周口市 平粮台遗址 排房建筑 排水系统 龙山文化时期
原文传递
河南淅川下寨遗址龙山时代末期至二里头早期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4
16
作者 楚小龙 曹艳朋 +16 位作者 王瑞雪 余洁 李胜利 丁保成 杨明宝 李航 孙双举 何晓琳 魏继印 王巍 贾长友 李海宏 李焕春 张旭 肖晓鸣 李凡 魏晓通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70,共12页
2009年3月~2010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淅川下寨遗址进行了发掘,共发现龙山时代末期至二里头早期土坑竖穴墓27座,瓮棺葬45座,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部分墓葬存有人骨,这为研究该时期的丧葬文... 2009年3月~2010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淅川下寨遗址进行了发掘,共发现龙山时代末期至二里头早期土坑竖穴墓27座,瓮棺葬45座,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部分墓葬存有人骨,这为研究该时期的丧葬文化面貌、墓葬制度和人骨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同时也为深入探讨豫、陕、鄂及其邻近地区考古学文化势力的消长、交流与融合等问题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寨遗址 龙山时代末期至二里头早期 墓葬 发掘
原文传递
河南漯河郝家台遗址早期农业结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邓振华 张海 +2 位作者 李唯 梁法伟 曹艳朋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6-436,共11页
农业是人类与环境联系最为紧密、互动最为频繁的领域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最为基础的经济部门.研究特定区域的居民如何选择其作物组合,对于探索早期社会经济基础和人类、环境与生物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都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位于我国自然地理... 农业是人类与环境联系最为紧密、互动最为频繁的领域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最为基础的经济部门.研究特定区域的居民如何选择其作物组合,对于探索早期社会经济基础和人类、环境与生物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都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位于我国自然地理南北过渡带的河南漯河郝家台遗址,从出土植物大遗存分析入手,揭示了当地在龙山文化至新砦期一直保持着以粟为主,黍为次,兼有少量稻和大豆利用的作物结构,并指出这与当地古环境的研究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反差.结合对当地农业传统和龙山时期开始的社会发展态势与区域间互动的分析,提出当地仰韶时期以来的农业传统、饮食偏好等文化因素在农业结构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促成了旱作农业传统在当地的长期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平原 龙山时代 农业结构 文化影响
原文传递
豫东地区早期社会复杂化进程的农业经济基础——以河南淮阳平粮台遗址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好玥 邓振华 +3 位作者 秦岭 张海 张弛 曹艳朋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97-1708,共12页
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的社会复杂化进程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所在。作为社会变革的经济基础,这一时期的农业发展状况自然成为众多相关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豫东地区的淮阳平粮台遗址因其中轴对称的城市布局、成熟完备的排水系统,被... 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的社会复杂化进程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所在。作为社会变革的经济基础,这一时期的农业发展状况自然成为众多相关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豫东地区的淮阳平粮台遗址因其中轴对称的城市布局、成熟完备的排水系统,被认为开创了中国城市规划的先河,在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本研究通过对2016~2019年平粮台遗址发掘中系统获取的植物遗存进行鉴定和分析,揭示了豫东地区早期复杂社会形成到早期国家阶段的生业经济基础。平粮台遗址龙山文化时期的农业结构以粟黍为主,兼有少量水稻和大豆,这一作物结构在商周时期也未发生显著的变化。直到战国秦汉时期,粟仍然是当地最主要的农作物,同时小麦所占比重大幅提升,重要性仅次于粟。区域性的比较分析显示,这一农业模式在豫东及其邻近地区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旱作农业是当地早期社会复杂化进程的经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东地区 平粮台遗址 农业结构 作物加工 经济基础
原文传递
基于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方法精准鉴定植物遗存——河南崔寨遗址案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牛帼豪 曹艳朋 +5 位作者 韦蒙 朱树政 秦岭 孔昭宸 高天刚 王锦秀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03-1512,共10页
本研究尝试利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方法精准鉴定植物遗存,遗存来自河南周口市崔寨遗址。本项工作提取了植物遗存材料中的基因组DNA,使用Illumina测序平台对该植物遗存的基因组进行浅层测序,并拼装其质体基因组,然后将所得的质体基因组片... 本研究尝试利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方法精准鉴定植物遗存,遗存来自河南周口市崔寨遗址。本项工作提取了植物遗存材料中的基因组DNA,使用Illumina测序平台对该植物遗存的基因组进行浅层测序,并拼装其质体基因组,然后将所得的质体基因组片段通过BLAST进行序列比对,获得了该材料的物种信息。为校验基因组高通量测序的结果,进行了植物形态学鉴定,首先结合植物遗存出土情况及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特点,对样品进行初步的物种判断,然后结合BLAST序列比对和形态学初步判断的结果,采集同一类群的活植物,进行两类材料的植物形态学解剖实验,将二者的形态进行对比;随后,将现生植物组织用NaOH溶液浸泡,用于模拟其在自然状态下的降解过程,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结构。根据高通量测序和形态学两方面证据,将该植物遗存鉴定为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的根,并测得该植物遗存的14C年代为660±30 a B.P.。由此推测,在距今约700年前,自然分布的芦苇从崔寨遗址2019LCⅠ区M1墓室坍塌的顶部进入,扎根深入墓葬器皿中,得以保存至今。研究显示,利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可以对出土的植物遗存进行精准物种鉴定。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和形态鉴定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作为精准鉴定出土植物遗存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高通量测序 质体基因组 芦苇 植物遗存 植物考古
原文传递
河南漯河郾城区土城王遗址2018年考古发掘与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法伟 李唯 +3 位作者 张海 曹艳朋 李凡(绘图) 高凤梅(绘图)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8,共26页
河南漯河市郾城区土城王遗址面积约11万平方米,核心是仰韶文化中晚期与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存,距今5600~4300年。土城王遗址的考古发掘与整理工作不仅完善了沙颍河平原的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和年代框架,同时为研究黄淮平原史前湿地环境背景... 河南漯河市郾城区土城王遗址面积约11万平方米,核心是仰韶文化中晚期与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存,距今5600~4300年。土城王遗址的考古发掘与整理工作不仅完善了沙颍河平原的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和年代框架,同时为研究黄淮平原史前湿地环境背景下的人地关系提供基础分析材料,并且为理解中原地区史前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进程提供重要的区域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城王遗址 沙颍河平原 仰韶文化中晚期 大汶口文化晚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