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城乡患者选择私人诊所的原因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曹裴娅 罗会强 +2 位作者 吴侃 钱佳慧 刘丹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7-353,共7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城乡患者选择私人诊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促进我国私人诊所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12月,采用分层抽样法,分别在成都、宜宾、遂宁3个地区的市区随机抽取私人诊所各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各1家;... 目的了解四川省城乡患者选择私人诊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促进我国私人诊所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12月,采用分层抽样法,分别在成都、宜宾、遂宁3个地区的市区随机抽取私人诊所各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各1家;分别在3个地区所辖县随机选取1个县(简称农村地区),抽取私人诊所各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各1家、医疗服务开展相对较好的乡镇卫生院各1家、村卫生室各2家以及医疗服务开展相对较差的乡镇卫生院各1家、村卫生室各2家,最终选取上述卫生机构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40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类型、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患者选择私人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原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选择私人诊所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940份,剔除不完整问卷后回收问卷919份,有效回收率为97.8%。市区,私人诊所患者占12.3%(113/919),社区卫生服务站患者占13.8%(127/919);农村地区,私人诊所患者占12.4%(114/919),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患者占61.5%(565/919)。市区,不同职业、家庭人均年收入患者医疗机构选择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地区,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年收入患者医疗机构选择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市区,不同疾病类型患者医疗机构选择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地区,不同疾病类型、疾病严重程度患者医疗机构选择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市区,因"技术高""有熟人""有信赖医生"选择私人诊所的患者分别为47.8%、11.5%、39.8%;农村地区,因"有信赖医生"选择私人诊所的患者为45.6%。市区,患者因"技术高""有熟人""有信赖医生"选择私人诊所的比例较选择社区卫生服站的比例高,因"定点单位"选择私人诊所的比例较选择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比例低(P<0.05);农村地区,患者因"价格合理""设备好""定点单位"选择私人诊所的比例较选择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比例低,因"有信赖医生"选择私人诊所的比例较选择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比例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为离退休人员〔OR=0.234,95%CI(0.089,0.615)〕、无业人员〔OR=0.300,95%CI(0.118,0.759)〕、农民〔OR=0.273,95%CI(0.095,0.788)〕以及慢性病〔OR=0.477,95%CI(0.243,0.933)〕是市区患者选择私人诊所的影响因素(P<0.05);职业为工人〔OR=0.383,95%CI(0.170,0.861)〕、家庭人均年收入为10 000~<30 000元〔OR=2.886,95%CI(1.365,6.105)〕、50 000~<100 000元〔OR=4.172,95%CI(1.323,13.160)〕以及慢性病〔OR=0.272,95%CI(0.140,0.529)〕是农村地区患者选择私人诊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市区患者因"技术高""有熟人""有信赖医生"选择私人诊所的情况较多,农村地区患者因"有信赖医生"选择私人诊所的情况较多,职业为离退休人员、无业人员、农民以及慢性病是市区患者选择私人诊所的影响因素,职业为工人、家庭人均年收入为10 000~<30 000元、50 000~<100 000元以及慢性病是农村地区患者选择私人诊所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患者 私人诊所 原因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成都市2010、2014年社区成年居民肥胖和超重的比较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罗会强 曹裴娅 +2 位作者 吴侃 钱佳慧 任晓晖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探讨成都市社区成年居民肥胖和超重情况的差异及影响肥胖和超重的主要因素。方法分别于2010、2014年在3个社区进行两次社区卫生服务的横断面调查。两次调查均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成都市某城区的3个社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 目的探讨成都市社区成年居民肥胖和超重情况的差异及影响肥胖和超重的主要因素。方法分别于2010、2014年在3个社区进行两次社区卫生服务的横断面调查。两次调查均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成都市某城区的3个社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 2010年与2014年相比,社区成年居民超重率从27.9%上升至31.2%,其增加幅度为11.8%;肥胖率从6.9%上升至7.7%,其增加幅度为11.6%。年龄标化后,超重率由28.9%上升到30.4%,肥胖率由7.2%上升到7.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性超重、肥胖患病率和增长幅度均高于女性;45~〈55岁超重率最高,而18~〈25岁肥胖率最高且该年龄段居民超重和肥胖率增长最快;非再婚人群、低文化程度、锻炼、饮食口味重及静坐时间长的人群超重和肥胖率较高。结论成都市社区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应采取综合措施,运用健康促进理论与技术,以社区为平台,加强重点人群防治,促进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强化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超重 流行趋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慢性病对中国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3
3
作者 钱佳慧 曹裴娅 +2 位作者 吴侃 罗会强 任晓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4364-4369,共6页
目的探讨患慢性病数量和种类对中国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11月—2016年3月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3年全国追踪数据对60岁及以上且接受ADL调查的7 970例受试者进行分析,根据受试者慢性病患病情况及AD... 目的探讨患慢性病数量和种类对中国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11月—2016年3月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3年全国追踪数据对60岁及以上且接受ADL调查的7 970例受试者进行分析,根据受试者慢性病患病情况及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IADL)的损失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病数量及种类对老年人ADL和IADL的影响。结果 7 970例受试者中,无慢性病1 762例(22.1%),患1~3种慢性病5 061例(63.5%),患4~6种慢性病1 059例(13.3%),患≥7种慢性病88例(1.1%);慢性病患病率位列前3的依次为关节炎/风湿(37.6%,2 999/7 970)、高血压(35.8%,2 857/7 970)、胃部疾病(24.2%,1 928/7 970);ADL损失率为23.8%(1 898/7 970),IADL损失率为35.4%(2 822/7 970)。不同慢性病数量者ADL、IADL损失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疾病、胃部疾病、精神情感问题、记忆相关疾病、关节炎/风湿、哮喘者ADL损失率高于无相应慢性病者(P〈0.05);患有高血压、恶性肿瘤、慢性肺部疾病、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疾病、胃部疾病、精神情感问题、记忆相关疾病、关节炎/风湿、哮喘者IADL损失率高于无相应慢性病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具体慢性病不作为自变量时,患慢性病数量是影响老年人存在ADL和IADL损失的因素(P〈0.001);具体慢性病作为自变量时,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疾病、胃部疾病、记忆相关疾病、关节炎/风湿是影响老年人ADL损失的因素(P〈0.05);慢性病数量为1~3种和4~6种、恶性肿瘤、慢性肺部疾病、心脏病、脑卒中、精神情感问题、记忆相关疾病、关节炎/风湿是影响老年人IADL损失的因素(P〈0.05)。结论患慢性病的数量不是老年人ADL重要的影响因素,应重点关注包括脑卒中、记忆相关疾病等在内的特定慢性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老年人 日常生活活动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成年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频次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艳丽 曹裴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4期4343-4348,共6页
背景"就诊频次"是真实反映患者对医疗机构利用情况的重要数据,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且未对"就诊频次"反映出来的就诊行为与签约服务的关系进行研究。目的通过真实世界数据,分析城市基层门诊服务签约/非签约患者的就... 背景"就诊频次"是真实反映患者对医疗机构利用情况的重要数据,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且未对"就诊频次"反映出来的就诊行为与签约服务的关系进行研究。目的通过真实世界数据,分析城市基层门诊服务签约/非签约患者的就诊频次特征,以及影响签约患者就诊频次的因素,以期识别不同特征的患者对基层医疗资源利用的倾向性和影响因素,帮助家庭医生团队更好地投入资源,与患者建立更为稳定的服务关系。方法于2021年1月,通过居民健康信息中心,脱敏患者身份、联系方式和具体疾病诊断信息后,提取成都市武侯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属18个服务站自2020-01-01至2020-12-31的门诊患者就诊行为和签约状态数据,分析患者就诊频次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获取2020年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300634例成年人的数据,产生了1243436次门诊记录,平均就诊年龄(51.5±18.4)岁,平均就诊频次(4.14±5.94)次。仅有9448例(3.14%)患者会产生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行为,其中签约患者中仅有17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成年人中34.73%(104399/300634)为签约患者,总门诊人次中63.91%(794710/1243436)为签约患者就诊。86.04%(168840/196235)的非签约患者为偶发就诊,69.93%(137229/196235)病情相对简单;52.30%(55812/104399)的签约患者为持续管理就诊,29.90%(31211/104399)病情相对简单。以人数计算,签约患者主动预约到诊率为40.29%(42061/104399),固定就诊率为37.86%(39522/104399);以频次计算,签约患者主动预约到诊率为18.58%(147685/794710),固定就诊率为18.12%(144009/794710)。签约患者与非签约患者年龄、就诊频次、接受中医服务人数、特殊门诊就诊人数、就诊频次、诊断复杂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情复杂程度、是否主动预约到诊、是否固定就医、是否利用中医服务、年龄、是否在特殊门诊就诊、签约所在机构和医生签约人群规模是患者就诊频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成都市武侯区签约患者与家庭医生已建立了较稳定的服务关系。要更好地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签约服务功能:一方面可以从频繁及异常频繁就诊、中医利用度高、特殊门诊就诊这几个特征的非签约患者入手提高签约数量;另一方面可根据签约患者的影响因素特征,通过绩效考核指标的调整,进一步将签约患者就诊频次控制在合理的互动区间,以进行科学的持续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门诊医疗 门诊医疗信息系统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真实世界研究
下载PDF
基于TLC理论的中美医疗服务模式转型推广案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黄艳丽 曹裴娅 +1 位作者 罗晓露 朱星月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3424-3431,共8页
背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基层医疗服务模式转变后医疗服务开展的主要载体,是全科医学在基层体现的重要方式。但是如何推动签约服务模式,在实践中真正落实签约服务内涵,是各地面临的重要难题。目的通过对比中国和美国利用转型学习型组织(T... 背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基层医疗服务模式转变后医疗服务开展的主要载体,是全科医学在基层体现的重要方式。但是如何推动签约服务模式,在实践中真正落实签约服务内涵,是各地面临的重要难题。目的通过对比中国和美国利用转型学习型组织(TLC)的相关理论和工具开展医疗服务模式转型推广的应用案例,探索以区县为单位开展基于TLC理论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推广的组织运行方式。方法2017年9月—2019年3月,选取中国成都市武侯区卫生健康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转型的推广案例(以下简称武侯案例)和美国退伍军人健康管理局(VHA)在自身的医疗服务体系内推动的名为与患者结盟的医疗团队项目(PACT)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转型的推广案例(以下简称VHA案例)。在典型案例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与文献复习、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武侯案例和VHA案例开展基于TLC理论的服务模式转型的理论支持、转型目标、活动开展结构、组织管理架构(包括医疗体系转型组织管理架构、服务模式转型中的TLC中的架构及师资情况),学员在基于TLC理论的服务模式转型中的参与情况,基于TLC理论的服务模式转型过程中的监测指标及效果以及医疗体系转型目标完成情况。结果中美案例均采用了TLC的经典组织架构和活动组织方式,均使用TLC为唯一转型学习手段,在完成各自体系的转型目标上均取得较好的转型推广效果;学员均对TLC对转型的资源贡献认可,均能较好完成PDSA改进计划;但中美案例在转型理论体系支持、转型和TLC目标设置、管理架构上有较大差异。结论 TLC在基层医疗服务模式转型推广中作用明确,应用场景多样。系统化、专业化的TLC理论和在转型氛围的铺垫是成功实施基于TLC理论的服务模式转型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学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TLC 转型推广 能力提升
下载PDF
中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9
6
作者 曹裴娅 罗会强 +2 位作者 侯利莎 杨小霞 任晓晖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3-767,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中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流行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我国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和探讨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人口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资料。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量表(CES-D)评定抑郁患病情况,运用二分类logi... 目的了解中国中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流行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我国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和探讨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人口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资料。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量表(CES-D)评定抑郁患病情况,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抑郁症状患病率与社会人口学因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其他健康相关的因素(是否患慢病、患慢性病种数、残疾、意外伤害、最近两年摔倒)及最近两年近亲属死亡(父亲死亡、母亲死亡、配偶死亡、子女死亡)情况的关系。结果本次调查发现我国中老年抑郁症状患病率为31.9%,抑郁症状平均得分为8.0±4.9。75岁以下人群相对于75岁及以上人群患抑郁症的风险更高,女性患病风险高于男性,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者患病风险高于大专及以上水平人群,农村地区居民患病风险高于城镇居民,丧偶者患病风险高于其他近亲属死亡者,患3种慢性病患者抑郁症状患病风险高于无慢性病人群。结论中国中老年抑郁症状患病率高,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增多,应积极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促进中国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抑郁症状 影响因素 CES-D
原文传递
成都市中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2
7
作者 吴侃 曹裴娅 +2 位作者 钱佳慧 罗会强 刘丹萍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5-459,共5页
目的研究目前成都市中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认知现状,分析影响其选择的因素,为促进成都市"医养结合"模式发展进行宣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方法在成都市社区中随机抽取45岁及其以上的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研究目前成都市中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认知现状,分析影响其选择的因素,为促进成都市"医养结合"模式发展进行宣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方法在成都市社区中随机抽取45岁及其以上的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中,选择自我和家庭养老的居民比例为91.1%,选择社区和机构养老仅为8.9%。84.9%的居民不了解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仅15.1%的居民知道和基本了解,且中年居民知晓率高于老年人,有21.7%的中老年居民有意愿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养老,中年人群高于老年人群,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成都市社区居民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因素有文化程度、婚姻情况、是否患慢性病、养老方式、了解情况等因素。结论成都市社区居民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知晓程度低,不了解该养老模式的作用和意义,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知晓率,促进我国医养结合模式有针对性和方向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 认知现状 需求情况
原文传递
家庭支持对我国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的城乡差异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罗会强 吴侃 +2 位作者 钱佳慧 曹裴娅 任晓晖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3-267,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城乡老年人身心健康及社会支持的现状,并探究不同家庭支持类型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的城乡差异。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全国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生... 目的了解我国城乡老年人身心健康及社会支持的现状,并探究不同家庭支持类型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的城乡差异。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全国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生理健康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工具支持型生活自理能力(IADL)量表测量,心理健康用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量表(CES-D)测量。家庭支持包括经济支持、日常照料和情感慰藉。利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子女的经济支持对农村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存在积极影响(P<0.05);子女的精神慰藉对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存在积极影响(P<0.01);子女日常照料对城乡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均存在积极影响(P<0.01)。结论家庭支持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对家庭支持的依赖性高于城市老年人。应不断完善老年人正式社会支持体系,减小城乡差距。同时继续发挥家庭支持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支持 老年人 身心健康 城乡差异
原文传递
基于地区差异视角下的老年人自评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罗会强 钱佳慧 +2 位作者 吴侃 曹裴娅 任晓晖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8-252,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的现状及差异,并探究其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为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全国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利用有序logistic模型进行影...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的现状及差异,并探究其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为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全国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利用有序logistic模型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东部地区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优于中、西部地区〔(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252(P<0.01)、0.338(P<0.001)〕。性别、户口类型、教育年限、人均消费性支出、吸烟、饮酒状况、社会活动参与度、慢性病患病情况、生活满意度对老年人自评健康影响显著。结论老年人自评健康存在地区差异。卫生政策应适当的向中、西部倾斜,合理布局中、西部卫生资源;大力发展中、西部经济,不断缩小地区间经济和教育水平差异;同时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 有序logistic模型 地区差异
原文传递
我国老年人腹型肥胖和睡眠时长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罗会强 曹裴娅 +3 位作者 左宗力 吴侃 钱佳慧 任晓晖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4-588,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老年人腹型肥胖以及睡眠时长的现状,探究不同睡眠时长与老年人腹型肥胖发生的风险关联。方法数据来源为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全国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根据睡眠时长将受... 目的了解我国老年人腹型肥胖以及睡眠时长的现状,探究不同睡眠时长与老年人腹型肥胖发生的风险关联。方法数据来源为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全国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根据睡眠时长将受访对象进行分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睡眠时长老年人之间的差异;利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睡眠时长和其他社会学因素及生活习惯等对腹型肥胖发生的影响。结果睡眠时长过短和过长的男性老年人患肥胖的风险分别是睡眠时长正常的老年人的1.627倍(95%CI:1.286~2.060,P<0.05)和1.499倍(95%CI:1.009~2.228,P<0.001);女性老年人各睡眠时长组间肥胖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文盲、曾经吸烟、患有≥3种慢性病和社会活动参与度低都是发生腹型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睡眠时长过短、过长都会增加男性老年人患腹型肥胖的风险,但对女性老年人影响不大。不良的生活习惯及精神状态也会增加患腹型肥胖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型肥胖 老年人 睡眠时长
原文传递
中国中老年关节炎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曹裴娅 吴侃 +2 位作者 钱佳慧 罗会强 任晓晖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8-271,共4页
目的了解中国中老年人的关节炎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我国中老年人健康和探讨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资料,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关节炎患病率与社会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 目的了解中国中老年人的关节炎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我国中老年人健康和探讨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资料,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关节炎患病率与社会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地区、文化程度),除关节炎以外经医生诊断的其他慢性疾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癌症、慢性肺炎、肝脏疾病、心脏病、中风、肾脏疾病、胃肠道疾病、哮喘)和其他健康相关的因素(吸烟状况、饮酒状况、夜晚睡眠时间、午休时间)及心理健康状况(抑郁症状)的关系。结果我国中老年关节炎患病率为30.8%。农村地区居民,夜晚睡眠时间少、饮酒者,有抑郁症状者,患高血压、慢性肺炎、肝脏疾病、心脏病、肾脏疾病、胃肠道疾病和哮喘者关节炎患病风险高。结论中国中老年关节炎患病率高,应积极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促进中国中老年人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关节炎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中国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损失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0
12
作者 钱佳慧 吴侃 +2 位作者 罗会强 曹裴娅 任晓晖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72-1276,共5页
目的 分析中国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现况及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维持及提高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方向。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3年全国追访调查数据,收集中国≥60岁老年人社会人口学特征以及日常生活活动情况。以洗澡... 目的 分析中国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现况及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维持及提高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方向。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3年全国追访调查数据,收集中国≥60岁老年人社会人口学特征以及日常生活活动情况。以洗澡、进食、上下床、穿衣、如厕、排便6个项目评估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以做家务、做饭、使用电话、服药、购物、理财6个项目评价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使用χ2检验比较不同人群ADL和IADL损失情况的差别,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ADL和IADL损失的影响因素。结果 中国老年人的ADL损失率为23.8%、IADL损失率为35.4%;ADL损失率排前3位的项目依次为如厕、洗澡和上下床;IADL损失率排前3位的项目依次为使用电话、做家务、理财。女性、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居住在中西部地区、患慢性病种类越多、残疾的老年人其ADL和IADL损失的可能性均更高;离婚或分居、丧偶的老年人更可能ADL损失,农业户口的老年人更可能IADL损失。结论 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延缓或减轻中国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损失,同时为日常生活行为能力损失的老年人提供及时、适宜的照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老年人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非计划再手术研究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会强 李念 +3 位作者 吴侃 曹裴娅 钱佳慧 高博 《华西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1977-1979,共3页
非计划再手术是国内外医疗领域关注的重点、难点,也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指标之一。该文对关于非计划再手术的文献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同时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在非计划再手术研究的概念、相关研究方法、研究视角... 非计划再手术是国内外医疗领域关注的重点、难点,也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指标之一。该文对关于非计划再手术的文献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同时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在非计划再手术研究的概念、相关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及其主要结论、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研究发现,管理人员以及相关医务人员的认识不到位,重视度不够;在实际操作中未能与质量安全考核切实挂钩;风险应对时无针对性的管控措施等均是当前非计划再手术事故发生的原因。该文还在当前我国非计划再手术研究面临的困难、不足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从整体的角度提出了整改措施和建议:以科学性与合理性为立足点,丰富研究手段;剖析"信息孤岛现象"难题,强化医院信息链建设;加强多学科和多领域的合作。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改善和提升提供了科学的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计划再手术 医疗质量 文献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