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并黄斑前膜的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手术的疗效 被引量:3
1
作者 曹郁晨 夏风华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00-602,共3页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伴有黄斑前膜的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2012年间在上海和平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68例74眼,术前根据黄斑区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将患者分为单纯...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伴有黄斑前膜的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2012年间在上海和平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68例74眼,术前根据黄斑区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将患者分为单纯黄斑前膜组(黄斑前膜组,48眼)和黄斑前膜合并其他黄斑疾病组(其他黄斑疾病组,26眼)。分别于术后1周和1、6个月进行门诊随访,检查并记录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验光得到的最佳矫正视力,以最小分辨角的对数(LogMAR)表示。术后6个月再行黄斑区OCT检查,并与术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LogMAR值均显著小于同组术前(P值均<0.05),黄斑前膜组手术前后LogMAR差值显著小于其他黄斑疾病组(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两组黄斑前膜的形态较术前均无明显改变,视网膜的厚度、玻璃体黄斑交界面形态较术前亦无明显改变。其他黄斑病变组中合并的黄斑裂孔形态、黄斑劈裂高度、脉络膜视网膜萎缩范围等较术前均无进一步发展。结论对合并单纯黄斑前膜的白内障和除黄斑前膜外合并其他黄斑疾病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可提高,前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黄斑前膜
下载PDF
眼部热敷贴联合睑板腺按摩与OPT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2
作者 曹郁晨 陈志义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2年第9期126-133,共8页
目的比较眼部热敷贴联合睑板腺按摩与OPT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这是一项随机、对照、非盲、单中心临床研究。选自上海和平眼科医院门诊就诊的30例患者,分为眼部热敷组10例(20只眼)、OPT组10例(20只眼)和对照组10例(2... 目的比较眼部热敷贴联合睑板腺按摩与OPT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这是一项随机、对照、非盲、单中心临床研究。选自上海和平眼科医院门诊就诊的30例患者,分为眼部热敷组10例(20只眼)、OPT组10例(20只眼)和对照组10例(20只眼)。三组基础治疗均为聚乙二醇滴眼液3次/天。眼部热敷组采用眼部热敷贴每周1次,共4次,每次20分钟,然后进行睑板腺按摩治疗。OPT组采用OPT治疗1次,然后进行睑板腺按摩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对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NITBUT)、泪河高度(NITMH)、睑板腺分泌功能(MGYSS)进行评估。结果其中热敷按摩组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3.80±6.44)岁,OPT组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8.10±7.09)岁,对照组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2.80±6.66)岁。三组治疗前,OSDI评分、SIT、NITBUT、NITMH、MGYSS评分的组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OSDI、SIT、NITBUT、NITMH、MGYSS结果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周后,眼部热敷贴组及OPT组在OSDI评分上的均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之间在SIT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部热敷贴组与对照组在NITBUT评分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OPT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部热敷贴组与OPT组在NITMH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部热敷贴组与OPT组在MGYSS评分上均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眼部热敷贴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拥有与OPT治疗相当的效果,均优于单纯人工泪液治疗。对于患者干眼的主观症状及泪膜质量的提高,睑板腺分泌功能的改善均具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热敷贴 OPT 睑板腺功能障碍 干眼
下载PDF
上海地区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程鹤 夏风华 +2 位作者 王君红 陈志义 曹郁晨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75-877,共3页
目的 探讨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初次就诊的年龄≥50岁的上海地区居民,所有患者均否认有MEM病史,并排除眼科手术史、... 目的 探讨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初次就诊的年龄≥50岁的上海地区居民,所有患者均否认有MEM病史,并排除眼科手术史、眼外伤史及眼内血管性和炎症性疾病等病史,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确诊为IMEM者295例(346眼)纳入研究组;经眼科检查仅有屈光不正和(或)晶状体不同程度混浊者261例(302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眼部及全身多个临床数据差异性。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研究组中年龄50-60岁49例(16.61%)、〉60-70岁90例(30.51%)、〉70-80岁143例(48.47%)、〉80岁13例(4.41%),排除由于80岁以上就诊患者少的缘故,总体呈现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步递增趋势。研究组眼轴长度为(27.34±3.70)mm、伴玻璃体后脱离者237眼(68.50%),对照组分别为(24.76±3.00)mm和144眼(47.68%),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研究组高血压(65.42%)及糖尿病(18.64%)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49.04%、11.1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肌酐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研究组血脂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上海地区居民IMEM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逐步升高的趋势;50岁及以上人群中IMEM的眼轴显著延长、玻璃体后脱离率显著增加;其全身可能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肾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玻璃体后脱离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