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托普利对心衰患者红细胞内外钠钾及血浆地高辛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曹雁阁 赵华月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8-30,共3页
观察卡托普利、地高辛及联合用药治疗46例心衰患者和11例洋地黄中毒患者红细胞内钠(Na^+i)钾(K^+i)和血浆地高辛浓度。结果:卡托普利组和联合组Na^+i(x±s)为10.67±1.31和11.63±0.99mmol/L,K^+i为93.15±5.07和91.55&... 观察卡托普利、地高辛及联合用药治疗46例心衰患者和11例洋地黄中毒患者红细胞内钠(Na^+i)钾(K^+i)和血浆地高辛浓度。结果:卡托普利组和联合组Na^+i(x±s)为10.67±1.31和11.63±0.99mmol/L,K^+i为93.15±5.07和91.55±3.16mmol/L,与地高辛组Na^+i 12.97±0.84mmol/L、K^+i 88.80±2.32mmol/L,洋地黄中毒组Na^+i 15.63±1.97mmol/L、K^+i81.74±2.89mmol/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联合组血浆地高辛浓度比地高辛组增高。示卡托普利可避免Na^+i高、K^+i低,故可能降低洋地黄中毒发生率。与小剂量地高辛合用可达较高血浆地高辛浓度,利于慢性心衰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托普利 地高辛 心力衰竭
下载PDF
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PTCA成功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2
作者 马业新 张敬群 +4 位作者 曾和松 郭小梅 杨汉东 曹雁阁 余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9年第2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完全闭塞性和几乎完全闭塞性病变PTCA成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5例发生过心肌梗塞和21例未发生心肌梗塞的完全或几乎完全闭塞性病变施行了PTCA。结果完全闭塞性病变心梗发生后1周内PTCA成功率为100%,... 目的探讨完全闭塞性和几乎完全闭塞性病变PTCA成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5例发生过心肌梗塞和21例未发生心肌梗塞的完全或几乎完全闭塞性病变施行了PTCA。结果完全闭塞性病变心梗发生后1周内PTCA成功率为100%,2周~3个月为66.7%,3个月以后为42.9%;无桥侧支的几乎完全闭塞性病变PTCA成功率为100%,桥侧支丰富的几乎完全闭塞性病变PTCA成功率为62.5%。结论心肌梗塞早期PTCA成功率明显高于心肌梗塞晚期PTCA成功率(P<0.05),无桥侧支的几乎完全闭塞性病变PTCA成功率明显高于桥侧支丰富的几乎完全闭塞性病变的成功率(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成形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梗塞 成功率
下载PDF
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姜文清 胡豫 +2 位作者 曹雁阁 陈力平 石珍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66-368,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后不同时段全身与局部血浆中较敏感的DIC分子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探讨介入治疗对HCC患者全身与局部凝血状态的影响,为临床防治介入治疗后血栓并发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1例原发性肝癌经肝...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后不同时段全身与局部血浆中较敏感的DIC分子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探讨介入治疗对HCC患者全身与局部凝血状态的影响,为临床防治介入治疗后血栓并发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1例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ACE)患者分别于插管前(全身)、注射栓塞剂前(局部)、注射栓塞剂后30分钟(局部)、注射栓塞后3小时(全身)以及术后24小时(全身)5个时段,测定血浆TF(组织因子)、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GMP-140(血浆α-颗粒膜蛋白)、FⅡα(凝血酶)、AT-Ⅲ(抗凝血酶Ⅲ)和D-Dimer(D-二聚体)含量;12名健康志愿者组成正常对照组,同时测定上述指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CC患者在介入治疗前TF、vWF、GMP-140、FⅡα、AT-Ⅲ、D-Dimer和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随着手术进行,各指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动态变化,TF、vWF、GMP-140、FⅡα、D-Dimer各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AT-Ⅲ则有下降趋势。结论:大多数HCC患者介入治疗前已存在高凝状态,介入治疗短期内进一步加重了机体的凝血功能障碍。积极开展凝血功能监测、早期进行适量抗凝治疗对防治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组织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α-粒膜蛋白 凝血酶 抗凝血酶Ⅲ D-二聚体
下载PDF
替米沙坦降压治疗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力平 曹雁阁 +3 位作者 刘成伟 吴慧芳 李兰 李路涛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3年第2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高血压 替米沙坦 胰岛素抵抗 降压治疗 胰岛素水平
下载PDF
武钢产业人群代谢综合征腰围切点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力平 张毅 +4 位作者 张丽芳 曹雁阁 王旭 方光新 申建伟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8年第5期536-537,共2页
目的:研究武钢产业人群预测代谢综合征的腰围切点。方法:对2005~2006年13346例武钢体检中心产业人群,进行血压、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腰围的测定,并进行各异常指标与聚集异常指标对腰围不同取值的敏感度,特异度分析。结果:高血... 目的:研究武钢产业人群预测代谢综合征的腰围切点。方法:对2005~2006年13346例武钢体检中心产业人群,进行血压、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腰围的测定,并进行各异常指标与聚集异常指标对腰围不同取值的敏感度,特异度分析。结果:高血压、血糖异常、高甘油三酯和高胆固醇的敏感度各组均呈现随腹围的增加逐渐下降,特异度逐渐上升的趋势。综合敏感度特异度最佳的相应腰围切点,女性两组均为82cm。男性<50岁组为84cm;≥50岁则为88cm;且随腰围的增加,相应预测的异常因素为胆固醇(85cm),甘油三酯(86cm),血压(88cm),血糖(90cm)。结论:武钢产业人群,女性腰围≥82cm;男性<50岁,腰围≥84cm,≥50岁,腰围≥88cm时具有预测代谢综合征的参考价值。且男性不同的腰围切点,对预测各代谢异常亦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人群 代谢综合征 腰围切点
下载PDF
早期诊断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6
作者 陈力平 吴慧芳 +4 位作者 曹雁阁 刘成伟 林辉 李兰 李路涛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3年第1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早期 诊断 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胰岛细胞抗体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下载PDF
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对代谢的影响
7
作者 陈力平 曹雁阁 +4 位作者 刘成伟 吴慧芳 李兰 李路涛 李子渊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351-352,共2页
目的 :研究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 (EH)时对代谢的影响。方法 :40例轻、中度EH病患者 ,口服替米沙坦 40mg·d-1,疗程 3mo。检测EH患者治疗前后的BP、血脂、空腹血糖 (FBG)及餐后 2h血糖 (P2hBG)、空腹胰岛素 (FINS)、餐后 2h... 目的 :研究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 (EH)时对代谢的影响。方法 :40例轻、中度EH病患者 ,口服替米沙坦 40mg·d-1,疗程 3mo。检测EH患者治疗前后的BP、血脂、空腹血糖 (FBG)及餐后 2h血糖 (P2hBG)、空腹胰岛素 (FINS)、餐后 2h胰岛素 (P2hIns)、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水平及计算胰岛素抵抗 (HOMA IR)及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指标 (HOMA IS)。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EH患者FBG升高 (P <0 0 5 ) ;P2hBG降低 ,FINS及P2hIns水平降低 (P均 <0 0 1) ;TC水平降低 ,TG水平升高 (P均 <0 0 1) ;HOMA IR及HOMA IS指标降低 (P均 <0 0 1)。结论 :沙坦类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 ,对代谢还有一定的影响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治疗 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姜文清 曹雁阁 刘成伟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血浆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是否并发房颤将 4 5例心脏病患者分成房颤组 (n =2 1)与非房颤组 (n =2 4 ) ,另选 2 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分别测定血浆血管性血友病...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血浆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是否并发房颤将 4 5例心脏病患者分成房颤组 (n =2 1)与非房颤组 (n =2 4 ) ,另选 2 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分别测定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浆α 颗粒膜蛋白、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和D 二聚体含量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房颤组与非房颤组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P <0 .0 5 ) ,两者之间比较部分指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房颤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 ,其体内存在多种促凝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von WILLEBRAND因子 P-选择素 纤维蛋白原 抗凝血酶Ⅲ D-二聚体 止凝血分子标志物 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