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花筋骨草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秦玲玲 胡瀚文 +4 位作者 冯丹 曹钰镁 金梦莹 宋川霞 邓放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101-2104,共4页
目的:研究美花筋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MCI、ODS等色谱柱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并利用NMR、ESI-MS等波谱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美花筋骨草中分离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 目的:研究美花筋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MCI、ODS等色谱柱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并利用NMR、ESI-MS等波谱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美花筋骨草中分离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亚油酸(1)、异香草乙酮(2)、(16S)-12,16-epoxy-11,14-dihydroxy-17(15→16)-abeoabieta-8,11,13-triene-7-one(3)、3-O-乙酰齐墩果酸(4)、α-亚麻酸(5)、9-羟基-5,7-豆甾二烯-4-酮(6)、3-(4-甲苯氧基)-丙酸(7)、(R,E)-8-acetoxy-2,6-dimethyloct-2-enoic acid(8)、1-(4-羟基-苯基)-乙酮(9)、S(+)-dehydrovomifoliol(10)、(3S,5R,6S,7E)-5,6-epoxy-3-hydroxy-7-megastigmen-9-one(11)、pubincrnoid A(12)、4-羟基-3,5-二甲氧基苯乙酮(13)。结论:其中,化合物8为首次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2、6、7、9~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花筋骨草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小海马内生菌Fusarium solani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新爱 曹钰镁 +5 位作者 巨凤 郭文秀 刘然 郭大乐 张剑光 邓赟 《中药与临床》 2022年第1期1-5,31,共6页
目的:研究小海马Hippocampus japonicas Kaup内生菌Fusarium solani的化学成分。方法:将该菌株进行固体发酵培养,发酵物甲醇提取后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利用硅胶柱、C18反向硅胶柱、Sephdex-LH.20凝胶柱、MCI柱、制备型液相色谱对其化学... 目的:研究小海马Hippocampus japonicas Kaup内生菌Fusarium solani的化学成分。方法:将该菌株进行固体发酵培养,发酵物甲醇提取后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利用硅胶柱、C18反向硅胶柱、Sephdex-LH.20凝胶柱、MCI柱、制备型液相色谱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物理性质及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已知化合物,鉴定为环-(D-脯氨酸-D-苯丙氨酸)(1);环-(L)-脯氨酸-(L)-苯丙氨酸(2);邻羟基苯甲醛(3);4-羟基苯甲酸甲酯(4);乙酰胆碱(5);环-4-羟基-(D)-脯氨酸-(L)-苯丙氨酸(6);环-4-羟基-(L)-脯氨酸-(L)-苯丙氨酸(7);环-(L)-脯氨酸-(L)-亮氨酸(8);2,5-morpholinedione,4-methyl-6-(1-methylethyl)-3-(1-methylpropyl)-(9);(E)-二甲基咖啡酸(10);4-甲氧基-5,6-二甲基-2H-吡喃[2,3-b]吡啶-2-酮(11);3,4-二甲氧基苯乙酮(12);白僵菌素(13);亚油酸(14);9,12十八烷二烯酸甲酯(15)。结论:化合物1-3,6-9,11-12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海马 内生菌 Fusarium solani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冬虫夏草内生真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3
作者 金梦莹 曹钰镁 +3 位作者 胡瀚文 陈金凤 郭大乐 邓赟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02-605,共4页
目的:对冬虫夏草内生真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制备高效液相柱色谱等手段分离化合物,根据波谱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冬虫夏草内生真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次生代谢产物... 目的:对冬虫夏草内生真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制备高效液相柱色谱等手段分离化合物,根据波谱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冬虫夏草内生真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hydroxysattabacin(1)、白僵菌素(2)、环-(D-脯氨酸-D-异亮氨酸)(3)、环-(L-脯氨酸-D-亮氨酸)(4)、环-(L-脯氨酸-L-苯丙氨酸)(5)、haematocin(6)、N-acetyltyramine(7)、尿嘧啶(8)、(2R,3S)-1-(4-hydroxyphenyl)butane-2,3-diol(9)、环-(S-脯氨酸-R-缬氨酸)(10)、环-(L-丙-L-脯)二肽(11)、环-(L-脯-L-苯丙)二肽(12)、亚油酸(13)、对羟基苯甲醛(14)。结论:其中,化合物1、3~7、9~11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arium proliferatum 冬虫夏草 内生真菌 次生代谢产物
下载PDF
地榆水溶性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丽娜 金梦莹 +4 位作者 冯丹 曹钰镁 李民主 邓赟 郭大乐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3017-3023,共7页
目的研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水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D101、HP-20)、透析袋、Toyopearl HW-40、反相硅胶RP18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1H-NMR、13C-NMR、ESI-MS等多种波谱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地... 目的研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水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D101、HP-20)、透析袋、Toyopearl HW-40、反相硅胶RP18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1H-NMR、13C-NMR、ESI-MS等多种波谱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地榆10%乙醇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25个化合物,分别为4-(4′-hydroxyphenyl)-2-butanone-4′-O-β-Dglucopyranoside(1)、phenethanol-β-vicianoside(2)、junipetrioloside A(3)、citroside A(4)、corchoionoside C(5)、adenosine(6)、tryptophan(7)、tachinoside(8)、d-mandelicacid-β-D-glucopyranoside(9)、(+)-(7S,8S)-guaiacylglycerol8-O-β-Dglucopyranoside(10)、biophenol(11)、3,5-dihydroxyphenethyl alcohol 3-O-β-glucopyranoside(12)、syringin(13)、(2E,5E)-3,7-dimethyl-2,5-octadiene-1,7-diol(14)、(±)-3-hydroxy-3,7-dimethyloct-6-enoic acid(15)、(2Z)-2,6-dimethyl-2,7-octadiene-1,6-diol(16)、phlorizin(17)、(+)-cyclo-olivil-6-O-β-D-glucopyranoside(18)、5′-methoxy-8′-hydroxyl-(+)-isolarici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19)、phenethyl-6-O-α-L-arabinofuranosyl-β-D-glucoside(20)、gaultherin(21)、benzyl-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22)、(2E)-7-hydroxy-3,7-dimethyl-2-octenyl-6-O-α-L-arabinofu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 (23)、3,3′,4′-tri-O-methylellagic acid(24)、methyl-4-(β-D-glucopyranosyloxy)-3-hydroxy-5-methoxybenzoate(25)。结论化合物1~2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 水溶性 junipetrioloside A citroside A corchoionoside C
原文传递
川芎内生菌Fusarium tricinctum的四个新吡喃-2-酮类成分 被引量:3
5
作者 曹钰镁 旷歧轩 +5 位作者 巨凤 邓赟 邓放 顾玉诚 任波 郭大乐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328-4331,共4页
采用硅胶、凝胶等柱色谱及反相碳十八制备液相色谱及手性拆分从川芎内生菌Fusariumtricinctum的糙米培养基中分离得到四个具有相同平面结构的2-吡喃酮类化合物,并采用改良的Snatzke法对其绝对构型进行鉴定.
关键词 2-吡喃酮 Fusarium tricinctum 川芎 诱导圆二色谱
原文传递
川芎内生菌Fusarium tricinctum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3
6
作者 曹钰镁 金梦莹 +5 位作者 谭璐 罗禹 胡靖文 赵佳佳 郭大乐 邓赟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4-298,共5页
采用糙米培养基对川芎内生菌Fusarium tricinctum菌种进行扩大培养,利用萃取、柱色谱、制备色谱等手段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ESI-MS等波谱手段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对部分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定.共分... 采用糙米培养基对川芎内生菌Fusarium tricinctum菌种进行扩大培养,利用萃取、柱色谱、制备色谱等手段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ESI-MS等波谱手段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对部分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定.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苯乙酸(1),3,6-二异丙基-1-甲基哌嗪-2,5-二酮(2),fusarpyroneA(3),fusagerinB(4),N-苯乙基乙酰胺(5),fungerin(6),callyspongidipeptideA(7),环-(S-脯氨酸-R-亮氨酸)(8),vomifolilol(9),环-(4-S-羟基-R-脯氨酸-R-异亮氨酸)(10),N-acetyl-β-oxotryptamine(11),烟酸(12),邻羟基苯乙酸(13).化合物6对OCI-LY10、HT29、MV4-11、Hela、SKOV3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23.98±2.37、93.63±1.42、90.64±1.65、77.65±1.35、52.52±2.04μmol/L.上述结果可为该菌种的肿瘤细胞毒活性开发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表1参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内生菌 Fusarium tricinctum 结构鉴定 细胞毒活性
原文传递
冬虫夏草内生真菌Nigrospora oryzae的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小华 曹钰镁 +3 位作者 金梦莹 龚雷强 郭大乐 邓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26-131,共6页
目的:研究冬虫夏草内生菌Nigrospora oryza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糙米对其进行扩大培养,利用柱色谱、制备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核磁共振(NMR),电喷雾质谱(ESI-MS)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 目的:研究冬虫夏草内生菌Nigrospora oryza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糙米对其进行扩大培养,利用柱色谱、制备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核磁共振(NMR),电喷雾质谱(ESI-MS)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蜂蜜曲菌素(mellein,1),亚油酸(linoleic acid,2),2-(2-羟乙基)苯酚[2-(2-hydroxyethyl) phenol,3],(3R)-甲基亮氨酸甲酯[(3R)-mellein methyl ether,4],(3R,4S)-4-hydroxymellein(5),2-羟基苯甲醛(2-hydroxybenzaldehyde,6),3-苯丙-1,2-二醇(3-phenylpropane-1,2-diol,7),苯乙二醇(1-phenyl-1,2-ethanediol,8),恩镰包菌素B(enniatin B,9),(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9α-三醇-6-酮[(22E,24R)-ergost-7,22-dien-3β,5α,9α-riol-6-one,10],环-(S-脯氨酸-R-缬氨酸)[cyclo-(S-Pro-R-Val),11],4-hydroxy-8-O-methylmellein(12),环-(S-脯氨酸-S-苯丙氨酸)[cyclo-(S-Pro-S-Phe),13],环-(D-脯氨酸-L-异亮氨酸)[cyclo-(D-Pro-L-Ile),14],环-(D-脯氨酸-L-亮氨酸)[cyclo-(D-Pro-L-Leu),15]。结论:化合物1~15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Nigrospora ORYZAE 内生菌 蜂蜜曲菌素
原文传递
尖海龙共附生真菌Talaromyces amestolkiae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
8
作者 金梦莹 陈金凤 +6 位作者 曹钰镁 沈芋蓉 李新爱 侯胜宏 郭大乐 罗禹 邓赟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30-1234,共5页
对尖海龙共附生真菌Talaromyces amestolkia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固体培养基对该菌株进行培养,利用硅胶柱、Sephdex-LH-20凝胶柱、MCI柱、制备色谱等方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共分离得... 对尖海龙共附生真菌Talaromyces amestolkia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固体培养基对该菌株进行培养,利用硅胶柱、Sephdex-LH-20凝胶柱、MCI柱、制备色谱等方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methyl 2-formyl-4-methylfuro[3,2-b]pyrrole-5-carboxylate(1)、4-甲基苔黑酚(2)、麦角甾-5,7,22-三烯-3-醇(3)、3-甲氧基苯酚(4)、thailandolide B(5)、aspergillumarin B(6)、(R)-3-(3-hydroxypropyl)-8-hydroxy-3,4-dihydroisocoumarin(7)3-hydroxymethyl-6,8-dimethoxycoumarin(8)、penicifuran D(9)、penicifuran C(10).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2-10均首次从T.amestolkiae中分离.(参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海龙 共附生真菌 Talaromyces amestolkiae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