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被引量:52
1
作者 邵鸿飞 杨维明 +2 位作者 曹英肖 马增路 栗振中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收集该院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120例经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组以及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收集该院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120例经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组以及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组。分别观察和对比三组患者术后近期功能恢复,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及病死率以及远期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组以及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组的患者近期及远期手术优良率高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患者;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结论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以及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有助于帮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考虑,选择最合理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 手术方式
下载PDF
手术时机的选择对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邵鸿飞 杨维明 +2 位作者 曹英肖 马增路 栗振中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95-696,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方法分析该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经微创穿刺术治疗的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发病至手术间隔时间分为超早期组、早期组以及延迟组。对三组患者术后的近期功能恢复,住...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方法分析该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经微创穿刺术治疗的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发病至手术间隔时间分为超早期组、早期组以及延迟组。对三组患者术后的近期功能恢复,住院期间的并发症、病死率以及远期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早期组近期及远期手术优良率高于其他两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超早期手术有助于帮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最佳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 微创手术 手术时机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MicroRNA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维明 邵鸿飞 +5 位作者 曹英肖 郭玉霞 孔世奇 李占欣 郑兆强 吴文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1839-1840,共2页
目的寻找HICH患者血浆中是否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s,分析此类mjRNAs在出血后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抽取100例HICH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静脉血,运用RNA抽提技术,获取血中总RNA。采用Agilent芯片技术进行miRNAs表达谱研究,初... 目的寻找HICH患者血浆中是否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s,分析此类mjRNAs在出血后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抽取100例HICH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静脉血,运用RNA抽提技术,获取血中总RNA。采用Agilent芯片技术进行miRNAs表达谱研究,初步筛选差显表达miRNAs,按时间因素将100例脑出血分为〈6h、6—23h、24—71h、≥72h4组,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miRNAs在出血后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在HICH患者周围血液中发现6个与出血相关的miRNAs,且在不同时间点有显著差异性表达:miRNA-16、miRNA-19b、miRNA—107、miRNA-92a和miRNA-223表达上调,miRNA—1183表达下调。结论:发现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外周静脉血中存在着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相关特异性的miRNA,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发病机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脑出血患者 表达谱分析 高血压性 MIRNAS 外周静脉血 脑出血病人 血清
下载PDF
不同年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超早期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维明 邵鸿飞 +4 位作者 曹英肖 李占欣 郭玉 郑兆强 吴文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2189-2189,共1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超早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分析我院自2012年10月-2014年3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超早期治疗的临床资料,按年龄不同分为中年组和老年组。分别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功能恢复,住院期间的并...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超早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分析我院自2012年10月-2014年3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超早期治疗的临床资料,按年龄不同分为中年组和老年组。分别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功能恢复,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及病死率以及远期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中年组手术优良率高于老年组;老年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中年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年组超早期手术效果优于老年组,术后再出血是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脑出血 高血压 微创手术 年龄
下载PDF
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对手术后的脑胶质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孔世奇 张锐 +2 位作者 王振海 曹英肖 何润之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4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联用放疗与替莫唑胺对手术后的脑胶质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邢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三科收治的40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40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 目的:探讨联用放疗与替莫唑胺对手术后的脑胶质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邢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三科收治的40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40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2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肿瘤切除手术。术后,对甲组患者联用放疗与常规化疗进行治疗,对乙组患者联用放疗与替莫唑胺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神经功能的总恢复率、死亡率及死亡患者术后生存的时间。结果:1)乙组患者近期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甲组患者近期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乙组患者神经功能的总恢复率为95%,甲组患者神经功能的总恢复率为75%,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得知,乙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0%,甲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5%,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得知,乙组中死亡患者术后生存的平均时间为(8.68±2.54)个月,甲组中死亡患者术后生存的平均时间为(5.55±3.87)个月,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放疗与替莫唑胺对手术后的脑胶质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提高其近期疗效,改善其神经功能,延长其生存期,降低其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 替莫唑胺 手术 脑胶质瘤
下载PDF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研究
6
作者 曹英肖 侯乾 张涛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70-1074,共5页
目的探析神经外科术后合并颅内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2023年本院收治的148例神经外科术后合并颅内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100例同期术后未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采集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 目的探析神经外科术后合并颅内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2023年本院收治的148例神经外科术后合并颅内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100例同期术后未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采集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标本,培养分离后进行菌种鉴定,对比不同年份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占比情况。测定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分析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在神经外科术后合并颅内感染的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价值。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神经外科术后合并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检出病原菌164株,革兰阳性菌96株(58.54%),革兰阴性菌68株(41.46%),病原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7株(34.76%)、金黄色葡萄球菌28株(17.07%)、铜绿假单胞菌32株(19.51%)。2019年检出病原菌31株,革兰阳性菌占64.52%,革兰阴性菌占35.48%;2020年病原菌27株,革兰阳性菌占62.96%,革兰阴性菌占37.04%;2021年病原菌30株,革兰阳性菌占53.33%,革兰阴性菌占46.67%;2022年病原菌34株,革兰阳性菌占61.76%,革兰阴性菌占38.24%;2023年病原菌42株,革兰阳性菌占52.38%,革兰阴性菌占47.62%。术后7 d,颅内感染组患者血清WBC为(13.18±1.81)×10^(9),PCT为(1.89±0.35)μg/L,CRP为(30.36±5.68)mg/L,对照组患者血清WBC为(9.55±1.90)×10^(9),PCT为(0.83±0.31)μg/L,CRP为(12.63±4.73)mg/L,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WBC、PCT、CRP及联合指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1、0.956、0.981及0.999。对比颅内感染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资料发现,具有合并糖尿病、急诊手术、手术时间长、脑室引流时间长的神经外科患者,术后更易并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神经外科术后合并颅内感染患者,病原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神经外科患者手术后7 d的血清WBC、PCT、CRP水平对于术后颅内感染的具有一定诊断价值。诱发并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合并糖尿病、急诊手术、手术时间长、脑室引流时间长,针对合并这些因素患者可以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颅内感染 病原菌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脑出血后不同时间血肿周围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曹英肖 王风聚 +1 位作者 刘振波 梁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29-831,共3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血肿周围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方法按时间因素将手术的100例脑出血分为〈6h(A组)、6~23h(B组)、24~71h(C组)、1〉72h(D组)4组;按血肿量分为30—49ml(Ⅰ组)、50~69ml(Ⅱ组)、70~89ml(...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血肿周围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方法按时间因素将手术的100例脑出血分为〈6h(A组)、6~23h(B组)、24~71h(C组)、1〉72h(D组)4组;按血肿量分为30—49ml(Ⅰ组)、50~69ml(Ⅱ组)、70~89ml(Ⅲ组)、≥90ml(Ⅳ组)4组,分别在光学和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时间段血肿周边靠近皮层区的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光镜下可见血肿区与正常脑组织间细胞不同程度水肿,星形细胞肿胀;电镜下可见血肿周围组织在出血早期星形细胞胞体和周边足突肿胀;24h星形细胞肿胀明显,部分变性、坏死,神经细胞轻度变性,血脑屏障破坏;72h星形细胞高度肿胀,神经细胞变性。相关分析显示,病理和超微结构变化与时间呈显著正相关(χ21=38.343、χ22=48.645,P〈0.001),而与血肿量无关(P〉0.05)。结论不同时间段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损害程度不同,与出血时间呈线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肿周围组织 病理 电子显微镜
原文传递
术前溴隐亭治疗对垂体催乳素腺瘤手术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曹英肖 王风聚 刘振波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38-740,共3页
垂体腺瘤是一种良性的颅内内分泌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催乳素(PRL)腺瘤占分泌性垂体腺瘤的40%-60%,其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和溴隐亭的药物治疗,少数患者在手术和药物治疗无效时选择放射治疗。本文通过回顾我院2006年3月至2010... 垂体腺瘤是一种良性的颅内内分泌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催乳素(PRL)腺瘤占分泌性垂体腺瘤的40%-60%,其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和溴隐亭的药物治疗,少数患者在手术和药物治疗无效时选择放射治疗。本文通过回顾我院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02例经手术治疗的催乳素腺瘤患者,分析术前溴隐亭治疗对垂体催乳素腺瘤术后并发症和手术疗效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催乳素腺瘤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溴隐亭 术前 垂体腺瘤 颅内肿瘤 内分泌肿瘤
原文传递
超高度近视眼的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胜娟 闫素霞 +3 位作者 吕丽娜 曹英肖 李成泉 刘志强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09-1212,共4页
目的 观察超高度近视眼眼底漆裂纹及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红外照相(IR)、自发荧光(AF)、红外自发荧光(IR AF)、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同步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12... 目的 观察超高度近视眼眼底漆裂纹及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红外照相(IR)、自发荧光(AF)、红外自发荧光(IR AF)、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同步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就诊患者中选择屈光状态>-9 D近视患者22例41只眼进行眼底IR、AF、IR AF及FFA和ICGA同步检查,对比分析各图像特征.结果 IR显示22只眼漆裂纹形成,9只眼黄斑区可见限局性病灶(造影证实为新生血管形成);AF及IR AF均显示6只眼新生血管形成;FFA显示16只眼漆裂纹形成,12只眼新生血管形成;ICGA显示27只眼漆裂纹形成,12只眼新生血管形成.结论 IR可以发现大部分的漆裂纹,FFA和ICGA同步检查能更全面地了解高度近视患者眼底视网膜与脉络膜的病理变化,有助于全面地了解病情和指导进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红外照相 自发荧光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不同时间激光光凝斑的红外照相、眼底自身荧光及红外自身荧光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胜娟 曹英肖 +3 位作者 李瑞峰 苑志峰 李成泉 吕丽娜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1-483,共3页
影响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效果的因素中,除了疾病本身以及激光光凝适应证和时机把握是否恰当之外,激光光凝参数以及激光光凝斑大小、数量、密度和分布至关重要。既往观察评估激光光凝斑的情况多通过检眼镜或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 影响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效果的因素中,除了疾病本身以及激光光凝适应证和时机把握是否恰当之外,激光光凝参数以及激光光凝斑大小、数量、密度和分布至关重要。既往观察评估激光光凝斑的情况多通过检眼镜或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完成。但前者无法将跟底情况客观再现,并且易产生人为误差;后者为有创性检查,其应用有一定局限性。近年来,眼底红外照相(IR)、自身荧光(AF)、红外自身荧光(IR-AF)等无创性眼底影像检查在眼底疾病检查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并表现出有意义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凝固术 荧光 红外线/诊断应用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